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创新 启示:向“15元”看齐,有多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32:26

向“15元”看齐,有多难

  本期主持:高路

  来人来客,一律在乡政府机关食堂就餐;每人每顿,无论领导客商,标准只有15元。抽烟不发包包烟,喝酒就喝自制桂花泡酒——这是四川仁寿县珠嘉乡推行6年之久的“按标定人”公务接待制度。6年间,除因物价上涨,消费标准提价两次外,其余规矩至今未变。

  “这都是逼出来的制度。”仁寿县珠嘉乡党委书记彭安全介绍,2005年5月他来到珠嘉乡任党委书记。上任伊始,“钱”的事让他睡不着觉:乡债务高达600多万元;乡政府应当支付的招待费、乡属部门正常开支等80余万元。而采用新制度后,一年的公务接待费用仅十万元左右,“2005年至今,乡政府没有新增债务,贷款利息也是每年结清,据统计,6年间,我们连本带息偿还债务近500万元。”彭安全说。

“三公消费”并非不治之症

  钱报网网友程绍德:为了刹住“三公消费”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吃喝风,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下发了不少文件,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归根结底,是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像珠嘉乡那样,勇于迈过面子观、人情关。珠嘉乡的经验证明,“三公消费”问题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各级政府部门肯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并不难治愈。

  钱报网网友凌心园主:有“接待规格等同于主客双方的面子”这一潜规则的存在,公务接待的“吃喝风”就屡禁不止。在潜规则的指挥下,主人一边心疼一边不得不请,客人一边肝疼一边不得不吃,而纳税人则看着不断增长的公款吃喝费用一边骂娘一边无奈掏钱。珠嘉乡的胜利,是制度对潜规则的胜利:以“招待新标准”明确改革要求,以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长期坚持作为改革保障。这一经验,值得那些仍在“吃喝风”怪圈中挣扎的地方政府借鉴。

制度的生命力存疑

  钱报网网友王军荣:其实,尽管坚持了六年,但依然是独自坚守,尽管也取得了上级的支持,可能背后又蕴藏着多少辛酸。说到底,这只是一个乡的坚守。也只是出自领导者的“良心”和“觉悟”。这就像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一样,都是因为领导这么想,才有这么做的行动,如果领导换了,可能会就恢复如初了。靠领导坚守很难,不如靠制度,可我们的制度有吗?有,但很多时候形同虚设。想问的是,既然县委书记也支持,为何县委书记不这么做,也如此接待上级领导,敢吗?

  钱报网网友李建波:笔者在想,这一制度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是否会人走政息?四川仁寿县珠嘉乡的接待制度终究是个案,依靠的是当地领导强力推行。在我看来,完善财政收支制度,例如实行公示制,就不致四川仁寿县珠嘉乡的公务接待制度独例。公务接待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来自于纳税人,纳税人都清楚每一分钱花到哪里去了,如何花的,并且他们有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花的每一分钱予以公示,政府公款吃喝就会遁形。

“15元接待标准”只是另类楷模

  钱报网网友江上吴歌:“15元接待标准”被视作另类,当作楷模,与其说证明了公务接待也有“好榜样”,毋宁说更多暴露出公务接待常态的不正常。事实上,笔者所在的城市,物价在全国应该说并不算低,而当地福利相当不错的企业,员工的工作餐也就是15元的标准,而这样的工作餐也已经吃得不算差了。相形之下,四川仁寿县珠嘉乡的一个乡政府食堂一顿公务餐标准15元,至少和当地的物价比起来,恐怕算不上寒碜。当地的小学生每顿饭餐费标准究竟是几元一顿?似乎拿出来比较一下更能说明问题。

  当然,这样的比较,多半不会受人待见。如此简约的接待标准假如还要让人家再减,莫不成想饿着我们公务人员不成?不过,在笔者看来,尽管接待标准能够向15元看齐,也不失为公务接待的一大进步,更能立竿见影地节约巨额的开支。但是,相比争议接待标准该多少,公务为何需要“接待”,又凭啥要有“标准”,其实更需要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