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国际化战略韩国语:高中世界近代史速成歌诀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4:50:03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初)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工业革命起英伦,新型制度早奠定。

2、经济因素①资本     英伦三岛资源丰,殖民掠夺聚资本。

②劳力               圈地运动夺土地,劳力充足民贫困。

③市场               对外扩张拓市场,国内市场早奠定。

④技术               工场积累多技术,科技发展利发明。

3、国际因素          对外战争连获胜,市场辽阔促革新。

七年战争英获胜,工业革命率先行。

二、概况

1、英国               工业革命起棉纺,凯伊飞梭促发明。

①纺织部门(1765)   哈氏①珍妮纺纱机,揭开序幕初革命。

骡机水力织布机,工厂林立多城镇。

②动力机器 (1785) 瓦特改良蒸气机,“蒸气时代”喜来临。

③其它部门          轻工促进各部门,采矿冶炼与交运。

史蒂芬逊富尔敦,火车汽船初发明。

机器生产工业化,英国革命又完成。

2、法国              工业革命越国境,法国工业大变更。

①概况              纺织矿冶机器新,近代工业渐兴盛。

②不利因素          法国工业仅次英,不利因素略说明。

a政局                 政局不稳缺环境,战争频繁不安定。

b资本                工业资本较缺乏,信贷资本超近邻。

c劳力              小农经济漫如海,劳力不足有原因。

d市场                小农自给购买少,商品市场太冷清。

e技术                   企业分散规模小,技术设备难更新。

3、美国               革命越洋到美国,美国工业多发明。

①概况               轧棉缝纫拖拉机,轮船源于富尔敦。

机器部件标准化,机器普及似风云。

②有利条件           资源丰富好环境,市场广阔少战争。

移民涌入多劳力,带来技术好经验。

4、其他               工业革命起英伦,法美紧跟旋完成。

十九世纪德俄日,机器生产势逼人。

三、影响

1、实质              技术革命是本质,社会变革影响深。

2、经济方面           迅速提高生产力,近代城市渐兴盛。

3、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渐壮大,巩固统治国强盛。

自由主义渐盛行,革命改革②达峰顶。

社会结构大变革,工业劳资两分明。

无产阶级反压迫,近代工运渐兴盛。

4、对外方面           工业革命越国境,改变世界面貌新。

a对西方             倾销商品夺原料,拓展市场目标明。

世界霸主英帝国,侵略东方急先锋。

b对东方             东方受难民更苦,西学东渐促文明。

[注释]

①哈氏:指哈格里夫斯。②革命改革:指19世纪中后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2)

1、背    景

①经济条件           科学理论能诞生,经济发展为动因。

工业革命激流涌,资本主义现弊政。

经济危机①初发生,资本主义多矛盾。

基本矛盾难克服,阶级矛盾长留存。

②阶级条件           工业革命民贫困,工人斗争多样性。

卢德运动砸机器,斗争水平步步升。

政治斗争三工运,法德起义②英宪运③。

无产阶级已觉醒,政治舞台初登临。

革命需要新理论,阶级条件已奠定。

③理论条件           科学理论三来源,德国哲学④英政经⑤。

英法空想⑥新蓝图,马恩批判又继承。

汲取人类优成果,科学理论三部分⑦。

④马恩实践           马恩创立新理论,剖析社会探富贫。

指导工人建政党,起草同盟⑧新纲领。

2、《共产党宣言》

宣言发表举世惊,科学理论略阐明。

①社会发展学说       社会发展有规律,社会主义必来临。

②暴力革命学说       阶级斗争唯暴力,推动历史向前进。

③工人专政学说       推翻旧制并专政,工人政党作先锋。

3、意  义             宣言发表新标志,科学理论喜诞生。

工人斗争有理论,国际社运启航程。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

1、背景

①经济因素           工业革命达顶峰,西方社会多矛盾。

经济危机世界性⑨,人民受难民抗争。

②阶级因素           经济发展多工人,工运民解新水平。

各国工人互声援,国际联合势喜人。

③马恩实践           马恩研究新理论,总结工运多经验。

国际组织忙筹建,第一国际喜建成。

2、成立意义           国际工协兴伦敦,第一国际启航程。

主义⑩工运相结合,国际工运面貌新。

国际组织作指导,马恩思想印人心。

三、巴黎公社(1871、3-5)

1、背景

①外  因             法国历史多风云,共和帝制波浪行。

国内政权常更迭,普法争霸激矛盾。

战败割地又赔款,战后法国闹革命。

②内  因             巴黎九月民革命,推翻帝国共和⑾兴。

资产阶级掌政权,对外卖国⑿民忿恨。

对内镇压调军队,倒行逆施民抗争。

2、概况

高考资源网

①3月18日起义           两大高地⒀有敌情,人民起义占京城。

敌人远遁凡尔赛,巴黎公社喜建成。

②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举措新,国家机器阶级性。

a.政治方面           废除军警旧议会,成立国民革命军。

公职人员民选举,立法司法机构新。

b.经济方面           没收工厂工合⒁管,干部薪金有限定⒂。

军工铁路受监督,接管银行⒃未施行。

③失败原因             公社失败多原因,力量悬殊难取胜。

统一战线未建成,工人农民未结盟。

领导分散无核心,科学纲领未施行。

夺权时机不成熟,五月流血业未竞。

3.影响

①性    质             工人夺权初尝试,首创政权史标柄。

②理论方面             公社实践初证明,马恩学说正确性。

无产阶级要翻身,暴力革命并专政。

③实践方面            公社经验与教训,社运财富史永存。

④精神方面             工人英勇斗敌军,永垂史册励后人。

[注释]

