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嘴角起疱疹图片:小议研练杨式太极拳的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04:08
笔者于1986年拜特级太极大师林墨根先生为师学习杨氏太极拳,二十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刻意上进,偶有些粗浅体会。加上利用每年的出差外地机会,喜跟众多太极拳爱好者交流心得体会,遇上明师或前辈则诚心请教,质疑问难,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了一些研练拳艺的误区。由于自己拳技不高和知识水平有限,文中的某些提法或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多加批评和纠正。就太极拳而言,其动作的细微之处及道理的深奥玄妙处,多有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困难,只有经过实践及明师点拨,才可悟其真义。请初学太极拳的读者在研修拳艺时多加思考和比较感受,那么,练拳的误区就会在自己眼前消失了。正所谓:功夫凭苦练,奥妙赖深思。
一、柔姿动作不是太极拳松柔的体现
有些人练起拳架时动作运行像自由体操或健美操的表演,或像随曲起步的舞姿,或像蛇拳个中动作。甚至为了追求优美大方,手掌变成了外家拳的柳叶掌,弓步站得过低过宽以至不合技击要求。所以这些柔姿动作自认为是太极拳中松柔的体现,自认为松柔的感觉良好。外行人从形体动作上看动作好像很松柔,很优美,其实这是人为故作的刻意美,不是自然质朴的归真美。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武术,动作运行讲究松静自然和朴实无华,太极拳技击家李雅轩先生说:“太极拳要内外放松。所谓内者,即心性思想意识。所谓外者,即五官面目,腰身四肢,所有的这些内外部位,如有一处不松,或松的不均不匀,不整不满,也就作不到好处……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学拳伊始,就应同时掌握每一拳式的意与形,从一式的起始、运行、终止、变换到下一式的过程中,意与形必须要表里相通,以意导形才能使拳式动作做得闲适自在,轻松圆活,毫不僵滞。若把拳势练得大松大柔,首先要心静。盘拳架过程不宜有音乐奏,否则较难做心静。心不静则意难专,意不专则内外难松,尤其初学者更是如此。在四处皆静的环境中,容易进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行拳状态,收到较好的练拳效果。避开不必要的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在内外皆静的状态下探究拳势现理法和各种劲道。
踏入误区的练拳者有时疑惑起来,自问拳架练得这么“松柔”了,为什么会在推手对练中不是顶就是丢呢?使力猛推不是松啊。那么说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上海市太极拳明师戴英先生在1989年抵达湖南省长沙市授课时说:“标准应该是你的架子松到什么程度,你的推手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练拳是单练,推手是双练,不是比武。所以松的标准还是向自己身上”。可以从这样角度作简单认识,松就是说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都要统一起来。关节统一了就均匀了,均匀了就是比较松了,一节节能接得上,不是这个地方用力,那个地方不用力。松首先一点就是内部先要松,心里不能紧张,不能有什么东西舍不得放下。松容易产生两个方面的错误:一个是容易懈或容易丢;另一个是没有松他讲松了,身体不听指挥,一旦碰到问题就是紧,这是常人的本能。没有放松去推手的话,自己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负担大了变化就慢了。如果碰到问题能松,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练拳过程。在练拳中你若感到再松没有了,那么这种松己经丢了,松是把身体松开来,而不是松得缩了。松开以后毕竟是大,而不是小,缩小不松而是紧。这是局部的松,而不是整体的松。把体操、舞蹈、蛇拳般的柔姿改掉,不要苦练呆死桩功(宜练活桩)和伸腰拉腿,认真追求太极拳境界的大松大柔才能使拳艺提高。
