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峰高的成语:第48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2:46:37


陆军48军沿革

     解放军第48军的前身是1948年3月成立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该军大部分部队是从由冀察热辽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部队历史年轻,但沿革复杂,红军分队少,但争创荣誉感强,编纵以前,各部长期担负独立作战任务,主动意识较强。部队作战顽强,积极勇敢,曾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以及郅顺义、杨世南、郭俊卿和“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翠岗红旗连”等英模代表和集体。该军撤消番号后,其建制下部队分布较广,陆海空军都有余脉。 
 
 
一、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1948年3月——1948年11月) 
 
 
1948年3月13日,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决定,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下辖第31师、32师、33师。纵队机关及下属各师团编成如下: 
 
1、纵队机关——由冀察热辽军区之冀热察军区机关抽调人员(2/3)和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之热辽军分区抽调一部分干部(1/3)共同组建。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司令员,杨春辅任政治部主任。 
 
2、第31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改称。 
该师前身是1946年3月下令组建、9月正式成立的热辽军区独立第17旅。当时命令由热辽纵队第22旅64团和第27旅第31团、71团整编组成,但以后情况发生变化,9月正式组成时只有两个团,即第49团和第50团,后在1947年5月增编第51团。1947年7月中旬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下辖第1、2、3团。 
 
第1团前身是著名的红1团,1946年4月为冀热辽军区第30旅70团,5月为冀热辽军区独立第1旅70团,8月初为冀热辽军区第16旅46团,8月底调归独立第17旅为49团,1947年7月中旬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第1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1师91团。该团是48军历史最老的部队,为军、师主力。 
 
第2团前身是抗战时期冀热辽16分区18团一部,后扩编为热辽纵队第22旅64团,9月正式成立独立第17旅时为第50团,1947年7月中旬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第2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1师92团。 
 
第3团前身是热南军分区独立团,1947年5月编入独立第17旅为第51团。1947年7月中旬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第3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1师93团。 
 
3、第32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改称。 
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冀察(刘道生)纵队第8旅。当时该旅由第12军分区第10团、40团和新6、第7团组成,各团依次改称第22、23、24和29团。1946年3月 ,晋察冀军区进行精简整编,8旅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独立第5旅,9月改称冀热察军区独立第5旅,下辖第13团和第15团,依次由原8旅的第22、24团改称。此时,原8旅23团调归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第4旅,后为著名的大功团——193师579团。同时撤消了原8旅29团,其人员充实独立第5旅各团。1947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以独立第5旅为基础组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10月上旬,独立2师正式成立,下辖第4、5、6团。 
 
第4团前身是冀热察挺进军平北军分区(1942年2月改为第12军分区)第10团,1945年9月晋察冀军区冀察(刘道生)纵队第8旅第22团,1946年3月 为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独立第5旅13团,1947年10月上旬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第4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2师94团。这个团非常有名,抗战时晋察冀有名的“平北十团”,首任团长是著名的东北抗日人物白乙化(号称小白龙),该团突出特点之一是文化水平特别高,排连干部多是知识分子,营团干部多是大学水平,建团之初就有“七十二贤当家”之说,即有70余大学生,这在全八路军中是独一无二的。 
 
第5团是个新组建的部队,独立2师成立不久,于1947年10月下旬从第4、6团及师直警卫营各抽出1个步兵连为骨干,补入平北分区地方武装及补充团新兵一部,编成了第5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2师95团。 
 
第6团前身是冀察军区第12军分区新6团,1945年9月晋察冀军区冀察(刘道生)纵队第8旅第24团,1946年3月 为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独立第5旅15团,1947年10月上旬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第6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2师96团。战斗英雄董存瑞由地方部队升级为主力部队时就在冀察 纵队(刘道生)8旅24团2营6连当战士。 
 
4、第33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改称。 
该师系新组建部队,1947年7月下令组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0月正式编成。师部由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第22军分区(乌丹分区)机关与第21军分区(热辽分区)机关一部组成。下辖第7、8、9团。 
 
第7团前身是热河军区第21军分区(热辽分区)警备第3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3师97团。 
 
第8团前身是热河军区第22军分区(乌丹分区)警备第4团,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3师98团。 
 
第9团前身是由连平支队4个连、朝北支队4个连和21军分区机炮排在1947年2月组建的21军分区第1地区队,为地方武装。组建第11纵队时改番号为第33师99团。 
 
 
(虔城居士  2007-08-08 10:36 )

二、解放军第48军(1948年11月——1949年4月)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为进一步适应战略任务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的要求,特统一规定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通令全军遵行。东北军区根据此通令,将11纵队33师与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8师合并,称步兵第144师辖步兵第430、431、432团,可以说,144师是东北野战军第一个改换全军统一番号的师。 
 
