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率:《成才》教育月刊2011年08期好文荐读2《电子书包:一种数字化学习的新环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7:24:43

《成才》教育月刊2011年08期好文荐读2《电子书包:一种数字化学习的新环境》

(2011-09-07 16:03:15) 转载标签:

电纸书包

教学环境

杂谈

 

电子书包:一种数字化学习的新环境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特级教师  朱安平

 

  近年来,电子书包的兴起备受关注。为什么大家对电子书包如此的关注?它是啥东西?其基本支撑环境有哪些?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该怎样把控呢?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特征分析

  电子书包是一个新鲜词,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家对电子书包的认识了解有实有虚。“实”就是硬件,比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终端产品,“虚”就是就是支持硬软件运行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等。从专业角度审视,对其认识不外乎以下几种:从硬件来看,电子书包就是一个数字化学习终端产品;从软件来看,电子字书包就是一个数字学习平台;从内容来看,电子书包就是一个数字学习资源;从模式来看,电子书包就是一种全新数字化学习方式;从生态关系和有效应用来看,电子书包是一种数字化学习的新环境。这种新环境包括:硬件、软件、内容、模式以及教师观念、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等。它同过去教与学环境相比较,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超教材。电子书包除了能将各个学科的纸质教材内容数字化存储外,因不受纸质页面和书包大小空间的限制,还能将教材的拓展资源和相关资源存储起来,以备学习时使用。也就是说,电子书包教材可以是以纸质教材为蓝本的相关教材资源的集合体,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时,都可以依据需要灵活地使用。这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更多的是选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了随时链接的开放资源,学生涉猎的知识面就会更广,视野也会更开阔。

  2.超媒体。电子书包,具有超文本多媒体教材的特征,它超越了以往的书本模式,除文字版课本内容外,还可以承载海量的、与教材相衔接的、开启心智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内容,教学将不再单调、乏味,而是更形象、生动、有趣。 

  3.超课堂。轻便的终端设备、畅通的无线网络、智能化的管理平台,这就是电子书包构建的一个生生可以参与、学习内容高度集成、教学功能高度智能化、学习无处不在的超课堂数字化学习新环境。电子书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数字化移动学习,因此,其学习的环境将是自主的、开放的,不受课堂限制的。也就是学习活动将可能因学习者的需要,随时在教室、在家中或公园的某个休息亭中发生。

  二、环境建构

  电子书包的应用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种要求包括了硬件、软件和潜件。作为教育改革先行者、教育技术有效应用的引领者,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去建构这样数字化学习的新环境,从实践层面推进其有效实现。

  1.轻便的终端设备。在我国,电子书包是源于给中小学生的减负提出来的,减负首先就要从“电子书包”重量、携带的轻便性去考虑。当然除了重量、体积的因素外,还要关注“电子书包”的质量、性能、价格、品质与品牌等事项。比如说能无线上网、电池续航时间长、有多点触摸技术的终端就更受青睐。除了上网笔记本外,随着ipad的出现,现在电子市场上的平板电脑、MID层出不穷,技术比较成熟,基本可以满足实验工作的需要,均是比较理想的终端应用产品。

  2.畅通的无线网络。目前,国内3G网络建设速度快,“智慧城市”、“无线社区”、“无线校园”也在建设当中,这为电子书包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使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现在,一般学校可以使用局域网无线路由的方式,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的每间教室、每个活动空间,学生可以在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

  3.智能化的管理平台。“电子书包”绝不是书包纸质课本的电子化搬家,而是要在保留纸质课本原有属性外,突显信息技术媒体的丰富性、多媒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化等特征。有效应用的基础,首先是要对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要为学习过程中,人机对话、师生交互、生生互动的教与学行为提供支撑。从学生层面看,这个管理平台要实现课程浏览、学习视听、课堂笔记、重点批注、电子作业、单元检测、交流论坛等功能。从教师层面看,这个平台要实现教学演示、资源分发、分组对话、作业批改、试卷评测等功能。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管理平台。

  4.适应数字化教学方式的教师。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开放型的学习课程观,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电子书包从技术层面为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创造了条件,作为教师,要努力研究和探索适应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教与学方式。首先教师需要把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反馈以及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活动等因素,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通盘考虑与设计。二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进程,及时提供相关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建构搭好桥,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教师要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对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和技术指导。四是要通过客观技术支持和主观自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管。

  三、模式探讨

  目前,“电子书包”在海外及其他国家也并无太多成功先例。在国内,2001年,伴随着“校校通”工程建设,部分城市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试点研究,但囿于主客观等原因进展不大。尽管如此,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不断探索研究的热情。下面我们就从电子书包对教学方式变革影响的程度大小方面,进行应用模式的探讨。

  1.辅助工具模式。电子书包的应用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参考资料和辅助教学工具而存在,它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无实质性影响。早期的电子书包是继早教机、点读机、电子辞典、学习机之后的第五代学生教辅产品,类似于电子阅读器的升级版,通过电子技术来载入各种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等,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堂查询之用。如,汉王电子书包,是汉王科技与英特尔联合开发的专为中小学生定制的新一代学习产品。这种模式由于没有立足于课程和课堂,加之直接与教材相配套的内容资源不够丰富,学校并不认可。但是作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辅助产品,它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2.课程整合模式。就是电子书包的应用以大纲课程内容为蓝本,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的整合。在这种应用模式中,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既支撑“教”,又支撑“学”的开放性智能教学管理平台。这个平台首先要是一个巨大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库。也就是说这个平台的应用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持,这就要根据试点、实验需要,逐步将中小学课程中系统的教材内容导入其中,这些内容不仅包括了数字化的教材,还包括有与教材配套的图片、视频、网页、FLASH等多媒体素材资源的融入。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平台的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进行整合设计。从教学功能看,主要包括:学科教材、教学参考、教师备课、教学课件、教学辅导、课堂作业、作业批改、单元检测、全面测试、综合评价、信息发布等;从学习功能看,主要包括:学科教材、学习提示、学习资源、课堂笔记、重点批注、课堂作业、课后交流、单元检测、全面测试等。电子书包的课程整合模式既改变了作传统教与学方式,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因此,这种模式比较受学生欢迎,也能被教师所认可。

  3.远程学习模式。就是电子书包的应用仍然以大纲课程内容为蓝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导向,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开放学习环境,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与工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有效地学。这种打破课堂界限,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学习的模式比较适合于远程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实施这样的教学,就要搭建一个支撑学生有效学习的管理平台。这个平台要具有自主学习功能和辅导教学功能。从自主学习功能看,主要包括:学科教材、网上课堂、课堂质疑、单元作业、在线考试、综合评定、软件超市、益智游戏、电子图书馆等。从辅导教学功能看,主要包括:学科教材、教学参考、在线辅导、实时答疑、在线阅卷、综合评测等功能。在这个平台中,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基础,优质视频课例建设是核心,及时的辅导、答疑是关键,定时上网是前提,及时的评价是有效的保障。远程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适合高中生和成年人。作为小学,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作为课程整合模式和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一种补充。

  以上的分析、研究与探讨,让我们对电子书包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其核心价值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对其发展走势也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在电子书包这种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我们深深认识到:观念更新是前提,硬软件建设是基础,学习内容变革是核心,模式创新是关键,学生发展是根本。只有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了以上五者的关系,才能使我们在电子书包的推进应用过程中,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步伐稳健,信念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