二、会推手不等于掌握太极拳功夫
有些太极拳爱好者凭着多年的推手实践去和水平不高的外人较技,结果输下来,过后想想平时对练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为何用不上,或是用上而技击效果不好。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推手技艺不精之外,主要是他还没有掌握较为完整的太极拳功夫。李雅轩先生说:“练架子是基本之功夫,是沉气之功夫,脚下稳固之功夫,定步推手是沾粘绵随之功夫,及腰腿转变之功夫,活步、行步推手、大捋推手是练身势活泼、脚步轻快、进退跟随之功夫。散手是练手眼身法步功夫,比手是练心胆精气神功夫……在对打时,只凭身手腰腿的功夫及感觉灵敏还是不够用的,其决定胜负的主要环节,是要有决斗的精神,豪横之心劲,必胜之志向为主宰方可。如果没有决斗的精神,必胜之志向,虽有很高的功夫还是不足以谈比手的。其次虚无的气势,莫测的变化,轻如百无所有,重似泰山立崩,金石俱碎的气势,以及冷狠脆准的手段也很重要……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尚未松净,还有拘滞之力牵。动先被人知,是尚不软,有明力还未退净。比斗未久,便喘息不定,是缺乏练功,拳不管用,是身势手法呆板,无虚灵变化……人从刚来,我以柔化;人以硬力,我以松软;人以速快,我以精细;人斗力,我斗智。练的是手眼身法步,心胆精气神,用时是神经之动,冷快绝伦。打的是丹田冷劲,惊心动魄,这才是太极拳真功夫。”以上前辈的话句对描绘太极拳功夫是相当清楚的了。在此补述的是,与人较技就是技击散手实践,技击教散手实践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具备太极拳技艺的基本功夫,推手功夫相当熟练,内功劲道较好,掌握化、拿、引、发技巧,综合技击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方可言散手实战,与人决一高低。如果没有熟练的基本功,一上来就练散手,最终也不过是个“打熟”,不能成为拳家上乘;但是散手又是练习技击的必经之路,只有身经百战才可谓“实作通家”。
北京市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先生说:“技击功夫主要体现在招术的实际应用上”。内功为“术”,是无形无像的;手法为“招”,是有形有像的。“术”为阴,“招”为阳,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光有招而无术的结合,是外力较量的动作。光用术而不用招领出,其效果不是输得遗憾,就是赢得不爽。只有招中有术,术随招出,才是内外相合的太极拳功夫。
技击散手实战的基本条件之二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要使精神凝重浑厚,忘我无俱,斗志昂扬。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运动的潜能的发挥,在于体能、技能和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为了取得较技的胜利,心理训练不容忽视。因为与人较量,就是较技、较力及斗智的综合体现和运用。事实表明,人们在精神力量的作用下,能够克服许多困难,产生非凡的动力,干出超乎寻常的事情。训练有素的太极拳爱好者,可控肌的范围大大加强,使大量的分散肌力集中起来,加上源自丹田的能量,具备了常人所发不出的那种威力大、均整协调的内劲,这就是太极拳技击高手的功力。较量过程中,个人的心态是复杂的,主要心态变化有二种:一是较量前心态的延续和发展;二是较量中新发生的心态变化。较量前要调整好轻敌、怯敌、紧张三种心态。以精神为主,气势争先,“剑到身边意不乱,拳到眼前亦等闲”。不管出拳踢脚,必须神在手脚前,意透敌背,做到“人未动,意先动,艺要压人,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过人,神要逼人,气要袭人”。意由心生,心静气发,四肢皆动。
消极退让不等于舍己从人
有些拳友在对练推手时,自认为把四肢“松”开而不跟对方顶牛便是舍己从人,这种消极退让没有技击效果,实际上这种“松”是丢、是懈。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说:“与敌对手,要随人所动,不可自动。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便得落空之妙,由己反不能由己,能从人便能由己”。理虽奥妙而确切,惟功夫未到,则不易领略其意。
