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肾积水怎么治疗:刘武生:周恩来与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40:29

刘武生:周恩来与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2)

发布时间:2011-11-21 09:58 作者:刘武生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062次   为了统一思想认识,周恩来请各部委党组负责人参加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周恩来作总结发言。他首先讲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他说:   “中心就是一条,搞重工业不要失掉人民,否则就没有了基础,就成了沙滩上的建筑物。我们要在人民需要的基础上建立重工业,重工业要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注意轻工业和农业,使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结合起来,否则就要吃亏。对于高指标应该勇于抵抗,敢于修改,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指标一经确定就神圣不可侵犯的提法就是迷信。毛主席指出的十大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摆得是否恰当。摆得不恰当,经济基础即不巩固。但是,要把各方面的关系摆得恰当,是不容易的。从我们国家大、很落后、人口多的实际和要建设、要注意人民生活的原则出发,我们现在根据可能,把原来设想的建设速度放慢,不能算是错误。明年的计划必须采取退的方针,指标可能要回到北戴河会议的方案上,目的是要保持平衡。这不发生‘左’倾、‘右’倾的问题。不像政治方面,‘左’了就是盲动,‘右’了就是投降。”   经过耐心说服,与会者的思想认识基本上取得了一致。会议一结束,周恩来于11月10日参加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并作《关于一九五七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明确提出:   “明年的计划方针应该是,保证重点,适当退却或者适当收缩。”“总的方面是要收缩一下的,不然站不稳,那就会影响我们的货币、物资、劳动、工资等各方面。”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讲话是不满意的。然而,他在11月15日的会上讲话,不但没有提出批评,而且同意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实行“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   1957年7月15日,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指标。按照这个计划,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实现财政、物资、信贷的三大平衡,市场稳定,使1957年经济建设成为建国以来进行得最好的年份之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可以说,这正是反冒进带来的成效。   【“这一反冒进的错误,我要负主要责任”】   对于反冒进,毛泽东一直耿耿于怀,早就想要批评反冒进。他本来准备在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讨论反冒进的问题,但由于发生了波兰、匈牙利事件,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国际问题上,对反冒进问题没有展开。会上,毛泽东同全会的组长一起,议出了7条意见,对压缩1957年预算和计划指标,表示同意。实际上,他对这7条并不满意。后来,1958年1月12日,他在南宁会议上说:“1956年6月至11月反冒进,二中全会搞了七条妥协方案,是个堤坝,挡一下水。”“解决得不彻底。”   1957年上半年,在整风反右派运动中,有人利用中共内部关于反冒进问题,攻击新中国经济工作搞糟了,甚至提出共产党不能领导经济工作。这种情况使毛泽东认定,“反冒进也促进了右派的进攻”。   这年6月26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说:“有人认为,我国的发展国民经济计划,在一九五六年全面冒进了,在一九五七年又全面冒退了。很明显,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报告中有两处肯定“一九五六年的建设是跃进的发展”。在这里,周恩来最早提出了“跃进”这个词。   后来,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周恩来这篇《政府工作报告》,是“以无产阶级战士的姿态向资产阶级宣战”。   5月26日晚,周恩来就这件事致信毛泽东:   “这是我最早抛弃反冒进的开始。”“我当时的中心思想是维护社会主义,反击右派,从建设的实绩上,肯定了一九五六年的建设是跃进的发展,抛弃了对一九五六年是‘冒进’的错误估计。但是,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反冒进是方针性的错误,因而也就没有认识到多快好省的方针和农业纲要四十条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使其成为由量到质的跃进。”   然而,毛泽东认为,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种认识和态度,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冒进的问题。