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检测新技术:“帮”还是“管”,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46:53

新学期伊始,我班转来一位新同学小S,一周没结束,他就和其他班同学产生摩擦,并在幕后操纵了一次肢体冲突。那次冲突发生在校门口,尽管那位小S同学没有亲自出场,来滋事的几个人没有被抓住,事后他也无任何异常表现,但学校德育处很快就搞清了冲突的原委。此事对我班带来坏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了。苦心经营了几年的班级,声誉毁于一朝,而且是毁于一位“新手”。遇到这种事,没有几位班主任不感到恼火,有的甚至会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得给他点颜色看看!当然,我也不会脱此俗念,但我很快就理性地浇灭了心头的怒火,平心静气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当天下午,我找到这位同学,当他在我对面坐下时,我平静地说:“今天,对你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好捱的日子。此时,你的心情一定很矛盾,很复杂。如果你同意,让我来帮你解脱出来。”沉默片刻,我又说:“我相信一句俗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不相信你的心就不是向善的。”我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他的价值观的天平开始摇摆。他忽然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今天的事是我指使他们干的,但又不是我想这样干的。几个朋友老说我无能,说什么我吃了哑巴亏大气都不敢出。其实不过是那个同学无意撞了我一下,他们就要帮我出气……”我相信他没说假话。

接下来,我和他一起分析了这次冲突如不及时被制止可能出现的后果,并认定了责任人和责任分成。他很诚恳地表示:“我写份保证给您,今后一定不再做这种蠢事。”我告诉他,保证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我没有让他写保证,更没有让他在班上检讨,我知道,本次交流不可能彻底改变他的意识,保证、检讨也无法带给他实实在在的帮助,要改变他,路很长。

不出所料,我很快就看到他和他那几个“朋友”聚在学校一侧的十字路口,不知在嘀咕什么,看到我,他立即走开。后来,当我再次找到他时,没等我开口他就解释,说和他们在一块玩了多年了,在一起既很开心,又很无聊,想离开他们,可一遇到他们又管不住自己了,现在不知该怎么办。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听出,站在陌生的十字路口,他还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当时我就做出一个决定,每天放学都送他回家,让他那几个“朋友”不方便接触他,直到他那几个“朋友”不喜欢再和他来往。

我“帮”小S走过一段最关键的路,这件事也帮我重新审视了自认为驾轻就熟的班主任工作。小S之所以做了不该做的事,是因为他的思想机器有故障了,如果仅仅是靠几件冰冷生硬的工具敲打敲打,思想机器的故障很难排除,弄不好会将机器葬送成一堆废铜烂铁。我“帮”他找到出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并能坚持“帮”他,一直到到他的思想机器能正常工作。我庆幸那时没有很冲动地去“严加管教”他。

由此,我又想到很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是在学习、生活方面,还是在思想、心理方面,不管是刚刚咿呀学语摇摆挪步,还是已步入花季独行于雨季,始终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每个学生都要面对学习上的一座又一座的高峰,都要克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并要养成良好习惯,很多人会在思想的困惑中不知该向右还是向左,心理上的种种艰难跋涉,让他们欲罢不能,欲说还休。我们曾高唱的“严师出高徒”的调子,已经难以和上时代的拍子。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不应定位在如何“管”学生,而是如何“帮”学生。

“管”和“帮”是两幅不同的面孔,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管”,含有强制。当学生身处山重水复之时,生硬的“管”是落在学生心灵上的皮鞭,即使学生不会发出哀号,面对他们被动的承受和麻木的点头与摇头,你能奈何得了他们? “帮”,体现关爱。当学生艰难跋涉时,热情的“帮”是一双有力的大手,它会将学生引向坦途。

“管”,意味着要学生服从,学生当然会时时有不被理解的苦恼,甚至对教育者心存敌视,搞得师生之间剑拔弩张;“帮”,包含尊重,会让学生感到他们的天空永远是温晴的,面对你对他们的“帮”,他们可能会向你打开心扉,有时连小秘密也不再对你隐瞒。

“管”和“帮”的目的本是一样的,但学生常常被“管”得晕头转向,而“帮”能让他们拨云见日。

有一次,班里有位女生与邻班的女生发生了矛盾,其他女生听说了就想帮助该女生去出气,险些酿成恶果。这是同样让我恼火,但我还是没有让自己的火烧起来,相反,当她们战战兢兢在我面前一字排开时,我表现出让她们想象不出的平静与和气。没等我开口,她们就七嘴八舌地跟我讲,她们整个宿舍的人都是好朋友,好朋友被欺负,大家当然要帮一下。我没有直接指出这种行为的对错,而是反问她们:“你们这样帮助同学,如果没有被及时制止,其结果应是怎样的?”听我这样问,她们都低下了头。后来,一番谈话后,她们都明白了: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之间是应该互相帮助的,有些事必须帮,而且要帮到底,而有些事绝对不能帮,不但不帮,还应制止。最后,我又引用影视中和社会上的事例,“帮”她们弄懂了友谊与义气的区别、朋友与哥们的不同。她们纷纷表示,再不会做出如此无知的事情。几天后,我专门了解了生活部老师,她告诉我,那几位女生表现得前所未有的好。

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帮”的不仅是那些是非不明的同学,还有那些有这样那样心理问题的同学,那样的同学更不是班主任能“管”得来的。我们班有位小L同学,他经常沉默寡言,甚至心事重重,言谈举止中没有同龄孩子的朝气与活气。但他经常跟调皮的同学聚在一起,是他们恶作剧的忠实看客。我决定跟他进行一次谈话。他坐在我面前,头埋得很深,像是深思,又像是忏悔。我问他为什么总低着头,他轻轻地摇一摇头,又恢复了静默。当我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总低着头时,他告诉我他是个坏孩子。经过更深一步的谈话,我了解到,因他的家长对他的期望值过高,每次考试之后,家长眼中总流露出对他的失望,说他不向“好同学”看齐。久而久之,他在意识深处,把自己定位在了“坏孩子”。我带他回忆了从小到大曾发生过的一些事情,结果发现,他曾做过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不文明的,也没有一件是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更没有损人利己的事。最调皮的表现也不过是小学时和几位同学搞过恶作剧,让老师在同学面前面露尴尬,那也和“坏孩子”挂不上钩啊。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以后,小刘同学终于明白了,学习成绩差、调皮都不是“坏孩子”的标签。他长舒了一口气,多年来,压在他心头的石头终于被掀翻了。自此以后,小L同学不再低头走路了,脸上总充满了阳光,学习劲头也越来越足,成绩自然节节升高。一直到今天,小L同学的家长说到孩子的变化,都会一连声地说“感谢”,我也为我能“帮” 小L同学走出心灵的沼泽地而欣慰。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学校经常被诟病为培养孩子奴性的场所。如果当今的孩子真有几分奴性的话,我想应该是“管”出来的,“帮”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