若要感受到舍己从人的妙处,那就首先搞清楚基本劲道的关系并要练得扎实。譬如说什么是沾粘劲,它就是不丢之劲,如果不明沾粘劲,就不能听,这个“听”是指周身皮肤触觉的听。不听,就不能懂。不懂,就不能走,这个走即不顶之劲,走者走避人的重力,而不与之相抵。不走,就不能化,这个化劲由粘劲与走劲而成。化之要点全在我顺人背,化劲中应略含掤劲,无掤劲则化不好,且宜用腰腿。若用手或肩,是谓硬拨,不是太极拳的化劲。初学者多以退步为后化,实不知这是逃避,并非其真化。不化,就不能引,这个引即人不动而引其动,或人既动而引其入于己之路线。不引,就不能拿,发之不中皆因拿之不准,拿之妙,妙在人不知不觉之间。杨氏太极拳自第三代传授之拿多数不是抓筋、错骨、断脉,乃是拿对方劲道,从而控制周身九大关节。拿人非手拿,手拿钝而易化,拿之枢纽全在腰腿。拿人非力拿,力拿呆而易脱,拿之主使全在意气。不引不拿就不能发得干脆。仅是以上劲道就了不好练到位,确需明师指点迷津,言传身教。奥妙功夫虽由明师教授,然而非本身持之以恒不会有成。到了这步便可理解和感觉到太极拳中一些实在的东西,譬如说是沾连粘随和不丢不顶,粘就是走、走就是粘和退就是进、进就是退……推手中,如果对方找我的中心(人是一个圆柱体,守住中线,就可使自己重心稳固,随时化解对方的攻击),我亦能自然的全身松软圆活,掤住对方将来力引向身外,这就领略到舍己从人的妙处了。
舍己从人和引进落空关系密切,引进落空只是具备战胜对方的条件,要最后战胜对方,还须把功夫上升到舍已从人的高度。从人指战术,舍已讲实质。所谓引进落空?就是引动交手对方的重心,使其失去平衡,为我的取胜创造条件。引进落空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灵敏的“听觉”,为了取得主动权,彼方总是不间断地调整向自己的重心和劲点,因此我方必须先于彼方掌握变化的动态。条件之二是静和蓄,心愈静,分辨彼方的虚实愈细致,掌握彼方的动向愈精确,这一层功夫是无止境的。从人的中心思想是根据自己皮肤触觉“听”到的,神经系统感觉的,眼睛注视的,综合对方情况作出分析判断,然后运用各种手段迷惑对方,调动对方,使对方不知不觉来上当受骗,最后为我所制。舍已要求得机得势,身心合一,练气归神,气势腾挪,虽动犹静,虽静犹动,最后进入忘我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舍己的功夫具有忘我无私的品格,它不但是技击功夫,亦是修德功夫。林墨根老师说:“击倒对方不为强,让过别人方为高,这是杨氏太极功夫的技艺追求,也是武德的表现”。舍已从人是太极拳用于技击的精华,它是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终点,但又是起点。因此王宗岳在《太极拳论》最后告诫道:“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考不可不详辨焉”。
四、四两拨千斤需强调牵动二字
拳谚云:“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意思是说自已用四两之力来化解对方千斤之力,是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的技巧。近几年来,笔者从拳友同道口中听到的、杂志文章看到的,说什么这招或那招用法是四两拨千斤之妙,少见四两拨千斤前面有牵动二字。由于把牵动二字省略而淡化了,故有部分太极拳爱好者对此疑惑起来了,四两是否能拨开千斤?在现实的太极推手对练或散手较技中,有“四两拨千斤”之妙的拆招用法真是少见,拳友们想体悟感受一下却难以办到。
我在1999年观摩第六届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比赛大会时购买一本名叫《太极名家谈真谛》的书,该书文中有解释四两拨千斤的语句,文中说:四两拨千斤其一理由是符合力学原理,只要时机准确,方向正确,用小力胜大力是完全可能的。其二理由是人体的结构使四两拨斤千斤成为可能,只要不断地修心练身心,不断地练劲,直到纯熟无比,才可在那零点几秒的时间内把握一招致胜。我看以上分析不是全无道理,得机得势、控制时间差问题是大家熟知的,但是讲得较为抽象,让人难以捉摸到位。林墨根老师在1999年抵达广西领钦州市授课时说:在拳理拳法研讨中,我曾想过四两是否拨得开千斤?这个提法是否科学?