他曾经设想,在反右派运动高潮过去后,“用整风来反掉右倾保守思想”,“借整风来统一思想”,以此来解决反冒进的问题。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作总结讲话,第一次公正批评反冒进。他说:   “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多快好省扫掉了,不要多了,也不要快了,至于好省就附带扫掉了。好省我看没有哪个反对的,就是一个多、一个快人家不喜欢。有些同志叫冒了,我看,加一点限制,加一点形容词,就没有弊病了。本来这个好省是限制多快的。省者,就要少用钱;多者,就是多办事;快一点也是多办事,而且要有一个好,要质量好。”“去年下半年一股风,把这个口号扫掉了,我还企图恢复,有没有可能?请大家研究。”   毛泽东的批评没有点名,当时与会的大多数同志不清楚是批评谁,也没有意识到反冒进问题的严重性,因而,会上没有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但是,周恩来是心中有数的。他在修改审定提交中共八大的“二五”计划建议稿和“二五”计划建议的报告稿时,最初保留了多、快、好、省这个口号,只在后面加写了“又安全”三个字。他在书面意见中还把这个口号作为需要斟酌的问题提了出来。后来,他考虑到这个口号提出来后,人们往往只追求多、快,而忽视好、省,并以牺牲好、省来追求多、快,使这个口号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对此,周恩来等经过慎重斟酌,把两个原稿中多处写上的“以多、快、好、省的精神”删掉了。此后一年多时间,没有再提这个口号。这就是毛泽东批评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的由来。   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期间,赫鲁晓夫告诉他:“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毛泽东回答说:“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这时,毛泽东满怀必胜的信心提出,“东风压倒西风”。他准备探索一种更高的发展速度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因而,他对反冒进更加反感。他从莫斯科打回电话,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是不对的,“以后再也不要提反冒进了,搞社会主义就要冒一点”。可以说,这是毛泽东第二次不点名地批评反冒进。   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持起草的社论,这篇题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第一次公开向全党全国批评反冒进。这是第三次不点名批评反冒进。   1958年1月2日至4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华东地区四省一市中共党委书记会议,周恩来出席会议。会上,毛泽东发了脾气,严厉批评反冒进。   毛泽东在5月29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说:杭州会议,我在那里放火。“我是放恩来的火,有柯老(指柯庆施。——引者注)为证,就在杭州,实在憋不住了。几年之气,就向薄一波发泄。我说:我不听你这一套,你讲什么呀?我几年都不看预算了,横直你是强迫签字。”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地点名批评周恩来等反冒进。在毛泽东看来,杭州会议还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冒进问题。   为了继续批评反冒进,1958年1月11日,毛泽东接受周恩来的建议,主持召开南宁会议。会议的主题本来是总结“一五”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讨论“二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等问题。但是,在南宁会议第一天,毛泽东却批评反冒进的问题。他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首先没有把指头认清楚,十个指头只有一个指头长了疮,多用了一些人(工人、学生),多花了一些钱,这些东西要反。当时不要提‘反冒进’,就不会搞成一股风,吹掉了三条:一为好快多省,二为四十条纲要,三为促进委员会。这是属于政治,不属于业务。一个指头有毛病,整一下就好了。”会议的第二天,毛泽东从工作方法的角度继续批评反冒进。他说:   “我们要注意,最怕的是六亿人民没有劲,抬不起头来就很不好。群众观点是从六亿人民出发。看问题要分清主流、支流、本质、现象。”“工作方法希望改良一下。这一次千里迢迢请同志们来一趟,是总理建议的,本来不想多谈,有点灰心丧志。”“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五十米,慌起来了。”   周恩来因为接待也门巴德尔王子,1月13日才飞抵南宁。当晚,毛泽东约周恩来、刘少奇谈话,直到深夜。   在16日的会上,毛泽东继续批评反冒进。他拿着柯庆施在中共上海市党代会上作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的报告说:这一篇文章把我们都压下去了。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有一百万无产阶级,又是资产阶级最集中的地方,资本主义首先在上海产生,历史最久,阶级斗争最尖锐,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这样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北京不是没有也,是不多也。”   接着,毛泽东问周恩来:“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恩来回答说:“我写不出来。”