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8师成立于1948年2月,师部由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第18军分区直属大队扩编而成,辖第22、23、24团,依次由第18军分区独立团、兴城县支队、绥中县支队改编组成。 
 
11月17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军长,杨春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廷一任参谋长。下辖4个师: 
 
第142师——原11纵队31师,欧致富任师长,谢镗忠任政治委员。 
第424团——原11纵队31师91团 
第425团——原11纵队31师92团 
第426团——原11纵队31师93团 
 
第143师——原11纵队32师,李光辉任师长,刘禄长任政治委员。 
第427团——原11纵队32师94团 
第428团——原11纵队32师95团 
第429团——原11纵队32师96团 
 
第144师——原11纵队33师与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8师组成,副军长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 
第430团——原11纵队33师97团与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8师23团合编组成 
第431团——原11纵队33师98团与99团合编组成 
第432团——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8师第22、24团合编组成 
 
第161师——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治委员。该师于1948年2月成立,师部由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第20、21军分区抽调人员组成。 
第481团——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第16团,前身是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第19军分区警卫第1团。 
第482团——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第17团,前身是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第21军分区警卫第2团。 
第483团——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第18团,前身是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林西独立团。 
 
平津战役结束后,原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接受和平改编。2月18日,傅部25个建制师改编为解放军的独立师,其中101军272师改编为解放军独立第41师。26日,中央军委批准,平津前线司令部明确了各独立师建制关系,其中独立第41师归第48军建制。此时,第48军共有5个步兵师,分别是:第142师、143师、144师、161师和独立第41师,是该军历史上建制师最多的时期。 
 
独立第41师前身是抗战时期华北伪治安军第五集团军,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收编为华北保安第3师,主要担负保定地区守备任务。解放战争期间,傅作义部进行扩编,该师升级为正规军,为新编第2军暂编第32师,1948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01军第272师,11月保定解放后,随军撤往北平,担负北平城防,在城郊曾与解放军交战。这个师的老师长刘化南从抗战时就投降日寇,盘踞保定近10年,堪称保定王,后任北平行营少将参议,被逮捕,1959年12月4日 第一批获特赦。 
 
独立第41师编入第48军后,经1个多月的整顿改编,士兵分散编入其余各师团,该师番号即行撤消。48军又恢复为4师制。  
 
(虔城居士 )

三、解放军第48军(1949年4月——1951年3月) 
 
 
1949年5月1日,第4野战军第15兵团成立,第48军归该兵团建制。贺晋年任15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任第48军军长。 
 
1、48军部队开辟新区地方化 
 
该军南下江南后,194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军区决定,为加强河南、湖北省剿匪和适应江西、湖南省开辟新区的需要,将第4野战军6个步兵师划归各省军区建制。6月初,江西军区成立,第48军161师划归江西军区领导,脱离了第48军建制。 
 
7月9日,江西军区决定,以161师师直三分之一干部及第483团组成抚州军分区;以161师师直三分之二干部及第481、482团组成赣州军分区(因当时该地区未解放,故军分区暂未成立,后由48军143师兼)。抚州军分区成立后,下辖第483团及9个县大队和1个独立支队。1952年5月,483团及9个县大队全部撤消。9月,抚州军分区和宁都军分区合并,称南城军分区,10月,又复称抚州军分区,一直延续至今。 
 
1949年8月20日,本来预备成立赣州军分区的161师师直三分之二干部及第481、482团与原赣东北军区之浮梁、鄱阳军分区(两分区均已撤消)留下人员共计7700余人组建乐平军分区,10月,乐平军分区改称浮梁军分区。1952年5月,该军分区第482团番号撤消(1950年6月,该团有两个营补入江西军区警卫团)。9月,浮梁军分区和上饶军分区合并,称鹰潭军分区,12月又改称上饶军分区,并延续至今。 
 
48军在1949年7月上、中旬,参加湘赣战役。7月下旬至8月该军单独进行赣西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万余人,解放县城22座,为野战军主力进军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15日,第4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命令成立赣西南军区(驻赣州),机关由第48军军部兼(三级军区),归江西军区建制。所辖吉安、赣州、瑞金军分区分别由第142、143、144师兼。9月9日,中央军委电复批准,27日,赣西南军区正式成立。48军开始经营赣西南地区,执行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任务。1950年1月,第48军由第15兵团建制正式划归江西军区建制。 
 
