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气:品味我们的城市中国 九、含情者有如杭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31:49
品味我们的城市中国 九、含情者有如杭州
  
  历来人们总是称赞杭州的秀美景色,但道德家们往往又把杭州作为南宋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罪魁祸首。而关于南宋的都城问题,学术界一直都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南宋”、“北宋”只是我们的一种历史分类法,整个“南宋”都一直是要恢复中原的(至少名义上),所以“南宋”官方认为大宋首都永远是东京开封府,临安府只称行在,仅为政府临时驻扎地而已,但小朝廷的不思进去却让无辜的杭州背上了让人“贪图享受”的恶名,并且一背就是千年。杭州是有秀美的山水,柔和的阳光,江南的燕子和金鱼,这又有什么错呢?人的错误常常被归结到物上面去,说白了,还不是中原来的那些大老爷们儿的后代的腐化堕落,而土生土长的“杭铁头们”却是很少去过汴州,也几无可能去“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思想家陈亮(今浙江永康人) 就反对以临安(今杭州)为京都,认为“坐钱塘浮移之隅以图中原,则非其地”(《上孝宗皇帝第二书》),他坚决主张迁都于应天(今南京),经营襄、汉,作为防守和出兵北伐的基地。后来明代大儒方孝儒在《读陈同前上孝宗四书》中评论说,当时宋孝宗如能“用同甫,听其言,从其设施,则未必无成功”。当然,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论证了杭州的确不是一个适合做国都的城市。
  《武林旧事》记载:“春时幽赏: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西溪楼啖煨笋,保俶塔看晓山,苏堤看桃花”。 可见,过去杭州光是春天就有这么多花样,的确,杭州有着太多美好的地方。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赞叹杭州“无可置疑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1913年(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有计划地拆除了旗下营(满城)和清波、涌金、钱塘城门、城墙,改建道路。随后又拆除了凤山、武林、望江、艮山、候潮五门。辛亥革命的蓬勃发展,各地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拆城墙、筑马路、修桥梁的类似革新县政的活动,当然武昌城墙的拆除却另有故事,那是1926年北伐军攻打武昌城时,因城墙高大坚实致使北伐军伤亡惨重,因此,攻下武昌城后,国民政府决意拆除城墙。当时的杭州城墙也被“拆除”了,不过在当时的革命家眼里,破除封建桎梏之一的城墙是远比保护文物更重要,事实证明对建立新城市也有一定作用,对此不可全盘否定,不过杭州西湖边上没了城墙,只要注意防止再度破坏,也能让西湖完全融入城市的。关键在于如何经营,像南京玄武湖边的城墙的确添彩,但无形中也阻断了人们和湖水的亲密接触,以至玄武湖的吸引力被大大打了个折扣,在杭州,你是能远远就望见西湖的。
  的确,“申遗”一直是杭州人对西湖的一个梦,受经济实力的约束,杭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城市历史街区和城市传统中心区还是保存得相对完好的,近20多年,由于杭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让各种“高大”建筑在古城区一一矗立,彻底让杭州走向“现代”,也几乎把古城风貌破坏殆尽。杭州和西湖也在通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是杭州近几年大力推进的一个大项目,一方面为2006年的世界休闲博览会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为圆老百姓一个的“一湖映两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的西湖全景之梦。从2002年起对西湖向老百姓免费开放,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也陆续免费开放。其实,免费开放正是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杭州已走在了这条路上的前列,让市民去聆听杭州,让游客去了解杭州,这些举措都取得了极大成效,还湖于民,还景于民的初衷本身和结果一样更让人满意。同时,杭州也没有“亏损”, 反而大大带动了风景区内旅游、餐饮、交通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