毛泽东还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这些过分的话,明显是太重了。   1月17日,毛泽东在听取各省、市、自治区汇报时又一次批评反冒进。他拿着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又要反对急躁情绪》念一段,批一段。他说:“这篇社论针对谁?是针对我的《高潮》序言提出批评。社论提出的方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不利,没有想到造成这样反冒进的空气,挫伤了积极性,这是没有料到的。”他还说:“把我撇开,又要利用我。一不麻烦我,二可利用我打别人。”   毛泽东在会上连续几次严厉批评反冒进,使南宁会议的气氛非常紧张。经过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和杭州会议,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批评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他没有想到会把反冒进问题看得这么严重、批评这么尖锐。1月19日,毛泽东同周恩来单独谈话。当晚,继续开会直至20日凌晨1时多。会上,周恩来本着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精神,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没有申辩,而是检讨自己,并且承担反冒进的责任。他说:   反冒进这个问题,是一段时间(一九五六年夏季到冬季)的方针的动摇和错误。“反冒进是由于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生产关系改变后生产力将要有跃进的发展,因而在放手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表示畏缩,常常只看见物不看见人,尤其是把许多个别现象夸大成为一般现象或者主要现象。这是一种右倾保守思想。”反冒进的结果损害了三个东西——促进会、农业四十条、多快好省,使一九五七年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了一些影响,基本建设也减少了一些项目,而最重要的是群众和干部的劲头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束缚,使我们建设走群众路线这一方针受到某些损害。“这个方针是与主席的促进方针相反的促退方针。实行这个方针,不管你主观想法如何,事实上总是违背主席方针的,越是不自觉,这是方针性的违背,就越严重、越危险。”“这一反冒进的错误,我要负主要责任。”   在1月20日的会上,毛泽东说:冒进是全国人民烈焰冲起来的,是好事,部分是坏事。反冒进把前进放在第二位。   1月21日,毛泽东在会上作总结讲话,关于反冒进问题,对周恩来的检讨发言,他没有表态,仍强调“‘反冒进’的教训:反掉了三个东西,把一些同志抛到(同)右派似乎相近的地位”。看来,毛泽东对批评反冒进的问题还意犹未尽。   【“请考虑自己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   南宁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南宁会议精神。毛泽东在2月18日的会上,继续批评反冒进,但口气缓和了。他首先肯定了周恩来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说:   “我赞成这个冒进,这个冒进好嘛!……冒是有一点,而不应该提什么反冒进的口号。有一点冒是难免的。同志们,今年下半年,你们就会看到,要有一个大冒就是了。我看比哪一年冒进还要厉害。”   “虽然总理有那篇报告,但是这个问题人们还不大了解,所以南宁会议还是要放一炮的。这个炮不过是小炮而已,害得一些同志紧张,何必那么十分紧张,南宁会议我们就讲了的,就是这么一件事,一个时期,一个问题。”   “一九五六年‘反冒进’,这是个什么事情呢?这是大家都在正确的之下,在个别问题上意见不一致,这么一种性质。”“以后‘反冒进’的口号不要提,反右倾保守的口号要提。”“冒是有一点冒,而不应该提什么‘反冒进’的口号。”   毛泽东的这番给反冒进定性的话,比他在南宁会议上的批评缓和多了。周恩来因为访问朝鲜,只在2月23日参加了最后一次会,汇报访问朝鲜的情况。对于反冒进的问题,会上已经不能发表不同意见了。为了进一步解决反冒进问题,毛泽东提议再到成都开一次会,讨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问题。   1958年3月9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3月9日的会上,毛泽东从建设方针的角度批评反冒进。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有两种方法的比较,“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冒进’,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究竟采取哪一种?我看应采取‘冒进’,很多问题都可这样提”。他还说:“过去八年的经验,应加以总结,‘反冒进’是个方针问题,南宁会议谈了这个问题,谈清楚的目的是使大家有共同语言,好做工作。”   在18天会议期间,毛泽东作了6次长篇发言,主要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且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周恩来在3月19日的会上就外交工作问题发言,在3月25日的会上对反冒进问题再次作检讨。他说:   “在当时就是没有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没有接触群众和实际,而只局限在会议室和办公室中,更没有看清在所有制改变后解放了的生产力要求大发展的群众运动正在起来。