儿童舞蹈一级考试内容:健身治病--甩手功qq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29:06
 

   很多年前就听说甩手功,有时晨练也曾看到过有些老年人在做甩手活动,总以为是老年人活动一下筋骨,并不知道甩手功何人所创,其动作要领是什么,更不知道习练甩手功有什么好处。最近忽然想起,搜寻网上,看到几篇有关介绍甩手功的文章,较详细的介绍了甩手功的动作要领以及功效,尤其对这些文章推崇的“甩手功起源达摩易筋经,对各种疑难症有很好疗效,几乎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很多不治之症包括癌症都一甩而癒,效果惊人”的说法将信将疑,便动起寻水探源的劲来作些探讨,如果确有其效,何不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受益,假令不如其说,也不可误人。因此又遍寻资料,写下这篇文章。

   现在网上和民间习练的甩手功,原名应该是易筋甩手功,出自《真本易筋經、秘本洗髓經》,總主編蕭天石先生。民國52年由自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李章智先生考证,该书作者曾与当时著名密教上師南懷瑾交友,并经其介绍得识光厚老禪師,后大病欲亡,得禅师救治而愈,随遍访僧道,遍參道家名師,以求延生續命之術,后著有《道藏精華》,《正統道藏》等书。甩手功就是从其易筋甩手功演化而来的。民國50年代就在台灣與香港等華人社會流行。

   易筋甩手功,属道家导引气功,与五禽戏,八段锦似,同為強身治病之功法,其治病之种类甚多,尤以慢性病,其見效之速與收功之宏,不下易筋、太極拳與五禽戲等多种拳术及动功,有资料称该功法对中老年人尤其慢性病患者及因虚弱亏损而引起之病症,几无有不治无有不愈者!是否果真如此?但看甩手功之歌诀:“內中提,.展開連綿搖關節,活絡舒筋濁氣沉,虛實變換利開合,氣貫四肢百脈行,兩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頭重腳輕病,精氣充沛體輕靈,.甩手治病啥原因,勝似推拿與金針,氣脈不通起百病,心平氣和病難侵”。歌诀中的“内中提”,就是要求习练者吸氣提肛,中医认为可防止內臟下垂,強化前後二陰括約肌,有防小便不禁遺尿等功效,摇关节以及活络舒筋,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虚实结合主要是由于甩手运动时双臂前后摇动,习练者为了维持身体重心,脚掌自然会一虚一实地向地面踩、放,从而起到按摩涌泉穴的作用。“精氣充沛體輕靈,心平氣和病難侵”主要要求习练者在有节奏的兴奋与抑制中,通过心平气和,摒除杂念,自然放松,悠然自得的摇摆双手,震动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进入气功态,从而达到促进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乃一身之本,阻滞则百病丛生,畅通则病疾自去”。甩手功就是通过手甩身摇气鼓荡等有节律的运动,将手三阴三阳、脚三阴三阳的十二条经脉和奇经八脉调动起来,促进气血在体内运行,达到通脉、活气血、强五脏、壮筋骨、平秘阴阳,以致达到身强体健,祛病延年的目的。另考证,「甩手功」既然由易筋經演化而來,而易筋经中之易,是指让弱的筋,变為強的筋,病的筋,变為壯的筋,使已病的人而痊愈,未病的人得健康的意思。同时该功法运动的重點是注重兩手的手指、手掌、手腕、兩腳的足趾、足跟和膝部,通過手指手掌手腕,足趾足跟膝部的十二條筋脈予以同時牽拉使其受到刺激。这无异于按摩、推拿、按压经络穴位,而使由既病轉不病,由不病转为健康延年。看来甩手功对气血不和 ,祛慢性疾病,尤其对于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而导致的慢性疾病还是有中医理论基础和疗效的。但对于甩手功可以治疗癌症则不敢苟同,该书为民国52年出版,癌症之称应尚无定义,至于是否后来有癌症患者习练甩手功而痊愈者不得而知,身边也无例证,个人认为对治疗癌症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应无异议,有文章介绍该功法有十六字诀,经查证资料也为有误,应为十九字诀(附后),另外,现在网上或者民间介绍做甩手功每次要达到2000次或者3000次,时间半小时,个人认为与原创有异也无此必要,试想长时间做一种机械运动,尤其站立曲腿不动则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因此練功结束后最好散散步以收功,这样不仅可以活絡兩腳的氣血,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然该功法如此之好,岂敢独享,兹介绍于后:

   一  甩手十九訣

 上宜虛,下宜实。头宜悬,口宜垂。齒宜叩,舌宜抵,津宜嚥。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沈(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實,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