  华东五市(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这条旅游线一直是条长盛线,而要问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哪个城市?很会运作旅游的杭州人就说了:“当然是杭州,白老先生说的。”再细问是哪个“白老先生”,杭州人就会得意地告诉你,“白居易白老先生啊,他不是说‘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吗?”也许,杭州的旅游开发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重复“游客(指让人还想来来杭州的念念不忘“何日更重游”),其实通过杭州西湖及以西地区的整治,杭州已经面貌一新,特别是一到春天,杭州就有一副“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的迷人场景;夏天则有“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醉人;春天是“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的熏人。甚至连南方城市里旅游业最难经营的严冬,杭州都有一个被张岱称为“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的“断桥残雪”的噱头,上天真是眷顾杭州啊!四大民间传说里就有两个和杭州有关系,一幕越剧《梁祝》的“十八相送”让杭州有理由的修复了双投桥(即长桥),“同窗三载”更让杭州理直气壮得去推销以成“爱情圣地”的“万松书院”;一幕《白蛇传》让人记起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许仙(宣),多情的白娘子,仗义的小青……不管怎样,西湖、断桥、雷峰塔……甚至会做生意的还在清河坊开了家传说中的“保和堂”(故事里白娘娘的药铺),自然是财源滚滚。这些方面杭州都走在了前头,不光是走在了同为“天堂”的苏州前头,更走在了华东的南京、上海前头,走在了全国的前头。
  和国内另一个主打休闲牌的城市成都比,杭州有着莫大的优势。可以说,成都毕竟偏于西南一隅,在文化资源上,是绝难与自宋元时期就开始成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江南相匹敌的。在成都更多的是吃川菜,打麻将,过点所谓的“休闲生活”,整个城市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而杭州绝对不一样,“休闲‘只是杭州的风景,工作和生活却绝对不轻松,就是那高昂的房价及其其他各种物价都是让杭州人不敢像成都人那样“休闲”。另外,两个城市的性格也极为不一样,《新周刊》说杭州是“最女性化的城市”,我们看也不一定准确,“女性化”的其实只有西湖,杭州人和杭州是很“硬性”的,成都人都是软绵绵的,很少发火,成都男人也是典范的家居男人,而杭州人却历来有个“杭铁头”的称号,大概意思是杭州人很刚直且强硬,那些“一腔热血,铮铮铁骨”的杭州人的代表就有于谦、张煌言、章太炎,杭州那些刻苦拼搏的体育健儿里也有吴鹏、罗雪娟这些人为代表,而在市井里,通常表现在杭州人“犟”和“倔”,并且爱认死理,这本是杭州人千百年来的习惯,所以旧时流传的“苏空头,杭铁头”固有一定存在的道理,但同时流传的“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也说明杭州有自己的轻浮和草率,西湖带来了婉转和丰韵,也带来了浮华和陷阱,我们期待杭州的华丽转身,但她的下一次转身能够轻松站稳,不要栽交。
  西湖是一副文化牌,也是一副经济牌,更是一副感情牌。“西湖藕粉”便是很多人喜欢的杭州特产;“西湖绸伞”也是值得不少人信赖的雨具;西湖牌龙井茶更是全国绝佳的一流名茶;而那些西湖牌电视机、电子琴的没落也很正常,谁不见周边那些当年也是风靡一时的无锡“红梅牌电视机”,苏州“香雪海牌冰箱”的慢慢湮没,市场机制,优胜劣汰。杭州钱江新城的开发,也被不少专家认为是告别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的一个大动作,这其也是杭州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思路局限在西湖的确让人形成了杭州仅有西湖的概念,就像老打“太湖牌”的无锡,最后弄得城市本身的“无锡”二字终“太湖”比了下去,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古代(南宋除外),苏州的经济实力几乎都是凌驾于杭州之上的,但在整个20世纪,苏州的综合实力却绝对是远远不及杭州的,而苏州的重新崛起不过是近十年来的事,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外资的“光”。就是在今天,论城市的综合实力,苏州也是绝对不如杭州的,苏州毕竟还只是一个地级市,没有杭州这种省会加副省级城市那么多的自主决策权。苏州是凭借靠近上海和外资、园林着三大优势快速发展,而杭州却是借了浙江一省之力,自然奋斗得更为轻松。再仔细深究以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杭州可是比苏州多得多,而杭州民企的规模和质量也是苏州望尘莫及的。古代的苏州的确繁华,虽名为江苏巡抚治所之地,但却时不时受到不远江宁(今南京)的两江总督“监视”,过得极不自由;可杭州自在南宋时成为“国都”后,取代了过去绍兴在浙江范围内的地位,浙江一省的人心也都向着杭州,这种优势是苏州甚至南京都无法拥有的。但比起南京,杭州也有一个巨大的劣势,那就是著名高校数量严重不足,杭州的高校除了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外,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并不多。缺乏江苏那样庞大规模的高校,这也是浙江所有城市的通病,所以只得另辟蹊径,像宁波就引进了英国诺丁汉大学,而杭州,目前也在积极运作联邦德国国立高等音乐学院中国分院的引入,当然还面临着同青岛、沈阳、绵阳的竞争,不过其中杭州和青岛的胜算相对是要大些的。
