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丹力159能量餐副作用:新课程教师有效培训理论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0:02

摘要:面对传统的培训模式与新课程新要求的冲突,如何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论述教师有效培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培训的目的论、方法论、主体论、发展论、模式论的理论框架,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实践性,试图建构优质、高效、适宜的有效培训体系。

课程与教师之间是共生、共建的关系,新课程的一系列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和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角色的转变,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不是说变就能变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渐变的过程。为了使广大教师能尽快适应新课程、融入新课程、驾驭新课程,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强调培训的有效性,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切入点,使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观、教学观,以观念更新去统领技术操作,以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带动教育行为的转变,注重整个培训过程中观念的指导作用和有机渗透;关注教师经验的作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紧密结合实践过程,坚持面向实践,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有效培训是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进行教师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有效培训含义

(一) 教师培训的含义

教师培训,广义地讲,指的就是教师教育,以前称为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专指在职教师培训,又叫教师继续教育。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1〕

“培训就是基于一个组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当面对外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自身变革需要的时候,为了弥补组织成员与外在组织的环境变化和组织自身变革对组织成员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2〕培训直接关注一个人有效工作、完成任务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具体的实效。因此,教师培训也应该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所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即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发展的培训。

(二)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就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中小学教师培训应紧密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要按照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分类指导,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培训;在职培训要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在培训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根据教师工作需要和所任学科的性质、内容而定;教师在职培训要紧密结合教师教学工作实践,重视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与技巧的掌握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学用结合。

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具根本性的环节,但培训必须超越就课程而论课程改革的狭隘视野。因为,“为实施课程改革所进行的教师培训再也不能局限于课程改革,而是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或教学培训,越是教什么的问题发生了重大变革或重大革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越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3〕

(三) 教师有效培训的特征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学术界广泛开展了有效教师专业发展构成元素的研究,这些研究充分考虑了成人学习的原则,关注了教师作为成人而采取的有别于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如有人归纳了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11 项特征,分别是:“具有持续性,包括培训、实践和反馈三个相续的阶段,能提供个人反思和团体探究的机会,以及有关辅导或其他跟进措施;以学校为本,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强调合作性,为教师提供同侪互助的机会;以学生学习为关注焦点,将之作为评估其有效性的指导原则之一;鼓励并支持以学校为本的教师革新计划;基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基础;将建构主义观点融入教学中;视教师为专业人士和成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后继的支持;易于把握和整合等。”〔4〕

培训如何面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既能满足其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又能满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群体的共性需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培训所产生的效应,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能带给教师“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不是由培训“告诉”给教师的,而是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深刻的体验而感悟获得的。二是能带给教师“现实中的挑战”,培训中应营造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在“真实的问题”中给教师认知上的体验。三是能带给教师“价值的构建”,这种构建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收获(如概念、定义、原理以及其教学技能的形成、巩固和完善) ,还包括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四是能带给教师“理念提升”的迫切感以促进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自觉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从而在灵魂深处滋长出更好的理念和培养操作技能。

(四) 教师有效培训的涵义

教师有效培训的涵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所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既要解决教师观念问题,同时要解决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问题。二是要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以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为落脚点,培训的方式方法途径紧紧围绕问题展开,力争使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所收获,都能有所提高。三是总体上是从解决“观念性”的问题入手,先进行“课程”的通识培训,然后走向“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再深入到“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的重构。四是要有有效培训的思维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新理念;要进行有效培训目标的定位;把握有效培训的原则;建构有效培训的内容;创新有效培训模式;制定有效培训考核的准则。这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有效培训的根本途径。

二、有效培训的理论框架

(一) 有效培训的目的论

从理论上讲,培训可实现三种需求即三大目的: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培训的终极目的是改善行为,是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让潜能转化为显能,发挥培训对知识所起的“解调器”和“放大镜”作用。培训目的是指明整个教师培训的方向和思路,明确培训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应确立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目的,转变教师观念,树立课程改革新理念,在课程发展中促进教师发展。有效培训的具体目的: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教育实践创新能力。

1.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不断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所教学科知识的更新,也是为了适应知识更新以及时代观念的更新,教师的不断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中进行的,因此必须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培训必须把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作为重点。一是要强化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意识,二是要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强化学习能力,三是要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捕捉、选择、获取、处理、运用现代信息的能力。

2.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培训的目标要从不断地补充所教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转向侧重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策略的研修和锻炼上,指导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实践不能完全依赖于他人研究成果的指导,他人的实践性研究成果也只能为教师的实践提供参照;真正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起有效指导作用的,是教师自身的研究所得。”〔5〕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激发教育科研意识与动机,培养科研基本能力,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尤其是开展教育课题研究的能力。

3.发展教育实践创新能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必须定位在重点强化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上。在培训中促进教师把学习研究与实践创新密切结合起来,探索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努力方向和途径,并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在培训中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优秀实践经验转化为自身教育实践的有效动力和能力,使创新实践行为成为动态发展过程,创新能力也成为动态的持续发展能力。

