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无我的本质——关于无我的误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3:20
关于无我的误解
   

    关于无我和空性的错误观念到处充斥,这些混淆的观念会破坏真正的灵性发展。有些人相信他们能通过努力,去除以自己为中心的自我,而达到无我,有人误以为空性的概念就是冷漠、无价值或无意义的内在感受,其实这些感受来自痛苦的过去,被他们带入灵性修行之中。前文谈过,有些学生会以空性为借口,用来逃避生活,指称生活全是幻象,从生活问题中制造出“灵性逃避”。这些关于空性的误解都忽略了空性的真正意义及其带来的自由解脱。
    试图摆脱自我、得到净化,彻底根除或超越所有欲望、怒气和自我中心,克服"坏的"自我,这些都是陈腐的宗教观念。这种观点强调禁欲苦修,比如穿上刚毛衬衣、过度禁食、禁欲苦行,许多古老传承都有这些做法。这些方法有时是为了引发超常意识,但更常见的情形却只是造成反效果。更糟的是,这些做法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心灵和“自我”都是有罪的、肮脏的、欺骗的,“我(好的部分)必须运用这些技巧摆脱自我(低下、坏的部分)”。这种方法绝对没有用,因为根本没有需要摆脱的自我!我们是一连串变化的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生命,根本没有自我,只有我们的身份认同让我们认为有自我。虽然净化、仁慈、专注确实能改善我们的习性,但自我否认或自我折磨都无法摆脱自我,因为自我一直都不存在。
    当空性被误以为是匮乏和情感贫乏(许多学生把这种情形带入灵性修行),就会以其他方式使原有的问题持续下去。如前所述,灵性修行会吸引许多受过心理创伤的人,他们想借此得到疗愈,这类人愈来愈多。当代文化非常缺乏灵性,愈来愈多孩子在缺乏滋养和支持的家庭中长大。离婚、酗酒、不良的环境、令人痛苦的教养方式、钥匙儿童、由托儿所和电视来照顾儿童,都会使人缺乏内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些儿童长大后,虽然有成人的身体,内心却仍像匮乏的小孩。美国社会有许多这种“成人小孩”,当代文化常有疏离和否认感受的情形,又会加深他们的痛苦。
    许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参加灵性修行,他们的心灵有许多破洞,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软弱的自我感”或“匮乏的自我”。这种自我的匮乏感已在我们的习性和紧绷的身体里存在多年,也见于自以为是的人生故事和心象之中。如果我们有自我的匮乏感,如果一直否定自我,就很容易误以为内在的匮乏是无我,误以为这是通往开悟的道路。
    女性更容易误以为无我是内在的匮乏。在以男性为主的文化中,女性很容易认为自己不重要,在男性世界无足轻重,女性的命运和工作毫无价值。这种强烈的制约产生的身份认同会充满沮丧、害怕,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
    有位女士在禅修中有这种感受,所以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空性。她曾向一位年轻男老师学习五年,但这位老师也误解空性。她来见我时,谈到自己多么深刻地了解无我和人生无常的教义,每当经行或禅坐时,她会非常清楚地体验到无我。在我看来,她只是个蓬头垢面又沮丧的人,所以我深入询问,请她详述自己如何体验空性,然后请她在我面前经行,并明确说出自己有何发现。她经行时,我指出她的步伐沉重,身体紧绷,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在探讨自己的经验后,她才了解那根本不是空性,而是麻木不仁和了无生气。经过一番深谈,她才知道她的身体和感受已关闭多年,她的自我价值感低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出有价值的事。她误以为这种内在感受就是深奥的教义:无常。厘清这种混淆之后,她重新开始面对现实生活。
    类似的混淆还包括误以为“空性”是“无意义”,这种误解会强化潜在的忧郁及对世界的恐惧,以为自己无力寻求美的境界,因而缺乏积极投入生活的动机。
    真正的空性和忧郁的空虚是不同的,可以用两种不同的问候语来比拟。觉醒的人会说:“早安,上帝。”沮丧或困惑的人会说:“天啊,又是早晨。”混淆两者会造成一种被动的情形:“一切都是幻象,只是灵性大梦的展现,我什么也不需要做,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了。”这种被动状态会造成疏离,这是平等心的近敌(见第13章)。了解事物奥秘和空性的人绝不会因此变得被动,真正空性的标志是喜悦,它在每一瞬间从空无向我们示现, 使人欣喜地肯定人生的奥秘。
    还有一种对空性的误解,就是我们会想象在空性的体验中,就不会受世界影响或超越世界。一位有这种想法的日本武士来到禅师面前自夸:“全世界都是空的,一切皆空。”禅师回答:“哈,你懂什么空性?你只是又脏又老的武士。”然后对他吐了一口痰。武士立刻举起剑,他受到了羞辱,而羞辱武士的代价就是你的性命。禅师镇定地看着他说:“空性一下子就大发脾气了,不是吗?”武士听懂了禅师的意思,于是收剑入鞘。
    丘扬•创巴仁波切称之为灵性战士哀伤的温柔之心,他说:当你把心唤醒,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心是空的。你向外界寻找,你是什么?你是谁?你的心在哪里?若你真的去观看,不会找到任何有形或实体的东西……如果你寻找觉醒的心,如果你用手穿越肋骨去感觉它,将发现那是一无所有,只有温柔。你觉得酸楚、柔软,如果你张开双眼看着世界的其余部分,就会感到巨大的哀伤。这种哀伤不是因为受到不当的对待,你不会因为某人侮辱你或自觉穷困而觉得哀伤。事实是,这种哀伤的经验是无条件的,只要心完全打开、暴露,就会有这种感觉。这是纯粹、自然的心。即使一只蚊子停在其上,你也会非常感动……这是战士的温柔之心,具有疗愈世界的力量。