①经济危机:指1825年英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法德起义:指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

义。③英宪法:指1836-1848年间英国宪章运动。④德国哲学:指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代表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

义思想。⑤英政经: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思想。⑥英法空想:指英法空想

社会主义学说,其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⑦三部分:指马克思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

学和科学社会主义。⑧同盟:指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1852年)。⑨世界性: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⑩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⑾共和:1870年,巴黎九月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

-1940)。⑿卖国:指普法战争后,法国对德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⒀两大高地:指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⒁

工合:指工人合作社。⒂限定:巴黎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⒃银行:指法兰西银行。

 
第三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    景

①经济因素           俄国改革多原因,经济发展为动因。

工业革命虽推进,不利因素略说明。

农奴贫困市场小,劳力不足缺资本。

②政治因素           俄国社会多矛盾,资产阶级初长成。

农奴贫困受压榨,人民起义日日增。

严重动摇农奴制,社会危机达峰顶。

③外交因素           克里米亚①俄惨败,统治危机改革兴。

2、概况

①政治               亚历山大颁法令,农奴制度俄废停。

买卖农奴不通行,农民自由法保证。

②经济               农民自由获份地,高价赎买民负增。

3、影响

①性  质             封建沙皇来领导,资产阶级改革新。

②政治方面           废除封建农奴制,新型制度初奠定。

③经济方面            经济发展除障碍,资本主义又前进。

④对外方面            国力渐强兵力增,扩张争霸多战争。

⑤局  限              改革具有局限性,封建残余长留存。

二、美国内战(1861-1865)

1、背景

①经济因素            美国独立西推进,领土扩张手段新。

a西进运动         购买颠覆与入侵,幅员辽阔多移民。

印第安人血泪路,西部开发促繁盛。

b南北矛盾         工业革命美施行,南北经济多矛盾。

北方工商南种植②,不利因素略说明。

北方工业缺劳力,市场原料步步紧。

关税事关进出口,南辕北辙多纷争。

②政治因素            美国南北多矛盾,经济冲突为主因。

焦点废除奴隶制,废奴运动蓬勃兴。

解放黑奴多起义,南北冲突兴战争。

③ 导火线              总统选举两党争,林肯当选③北方胜。

力主限制奴隶制,南方挑战兴战争。

2、概况

①开始(1861)         南方叛乱节节胜,北方妥协违民心。

②发展(1862)         战局直下新举措,林肯颁布两法令。

a《宅地法》         《宅地法》令有规定,西部土地十元整④。

耕种五年成私产,民有土地乐参军。

b《解放黑人            宣布奴隶获自由,参加北方联邦军。

奴隶宣言》        战争部署大调整,战争转折终来临。

③转折(1863)         葛底斯堡败南军,北方反攻卷残云。

④胜利(1865)         一八六五北方胜,南方残余刺林肯。

解放黑奴护统一,林肯业绩受尊敬。

3、影响

①性    质             内战性质两重性,资产阶级又革命。

②政治方面             维护统一废奴制,国家富强初奠定。

③经济方面             经济发展除障碍,腾飞之路已铺平。

④局    限             有色人种地位低,种族歧视仍长存。

三、德意志统一(1864-1871)

1、背景

①经济因素            德国统一多原因,经济发展为动因。

经济受阻多因素,封建割据捐税增。

国内市场不统一,国际市场难竞争。

工业革命德施行,物质基础已奠定。

②政治因素             统一中坚普鲁士,决心坚强国强盛。

工业革命最发达,统治阶级有野心。

陆军欧陆最强大,民族单一少矛盾。

③个人因素             乱世英雄俾斯麦,领导改革举措新。

德国统一多阻力,“铁血政策”唯可行。

军事改革增实力,外交灵活利进军。

2、概况

①开始(1864)         普奥联合败丹麦,夺取荷尔斯泰因⑤。

②发展(1866)         普奥决战萨多瓦,奥军失败逐国门⑥。

北德同盟⑦旋建立,北方统一又南进。

③高潮(1870)         普军色当败法军,俘虏法皇拿破仑⑧。

南方诸邦又统一,普法战争影响深。

④结束(1871)         威廉即位称皇帝,德国统一终完成。

3、影响

①性    质             容克⑨阶级来领导,统一运动最典型。

②政治方面             结束封建与割据,新型制度得确定。

③经济方面             发展障碍被扫除,经济腾飞势喜人。

④外交方面             扼制法奥德强大,欧洲格局有变更。

⑤局    限             德国继承旧体制,军国主义长留存。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背景