经过多次实践与思考,四两拨千斤需要强调牵动二字。拳经中的牵动四两拨千斤不宜淡化牵动, 试问不牵动对方的重心,又怎能实现四两拨千斤之妙呢?打是不对,不打也是不对,要打在对方的脚根上才对,此话会启回迪大家体悟“牵动”之道。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牵动对方重心的方法和技巧。记得林墨根老师在钦州授课示范动作要领时,有一位练了几年南拳北腿后改学太极拳的青年教师,提出想感受一下四两拨千斤之妙。年己八旬的林老师,即兴站在圈内,只用一根手指(右食指)便把这位青年人发放跌出二、三步。在座的拳友们不禁惊奇了,接着报以热烈的掌声。过后这位青年教师对同道谈及此事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身感受更为真实,否则,我还以为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是句过份夸张的话呢!”。
话又说回来,太极拳名家董英杰先生在《太极释义》书中写道: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前辈的这番话亦有助于我们理解牵动的意思,“脚根”和虚实有密切关系。就全身而言,虚实就是重心的位置;就局部而言,虚实指力量的分布。林墨根老师深入浅出的说:“肩是上三关之根,捋就要捋肩;腰是整体之根,胯是下肢之根……”。破根是牵动的手段,最好是有明师悉心指教才能熟练掌握。在实践中得知:掤劲的质量对牵动对方重心的影响较大,掤劲的主要作用有二个,一是掤使对方脚跟翻起;二是掤承来力。掤的要点是:力求掤劲由脚起,裆劲向前上方翻起,上掤时两臂先微微后引,使对方无力对抗,再向前上方掀。运用手臂滚动,占据主动。初学者易犯的毛病是:只有手臂动作,劲滞于上肢,无引劲,硬抗对方。掤的位置以人的关节或拗处为佳,掤劲出好了,又摸准对方的重心,打掉对方“脚根”唾手可得,对方掉了重心而站立不稳,象个醉汉,我则以较小的力量发他跌出身外,是不难做到的事,那不是牵郊动四两拨千斤吗?具有相当水平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妨作几下试验。但要知道,初学者要运用向自如实在不易,应在明师口传身授之下,多加揣摩、研练才有所成。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给各位朋友
漫谈太极拳的舍己从人
太极拳的气功状态
口诀:松松松,太极功(此口诀,应该时时默念,对太极拳水平的提高有好处)
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
人脑也是一个太极图(人脑有左右两个大脑,太极拳的习练实际上就是在开发我们的右半大脑潜意识功能)
太极拳之秘(推荐给习练传统太极拳的朋友们,希望有所感悟)
太极拳的力从人借于地心吸力
何谓正宗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柔弱---网文选
跟李雅轩宗师学拳后对推手的感悟(因故作者佚名,希望爱好者自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去理解)
太极拳最高境界的呼吸--“胎息”(太极拳起源于道家,以道家理念修练太极拳的太极拳练家是不难理解的)
关于练习太极拳是否可以听音乐的问题
当今太极拳界现象浅析
太极拳与年轻人
学练太极拳先要明理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练太极拳要作哪些准备工作?(一)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学太极拳两腿酸痛的原因?怎样克服 (二)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练太极拳时为什么躯干要中正安舒?(三)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为什么练太极拳要姿势动作必须正确 (四)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体弱多病的人练习太极拳应注意啥?(五)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好处(六)
“八心”“四志”为太极拳修练之道
紧是松中的拔长
太极拳的放松与紧凑
练太极拳应身心兼修
太极拳到底是在练什么?