赣西南军区(第48军兼)1949年9月——1951年3月 
司  令  员:贺晋年(1949年9月——1950年4月,第48军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 
        刘转连(1950年4月—— 1951年3月,第48军军长兼) 
第一政治委员:杨尚奎(1949年9月—— 1951年3月,赣西南区党委书记兼) 
第二政治委员: 陈仁麒(1949年9月—— 1951年3月,第48军政治委员兼) 
第一副司令员:周仁杰 (1949年9月—— 1950年8月,第48军副军长兼) 
第二副司令员:刘转连(1949年9月—— 1950年4月,第48军副军长兼) 
副 司 令 员:欧致富(1950年4月—— 1951年3月,第48军副军长兼) 
参  谋  长:高体乾(1949年9月—— 1951年3月,第48军参谋长兼) 
政 治 部 主 任:李  信(1949年9月—— 1950年4月,第48军政治部主任兼) 
        谢镗忠(1950年4月—— 1951年3月,第48军政治部主任兼) 
 
 
吉安军分区(142师兼):该军分区在1949年7月就以4野157师部队组建,8月15日,第48军142师兼,司令员欧致富(兼),政治委员李立(兼)(第一)、谢镗忠(兼)(第二)。1950年11月,142师调离吉安,留下一部分人参与组建新的军分区。1968年2月改称井冈山军分区,1979年8月复称吉安军分区并延续至今。 
 
 
赣州军分区(143师兼):该军分区司令员张兴发(兼),政治委员黄凯(兼)(第一)、刘禄长(兼)(第二)。11月,第143师奉命入粤北执行剿匪护路任务,赣州军分区由第48军直接兼管。1950年11月,江西军区抽调人员和部队与143师留下的人员重组赣州军分区,1955年10月,改称赣南军分区,1964年6月复称赣州军分区并延续至今。 
 
 
瑞金军分区(144师兼):该军分区司令员张书祥(兼),政治委员李廷序(兼)(第一)、钟文法(兼)(第二)。1949年11月,瑞金军分区改称宁都军分区。1950年11月,第144师免兼瑞金军分区,调往粤北。江西军区抽调人员并调浮梁军分区所属第481团与144师留下的人员重组宁都军分区。1952年5月,第481团撤消,9月,宁都军分区与抚州军分区合并组成南城军分区,10月,又复称抚州军分区,一直延续至今。 
 
 
从以上看,现在江西省军区内的抚州军分区、上饶军分区、吉安军分区、赣州军分区都有48军的骨血延续。 
 
 
 
2、48军部队抽组特种兵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第48军142师和第143师奉命调赴东北改编为炮兵部队。至11月底到达阜新、锦州、沈阳、安东等地,改装为解放军炮兵第21师和炮兵第5训练基地。为保留红1团,48军将142师424团和144师430团互调建制,424团到144师不久改番号为第430团。 
 
第142师:辖425、426、430团。430团先行北上,从樟树镇乘火车赴安东,据时任142师政委钟辉回忆,该团到达后即与高炮第17团改装扩编为高炮第64师。但是据防空军简史称,扩编为高炮64师的只有原高炮17团,430团则在1950年12月21日组成新高炮第17团,担负防卫鸭绿江大桥的任务。我的意见倾向后者。从该团接收原高炮17团的兵器数量(85高射炮12门、37高射炮20门)上看,似乎又不象整团改编,所以我认为430团可能至少有1个营调出与原高炮17团扩编为高炮第64师,团部是保留在新高炮17团内。新高炮17团在1951年1月21日更换番号为炮兵第503团,列入城防高射炮部队序列。后该团从东北沈阳移防福建福州,担负要地防空任务,击落击伤敌机数十架,堪称防空劲旅。 
 
第142师到达锦州后开始组建炮兵第5训练基地,基地机关以师机关为基础组建。按照整编方案,以第425团1营和高炮1团1营、2营扩编为野战高射炮第61师(辖第601、602、603团),以第425团2营、3营和高炮1团3营扩编为野战高射炮第62师(辖第604、605、606团),以第426团和师直部分分队分编为第39、40、41、42、43、44、45独立野战高社炮兵营。各师团营改编后又相继入朝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51年4月初,炮兵第5训练基地圆满完成了改装、编练两个野战高炮师和7个独立高射炮兵营的任务。根据军委4月14日的命令,军委炮兵决定,以炮兵第5训练基地(原142师师部)为基础,调原四野炮司的部分干部,于4月20日在沈阳组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以后演变为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沈阳军区司令部炮兵部等,现在恐怕已经是沈阳军区军训和兵种部炮兵防空兵处了。 
 
高炮61师延续至今是第38集团军防空旅,这是我军第一个陆军野战防空旅。高炮62师延续为第64集团军高炮旅,1998年精简整编,以该旅为基础,组建成黑龙江省军区陆军预备役高炮师。 
 