①经济因素         日本维新多原因,经济变化影响深。

领主经济初瓦解,农村分化贫富分。

富农商人高利贷,新兴地主三阶层。

资本主义程度低,手工工场初兴盛。

②政治因素           社会剧变多矛盾,人民贫困多抗争。

新兴地主工场主,政治无权怀怨恨。

中下武士趋贫困,不满情绪日日增。

③外交因素           美国叩关列强侵,主权丧失激矛盾。

外来商品似泉涌,幕府危机失民心。

④思想因素           有识之士图振兴,救亡图存显决心。

启蒙思想初宣传,武装倒幕势必行。

2、概况

①武装倒幕             明治维新有前提,执掌政权颁政令。

武士为主倒幕派,人民拥护节节胜。

西南强藩⒀又支持,奉旨讨伐终获胜。

②维新内容            明治政府都东京,近代国家举措新。

a.政治              中央集权反割据,废藩置县权归君。

废除封建身份制,武士瓦解⒁民平等。

b.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制,土地买卖法确认。

废除关卡与行会,铁路邮局工厂兴。

基础设施广建设,扶植私企⒂特鲜明。

c.军事              军改推行征兵制,新式军队利外侵。

d.文化              “文明开化”初推行,西方文化育贤能。

③维新成功因素         维新成功多原因,主观因素略说明。

a.主观因素           倒幕成功掌军政,封建势弱利革新。

措施全面有实效,工业革命又助进。

b.客观因素           列强侵华用重兵,国际环境利维新。

3、影响

①性    质             中下武士来领导,资产阶级施新政。

②政治方面             废除封建幕府制,新型制度初奠定。

③经济方面             发展障碍被扫除,资本主义快速行。

④外交方面             收国主权废条约,民族振兴国强盛。

⑤局    限             军国主义势力大,侵略亚洲步逼人。

[注释]

①克里米亚:指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年,英法和俄国为争夺奥斯曼土耳其而进行的战争,俄国战败。②南种植:指美国南方的奴

隶制种植园经济。③林肯当选:1860年,新成立共和党人林肯被选为总统。④十元整:《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十美元的手

续费,就可以获得西部六十四公顷的土地。⑤荷尔斯泰因:该地和石勒苏益格原为丹麦控制下的德意志地区,1864年被普奥夺回。⑥

逐国门:指1866年,普奥战争后,奥地利被挤出德意志。⑦北德同盟:指北德意志同盟,成立于1867年。⑧拿破仑:指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的皇帝,称拿破仑三世。⑨容克:原为普鲁士贵族地主,长期垄断军政要职,19世纪中后

期成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⑩南部西法:指意大利统一前,两西西里王国和罗马分别被西班牙和法国控制。⑾北部奥:指意大利

统一前,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地区大部分邦国被奥地利控制。⑿新型王国:指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⒀西

南强藩:指长州、萨摩、土佐、肥前主持倒幕运动的大名。⒁武士瓦解:指明治维新中取消武士特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⒂扶植私

企:指明治维新政府将大量国营企业优惠转让给三井、三菱等资本家。

 
第四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一、背景

1、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扩张性,世界舞台任驰骋。

工业革命英法美,殖民侵略新特征。

倾销商品掠原料,抢占市场目标明。

2、政治因素            工业革命激流涌,欧美剧变面貌新。

革命改革或统一,新型制度普奠定。

3、交通因素           全球扩张多原因,交通工具亦革新。

轮船火车显神威,任重道远助外侵。

输出商品掠原料,越海跨洋好远行。

二、概况

1.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发家史,殖民扩张贯终生。

①英国               蒸汽时代初来临,英国扩张最典型。

占领印度新加坡,侵略阿伊缅大清①。

据有澳新②与埃及,控制拉美输资本。

②法国               法占北非阿突埃③,伙同英国犯大清。

中南半岛越老柬④,三地合并法独吞。

③美国               美国侵华跟随英,重心美洲显野心。

2.世界市场           列强殖民新阶段,输出商品与资本。

东方经济新结构,世界市场一部分。

十九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形成。

三、影响

1、对西方国家         世界市场初形成,工资⑤阶级获利润。

倾销商品夺原料,资本主义又跃进。

2、对东方国家         世界市场不平等,掠夺东方多罪行。

东方人民新灾难,亦具客观进步性。

经济体制遭冲击,近代工业渐兴盛。

西学理论广传播,社会进步车轮滚。

3、对整个世界         世界市场初形成,世界各洲联系紧。

[注释]

①伊阿缅大清:指伊朗、阿富汗、缅甸和中国。②澳新: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③阿突埃:指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埃及。④越老柬

:指越南、老挝和柬埔寨。⑤工资:指工业资产阶级。

第五节   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 20-60年代)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工业革命列强侵,亚洲殖民半殖民。

各项主权遭侵犯,殖民体系初形成。

亚洲封建特腐朽,勾结列强压人民。

2、经济因素           工业革命列强侵,夺取市场目标明。

亚洲经济遭破坏,世界市场一部分。

双重剥削民困苦,矛盾激化民抗争。

3、任务特征           任务反侵反封建,革命风暴平地生。

地主农民来领导,旧式斗争是特征。

二、概况

1、印尼(1825-1830)   革命风暴源印尼①,王子领导民响应。

痛击荷兰殖民者,民解运动史有名。

2、阿富汗(1838-1842) 英军侵略阿富汗,人民起义一度胜。

解放首都喀布尔,重创英军民欢欣。

3、伊朗(1848-1852)   伊朗惨遭英俄侵,封建统治压人民。

巴布教徒举义旗,平等生活民欢欣。

创建革命根据地,封建镇压业未竟。

4、中国(1851-1864)  太平天国兴义军,反封反侵十四春。

5、印度(1857-1859)