(二) 有效培训的方法论

1.教师培训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不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就谈不上教师的有效培训。将学习、研讨、研究、实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强调实践的突出地位,是教师有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指导性的具体体现,更是培训工作的生命力的体现:一是以提高学员的课改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重点培养学员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利用网络及现代教育媒体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反思与研究的能力。二是以自主实践为培训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通过听课与研究、教学与反思、案例与分析等多种形式促使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在教学中实践理论,提升理论;另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中注重联系学员已有的实践经验,引导其从理论的高度去自觉反思、分析,从而优化教学实践。

2.重视成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偏好。教师的培训是成年人的培训,其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施教方法应当适合成年学习者的特点。美国的诺尔茨关于成人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 (1) 当一个人成熟起来时,他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变为自我指导型; (2) 成人可以逐步积累更多的经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成人来说,个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个性,因而他十分珍惜这些经验。(3) 一个成人的学习意愿与它的社会职责的发展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4) 成人成熟时,他运用知识的时间观念发生变化,从将来运用知识的观念变成即可运用知识的观念,因而,成人的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研究表明,成年学习者有四大特点:“具有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是自主的学习者、能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从经验出发的学习者。他们更需要把新知识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6〕由于学习方式偏好不同,一种培训方式对来自一种经验与文化背景的学员有效,但却未必对来自另一种经验和文化的学员有效,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培训,必须了解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了解他们对学习、教学方式的偏好。对培训者而言,应更好地更多地从基层教师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基层教师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对教师的了解和理解是培训者改善自己工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性地、富有实效地实施教师培训工程。

3.关注教师在已有经验背景下的主动建构。学习不是“被灌输”而是学习者在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的。教师有效培训非常重视调动教师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使教师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经验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教师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经验。对教师来说,这样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参加培训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把培训当作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及整个工作改进的演练过程来实施,真正做到增强培训课堂的实践性和示范性。这里重要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育调查和观摩,可以外出参观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教育活动,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认识教育,丰富和提升教师的经验。

(三) 有效培训的主体论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教学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在教师培训中也应真正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即教师要真正参加到培训过程中,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把教师当培训的主体对待。把教师当培训的主体对待,就是要求培训目的既重视教师的工作改进,更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我们的培训,既要基于改进工作的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进而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发挥每个受培训者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教师自主学习、自觉提高的积极性,不仅可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同时也更易于教师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把教师当培训的主体对待,要求培训者始终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充分的发言权。培训者要与教师平等交流和对话,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讨论,边培训、边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提高。制定培训计划时,教师要参与其中,要有选择培训者、培训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地点等的机会;培训计划完成后,对培训过程、培训效果,教师有发言和参与评价的权利。同样对培训全过程的管理水平、课程计划的针对性、授课质量的高低、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的实效性等问题,参加培训的基层教师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落实教师有效培训的主体性原则。

(四) 有效培训的发展论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发展性原则涵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培训,促进学员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教师培训仅关注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缺乏长远眼光,只重解决眼前实际问题,不重教师的持续发展。现在仍然存在这样的提法:教师工作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为用而学,急用先学,即学即用。短视的、教师发展缺失性的培训,已经让我们感到教师培训工作缺乏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教师培训就是要为教师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土壤。不仅仅关注工作改进,更重视教师发展,这种培训必定是更具主体性和人性化的培训。当一种培训真正体现了发展性,培训不仅能帮助教师改进工作,促进学生成长,还能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专业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师培训才能为广大基层教师所接纳。第二层涵义是通过培训,帮助他们理解和认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新要求,提高他们的课改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本地区课程改革和学科教育的不断发展。

(五) 有效培训的模式论

培训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由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与培训管理等构成。如果对现有的培训模式进行分类的话,从培训主体角度看,有院校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从培训对象角度看,有新教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晋级履职培训模式;从培训内容角度看,有基本功训练培训模式、计算机培训模式、课程中心培训模式、课题中心培训模式、研训结合培训模式、热点培训模式;从培训手段角度看,有微格教学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电化教育培训模式、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从培训管理角度看,有学分驱动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培训模式等。目前从培训理念、培训目标角度建构的模式还不多见。当前提倡的参与式培训模式可以说是突出培训理念而形成的一种培训模式。与培训模式相关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指导式、实践反思式、互动研讨式、课题研究式、现场诊断、案例教学、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探索培训新模式,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根本途径。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考虑用什么组织形式将层次、类别和水平各异的众多教师纳入到培训活动的系统中来。我们应着眼于现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一个灵活开放、优势互补、既方便教师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组织形式系统,形成合理的新课程教师培训的组织网络。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过程将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也为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对新课程教师培训的理论研究既适应了现实的需要,也将对培训工作的发展过程起到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通知[ Z]2001 ,11

〔2〕鱼 霞,毛亚庆 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 ] 教师教育研究,2004 , (1)

〔3〕杨启亮 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思考[J ] 教育研究,2002 , (6)

〔4〕操太圣,卢乃桂 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萌生[J ] 教育发展研究,2002 , (11)

〔5〕丁兴有 高培训目标层次———建构现代培训模式[J ]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 (12)

〔6〕邱卫东 论教师培训与有效迁移[J ] 教育发展研究,200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