第143师:1950年11月从广东北上到辽宁省阜新改装为火箭炮兵,改番号为炮兵第21师,装备苏制M—13火箭炮(喀秋沙)。原下属的3个步兵团扩编为5个炮兵团,分别为炮兵第201、202、203、204、205团,参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10月,该师从朝鲜凯旋辽宁省阜新县。1955年2月8日,奉总参电令该师由火箭炮兵改装为榴弹炮兵部队,改称炮兵第11师,所属各团除202团外,全部调出。补充榴弹炮团后,该师下辖23、36、42、43、202五个团。1955年10月1日,炮兵202团赴京参加国庆节典礼。1955年12月部队移防鞍山地区海城县,师部设于北大营。1969年部队从辽阳地区移驻锦州地区。1985年10月,该师整编为四十集团军炮兵旅。 
 
这个炮兵旅是董存瑞生前所在师延续,而炮兵10师203团可能是董存瑞生前所在团延续,其著名的董存瑞班就在该团内,曾见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在以英雄名字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的炮兵二一师二○三团二营六连六班——董存瑞班,保持英雄的光荣和英雄的传统,成为每个战士坚守不渝的信条。”这里的203团看来在1955年2月炮兵21师改为炮兵11师就已调出,转隶炮兵第10师。但我在舰船论坛上也曾听说是董存瑞生前连是在1985年炮兵11师缩编为炮兵旅时调出转给炮兵10师的。谁为准确,还请高手指点。另外,48军著名的英模单位“翠岗红旗连”就在该旅内,目前为第6营第16连。 
 
3、第48军免兼赣西南军区 
 
1950年10月,第48军奉命集中休整。11月,第142师和第143师北上后,江西军区抽调人员重组吉安、赣州、宁都军分区。1951年2月,军委拨广西军区第151师和湖南新组成的一个师编入48军。 
 
1951年3月,第48军正式免兼赣西南军区,率领第144师去粤北。赣西南军区撤消,吉安、赣州、宁都军分区由江西军区直接领导。3月中旬,该军由赣州抵达广东曲江一带,进行了整编。第151师改称第142师,湖南新师命名为第143师,第48军又恢复了3个建制师,只不过其中的两个已不是原来的老部队。 
 
这个新第142师前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0师。1948年1月11日,东北军区决定将北满各军区部队编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6、7、8、9、10师。其中独立第10师机关由原辽吉军区第2军分区机关改编组成,辖第28、29、30团,依次由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第13团、原第2军分区第16、18团改称。1948年11月17日,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0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51师,列入第38军建制内,下辖第451、452、453团。大军南下后,第151师曾配属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滇南战役。战役胜利后,第151师拨归广西军区建制,曾兼龙州军分区。 
 
1952年3月,第143师拨归荆江分洪指挥部,后在同年12月26日,以该师机关和西南军区步兵基干第4团及步兵第533团机关为基础,在河北故城组建空军第28师(强击机),后移驻唐山机场。1954年12月27日,根据空军命令,空28师调归东北军区空军部,驻四平市。1958年11月隶属于新成立的空1军,文革后转隶南空,现驻杭州。 
 
1952年4月1日,中央军委电令,步兵第142师改编为公安第11师,下辖公安第31、32、33团。此前曾有一个公安第11师,是在1951年3月由湖北省军区负责组建,1952年2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7师。新公安第11师师部在1955年1月调归海军,改编为海军航空兵第5师师部并延续至今。 
 
中南军区奉中央军委1月8日及3月20日命令,于4月14日决定以第48军军部、直属队及所属的第144师与第49军145师和原21兵团部分直属队及所属的第215师、219师合编,组建新的第21兵团。第48军军部改组为新21兵团部,原48军番号即行撤消,144师按原建制归新21兵团序列,番号不变。 
 
至此,第48军的光辉名称不再使用,在我军历史上,由一个普通步兵军军部改组升级为兵团部的非常罕见,第48军以自己卓越的表现赢得了最后的殊荣。 
 
后记:新21兵团编成后,下辖三个师,兵团司令员陈明仁(国民党军名将、原21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陈仁麒(原第48军政治委员)。第144师:步兵第430团(原142师424团、红1团)、431团、432团;第215师:步兵第643团、644团(这两个团是原215师3个团合编而成)、645团(原145师434团);第219师(原145师师部):步兵第655团(由原219师3个团合编组成)、656团(原145师433团)、657团(原145师435团)。 
 
1952年11月,第21兵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144师番号不变。1970年1月1日,144师改番号为第163师,各团依次改为第487团、488团、489团。1979年2月,第55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取得重大战果。全军共歼敌10309人(不含配属单位),第163师歼敌5800余人,名列两线参战各师歼敌排行榜榜首。1985年10月31日,第55军番号撤消,老48军军部到此彻底终结。第163师转隶陆军第42集团军,驻防粤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