①原因                印度起义多原因,英国统治多矛盾。

残暴压榨狂掠夺,激怒社会各阶层。

a王公              王公特权遭侵犯,封建地主被侵吞。

b人民              人民生活最底层,多重压榨难生存。

c土兵②             印度土兵②受歧视,抗英组织活动频。

②过程                涂油子弹英挑衅,宗教歧视激矛盾。

a概况               印度土兵齐倒戈,密拉特城枪声声。

占领德里建机构,占西等地民响应。

占西女王战英军,英雄业绩永扬名。

b失败因素           起义失败多原因,领导落后为根本。

英国镇压多策略,英强印弱两分明。

③意义a性质         王公领导大起义,土兵为主民响应。

b对内        维护尊严争独立,英勇抗英显决心。

c对外        重创英军抗强敌,遏制英国对外侵。

三、影响

1、性质               革命风暴双重性,反封反殖民解运。

2、功绩 1 政治方面    重创西方殖民者,打击封建立功勋。

2 精神方面     不畏强暴争独立,改变现状显决心。

[注释]

①印尼:指1825-1830年间,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②土兵:英国在侵略印度过程中,雇用印度人在殖民军队

中当兵,这些人称为土兵。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9世纪晚期-1918)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20世纪四十年代)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工业革命多原因,新型制度普确定。

欧美革命与改革,资产阶级获全胜。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促革新,劳力充足多资本。

国内市场皆形成,技术发展多经验。

3、外交因素          列强扩张多殖民,殖民体系亦形成。

世界市场初奠定,推动科技促革新。

4、科学因素          自然科学亦前进,电磁感应①初证明。

科学转为生产力,电气时代喜来临。

二、概况

1、电力广泛应用       工业革命多发明,电力应用好前景。

西门子造发电机,带动机器能源新。

电灯电车电影机,电气时代初跨进。

2、内燃机的使用       德国首创内燃机,汽车飞机②新发明。

火车轮船新动力,石化工业初产生。

3、通讯新发明         电讯发明有理论,电磁感应磁效应。

电话电报③传信息,联系便捷立功勋。

4、化学工业建立      化学工业初建成,煤炭提炼化学品。

发明炸药诺贝尔,火药技术大改进。

石化塑料与化纤,初期生产好前景。

5、传统工业革新      冶金造船机械业,传统工业亦革新。

冶炼技术出新钢,工建材料钢先行。

6、工业革命特点      工业革命新特征,科学力量超前人。

①发明者             发明源于科学家,科学技术联系紧。

②发明国             列强科技多发明,百花齐放争先进。

③发明部门           工业各部有发明,偏主重工多资本。

④发展机遇           德日采用新科技,两次工革齐推进。

三、影响

1、性  质              技术革命多发明,社会变革影响深。

2、经济方面            科学转为生产力,经济发展似超人。

新型工业规模大,规模生产利竞争。

生产资本渐集中,垄断组织初形成。

卡特辛迪④托拉斯,生产关系有调整。

垄断流通与生产,帝国主义新特征。

3、政治方面           西方垄断资本家,控制经济掌军政。

执掌国家各部门,统治模式初奠定。

4、对外方面           垄断组织越国境,殖民扩张达峰顶。

瓜分世界输资本,殖民体系终形成。

[注释]

①电磁感应: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②汽车飞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③电话电报: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④卡特

辛迪:指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

 
第二节  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一、列强经济

1、发展迅速的国家    列强经济大跃进,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美国             发展最快数美国,有利条件略说明。