论太极拳之松柔
太极拳势架不发劲的进步性
太极拳运动排汗的思考(此文浅显易懂,容易理解,推荐给太极拳爱好者)
习练传统太极拳切勿“操之过急”
 如何练习杨氏太极拳云手
 太极拳猫形步的练法
 太极走步九要
 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太极拳的慢练快用 太极拳形与意之体会
 谈“太极起势”的练法
 浅论太极“内劲” 空松圆活 螺旋缠丝的实用价值
 刚柔并济话太极
 习练“内功”初探
收集最全的太极拳理论知识专辑
明师太极拳论 太极拳的旧闻 太极拳器械谱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的传承  论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4
收集大量名人演练太极拳、剑、刀、枪、扇等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名人演练42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24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3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0式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陈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武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剑 名人演练陈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杨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陈式太极刀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刀 名人演练48式太极拳 翟维传 武氏太极拳 陈小旺  陈式太极拳 扬振泽--扬氏太极拳 李正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 王培生 吴式太极拳 冯志强  陈式混元太极拳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 陈正雷 陈氏太极拳 魏树人:太极拳内功述真 解守德 太极内功心法 黄性贤 太极松身五法 翟英波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 傅钟文 杨氏太极拳 庞大明 杨氏太极拳 付清泉 杨式太极拳 付声远 杨氏太极拳 洪日镜 杨氏太极拳 董虎岭 杨式太极拳 韩清民 杨式太极拳 孙剑云 孙氏太极拳 刘应文 杨式老六路视频 惠合同 杨式太极拳 郑曼青 杨氏太极拳 张俊峰 杨式太极拳 姚继祖 武式太极拳 崔仲三 杨式太极拳 黎慧琳 扬氏太极拳 李承祥 杨式85式拳教学  扎西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秘境1-8集  李占英:杨式太极拳 赵幼斌 杨氏太极拳 朱怀远 杨氏太极拳 李和生 杨氏老六路 李和生 太极内功推手 杨振铭 杨氏太极拳 杨振基 杨氏太极拳 杨振国 杨氏太极拳 杨军_杨式太极拳 和有禄 和式太极拳 孙永田  孙式太极拳 李秉慈 吴氏太极拳 张志俊  陈式太极拳 马金龙李氏太极拳 张晓欧 武氏太极拳 陈思坦 太极拳套路示范 吴阿敏 太极拳套路示范 任孝杰 陈氏太极拳 宗维洁 杨、吴氏太极拳 王玺雯 太极拳套路示范 詹文震 陈式太极拳
