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杰弗里蒂蒙斯:中国人民解放军1-70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2:20:26
中国人民解放军1-70军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我军共组建67个军。第56军、57军、59军一直没有实际组建过。目前,我军共有18个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甲类集团军,2军团、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主力部队,张宗逊)。解放青海并兼青海省军区。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调杭州,后移湖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6军团、359旅一部(另一部为红2军)、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晋西北主力部队,王震)。1953年3月撤销,军部整编为南疆军区;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1师((驻阿克苏)、第2师(驻焉耆,1960年迁库尔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5军团、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晋西北地方部队,许光达),现兰州军区空军指挥部。解放初期驻扎河西走廊,1952年6月撤销,军部改编为西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现为兰州军区空军指挥部。部队编入第1军,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陕北警备部队,王世泰),解放初期驻扎陇南地区,1952年9月撤销,军部改编为中央军委城防高射炮兵学校。部队编为铁路公安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前身是新疆民族军,1954年10月撤销,军部改编为新疆哈萨克自治区军区(现伊犁军分区),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3师(驻伊犁。1954年11月1日驻绥定,1954年底撤销师番号。1982年恢复原建制农3师师部驻喀什)、第4师(驻巩留。1954年11月1日驻新源肖尔布拉克,1956年迁伊宁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陕北警备部队,罗元发),解放初期驻扎北疆,军部驻迪化,1953年5月撤消,军部与西北军区航空处合编为西北军区空军。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5师(驻哈密1963年迁博乐)、第6师(驻米泉县五家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吕梁,彭绍辉),放初期驻扎陇南地区,军部驻天水,1951年10月撤销。军部一部充实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另一部与西北军区航空处合并。部队改编为炮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军,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绥蒙,姚喆),1949年撤消,军部与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军区(现内蒙古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军,1949年2月由新疆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42师改编而成。1952年11月撤销。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7(驻沙湾县炮台。1958年迁奎屯)、第8驻石河子)、第9师(驻焉耆。1955年撤销建制。1982年恢复原建制。驻额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冀南主力部队,陈再道)、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1950年2月进驻川南(泸州)兼川南军区,1952年4月撤消。军部调归海军,现为北海舰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太行主力部队,陈锡联)、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1950年1月进驻川东(万县)兼川东军区,1951年3月调廊坊,1952年10月撤消,军部调杭州组建空5军(现为空军昆明基地)。1969年10月以第54军军部在大理重新组建第11军。1985年又被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乙类集团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地方部队,王宏坤)、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进入安徽,驻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甲类集团军,前身是红31军、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陈赓)、1950年3月军兼滇南卫戍区。军部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乙类集团军,1948年2月由太岳地方部队编成,军长李成芳,1950年3月滇西卫戍区,军部驻大理。1968年调开远(大理新组建11军)。1986年调昆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太行地方部队,秦基伟)、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参与解放云南,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等战斗英雄,1954年5月奉命回国。1961年6月,该军改编为空降15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乙类集团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杨得志、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解放初期驻扎黔北,军部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驻吉林长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冀鲁豫地方部队,王秉璋)、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解放初期驻扎黔南,军部驻安顺。1952年3月撤销。1968年在孝感重建,1969年调驻信阳。1973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1949年2月,以豫皖苏军区部队(原冀鲁豫1946年2月南进部队,张国华)组建。1950年1月进军西藏。1951年12月兼西藏军区,1952年3月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1949年5月,以陕南军区所属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2旅(山西新军)、第17师(杨虎成的起义部队)于湖北郧阳改编而成。驻扎陕南,归西北军区建制,1952年7月撤消,军部改编为陕西省军区。1969年在甘肃组建,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乙类集团军,叶飞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新四军第1纵队、新四军1师。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调开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甲类集团军,罗炳辉、韦国清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新四军第2纵队、新四军4师+2师4旅、新四军2师4、5旅+4师9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4师11、12旅)。解放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太原-1967年调宝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王麓水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山东野战军第8师、山东军区第8师、鲁南军区地方部队。解放浙东北。1958年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乙类集团军,陶勇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华中野战军第1师、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新四军1师3旅。解放浙东北。1952年9月入朝作战,1958年3月回国。驻扎黑龙江哈尔滨。1998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乙类集团军,王必成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华中野战军第6师、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新四军6师16旅。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10月回国。驻扎承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谭希林、成钧前身是华东野战军7纵队、山东野战军第7师、新四军第7师。参加上海战役,剿匪皖南。1952年7月撤消,军部调归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乙类集团军,王建安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鲁中军区地方部队。在上海浦东、崇明岛担任海防任务。1950年11月入朝作战,1952年6月回国。驻扎莱阳,1999年调潍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甲类集团军,许世友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胶东军区地方部队。担任上海市警备任务,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2年10月奉命归国。驻江苏无锡无锡,1969年调石家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宋时轮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渤海军区地方部队。解放福州。1952年5月,归福建军区领导。驻扎莆田,1969年调侯马,1985年调大同,1998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管文蔚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苏中军区地方部队。解放福建。参加金门战斗。1950年11月撤消,军部改编为军委铁道公安司令部。1969年重建,驻江西,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谢祥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新四军2师5、6旅+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地方部队。担任淞沪警备任务。1950年1月撤消,军部调归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乙类集团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胶东军区地方部队。