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是怎样得的:还是应该沉下心来诵读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4:41
2009-08-13

  为了让生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读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并多元吸收文化营养。

  苏东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难环境中保持一种乐而忘忧的伟大情怀,成为世人敬仰的文学大师,就因为他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了营养,并内化成为一种属于苏氏思想性格的美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苏东坡的这种文化积累与思想升华,正源自他小时候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多元吸纳。

  学习古代文化,对文意的理解与诠释固然不可或缺。读好、背会更为关键。可惜目前的中小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还多是停留在浅尝辙止的层面。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曾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过这样一段话:“加强对古典文学名篇的阅读和记忆是尤为重要的。我小的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文,虽然当时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却发现那些东西已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成为思想的精髓。”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也说,北京圣陶实验学校七八岁的孩子对《论语》、《诗经》等古代文化经典作品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虽然当时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自己就慢慢地理解其中字词的意思了。他说,等到他们年纪大了以后,孩提时代在课本上学过的东西很多都忘记了,但惟独背诵过的一些古诗词耳熟能详,由此内化而成的自身的思想、性格与修养,更是如影随形般地跟随人的一生。

  中国古人数千年的学习都很注重朗读与背诵。现在将这种方法拿来为我所用,似乎有点不合时宜的“落伍”,也同当今教育上极力主张的求新求变与让学生多思多想悖道而驰。但我们不能只看表面。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让世界瞩目的大思想家、文学家。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孙子、屈原,到清朝的大文学家曹雪芹,无一不是世界级的大师。他们用的就是最“笨”的方法——朗读与背诵。

  另外,古人学习讲求“取法乎上”,学生起始阶段学的是“四书”、“五经”等高层次的文化经典。古时候一开始就让学子去背诵,现在有些老师开始就要学生去“创造”;古时候强调文化积淀,现在则空喊创新。什么文化积淀,什么厚积薄发,在“现代教育”中似乎都重视不够。如是以往,休说诺贝尔奖与中国无缘,大思想家、文学家难以诞生,就是产生有点名气的大学问家也难乎其难了。一味刻意地逐新求异,丢失的不仅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是自己的个性和中国文化学习的本质东西。朗读与背诵这一最简单、也是最奏效的学习古代文化的方法,千万不要再将其视作污水般泼掉了!

  我希望现在的中小学生一定要沉下心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读多背一些古代经典作品。这会对一生都有好处。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