a政治因素        内战废除奴隶制,扫除障碍局稳定。

b经济因素        幅员辽阔资源丰,欧洲列强输资本。

欧亚移民增劳力,带来技术好经验。

西部开发扩市场,工业革命多发明。

c外交因素        两岸大洋睦友邻,环境优越少战争。

帝国名号“托拉斯”,工业生产第一名。

②德国              德国领先多原因,赶超英法势逼人。

a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势强盛,新型制度国稳定。

b经济因素         普法战争德获胜,割地赔款①多资本。

统一市场初形成,劳力充足民辛勤。

工业革命多发明,新型设备效率增。

c外交因素         德国统一国强盛,称霸欧陆欺近邻。

容克帝国②声名远,工业生产第二名。

③日本              日本经济快推进,称雄亚洲多原因。

a政治因素         明治维新反封建,新型制度局稳定。

b经济因素         工业革命兴高潮,技术设备为全新。

扩张割地又赔款③,资源资本带血腥。

政府扶植资本家,近代工业多馈赠。

军阀垄断互勾结,军事封建特鲜明。

c对外侵略         日本好战多外侵,“大陆政策”早制定。

《江华条约》侵朝鲜,甲午战争获全胜。

日俄战争得南满,控制朝鲜掌军权。

日韩合并订条约,吞并朝鲜又西侵。

2、发展缓慢的国家    英国经济有盛名,造船金融世独尊。

①英国              资本输出第一位,综合国力第一名。

a技术设备         经济滞后有原因,设备陈旧缺资本。

b资本输出         商业资本输国外,掠夺东方获利润。

c海外掠夺         殖民帝国重殖民,帝国名号非虚名。

②法国              经济退居第四位,不利因素略说明。

a资本资源         战败割地又赔款,资本资源利敌人。

b市场狭小         小农经济民贫困,市场狭小是实情。

c技术落后         企业分散缺资本,技术设备难更新。

d资本输出        金融发达高利贷,投资国外获雅名。

③俄国             俄国废除农奴制,资本主义有前进。

a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初完成,农村阶级大变更。

b不利因素        经济缓慢多原因,沙皇贵族掌军权。

资本短缺少设备,市场狭小民贫困。

封建势大对外侵,军事封建是特征。

二、列强政治

1、垄断资产            列强政治多特征,垄断组织初形成。

阶级掌权            新生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各部门。

2、政治模式           西方革新已完成,新型制度普确定。

基本定型            代议制与多党制,政治模式初定型。

政局稳定少革命,各国政治有特征。

3、列强政治           列强政治不平衡,民主专制两分明。

不平衡             相对民主英法美,社会转型靠革命。

a民主盛行           彻底铲除旧势力,启蒙思想印人心。

民主建设长久远,民主宪法较稳定。

b专制浓厚           相对专制俄德日,社会转型靠维新。

封建残余多保留,民主建设缺环境。

三、列强外交

1、殖民体系           垄断组织越国境,殖民扩张达峰顶。

最终形成            列强控制亚非拉,殖民体系终形成。

2、争霸战争           列强发展不平衡,争霸拓殖多矛盾。

军事集团又形成,世界大战终发生。

[注释]

①割地赔款:指法国对德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和赔款50亿法郎。②容克:原为普鲁士贵族地主,长期垄断军政要职,19世纪中后期成

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③赔款:指甲午战争后,日本勒索中国二亿三千万两白银。

 
第三节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世纪之交列强侵,瓜分世界为特征。

列强控制亚非拉,殖民体系终形成。

商品资本双输出,掠夺东方民抗争。

亚洲拉美封建主,勾结列强压人民。

2、经济因素          东方经济不平衡,亚洲拉美较先进。

资本主义初发展,两大阶级初形成。

非洲经济较落后,领导革命旧阶层。

3、外交因素          东方经济不平衡,任务相似性相近。

亚拉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最典型。

二、概况

1、亚洲的觉醒         世纪之交民抗争,亚洲人民新觉醒。

①重大事件           朝鲜反日兴义兵,伊土①两国资革命②。

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反大清。

②印度民解运动       印度民解新特征,资产阶级初产生。

(1905-1908)      成立国民大会党,要求自治求平等。

宣传革命提拉克,遭捕激起民抗争。

孟买政治总罢工,工人登台高潮兴。

2、非洲反帝斗争      瓜分非洲列强侵,民族矛盾最典型。

①埃及抗英斗争       埃及运河③英法争,英国独吞民抗争。

(1882)            爱国军官阿拉比,亚历山大④抗英军。

开罗失守多原因,地主背叛英增兵。

②苏丹马赫迪起义     苏丹起义马赫迪,号召“圣战”反外侵。

(1881-1899)     重创英国殖民者,英勇斗争二十春。

③埃塞抗意斗争       意军侵埃兴战争,孟尼利克⑤发号令。

(1895-1896)     抗击侵略各阶层,挫败意军获全胜。

和约签字有意义,主权完整意承认。

3、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拉美独立空虚名,大地产制广盛行。

①原因               封建独裁考迪罗,天主教会影响深。

专制独裁迪亚斯,勾结列强压人民。

②墨西哥革命         推翻独裁迪亚斯,工农武装立功勋。

(1910-1917)       民主革命初获胜,革命成果法保证。

③墨西哥宪法         生产资料国所有,收回资产反外侵。

国家拆散大地产,工人权利有保证。

[注释]

①伊土:指伊朗和土耳其。②资革命:指资产阶级革命。③运河:指苏伊士运河。④亚历山大:指埃及亚历山大港。⑤利克:指埃塞

俄比亚国孟尼利克二世。

 
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一、第二国际(1889-1914)

1、背景

①经济因素           国际成立多原因,西方经济又跃进。

垄断形成促发展,资本主义达全盛。

②阶级因素           欧美工人又猛增,工运高潮罢工频。

要求缩短工作日,芝城①工人目标明。

③思想因素           科学理论广传播,马恩晚年勤耕耘。

指导工运传经验,功勋卓著永扬名。

④组织因素           各国工运领导人,宣传马恩政党兴。

德美法俄②工人党,联系加强团结紧。

2、主要决议           第二国际兴巴黎,历次大会多决定。

①军事方面           庆祝五一劳动节,反对军国反战争。

②政经方面           工时劳保要立法,经济政治多斗争。

③民解方面           民族自决反殖民,合法斗争最典型。

独立自主各政党,欧美工运有促进。

3、破产

①理论因素           国际③破产多原因,后期分裂三派分。

a修正主义          伯恩斯坦新理论,反对革命反专政。

合法斗争反暴力,理论产生有原因。

b修正主义          矛盾缓和多民主,资产阶级策略新。

产生的条件         合法斗争有成果,工人领袖渐变更。

政治经济新环境,各种思想宜滋生。

②组织因素           修正主义广泛滥,执掌国际多部门。

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为首领。

③直接因素           一次大战兴风云,各国政党多逆行。

支持战争助争霸,国际破产待复兴。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1903年)

