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没学历会成功吗: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7:21:34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

古诗文阅读之四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度长絜大  絜:衡量

    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普通

       奋六世之余烈         奋:发扬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解析: C.等闲:随随便便。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孔子师郯子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内立法度,度耕织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主人忘归客不发

    解析: A项,以……为师。B项,风尚/学问,道理。C项,制度/风度,气度,常态。D项,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出发。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申之以孝悌之义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父母宗族,皆为戮灭

      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 D项,均为介词,被。A项,介词,从/介词,被。B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 D

    4.对下列各句中的“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生乎①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②吾,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

    (3)浩浩乎④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②介词,译为“比”;③句末语助词,译为“呢”;④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答案: B

    5.下列各句加点实词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赢粮而景从

    A.吾从而师之      B.却匈奴七百余里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谨庠序之教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的意动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D.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或师焉,或不焉

    解析: A.生—性;B.无—毋;D.不—否。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吾从而师之

    解析: B.“天下”指人们能认识到的所有区域。A项“可以”意为“可以凭借”;C项“养生”意为“供养活着的人”;D项“从而”意为“跟从(他)”,并且。

    答案: B

    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解析: D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项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C项是省略句。  

    答案: D

    9.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

    (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0)爱其子,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惑矣。

    (11)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__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12)李白在《________》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江州司马青衫湿 (6)似诉平生不得志 (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9)不如早还家 (10)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1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12)蜀道难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3)申之以孝悌之义 (14)犹抱琵琶半遮面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没有过错了。  

    (2)一个戍卒发难就造成国家灭亡,自家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了。

    (3)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5)这样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二、阅读鉴赏

    (一)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 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

    (2)“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

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6题。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军机处章京            充:充当,担任

    B.资深当擢侍读, 锡宝辞  辞:辞别

    C.锡宝将论劾      论:论告

    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只是

    解析: B.辞:推辞。

    答案: B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驰以告和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而锡宝独能抗辞独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是锡宝所劾不虚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解析: A.均为“才”。B.均为表目的的连词。C.表转折/表递进。D.“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答案: C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

    ①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②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③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④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⑤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⑥家有瓮,焚谏草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③

    解析: ①句说他拒绝提拔。②句表明和珅的奴仆刘全的仗势谋私。⑤句说清仁宗对锡宝的赏赐。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解析: 和珅是在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后,面对皇上的询问时,才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的。C项颠倒了先后顺序;另外,曹锡宝是自己亲自到刘全家查看的,并非是派人前去。

    答案: C

    1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

    (2)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

    (3)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

    【参考译文】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年,以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一职。资历深了以后,应当提拔为侍读,锡宝推辞没有就任。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吉士。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转。乾隆三十一年,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粮道一职。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因为大学士阿桂的奏举推荐,皇上让他进入四库全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过了三年,皇上因为曹锡宝补任司业没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陕西道监察御史一职。当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掌握大权,他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侍郎上海南汇人吴省钦与曹锡宝是同乡,听说了这件事,和珅此时正跟随皇上在热河,吴省钦飞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和珅,和珅命令刘全拆掉超出规格的房屋,衣服、车马只要是超出规格的,都隐藏得没有踪迹。曹锡宝的奏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责问和珅。和珅回奏说自己平时对属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或许自己随从护驾在外,奴仆无人管束,逐渐惹是生非,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处理事务的亲王大臣召见曹锡宝询问情况,又命令步军统领派遣官员跟着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现证据,曹锡宝自己承认鲁莽轻率。皇上下诏命令曹锡宝到热河当面责问,曹锡宝上奏说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但是没有实际证据,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珅“杜渐防微”,才有这次上奏。皇上又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又承认“杜渐防微”的话不恰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交给相关部门议罪,应当降官贬职。皇帝亲手写了诏书,大意是说:“朕平时任用人才,处理政事,从来没有事先猜疑别人心存欺诈怀疑别人不诚信的想法。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诚,公正无私,而猜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仓促地给别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重叠着脚站立,斜着眼睛看人,十分恐惧,绝对没有这样为政的。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姑且宽恕他的罪行,改为革职留任。”乾隆五十七年,曹锡宝去世。

    清仁宗亲理朝政,诛杀了和珅,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才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下诏说:“先前的御史曹锡宝,曾经弹劾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家财丰厚。那时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劾,而惟独曹锡宝能够严辞上奏皇上,不愧是一个谏诤之臣。现在和珅被治罪后,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发现财产达到二十多万。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的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追授曹锡宝为副都御史,他的儿子曹江也照此封官职。”曹锡宝,是一个读书人的侄子,经历两代就位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家里有个瓮,用来焚毁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