石磊 杨氏太极拳 阚桂香 陈氏太极拳 曾乃梁 太极拳功法传授 张洁 太极功夫扇 陈有芹 陈氏太极拳
茹奕紫陈氏太极拳养生功
武当太极拳秘传功夫欣赏
 汪兆辉 武当纯阳功
汪兆辉 武当内丹术 张广德九九还童功功理讲解
张广德 49式经络动功 卫子云 太极能量功 王培生 乾坤戊己功 茹奕紫 太极气功十八式 李正太极拳和养生的关系
陈雄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杨云忠杨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刘瑞 赵堡太极拳
王海洲 赵保太极拳
和定乾 和式太极拳 和东升 和式太极拳
胡凤鸣 武氏太极拳 吴文翰 武式太极拳 钟振山 武氏太极拳
张振华 孙氏太极拳 关思鹏 吴氏太极拳
陈玮 吴氏太极拳 林汉国 吴氏太极拳
张耀忠 吴氏太极拳
赵子华 杨氏太极拳 韩兴民 杨式太极拳
冯如龙 杨式太极拳 王长兴 杨氏太极拳 丁水德 杨式太极拳 陈雄 杨式太极拳
孙新杰 杨式太极拳 张勇涛 传统杨式太极拳
闫其余 陈式太极拳 杨合发 陈式太极拳
陈三虎 陈式太极拳 刘成德 洪传陈氏太极拳 张联恩 洪传陈式太极拳
黄忠达 陈式太极拳
田秀臣 陈式太极拳
田秋信 陈式太极拳
杨诺宾 陈式太极拳 燕跟来 陈式太极拳
茹奕紫 陈式太极拳
陈有则 陈式太极拳
陈庆州 陈式太极拳
张福旺 陈式太极拳 陈志强 陈式太极拳
陈小星 陈式太极拳
陈瑜 陈氏太极拳 黄康辉 陈式太极拳 朱天才 陈式太极拳 陈冲 陈式太极拳
陈小水 陈式太极拳 陈自强 陈式太极拳 陈炳 陈式太极拳
王西安 陈式太极拳 范雪萍 太极拳冠军 马畅 太极拳冠军
牛俊杰 陈式太极拳 吴雅楠 竟赛太极拳
刘志华 太极拳冠军
徐影 太极拳冠军
梁晓葵 太极拳冠军
陈照森 陈式太极拳 陈桂珍 太极双剑女皇 曲志远 太极拳武星
陈素英 陈式太极拳
苏韧峰 太极拳冠军 易鹏 太极拳冠军 冯鸿昆 太极拳冠军 项国员 陈式太极拳 惠合同 太极拳冠军
章璐璐 太极拳冠军
吴康虎 杨式太极拳 陈九江 太极拳套路
王二平 太极拳冠军
马春喜太极剑、刀、拂尘 李德印 太极拳套路
苏学文 杨式太极拳 苏自芳 太极拳冠军 张吉平 陈式混元太极拳
冯秀芳 混元太极拳
马广禄 混元太极拳 杨丽 杨氏太极扇 徐伟军 武林百杰
霍东利 太极拳冠军
吴爱姣 太极拳套路
吕德和 太极拳名家
刘伟 太极拳冠军
孔祥东 太极拳冠军
王歧芳 董式[董英杰]太极拳
杨静 太极拳冠军 丁杰 太极拳冠军
傅文杰 神意太极拳
吴颖锋 陈式太极拳
张光萍 太极拳套路 孙平辉 太极拳套路 邱慧芳 太极拳冠军
王木杭 太极拳名家
吕林红 陈式太极拳
景德敏 吴式太极拳 凌志安 陈式太极拳
赵宾宾 陈式太极拳 党国俊 陈式太极拳
崔彦星 赵堡太极拳 刘万坤 陈式太极拳 张喜群 陈式太极拳
陈超 陈式太极拳 门敢红 太极拳冠军 曹红娟 太极拳冠军 方艇  陈式太极拳
马虹  陈式太极拳
收集了大量太极拳、剑、刀、枪、扇等教学带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付清泉杨氏85式太极拳教学
崔仲三108势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103式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刀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剑教学 李承祥杨式85式太极拳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单刀(23式)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马虹陈氏太极拳新架83式教学
马虹-陈式太极拳动作分解及其技击法.