   二  甩手歌訣
1.內中提。
2.展開連綿搖關節,活絡舒筋濁氣沉,虛實變換利開合,氣貫四肢百脈行。
3.兩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頭重腳輕病,精氣充沛體輕靈。
4.甩手治病啥原因,勝似推拿與金針,氣脈不通起百病,心平氣和病難侵。

  李章智先生对上述歌诀做过点评:「上三下七」指虛實,即上虛下實,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裏三分,腳裏七分,出手三分是虛,回手七分是實。对全身而言,用勁的比例是上面七分,下面三分。从向前擺而言,開始出手是虛三分,接下來向后变实是七分。从手而言,手可輕可重,但手与脚始終要保持三分与七分的比例,手重脚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勁下更用勁。

   三  动作要领:

  甩手時,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脚趾用力抓住地面,兩脚伸開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摆动,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墮力自行摆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平視,集中一點,心中不懷私念。只數數,開始由一二百起,逐次加之五百次漸增至一千次為止,時間約三十分鐘。嗣即洒腿,散步。

    四  附录十九字訣用法:
  (一)上宜「虛」。虛乃空虛之意,上體自腦以下宜虛,虛則空靈自在,而不滯重呆板也。
  (二)下宜「實」。實乃後重之意,下體自腰腹以下宜實,實則穩健剛重,而不輕浮虛弱也。
  (三)頭宜「懸」。「懸」者掛也,似有繩懸起頂上之髮,可以上接天氣也。
  (四)口宜「垂」。垂者自然垂合,將嘴巴微微合起,下顎並微向後收,以防削往上沖(衝)也。
  (五)齒宜「叩」。叩者即上下齒微微用勁相叩,叩齒乃道佛門中靜坐時常用之工(功)法也。
  (六)舌宜「抵」。抵者即舌尖微微上撓(翹),抵住上齦,以接神水及任督脈氣也。
  (七)津宜「嚥」。嚥者即嚥華池神水,俗所謂吞津之工(功)法也。
  (八)胸宜「絮」,「絮」、是棉花,想著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柔和而不用勁也。
  (九)背宜「拔」,「拔」者,像有東西在上,,用力將你的背脊拔了起來,使上挺也。
  (十)腰宜「軸」,「軸」、是車輪的軸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轉。直豎如軸心也。
  (十一)臂宜「搖」,手臂似扒船然輕輕在搖。
  (十二)肘宜「沉」,肘即手踭,在甩手之際,用意沉下往後甩出。
  (十三)腕宜「重」,在甩手時,腕部應該用力下後翻並且將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張。
  (十四)手宜「划」,划者划船者也,手向後作划船狀。也是使內臟不斷牽動。
  (十五)腹宜「實」,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
  (十六)跨宜「鬆」,雙足稍為閘(扎?)馬,跨部自然輕鬆。
  (十七)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上提。為不必用勁,使其自然也。
  (十八)跟宜「石」,將臀部稍微下沉,腰伸直,自然腳跟穩如磐石。
  (十九)趾宜「抓」,用意念想著一雙足掌似有勾抓著地面,不由自主便達到「上虛下實」之竅妙矣。

  五   甩手功注意事项:

  1.做甩手功時,以空腹為宜,或飯後二三小時。

  2 .頭放平正,眼向前望。

  3.初做時,青少年起碼甩手五百次,老年人,則三百次到四百次,至第二天视體力逐渐增加甩动次数,但到一氣甩一千次,就應停止,以免體力消耗過甚。 

  4 要暗數數次,使意念集中则心无杂念。

  5. 从最近自己习练的感觉,初做時,以三百至五百次甩手为宜,大约十五分钟,逐渐增至一千次,大约是半點鐘,最好不要再加次数。

  7 。在甩手時应舌抵上顎。

  8.  提肛并意守肛門,不使下墮,有加強中氣的功能。

  六  该功法功效和可以治疗的疾病:

   普遍的效果是:通过坚持习练,则能吃飯、能走路、能睡覺、大便通,促进新陳代謝,习练一周之后会出现氣血方面的變化,可调理三焦,并因人而异出现打呃、放屁、酸麻脹痛、冷熱、蟲爬、震動反应。可作为半身不遂、中風、尿急尿频,肝炎、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关节炎、眼疾,神經病、精神分裂症、心脏病、间周炎,肾脏病、月经不调等病的辅助疗法,也可作为肺癌,淋巴癌,食道癌,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的辅助疗法,均会起到法简效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