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疼痛怎么引起的:关于中外存贷利差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58:56

老股民声明:这里是深度套牢者抱团取暖的地方。由于我本人的失误,致使很多老朋友进入深度套牢的尴尬。所以,从08年11月份开始,我只对因我而套进去的人及在这里的老朋友们说,和他人一概没关系,我的思维仅限于此。

 老股民特别说明:本人以及这里的老朋友们满仓持有、深度套牢于银行股。我的所有涂鸦纯属自娱自乐与寻求心理安慰的结果。

 老股民提醒:本博特点以价值投资为主题,没能力高抛低吸,也没能力把握波段,投资收益的对标只是指数的增长率,目标是长期战胜指数。所以,可能并不适合你。

 风险提示:请持有银行股或想买进银行股投资的朋友们注意我这个风险提示,具体请查阅拙作《关于银行股投资风险问题(上、下)》2009-9-3,及挂在主页上的《银行股卖出问题》2009-9-8。

 喜欢短线的人们买进请谨慎!假如你买进而赚了,那么你自个儿乐吧,不用给我钱或者说分享其快乐,因为是你自己的判断是你的功劳,和我没什么关系。

假如不幸,你买进以后下跌了,你也只能自个儿负责;希望你不要为此而过来骂人,因为这将显示出你的不幸。

 09级股民或新来的朋友:请首先认真阅读上面的提示!谢谢!

关于中外存贷利差的问题(认识误区)

 结论: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存贷利差高于我国。

 (第194楼)老先生: 我请教一个问题,其实如果长线持有银行股,我最担心的是利差变化。下午搜了一下,中外的利差比,有说是中上偏高的,拿的是一年存贷利差比较;也有人民银行的文章说偏低,可能拿的是总体毛利差?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我们的利差到底是偏高还是偏低。说偏高的,只比较了一年存贷差,没考虑国外很多活期是0利率的,感觉也不太科学。还有90年代初期有点时间存贷差为0甚至负数,这种情况还会出现吗?中国政府会让银行反哺实业么?
(2010-12-05 18:11:28 IP:116.8.198.*)

 ※目前,很多的专家学者、市场人士认为,我国的存贷利差特别高,还有着大幅度下降的空间。如此,对于主要依赖存贷利差获利的银行业来说,将导致未来的经营业绩大幅度下降。这也是目前市场人士似是而非的观点,也是个属于非常不负责任的观点,也可以说是市场对于银行业的一个认识误区吧。实际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存贷利差高于我国。

 我通过不敢兄的数据及本人大量的搜索资料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中,确实存在着存贷利差相当低的现象存在,假如采用基准利率来判断的话,甚至有着存贷利差不足1%的情况存在。据此,那些不负责任、滥竽充数,甚至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专家学者就以点概面的认为,这就是其他国家的实际利差。如此,传说了一千遍的谎言就成了真理!?

 但是,这里有三个情况我们应该注意到,一是这样的信贷比例很低,仅限于特别优质、特别量大的客户,相对信贷存(总)量的占比不大。二是他们的活期存款几乎是零利率。三是他们没有存贷比之监管指标的约束(没了存贷比指标管理,新增贷款就几乎成为了纯粹的货币创造或者说复制货币。)。

 呵呵,假如采用一年期的基准利率来判断存贷利差,那么我们在九十年代(1993年7月11日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0.98%,一年期贷款利率同样的是10.98%。)的时候曾经没有存贷利差。其实,那时候的实际存贷利差反而比现在高。用我自己计算的实际利差来看,那时候的实际利差并不低,而且那时候同样的是没有存贷比要求的。

呵呵,具体的数据我就懒得在这里说了。

 至于说中国政府会让银行反哺实业的观点,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说好听一点这是无稽之谈,说难听一点这是脑残的标志性结果。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明白,我们的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并没有高到需要反哺实业的程度;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的银行业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之中究竟占有多少比例。再退一步说,就算是让银行业成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也就是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国有银行性质,其对于实体企业的贡献也是杯水车薪,没什么太大的效果。

 呵呵,在这里就普及一个常识吧:看一个行业是否暴利,不是看这家企业赚了多少钱,而是看这个行业的资本收益率,还要看这个行业占GDP的比重及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程度。



 该文章转载自"http://blog.eastmoney.com"东方财富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