  铁路的引进和发展的确造成了京杭运河的衰落,但那只是中段和北段的事,在扬州经镇江、无锡、苏州到杭州的这一段运河,至今还是一条运输动脉,十分繁忙,数不情得照样是每天在江南运河上来往的船只、货物以及旅游船上的游客。杭州绝对没有衰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公布了的“2004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杭州力克北京、上海、广州拔得头筹。可见,杭州是一直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而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它也是仅次于上海,和南京不相上下的副中心城市。说道南京,比苏州更有说服力来和杭州对比。颠倒一下城市地图,可感觉杭州和南京是多么的相像,同样是一条江(长江、钱塘江),同样是一个湖(西湖、玄武湖),还有同样的名寺(栖霞鸡鸣、灵隐净慈),并且杭州南京都属于南方城市,且南方就只有这两个古都(以中国七大古都的标准),可惜城市论坛上两地总是吵得不可开交,大好湖山毓秀如此,斤斤计较实属不雅。
  杭州的兴旺也是和优越的交通位置决定的,它身处沪杭、浙赣、宣杭、萧甬四条干线上的中心位置,尤其掌握着钱塘江上铁路通道,和南京的长江大桥(指铁路)不一样,杭州拥有两座跨江铁路大桥,可以对来往车流进行更好的调节和分流。但这种优势也不是永远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必将减弱杭州的优势,届时,上海到宁波陆路距离能缩短120余公里,只需两个小时车程,最重要的是可以绕行杭州。就浙江本省来看,一直是第二号城市的宁波向来不甘于人后,除杭州湾跨海大桥外,新的“温甬铁路”(温州——宁波)更是将改变过去宁波“死胡同”的交通格局,宁波的再次爆发指日可待。苏南方面,无锡占据沪宁、新长铁路交汇,苏州更是规划中的多条城际运输线之枢纽,杭州过去在长三角的那种区位优势必将逐渐减弱,期待中的“沪杭磁悬浮”曾让杭州人一阵兴奋过,但现在有关部门已彻底否定了“磁悬浮”方案(但似乎又有新的转机),杭州不得不放下架子努力去和冷落了多年的南京、黄山打好关系,而建立宁杭快速通道的动议和徽杭高速公路的建成就是证明,其实,宣杭铁路(宣城—杭州)的潜力是没有被充分挖掘的,(特别是当新长铁路南段开通客运后)其蕴涵的价值还是有理由值得我们期待。
  另外,我们不能把外资银行的进驻看作什么不得了的指标,杭州的问题在于自己同“巨无霸”上海隔得太近,地理上的因素制约了杭州外资银行的进驻,而要是把杭州放在中西部,则肯定会有不止一家外资银行进来,但话又说回来,杭州的发展正是因为身处东南沿海的区位条件影响的,杭州若在中西部也就难有今天的繁荣,是外资银行的进驻更重要,还是自身经济的良性发展更重要?这个似乎不必多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上天已经把“天堂”的称号赠给了杭州,这本来就是多少家外资银行的进驻也买不来的优势,况且,杭州(乃至浙江)更有名的是那些民营企业,“娃哈哈”、“ 农夫山泉”……这些熟悉的品牌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就是在2003年,杭州市个体民营经济对杭州GDP的贡献率也达到了42%,杭州人靠自己已创出了一个新天地。而整个浙江已经有了1295件省著名商标,成为全国省著名商标最多的省份。
  杭州人很重视生活质量,这一点从南山路上大大小小精致的茶楼、酒吧和咖啡馆就可见端倪,而据《都市快报》报道,杭州市统计局发布消息,2005年杭州的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关,达到5431美元。学者郑也夫在《被动吸烟者说》一书中告诉我们一个观点: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官多,有钱人也多,大几乎都有自己的专车,而中下层市民几乎是会选择坐地铁和公交车,所以北京的出租车档次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富康、夏利甚至“面的”都在满大街乱窜;而在地方上,“打车一族”大量的存在,迫切需要提高城市出租车档次,这不,而杭州连出租车连华东城市普遍爱用的“桑塔纳2000”都很少,几乎是清一色的帕萨特、中华或者现代,更高级的还有奔驰,但这就玩得有点过了,杭州的“奔的事件”在2005年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新闻,高调入场惨淡经营之后,只能是退出历史舞台,这从侧面说明商家也过高估计了杭州的内需要求,其实,杭州的帕萨特或者现代就很好了,10元4公里,2.0元/每公里,比起8元3公里 2.31元/每公里的无锡的桑塔纳(包括桑塔纳2000型)和8元3公里,2.4元/每公里的南京桑塔纳,杭州这个实际上便宜了许多,如此好的性价比和车型,在东部大城市里难以找到地二个,杭州人会做生意,做生意就不能乱报价,因此,总的来讲,杭州人还是基本务实的。
  古人说:“生在杭州,死在柳州,穿在苏州,食在广州”,古人很重视“生”,所以把杭州排在了第一位。“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杭州的风景优美更为世人所公认,但因此而把杭州视作一个“温柔陷阱”却是绝对夸大和屈枉的,真的“温柔陷阱”是让你在舒适柔情的地方不思进取,意志软化,斗志全消,而今天在竞争激烈的杭州绝对不是那样轻松地就能站稳脚跟,照样需要残酷的挤压和拼搏,所有的一切来的恐怕都没那么容易,事情总需要人自己去努力去争取,杭州也早已褪去浮华,剩下的,其实只有一城大好山水和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