1、背景

①经济条件           俄国废除农奴制,资本主义有精进。

工业革命初完成,沙皇专制多弊政。

②阶级条件           无产阶级人数增,独立力量初形成。

反对专制反剥削,革命需要新理论。

③思想条件           科学理论普宣传④,新型小组⑤亦形成。

④列宁实践           组织工运勇斗争,理论宣传民欢迎。

批修坚持说革命,建立政党立功勋。

2、概况

①纲领               社民“二大”⑥党形成,党纲党章初确定。

工人专政进纲领,坚持革命反修正。

②机构               中央机构多数派,拥护列宁民欢迎。

③理论               名号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喜诞生。

3、影响               列宁主义初诞生,马恩理论有继承。

新时代,新理论,指导工运方向明。

二月十月闹革命,社会主义喜来临。

[注释]

①芝城:指美国芝加哥工人在1886年5月1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进行大罢工。②德美法俄:指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国社会主义工

党、法国工人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③国际:指第二国际。④普宣传:指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⑤新

型小组:指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⑥社民“二大”: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一、背景

1、经济因素           列强经济不平衡,美德超越目标明。

瓜分世界按实力,英法等国不甘心。

2、政治因素          列强政治不平衡,侵略扩张为共性。

军国主义德日俄,兴风作浪好战争。

3、外交因素          列强争霸争殖民,激烈斗争多矛盾。

①列强主要矛盾      法德英德和俄奥,三对矛盾最典型。

普法战后法卧薪,复仇雪恨多扩军。

德国强大全球侵,英国霸权遭敌人。

俄奥争夺巴尔干,列强插手势严峻。

意法争夺突尼斯,意军失势恨法人。

②两大军事集团      列强争霸多矛盾,利益接近签协定。

a三国同盟         德奥结盟①反俄军,意军加盟反法军。

三国同盟德核心,一八八二终形成。

b三国协约          法俄签约反盟国,两大集团初形成。

孤岛英国新策略,企求欧陆势均衡。

英法英俄订协约②,两大集团终形成。

二、概况

1、导火线(19146)      萨拉热窝有事件,奥匈王储双殒命。

2、开始(1914.7)    对塞宣战燃战火,两大集团兴战争。

意军转入协约国,日侵山东俘德军。

欧洲战场东西战,西线惨烈炮声声。

3、发展(1914)      德军首败马恩河,速战破产德怨恨。

东线俄军又进攻,两面作战势严峻。

4、高潮(1915-1916)   战略决战一六年,索姆河,日尔登。

俄军反攻在夏季,英德海战③英获胜。

四大战役德败北,胜败趋势初奠定。

5、尾声(1917-1918)   大战后期变风云,参战退战两分明。

美中参战壮阵营,俄国革命枪声停④。

奥匈瓦解德投降,大战结束民欢欣。

三、影响

1、性    质           帝国战争非正义,争夺霸权争殖民。

2、对全人类           参加战争三十国,物质精神遭巨损。

3、西方方面           四大帝国⑤被摧毁,大战削弱意法英。

4、社运方面           十月革命获全胜,社会主义国建成。

战后工运兴高潮,国际社运又前进。

5、民解方面           大战促进民觉醒,战后民解高潮兴。

[注释]

①德奥结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谛结“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②协约: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1907年英

俄协约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③海战:指1916年日德兰海战,英德双方都受到严重损失,但

英国始终控制制海权。④枪声停: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退出一次大战。⑤四大帝国: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

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第六节  近代自然科学(16-20世纪初)

 
一、背景

1、经济因素           科学发展多原因,资本主义渐前进。

科学研究有基础,经济发展促发明。

2、政治因素          资本主义渐前进,资产阶级渐强盛。

革命改革立新制,发展经济靠发明。

3、思想因素          资本主义渐前进,思想解放运动兴。

文艺复兴后启蒙,反对封建促发明。

探索自然重实践,献身科学多名人。

二、概况

1、天文学(16世纪)  近代科学源天文,反对地球为中心。

①哥白尼            哥氏①太阳中心说,动摇神学似地震。

②开普勒            椭圆运行开普勒,伽氏②望远看日心。

③布鲁诺            宇宙无限布鲁诺,献身科学永扬名。

2、数学(17世纪)    数学发展有更新,高等数学初形成。

①笛卡尔             法国学者笛卡尔,解析几何创始人。

②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与牛顿,分别创立微积分。

③牛顿               常量数学转变量,精密运算成可能。

利于科学利物理,人类认识高猛进。

3、物理 学           近代物理波浪行,十六世纪已初萌。

①16-18世纪 a伽利略 伽氏发现多定律,近代力学奠基人。

b牛顿           科学巨人数牛顿,四大定律③最有名。

物体运动全囊括,近代科学终形成。

牛顿绝对时空论,认识自然综合性。

吉尔伯特《论磁学》,磁电无关成定论。

②19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工业化,挑战经典理论新。

a奥斯特         丹麦教授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b法拉第         英国学者法拉第,电磁感应初验证。

