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腱鞘炎怎么治疗:出租行业涨价的通俗经济学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16:39
北京出租车要涨价了,这条消息之所以受到众多的关注是因为对社会和百姓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最关注的人其实是与此行业关系最密切的利益相关方。
涨价将对北京出租行业产生巨大、长远、复杂的影响,但我们在领导的相关讲话中没有听到与此有关的分析,反复一句话就是因为油涨价了,因此出租行业必须涨价,涨价是大趋势。更有一位在电视上露面的人大什么所的所谓经济学家,声称出租车主要是旅游商务流动人口坐的,不是大众消费品,大众可以去坐公交车。不知这位经济学家坐不坐出租车,就算是他大人屁股下有专车可坐,他难道就没有个三亲六故?没有几个需要坐出租车的穷亲戚?
北京出租车行业的总需求是复杂的,某个时点的整体需求,随着旅游淡旺季、大型展会、大型体育赛事等的影响,总需求或叫总消费是波动的,但平均到每天的消费量,我们可以根据出租司机的收支情况,做一个的大致推算。当然这种推算是不精确的,但说明问题还是够用的。
根据司机收入推算的北京出租车市场消费总量
每天
每月
每年
份钱
3200
38400
收入
2500
30000
油料
93
2828.75
33945
修车保养
100
3041.67
36500
合计
11570.42
138845
据此推算,如果北京有12万辆出租车,这个市场的整体规模见下表:
北京出租车市场总体规模
(万元)
每天
每月
每年
4564.77
138845.00
1666140.00
北京出租车市场的总消费量在短期内是不会突然放量增长的,因为社会单位和个人的交通费用不会因为出租车涨价而突然调增,因此出行量的减少是必然要出现的,当出租车价格由1.6元/每公里涨到2.0元/每公里时,出行量减少的量可以大致计算为:
出行量减少的量=(4564.77/1.6-4564.77/2)/(4564.77/1.6)
=20%
这些数据与实际会有出入,但计算原理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出租车的空驶率将可能增加20%,或者换一个说法出租司机的工作时间、油料消耗、修车费用都将同比增加20%。涨价后,而司机的份钱也将增加,出租司机目前的日工作时间已经超过10小时,多种因素的叠加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当然,实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和上面的计算必然是有出入的,首先出租需求分为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刚性需求就是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旅游、商务、看病等以及一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群体的出租车消费,而弹性需求是大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人群的日常打车支出,这部分弹性需求将以减少乘坐来适应价格的上涨。实际空驶率的增加可能不是20%,但短期内,空驶率的大幅增加是肯定的,这个道理是不会错的。
我们可以看到,涨价实际上是北京社会总体出租消费总额的一次再分配,出租公司通过涨价将油料补贴甩给了司机并转嫁给了消费者,出租司机将通过提高工作时间来弥补失掉的空驶率和抵偿增加的油料、修车等的费用。消费者将通过减少乘坐人数和时间来保持整体社会的交通费用的平衡,这将降低社会效率,增加社会成员的交通时间成本。深入的量化分析已经不再通俗,另外需要的数据也将更具体,需要真实调查数据的支持。
我们再来看一看与出租车涨价相关的有关各方利益重新分配情况,可以将与出租车市场有关系的人按其关系程度大致做一下分类,与出租行业的利益密切相关方有:
出租行业利益相关方
人口(万人)
作为出租服务提供方的出租司机及其家属
100
作为出租服务消费方的广大乘客
500-1000
坐地收利的出租公司
15?
政府相关部门

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出租车涨价的直接受害方是出租司机以及全体社会消费者和整体社会效率,受影响人口甚至上千万人,而受益方只有出租汽车公司,收益人口应该在十几万人这个数量级。
政府的相关部门本来应该出面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但我们只听到了所谓涨价为大趋势云云,而致广大出租车司机和社会利益而不顾,完全站到了出租公司的立场上说话,政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立场,他们和出租公司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有学者分析指出,出租公司作为一个单纯的食利阶层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有数据说,出租公司的管理成本高达40%,实际上那60%的费用也根本不必要发生,单纯增加了社会成本。政府通过发放牌照,将出租车市场垄断给出租汽车公司,政府是否从中增加了收入呢?似乎也没有。作为政府垄断保护下的出租汽车公司,收到的钱和利润都上哪里去了?似乎始终鲜有提及。政府为什么不直接向出租司机发放牌照,直接向司机征税呢?我们真的想不明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出租司机也想不明白,广大的消费者也想不明白。
涨价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对这一决策要承担主要后果的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出租司机们的声音是微弱的,即使有几个的哥到了发改委陈述意见,他们的声音依然是微弱的,如果再考虑的哥的家属,就有100多万人的生计因此受到影响。更大的受害人群是消费者,这个人群可能有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这个是计算的出来,北京平均每天有4500万元左右的出租消费,如果每次打车的消费是平均30元,每天应该有150多万人次的打车消费发生,但他们作为直接为这一决策买单的人,声音也是微弱的。整个北京社会将因为交通费用和交通时间增加,受到这一决策的损害。
最应该代表社会正义发言的地方政府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出租公司的立场上,他们的声音是最大的,最强的,最振振有词的。这个时候他们不讲三个代表了,或者三个代表已经变成了“权势、金钱、利益”。每个人都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其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此靠道德的自我约束,实现不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的公平必须靠正义的制度来维系。
通过出租车涨价的决策,透射出我们这个社会机制上的问题。首先出租司机没有自己的工会组织,没有人替他们说话,分散的出租司机们是弱小的,无法产生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分散个体状态的出租司机们几乎没有任何谈判能力。舆论也是靠不住的,他们是被决策者牢牢控制的,他们只能是老板的传声筒和宣传机器,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消费者的声音没有自己的发言平台和代表媒体,他们的话语权是几乎为零的,可见没有独立新闻媒体的社会多么可怕!政府的立场是有欠公正的,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被拴在那里,他们无法保持公正和正义。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政府不能去谋利,只能做裁判,一掺乎到商业利益中,立场一定出问题。事实证明,没有有效制衡和监督的权力是一定有问题的,靠领导个人的荣耻观和道德的自我约束显然是苍白软弱的。
经济学家们为什么也都又失语了呢?也怪不得经济学家,他们的一套套高深理论,老百姓又不买单。人大代表们也失语了,有个别的人大代表良心是有发现的,也发出了自己的反对涨价的声音,但作用如何就不好说了。我们人大代表的主要任务本来就是拍手鼓掌,谁又让你多嘴!再那么多废话,下次把你选下去。
出租车价格的决策再次证明,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机制,这种畸形的决策是总是一定要发生的。对于所谓的价格听证会,如果领导们既然早已决策,听证会仅仅是为决策抹上一层听取民声的油彩,我看实在是大可不必开了,因为现在的老百姓早已不那么好糊弄,领导们又要洗澡,又要学习,也都挺忙的,还是省了这假招子吧!
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