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双轮驱动的内容:玉溪水利史上的又一座丰碑——玉溪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6:10
玉溪水利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纪实
http://www.yuxinews.com 2011-11-20 16:09:21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赵琳  潘泉  文/图)




百年基业铸丰碑,兴修水利泽后人。11月18日,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玉溪铸就水利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东风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红塔区东北部沙头村,是以城市供水、农业灌溉、防洪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运行50多年后,主要水工建筑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险情。为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大坝运行安全,有力保障中心城区居民居住安全和饮水安全,有效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为玉溪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奠定良好基础,2007年起,历经四年,在东风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
几代人打造的惠民工程
“葫芦园,葫芦园,老瓜焖饭咪稀甜,甑子吊着大半年,养囡儿莫嫁葫芦园。”
这是当年流传在玉溪坝子的一首民谣,说的是葫芦园(现葫芦社区)一带严重缺水,农民无法种稻谷,只能种抗旱的老瓜。修建东风水库前,每年雨季,玉溪大河河水猛涨,溃堤经常发生。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水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1958年11月初,东风水库建设正式动工。两年后,水库建成,成为市区工业生产和十多万人生活的命脉。过去只能种老瓜的葫芦园也因为有了东风水库的滋润,开始种起了稻谷、蔬菜。
东风水库的竣工从源头上遏制了玉溪大河水患,大大减轻了防洪压力。而东风水库自建成之日起也没停止过加固、安全工作。由于东风水库比玉溪坝子高,且处于地震断裂带上,仍像是悬在玉溪人民头上的“一碗水”,对城市造成极大威胁。
2007年,水库被鉴定为三类坝,认为水库大坝主要存在防洪标准不满足1000年一遇洪水规范要求,现状防洪能力低于500年一遇洪水标准;坝体白蚁危害严重;溢洪道泄槽水力学条件差,边墙高度不够,不满足泄洪要求;大坝下游坝坡抗震不稳定,其抗震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等病害险情。
为解决东风水库的安全问题,保障玉溪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市政府决定,必须做好东风水库防震防洪除险加固工程,降低水库风险,增加城市安全。
四年的艰辛努力
2007年10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确认东风水库为三类坝,并将工程列入《全国病险水库加固专项规划》。同时,《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和珠江流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复核。
2008年2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经省水利厅批准;7月,省水利厅、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报告;8月,我市成立玉溪市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由副市长李洪云任领导小组组长及指挥部指挥长,并成立了玉溪市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为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全面负责;12月,省水利厅批复同意工程开工。
为实施好工程,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了五次公开招标,共确定1家监理单位和5家施工单位参与6个标段工程的施工。
四年来,由于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措施、控制手段、监督机制健全有效,施工中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合格,质量检测单位资质、检测项目数基本满足要求,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自工程建设以来,没有发生质量事故和质量隐患。
2009年5月20日,东风水库正式下闸蓄水。7月10日后,工程项目陆续完工并投入运行。经东风水库管理处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分析后认为,坝面的水平、沉降位移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坝基渗流压力观测的管内水位均低于除险加固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各项工程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现异常现象。
2010年11月19日,由省水利厅主持对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通过现场检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认真讨论后,验收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玉溪市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建设完成,工程质量满足有关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合格,水库病险已得到解决,可按设计要求投入使用,同意工程投入使用。
一座新的丰碑
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东风水库的坝顶由原来的10米扩宽至49米,坝体得到夯实和加宽,彻底消除了水库对城市的安全隐患,使城区防洪有了牢固的基础,城区抗旱有了坚强的保障,对确保居民饮水安全,有效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站在大坝远眺城市,生态美景尽收眼底,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柿子,潺潺的河流……仿佛在欣赏一幅绚烂的油画;坝顶的柏油路宽阔平整,坝坡的绿地散发生机,成为市民和游客青睐的又一处新景致。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从飞井海调水工程、出流改道工程到东风水库除险加固路坝合一工程……一件件水利工程都在造福于群众和社会,成为玉溪水利建设史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编辑:沈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