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赵树理与曲艺:“生于《万象楼》,死于《十里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59:20
赵树理与曲艺:“生于《万象楼》,死于《十里店》”

原创于: 2011-06-16 13:07:13

标签:

赵树理出生在沁水县尉迟村,父亲赵和清不仅是村里八音会的主奏,还是村里小剧团的头把。赵和清除了让赵树理从小便开始背八音会的曲牌外,还经常带赵树理到附近村庄的庙会上看戏。

尉迟村八音会的乐器放在离赵树理家不远的一户姓吕的人家,赵树理经常到哪里打打锣鼓;赵树理的近邻接成二哥家里有《七侠五义》《杨家将》《说岳》《西厢记》《桃花扇》《赵氏孤儿》等书籍,也成了赵树理常去的地方。

在赵和清的精心培养下,赵树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九岁时便擂鼓、打锣、拉二胡、弱三弦等样样精通,掌鼓板带领尉迟村八音会在三年一次的八音会乡赛上夺得了第一名。

上党梆子戏剧也以乐谱为主,人们说学会八音会,就敢唱大戏。学会了掌鼓板的赵树理经常在地里边干农活边哼上党梆子,其父赵和清被感染时,便常以树枝敲锄把的方式来给赵树理配音。

在八音会、戏曲、古书这些曲艺文化陶冶下成长起来的赵树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用武之地。

1937年,先是在阳城县任八区区长,后又回到长治,任专署民宣科科长,组织民间艺人成立了抗日烽火剧团,担任团长,排演了他改编的历史剧《邺官图》《韩玉娘》《慈云观》等。

1939年,赵树理到《黄河日报》编辑部,编辑副刊“山地”;《黄河日报》与《太南日报》合刊后改名《人民报》,赵树理又编辑副刊“大家干”。常常一个人写、一个人编,一份报纸里面就是他一个人,文章大多以快板、鼓词、顺口溜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出现,通俗易懂、生动幽默,很受读者欢迎。

1942年,在杨献珍的委派下,赵树理调查黎城县发生的离卦道暴乱事件,并写成了剧本《万象楼》。至此,赵树理的创作生涯进入了黄金时期。《小二黑结婚》发表后,成了贝尔登笔下“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了。

1949年7月22日,赵树理在中山公园今雨轩主持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兼福利部部长。

1949年10月15日,赵树理主持了“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被选为执委委员。10月23日,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在太庙举行成立大会,24日,赵树理被选为研究会主席。

赵树理到了北京后,经常到天桥去听书、看戏。在哪里,发现新凤霞,对中国的曲艺改革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九五一年五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一九五三年九月,成立了中国曲艺研究会,选举王尊三为主席,赵树理、连阔如、王亚平、韩起祥为副主席。一九五七年二月创办了《曲艺》月刊。一九五八年八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选举赵树理为主席,周巍峙、韩起祥、陶钝、王少堂、高元钧为副主席。

为了让新文艺占领“天桥”,1950年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创办编辑《说说唱唱》杂志,由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和赵树理两人任主编,编委有老舍、田间、马烽、王亚平等人。

1951年11月全国报刊整顿,12月,《北京文艺》编辑部人员并入《说说唱唱》杂志,改由老舍主编,李伯钊、赵树理、王亚平为副主编。1951年11月20日的第六期(总第二十四期)起,照此决定实行,主编为老舍。”有人认为刊登的作品《金锁》歪曲农民形象,1952年,赵树理不得不公开检讨《我与说说唱唱》,后被调往中宣部文艺处任文艺干事。不再参与《说说唱唱》的编辑工作。

1955年3月20日,《说说唱唱》停刊,共出版63期最高发行量近6万册。

1957年2月,中国曲艺研究会创办《曲艺》杂志,赵树理任主编,陶钝任副主编。初为双月刊,十六开本;1958年1月改为月刊,自7月号改为三十二开本;1960年7月号,重新恢复为十六开本;1961年1月又改为双月刊,出至1966年第五期,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停刊。粉碎“四人帮”后,《曲艺》于1979年1月复刊,月刊,十六开本。

1964年,赵树理根据自己下乡时的所见所闻创作了戏剧《十里店》,主要讲述的是横岭大队的模范共青团员马红英和大队青年团员王家骏团结村民与腐败蜕化的村干部做斗争,最终使党支部书记王瑞认识到了“村里的乌烟瘴气该清理一下了”。然而,一个党组织不坚强、党员腐败、民众怨气极大的《十里店》却是许多人无法容忍的,因此,《十里店》6移其稿,最终未能被获准公开演出,成为了赵树理的绝笔之作。

赵树理讲自己“生于《万象楼》,死于《十里店》”。一代文学大师赵树理,以戏剧而让自己的创作生命绽放,最终又不得不让自己的创作生命结束于戏剧。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宿命”吧!(程江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