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包茎怎么看图片:隐居半个多世纪的国画大家刘石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29:33
隐居半个多世纪的国画大家刘石平 阎 正
隐居半个多世纪的国画大家刘石平                                                             怕有渔郎来问津

阎 正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每当提起一位老人,我脑海里情不自禁就会闪出这首唐诗,年近九秩的老先生几经政治磨难,一生默默无闻,近乎隐姓埋名,至今生活在深山之中,论资格论辈份,现存在世的画家中,应没有比他更高的;论艺术论功底,也不会有比他更扎实更全面的。他悄声无息地活着,少与外界来往。他一生没有婚姻,孤身一人走到今天。他从来没有怨恨,埋头画着自己终生所爱。提起他的名字,人们不会有惊讶之感,因为除了他生活的地域,外界不知有他。今借《收藏界》的影响,挖掘着被遗忘的经典,写写这位老人的来龙去脉。尽管老人家未必领情,因为我和我前面的一些人已经在打破老人原本恬淡自然平静的生活,但这似乎是一种社会义务与责任,应该让人们知道并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刘石平。
他与李可染、席德进、吴冠中师出同门。
刘石平原名刘巩,生于1921年,河南济源人,1943年22岁时考取抗战时期由杭州艺专和北平艺专合并成立的重庆国立艺专,著名的画坛巨匠李可染、席德进、吴冠中等都在这里学习。刘石平与他们同门不同届,而同班同学如苏天赐、刘颐勇,何正慈、李承仙、梅先芬等今天说起来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这一连串响亮名字中,刘石平则被社会遗忘了半个多世纪。他和他的同学有着天壤之别的遭遇和待遇,但他的同学们又大多先他而去,唯有他一身轻松仙风道骨般地在远离喧嚣的山林中清静地活着。我不知道这是人生的悲剧还是喜剧。
刘石平是个京剧迷,在当年学校的演唱会上,他看到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第一次登台演出《王宝钏》。有一次他看排演京剧《乌盆记》,扮演刘世昌的是后来成为李可染夫人的邹佩珠同学,操琴的正是李可染先生。李先生不但画画得好,还是一位操琴高手。刘石平京胡拉得好,而且从那时一直拉到现在。如今的济源太行蟒林山中时时会响起高亢激昂或低委婉转的京胡声,那是刘老先生在操琴,是画后的娱乐还是画前的进入状态,总之这琴声中包含着老人一生的苦辣酸辛和幸福欢乐。人世间只有绘画与京剧是陪伴他走过了漫长九十年中的慰藉和依托。
他绘画的技能高超,门类全面。
正因为刘石平有过那段难得的机遇与经历,他在潘天寿、林风眠、丰子恺、胡善余、傅抱石、关良诸先生的指导下,练就了过硬的绘画本领。连接起前面重要的人物,这一串串令人高山仰止光芒四射的名字汇成了艺术的灿烂星河。当年的刘石平沐浴其中,名师高徒,字列孙山,为他一生的挚爱打下了雄厚的铺垫。
在他一个多甲子的绘画生涯全部存留下来上千幅的作品中,几乎囊括了绘画意义上的所有品种: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版画、漫画、素描、速写。在西画门类中,有人物、静物、风景。在国画门类中,同样有人物、山水、花鸟。尤其他的京剧人物堪称一绝,寥寥数笔,随形随意,惟妙惟肖,眉目传神。那是他太熟悉京剧的缘故,是把近百年的浓重积累,瞬间用毛笔在宣纸上勾划出来罢了。
他一生不近女色,但唯一画过的一幅农村姑娘水彩写生,可以看出他的绘画语言多么生动鲜明。不必任何的夸张与吹捧,刘先生每一门类每一品种的绘画都达到了目前美术界很高的水准。看过他画的人,有的说最好的是水彩,有的说最好的是京剧人物,见仁见智,我觉得都好。其实,众口称赞他的画好是真,至于具体的各执己见已不那么重要了。
苏天赐邀他出山,台画商找他销画都被婉拒。
就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称得起大师的老人,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悄无声息地躲藏在一座山城里,几乎被社会遗忘了。他并不是没有机会,在屡屡“运动”又经历“文革”之后,在改革开放之际,他的老同学广州美院院长苏天赐先生邀他南下当教授,他婉言谢绝了苏先生的美意,干脆搬进蟒林深山中,过起了陶渊明似的生活。老同学尽管惋惜,但亦不愿违背他的意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台湾一位画商闻知刘石平与席德进师出同门,席德进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头牌画家,他的同门好生了得,于是找到河南济源要求高价包销刘石平的作品,老人同样婉言谢绝,那画商好话说破天,最终依然无功而返。当教授可以出名,傍画商可以获利,刘石平都无兴趣。看来老先生对名利二字始终无动于衷!
许多画家自视清高,逢人必言希望摆脱尘俗,一心画画,图个清静。而实际上活惟恐离开城市,安乐窝建了一座又一座,即使城外也是一要有车,二是道路顺畅,口说隐居,实则未必。半月十天若无人登门,先自乱了方寸,随即心烦意乱,心急火燎,哪里静下心画得了画?刘石平是真归隐,居住之地不通公路,开车也只能开到山前渠下,再往里无路,小路是人走出来的,他图得是真清静,一心只想画画。画累的时候,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结伴的唯有一个同样年纪的老战士,粗茶淡饭自己做,悠哉、乐哉!
城里的画家也在画,但却把大部分光阴花在了应酬上、忽悠上、莫名其妙的消耗上。刘先生则不是,他心无旁骛,养精蓄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投入,画出那么多品种那么多好画就不足为怪了。他把他的功底、他的才华、他的情怀都发挥到了极致!
艺术家是国家财富,济源领导力推不懈,功不可没。
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生活在济源,济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始终关注着、照顾着。市委书记段喜中,常委副市长薛玉森多次去蟒河口玉皇岭上看望老人,详细了解老人的起居和日常生活。段喜中曾说:刘石平老人是济源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想方设法,通过举办展览,出版画册,让老人的画走出济源,叫响全国!薛玉森还多次代表市委市政府去给老人排忧解难,几次安排为老人修缮房屋,联接电视,让老人住得安逸些,能有戏剧看。2008年春天,市委市政府责成文联专为刘石平老人组建了济源书画院,刘石平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军星亲自在济源大会堂主持了揭牌仪式,并同时主持了“予光杯刘石平美术作品展”。常务副市长薛兴国,政协主席任传国,宣传部长李军星先后设宴招待了刘石平。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而是市委市政府整个领导层对我们国家一位艺术大师的尊重与推崇!
还要提及的是原济源原宣传部长、沁阳市常务副市长王锡柱先生,长期以来,为刘石平老人的艺术宣扬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可亲可敬!凭心而论,在济源市为刘石平老人摇旗呐喊,鼎力推举的单位和个人很多,如文联、书协、美协,特别是济源市龙头企业“予光集团”都为老人的宣传做了很多工作。
回到开头的那首诗,刘石平老先生尽可在大山林中住下去,不会有人让他离开和迁回城里,但也尽可不必担心媒体和关爱他的人们去探望拜访,艺术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国家的。关照好了画家老人,也就等于保护好了一笔珍贵的国家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