解放福建,1952年5月,归福建军区领导。驻厦门同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谭希林1949年2月,由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成,解放青岛,1950年2月南下福建,1950年11月撤消。军机关大部充实重建的第8兵团兵团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张克侠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和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9军合编而成的。驻扎上海,1950年11月改编为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何基沣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部队和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而成的。驻扎南京。1950年11月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文化1949年2月,是由鲁中南纵队和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一部(吴化文部)合编而成的。1950年1月在金华被撤消。军部及军属炮兵团调归华东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1949年12月国民党绥远董其武部111军。驻扎包头,1951年1月,随兵团移驻河北省衡水。9月,随兵团开赴朝鲜,12月,返回祖国,进驻河北省定县地区。1952年2月,与第37军军部一起调中央财委编为建筑工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国民党绥远董其武部新编独立第7师。驻扎五原,1951年1月,随兵团移驻河北省衡水。9月,随兵团开赴朝鲜,12月,返回祖国,进驻河北省定县地区。1952年2月,与第36军军部一起调中央财委编为建筑工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重装集团军,前身滨海军区主力部队、山东第一、二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1953年7月,奉命进驻通化,1967年调保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甲类集团军,前身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刘震)。解放镇南(友谊)关,1950年1月2日奉命北上,7月4日,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地区驻防。10月21日,开赴朝鲜参战。1953年5月回国。驻营口,1999年驻辽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乙类集团军,前身鲁中军区主力部队(三师和三旅)+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部队、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程世才)。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1959年10月19日,首批入朝作战,1953年7月回国。现驻锦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甲类集团军,前身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山东第5、6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吴克华,以上四个纵队最先编成,为主力纵队)。参加广西战役,1950年2月由广西容县广东剿匪,并解放了南澳岛。1951年1月,进驻潮汕地区执行保卫海防的任务。1969年调柳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乙类集团军,前身南满军区部队、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万毅)。1950年10月首批出国部队赴朝参战,1952年11月回国。曾驻湛江,后调惠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前身渤海军区第7师和新四军第三师第7旅、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陈光)。参加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任务,1952年7月兼海南军区。1968年在桂林恢复43军,1969年调洛阳,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前身西满军区部队、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邓华)。参加广东战役,解放了万山群岛,1952年10月,第44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南海舰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前身冀热辽军区部队、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黄永胜)。参加广西战役,1951年调雷州半岛,1952年8月撤消,军部改为5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前身冀东军区部队、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詹才芳)。参加衡(阳)宝(庆)战役。解放湖南,1951年1月进驻粤东,1952年9月赴朝作战。1955年10月,从朝鲜回国。进驻吉林省,1975年调徐州,后调临沂。1985年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乙类集团军,前身359旅、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梁兴初)。进军四川,1950年在湖南剿匪,1951年2月入朝作战,1954年9月回国。驻防雷州半岛,1960年调衡阳-长沙,1970年调西安临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前身冀察热辽军区地方部队、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贺晋年)。解放赣西南,1952年3月撤消,军部改为第21兵团兵团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前身独立第2、4、5师,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钟伟)。1950年在桂北剿匪。4月军部撤消,1951年7月又恢复,1952年1月又撤消,军部改编为空军第3军军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原国民党军滇军第60军(曾泽生)长春起义后改编。进军四川, 1950年在湖北修筑汉江大堤,1950年10月25日开赴朝鲜,1955年4月12日,从朝鲜回国。军部驻安东,1967年5月27日,第50军奉命调成都。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国民党军第19兵团(张轸)贺胜桥、金口起义后改编。1950年9月改编为中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1951年9月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保安部队为基础改编而成。1951年9月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甲类集团军,1952年10月将第44、45军整编为54军,45军军部为新军部,军长丁盛。1953年2月赴朝鲜,1958年7月回国,大西北-重庆-滇西,1968年调新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1952年3月,原来国民党湖南起义部队改编的第21兵团部改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48军军部改为21兵团部,部队为原48、49和老21兵团部队。仍驻扎桂林,1952年10月改55军,1953年移防湛江,1968年移防汕头,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6军,拟授予西北独立第1军。1949年9月由甘肃岷县国民党起义部队编成。11月改为西北独立第1师。入川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军,拟授予西北独立第2军。1949年12月由宁夏中卫起义的国民党第81军(宁马马鸿宾的部队)改编而成。1950年12月,改编为宁夏军区独立第1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王宏坤、冀南军区地方部队),到大别山后为桐柏军区,1949年9月改为河南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9军,拟授予西北独立第3军。1949年2月由甘肃武都起义的国民党第119军改编而成。1950年9月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太岳太行军区主力部队于大军南下后组建、王新亭),兼川西军区。1951年3月入朝作战。军长韦杰,其180师受重创。军部在镇江。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太行军区地方部队、雷绍山)。兼川北军区。1952年7月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5纵队(太岳军区地方部队、刘忠)。兼西康军区。1952年7月撤消,军部并入西康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乙类集团军,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冀中军区主力部队、杨成武)。1950年在关中驻防。1951年2月入朝作战。原驻石家庄,1969年调太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冀晋军区主力部队、陈正湘)。和平解放银川。1951年2月,随19兵团入朝,1953年7月回国。军部及直属部队驻防凤城,1954年10月从凤城移防安东。1955年2月调大连,1990年调本溪,1998年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乙类集团军,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8纵队(冀察军区地方部队、郭天民)。1950年兼宁夏省军区,1951年2月,随19兵团入朝,1953年10月从朝鲜回国。现驻张家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冀晋军区地方部队、赵尔陆,原第1纵队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北上部队)。1950年10月入朝,1951年3月回国。驻防天津,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冀察军区主力部队、郭天民、杨得志)。1951年6月赴朝参战。1954年10月,由朝鲜回国移驻青岛。1970年3月,调防至淄博。军部驻博山,1998年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冀中军区地方部队、文年生)1951年6月赴朝参战。1955年3月奉命回国。69徐州,1975年与46军对调移驻吉林市。1985赤峰-1992年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7纵队(冀中军区地方部队、孙毅)。1949年5月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4纵队(冀南军区地方部队、韦杰)。解放豫北地区。1949年11月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