c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电磁波,德人赫兹后证明。

d 赫兹          科学转为生产力,电的时代将来临。

③19、20世纪之交      世纪之交物理学,重大革命新理论。

a伦琴           量子理论相对论,现代物理初形成。

b居里夫人       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镭母亲”。

c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可变超前人。

否定牛顿时空论,科学永远向前进。

4、化    学          古老科学有化学,化学工艺与炼金。

①17-18世纪 a波义耳 化学实验波义耳,近代化学创始人。

b 拉瓦锡        法国学者拉瓦锡,氧气助燃新理论。

质量守衡新学说,正轨化学终来临。

②19世纪前中期 a道尔顿 近代化学初发展,道尔顿创原子论。

b阿伏加德罗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好喜人。

c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新理论,各种元素联系紧。

制定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又前进。

5、生物 学        中古神学影响深,上帝造物又造人。

①17-18世纪        研究生物成禁区,初步科研有两人。

a哈维          哈维血液循环说,近代生理初奠定。

b 林奈          植物分类有林奈,生物发展好前景。

②19世纪前中期      十九世纪三发现,能量守恒史有名。

a施旺          细胞学说进化论,生物学科大变更。

b施莱登        德国施旺施莱登,发现细胞惊时人。

c拉马克        博物学家拉马克,生物进化观念新。

d达尔文        生物学家达尔文,确立生物进化论。

《物种起源》源实践,优胜劣汰为核心。

e巴斯德        法国学者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

三、影响

1、科学意义           近代科学逐浪行,认识世界步步深。

各门科学成体系,理论完善意义深。

科研方法价值高,现代科学有经验。

2、经济意义          经济发展促科研,科学发展财富增。

科学转为生产力,社会发展有动因。

3、政治意义          科学发展反迷信,反对封建立功勋。

西方剧变建新制,人类发展更文明。

[注释]

①哥氏: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②伽氏:指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③四大定律:指机械运动的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反作用

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第五部分     世 界 现 代 史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解运动高涨(1917-1925)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1925)

A、俄国十月革命(1917-1918)

 
一、背景

1、经济因素           世纪之交多风云,世界历史渐变更①。

①帝国特征         俄国工业亦革命,帝国主义渐形成。

垄断组织为主体,俄国社会有特征。

军事封建色愈浓,依赖西方缺资本。

②矛盾聚焦          俄国社会多矛盾,沙皇专制民怨愤。

矛盾聚焦势严峻,列强链条有裂缝。

2、阶级因素          经济发展影响深,工人壮大要革命。

马列主义来指导,工农联盟渐强盛。

3、组织因素          世纪之初有政党,布尔什维远扬名。

与时俱进定策略,正确领导民欢欣。

4、直接因素          俄国参战激矛盾,前线失利民更困。

反战运动潮流急,俄国革命终发生。

二、概况

1、二月革命           俄历二月兴革命,民主革命为特征。

推翻专制建两权②,革命发展待指针。

2、《四月提纲》       列宁回国作报告③,分析国情作决定。

民主革命已取胜,新型革命④续前进。

政权全归苏维埃,游行示威难取胜。

3、彼得格勒起义      布党中央作决定,武装起义唯可行。

(1917.11.7)       兵工起义克冬宫,彼得格勒红旗升。

资产阶级被推翻,社会主义最鲜明。

4、专政措施          政府工农苏维埃,列宁创立举措新。

①政治上           建立国家新机器,民族平等建红军。

②经济上           生产资料⑤归国有,分配土地民欢腾。

③外交上           俄国危机源战争,摆脱一战策略新。

忍痛对德签和约⑥,割地⑦赔款利人民。

德败乘势收国土,废除条约民心振。

④军事上          击败外敌与内匪,卫国战争三秋春。

三、影响

1、性    质         十月革命新特征,社会主义最典型。

2、俄国方面         暴力推翻旧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兴。

经济发展除障碍,新型强国有保证。

社会主义初探索,革命建设有经验。

3、西方方面         一统天下成历史,重创列强格局新。

马列主义成现实,消灭剥削为特征。

新型社会民作主,共同富裕为人民。

4、民解方面         十月革命影响深,工人领导获全胜。

东方各国受鼓舞,民解运动方向明。

5、社运方面         俄国十月闹革命,世界工运大促进。

马列主义成现实,暴力革命与专政。

各国成立共产党,共产国际⑧为统领。

世界工运有领导,世界革命高潮兴。

B、向社会主义过渡(1918-1927)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    景          十月革命虽获胜,内外敌人不甘心。