我们反而只看见死的物不看见生气勃勃的人,务实而不务虚。我负主要责任提出的‘反冒进’报告就是对群众生产高潮这个主流泼了冷水,因而不是促进而是促退,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费,四十条也就被打入冷宫,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当时确没有这样认识,等到右派教育了我,主席提醒了我,群众实践更启发了我,才逐渐认识这是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方针性的错误。更深一层说,也就是对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的东西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发动群众、发展生产,看不到,自然就抓不起了。”   对于周恩来的检讨,毛泽东在当天的会上评论说:“如果从经验上、从方法问题上作为例子,那倒是可以的。这个问题不是个什么责任问题,也不是老要听自我批评的问题,南宁我们都听过了,北京也听过了的。”他还说:“关于反冒进的问题,我看以后不要谈很多了。在我们这样的范围,就是谈也没有好多人听了。”看来,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检讨还不满意,还将进一步解决反冒进的问题。   为了把成都会议讨论的问题用中央决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成都会议前后,周恩来一直为治理长江和黄河的问题而奔忙,加上频繁的外事活动,使得他很少有时间来认真思考南宁会议以来毛泽东对反冒进的一系列批评。既要承受错误批评的思想压力,还要忍辱负重地承担繁重的国务工作,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事情。据当年一位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说:“那是周总理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但是,在工作面前,在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面前,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来,对工作依然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开幕后,5月15日,毛泽东分别同周恩来、陈云长时间谈话。从这时起,周恩来开始准备起草在大会上对反冒进问题再次检讨的发言稿。据周恩来的学习秘书范若愚在回忆文章中说:   “有一天,周恩来同志对我说,他这次发言,主要是做‘检讨’,因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在南宁会议上已经被提出来了。”“我意识到,在反冒进这个问题上,他的内心有矛盾,因而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他想说的话。”“我看到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提的意见,把‘检讨’部分中的一些话删掉了,有些话改得分量轻了。我看了之后,心里的紧张情绪才缓和下来。但是,我发现周恩来同志在起草这个发言稿的十多天内,两鬓的白发又增添了。”   当时任总理办公室主任的童小鹏回忆说:   “后来,这个检讨稿打印出来发政治局和书记处征求意见。邓小平看后就说,写这么多干嘛,把‘离右派差50米远’等刺激字眼划去,有些话的分量也改得轻了。可见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批评,是有不同看法的。”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再次进行检讨,大会还将这个8千多字的检讨稿作为会议材料印发代表。他检讨说:“‘反冒进’的错误,集中地反映在我在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八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间。当时我对于一九五六年的建设成绩和在跃进中出现的某些缺点和困难,作了错误的估计,把实际上不到一个指头的缺点夸大化,肯定一九五六的年度计划‘冒’了,并且提出一九五七年适当收缩规模的意见。”他还说:对于毛泽东批评的反冒进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模和速度问题上方针性的错误,“在相当时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里”。   对于周恩来的这次检讨,没有见到毛泽东表态和评价的有关材料。但是,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两次讲到可能发生的大灾难,一是发生战争,二是党的分裂。历史上有党内分裂,今后会不会有新的分裂,可能有,分裂是新陈代谢。对于毛泽东把问题的严重性讲到这个份上,周恩来自然是心领神会的。   1958年6月9日,周恩来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请考虑自己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这时,彭德怀也向中央提出“不担任国防部长的工作”。常委会讨论他们的请求时,挽留他们继续担任现在的工作职务。会后,邓小平拟定了常委会会议纪要,会议决定:“他们应该继续担任现任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他还将这个会议纪要报送毛泽东。
来源: 《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 | 责任编辑:程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