 

    (博主:如果有人因为绝望而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毫无意义,都是假的,那么他可以通过这样的反问来使自己清醒:既然一切都是假的,那“自己”是不是假的?如果自己不是假的,那么别人的“自己”也同样不是假的,世界也就随之而真;假如自己是假的,假人所说“世上的一切都是假的”这句话怎会是真的?另外,如果说世上的一切都是假的,那么“绝望”是不是假的?这样想过之后,应该明白:自己说那种话只是源于一时的、必将过去的想逃避自我和境遇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会“重复出现”,但每次出现都其实是一种新的情绪,说明自己一次也没有坦然面对过境遇。

    当然,多数人认为世界是真实的。这种想法如果仅流于表面,就具有更广泛的害处,它产生盲目乐观,而盲目乐观最终必然导致绝望。对此,可反问自己:自己确定了解世界了吗?自己和世界都是在时时不停变化着的,究竟是何时的自己在了解何时的世界?如果认为自己和世界都有超越时间的一面,那问问自己:自己对世界的了解是否已超越了时间?

    总之,逃避、超越,用语言及其思想自我糊弄都没用;只能老老实实地面对。) 提问:重读了《关于无我的误解》,有点明白你在说什么了。但请再为我解释下这一句好吗:“如果我们有自我的匮乏感,如果一直否定自我,就很容易误以为内在的匮乏是无我,误以为这是通往开悟的道路。”---是不是我们得先要顺着自己的心生活吗?不委屈自己?我经常觉得在委屈自己呢
还有“战士的温柔之心,具有疗愈世界的力量”这个也不太明白,解释一下吧,谢谢! 回答:1、“如果我们有自我的匮乏感,如果一直否定自我,就很容易误以为内在的匮乏是无我,误以为这是通往开悟的道路。”——我觉得“自我的匮乏感”是自我封闭的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我与他人乃至宇宙万物的深切联系,他就会常因“个人目标”不能达成而感到力不从心。这样他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个人完全是无用的,是“无我”的。他的这种“无我”其实是原先那个个体“我”的延伸,是更加封闭的自我。《大智度论》把两种“无我”分辨得很清楚:“无我有二种:一者取"无我"相,着"无我";二者破"我",不取"无我",亦不着,无我自然舍离。如先说"无我"则是边,后说"无我"是中道。”我觉得,“无我”只是破执——对任何关于“我”的有无等观念的破除。至于要顺着“我”,还是委屈“我”,都不是最要紧的吧?明理、正知即是道。
2、“战士的温柔之心,具有疗愈世界的力量”,只能浅谈一下,自己体会不深。当一个人了悟生命真相的时候,他应该有一种所有生命同体的苦难、光明、纤毫不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的体证吧?这样的生命状态就如同日光,没有对黑暗的绝望(虽然不能消除黑暗),没有怯懦,没有疲厌,只有自在的光明,不间断地温暖世界(比如,《悲惨世界》里的那个主教,连他婴儿般的睡眠都能自救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