①外部因素         地主俄资⑨频叛乱,西方干涉⑩势严峻。

②内部因素         苏俄政权初形成,国力弱小物资紧。

集中力量卫祖国,战时政策初诞生。

2、内    容         战时政策多特征,生产关系大变更。

①农    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交售产品民贫困。

②工    业         大中企业归国有,监督小企为战争。

③商    业         商品贸易全取消,产品交换禁施行。

④分    配         物品分配唯平均,强制劳动广施行。

3、影     响         战时政策三秋春,击败敌人有原因。

①积极方面         集中财力与物力,政权巩固民欢欣。

②消极方面         战时政策有局限,超越国情多矛盾。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

1、背    景           苏俄社会势严峻,七年战争⑾民贫困。

①经济危机           社会经济濒崩溃,天灾人祸民饥馑。

战时政策非时宜,经济恶化步步深。

②政治危机          农民暴动局不稳,水兵暴动在喀城⑿。

经济政策待变更,俄共“十大”作决定。

2、内    容           战时政策全变更,苏俄经济政策新。

①农    业           实施固定粮食税,农民租地可雇民。

②工    业           恢复私人小企业,重要企业国经营。

本国外国资本家,中小企业皆经营。

③商    业           产品交换初施行,自由贸易市场兴。

④分    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符国情。

3、影     响           俄国经济政策新,符合国情独创性。

①经济方面           市场经济利生产,经营形式多样性。

国民经济渐恢复,生活改善民欢欣。

②政治方面          工农联盟得巩固,苏俄政权根基深。

③理论方面          俄国小农漫如海,社会主义怎建成。

实施多种所有制,利用市场多商品。

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过渡渐强盛。

三、苏联的成立(1922)

1.成立             苏联“一大” ⒀多决定,宣言盟约喜确定。

宣告建立共和国,俄外乌白⒁初加盟。

2.国体             二四⒂宪法说联邦,社会主义是特征。

[注释]

①变更:史学界有些史学家认为世界现代史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两政权:指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报告:

指《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又称《四月提纲》。④新型革命:指社会主义革命。⑤生产资料:指大企业、土地、银行、

铁路等。⑥和约:指《布列斯特和约》。⑦割地:《布列斯特和约》规定,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

,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⑧共产国际:亦称第三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成立

,总部设在莫斯科。凡参加共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一个支部。⑨俄资:指俄国资产阶级。⑩西方干涉:指一战后英、法、美、

日等国,出兵干涉苏俄。⑾七年战争:指四年一次大战和三年卫国战争。⑿喀城:指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 ⒀“一大”:指苏联第

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⒁俄外乌白:指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⒂二四:指1924年。

 
第二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5-1941)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5-1936)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条    件           新经政策四秋春,经济恢复局稳定。

工农联盟又巩固,全面建设喜来临。

②方    针           联共召开“十四大”,经济建设定方针。

社会主义工业化,重点重工为特征。

③实    施           两五计划①初施行,建设成就举世惊。

工业总值欧第一,工业国家初建成。

农业耕种机械化,工业体系较完整。

2、农业集体化

①条    件           十月革命民欢庆,分配土地民耕耘。

小农经济漫如海,农业改造定方针。

②方    针           联共召开“十五大”,集体经济为核心。

实施农业集体化,个体经济不留存。

新经政策渐取消,私营企业无踪影。

③实    施          土地公有强施行,集体农庄多农民。

消灭富农地没收,生产关系大变更。

超越农村生产力,农业落后有原因。

3、评    价

①主要成就           经济建设势喜人,工业国家初形成。

生产资料公有制,苏联宪法明确定。

②局限方面           苏联建设快迅猛,问题严重略说明。

a比例问题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②落后民贫困。

b质量问题          强调产值与产量,质量低劣少产品。

c农民问题          积累资金掠农民,损害生产积极性。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936)

1、形成标志           苏联“八大” ③定宪法,社会剧变法确定。

①国家性质          工农联盟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新。

②政治基础           各级代表苏维埃,人民当家喜执政。

③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最典型。

2、体制特征          宪法颁布两标志,制度体制④两形成。

苏联体制多特征,计划经济多命令。

①经济方面           排斥商品与市场,价值规律全否定。

②政治方面           权力集中少监督,党政不分独专行。

3、评    价          体制形成多原因,列强包围势严峻。

①形成因素           经济文化俱落后,专制残余根基深。

党内斗争权集中,独行专制斯大林。

②积极作用           高度集中新体制,特殊时期立功勋。

正确方针全贯彻,效率提高势日增。

③消极作用           计划经济多命令,效益低下有原因。

中央集权独专行,缺乏民主听命令。

缺乏生产积极性,各项事业难前进。

4、消极影响          苏联体制危害深,缺乏民主独专行。

①个人崇拜盛行      集中领导成历史,个人崇拜大盛行。

歪曲事实成偶像,党史教程⑤歌神明。

②大清洗运动        个人崇拜渐盛行,清除异已运动兴。

(1935-1938)      广大干群遭迫害,民主法制荡无存。

经济文化遭破坏,二战初挫有原因。

 
[注释]

①两五计划:苏联从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1937年间为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进期。②农轻:指农业和轻工业。③

“八大”:指1936年苏联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④制度体制:指社会主义制度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⑤党史教程:指1938年

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