马虹-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捶教学
陈正雷陈氏梨花枪加白猿棍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刀教学
庞大明武式太极拳81式教学
庞大明杨式2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扎西传统杨式太极拳教学 王培生吴氏太极拳三十七式讲解
李秉慈吴氏太极拳45式教学
乔松茂85式武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剑云孙氏太极拳97式教学
杨静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马春喜36式陈式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苏韧峰武当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高佳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宗维洁32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陈思坦杨氏40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四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吴阿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材
阚桂香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李德印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建国武氏太极拳八十四式教学
韩正贤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胡启贤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教学
胡启贤原地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陈瑜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教学
张鸿诚杨式太极拳36势拆解
李和生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教学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照深陈氏太极拳26式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38式教学
张光德  养生太极刀教学
王二平陈氏56式太极拳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48式教学
陈师行武当28式太极拳教学
冯印泰24式太极拳传统打法分解教学
李德印16式二段太极拳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传统套路第一路教学
黄康辉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教学
丁水德杨氏太极刀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二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张峻峰传统杨氏36式太极刀教学
石月明杨氏太极拳套路讲解
谢桢 吴氏太极剑六十四式教学
李秉慈传统吴氏太极刀教学
吴阿敏吴氏4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付清泉杨氏太极推手教学 李正 太极推手教程
李正 太极推手中级教程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马广禄 混元技击32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王建华陈氏简化太极拳教学
陈炳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苏建平陈氏太极拳五十九式分解教学
王西安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张联恩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
杨云中杨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黎慧琳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学
杨波讲授太极经络内养功
蔡宝珠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李正 传统杨氏太极桩功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太极热身功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王西安讲解太极拳桩功的基本动作
张耀忠吴式太极拳内劲讲座
关振军吴氏太极拳讲座
张忠耀吴式太极拳37式技击应用(全)
谢守忠太极对练108式实用技击
祝大彤讲解太极揉手揭秘
祝大彤太极内功揭秘 谢守忠吴氏北派太极快拳一路拆讲
马金龙讲解吴氏太极拳37式
战波太极拳推手劲路及实战打法
高壮飞太极拳推手应用教学
高壮飞吴氏太极拳37式技击法
游玄德秘传精简武当太极拳教学
刘焕军武当三丰实用技击教学
崔仲三传统杨氏太极拳拆招
李德印52式太极功夫扇教学
高连成武派太极实战技击术
张东武太极散手推手擒拿实战用法
张联恩洪传陈式太极拳二路拆讲
张志俊陈氏太极拳一,二路拆招
李德印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教学
李德印八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张俊峰杨氏太极拳传统42式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126式分解教学
侯春秀赵堡太极拳法七十五式教学
王海洲王长青赵堡太极技击散手教学
赵幼斌杨氏太极剑51式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剑三十二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剑五十四式教学
吕林红陈氏太极剑六十三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剑36式教学(全)
马春喜36式太极刀教学 杨合发陈氏太极刀24式分解示范
陈自强陈氏太极春秋大刀教学
崔仲三杨氏太极大杆讲解
杨丽杨氏太极扇三十六式教学
杨丽杨氏太极扇七十三式教学
肖勇太极双环五十二式教学
李正杨氏府内派太极球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十三刀教学
阚桂香 东岳太极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陈有芹陈氏太极拳二十式教学
吴阿敏 太极推手教学 黄康辉 王建华太极推手对练
马虹陈氏太极拳拆拳讲劲
张晓武陈氏太极技击术三十六招
马虹浅谈陈氏太极拳的内涵
朱天才陈氏太极散手42发劲教学
张耀忠太极内劲讲座
马虹陈氏太极拳辅导(讲拳理)
王如良讲解(太极拳论)
李晖太极养生导引功教学 养生太极拳防治百病讲座
乔松茂武氏太极拳打手
丁水德 杨式太极剑54式教学
陈庆州《行功太极球》教学
黄康辉 陈氏八式太极拳教学
任天麟 陈式太极拳26式教学
陈桂珍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精讲
祝大彤 太极内功揭秘 祝大彤 品太极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81式教学
祝大彤 太极推手艺术
祝大彤 太极内功解读 祝大彤 太极拆招解秘 祝大彤 太极误区解密 竺玉明 四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马春喜 太极拂尘教学 杨丽 太极功夫扇对练十六式教学
霍东利 太极推手教学
最全的摄影技巧大汇集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2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3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4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5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6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7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8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9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0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1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2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3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4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5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6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7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8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9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20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21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photoshop视频教程大汇集
Photoshop设计【中文视频教程】专辑
PS人物数码照片处理技法大全视频教程(专辑)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1(1--6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2(61--12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3(121--18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4(181--24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5(241--289)
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视频教程专辑(李勇讲解)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最全的绘声绘影视频教程大汇集
绘声绘影10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X2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X3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X4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辅助插件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