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角多久拆线:揭开中国“航母杀手”的面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5:15:42
揭开中国“航母杀手”的面纱作者:陈虎点兵来源:新华网

  近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动作频繁,而被外媒称为“航母杀手”的中国东风-21D导弹也突然吸引了美国媒体的大量关注。一时间,关于中国“航母杀手”的话题又甚嚣尘上,而美联社的一篇报道更是声称中国东风-21D导弹可能改变海上游戏规则。那么,所谓的中国“航母杀手”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实战能力?是否不可抵御?美国此番炒作目的又是什么?

  本周《陈虎点兵》与您一起揭开神秘的“航母杀手”的面纱。

  按照美国媒体的报道,这个所谓的“航母杀手”指的是东风-21D导弹,这是一种弹道导弹。

  实际上,很多军事爱好者都知道,这个话题已经被热炒了很长时间了,也就是所谓的“弹道导弹打航母”的话题。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东风-21D导弹可以对进入到中国沿岸将近两千公里的范围内的美国航母形成一种致命的威胁。一旦形成现实,美国海军在海上的绝对优势会受到一个致命的威胁。所以,美国媒体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热炒这个话题,也提出了种种的对抗措施。

  就这个话题,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搞清楚的。

  首先,所谓的“航母杀手”究竟是什么东西?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弹道导弹对航母是一个很致命的对抗武器,实际上,对于航母来说,弹道导弹属于一种不对称的攻击手段。

  我们不妨拿反航母弹道导弹和航母本身做一个比较。我们知道,反航母的弹道导弹的主要目标是航母。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它的有效作战范围是将近2000公里。也就是说,这个导弹打不到美国的本土,无法对美国本土和太平洋区域的夏威夷群岛构成威胁。反过头来,航母可以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它可以对别国的内陆纵深实施打击。

  所以我们一比较就会发现,所谓的“航母杀手”实际上是一个防御性的武器。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它不过是一个岸防兵器。从岸防兵器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岸炮可以对进入到己方海岸几公里、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这个范围内的目标实施打击。后来有了岸舰导弹,岸防的距离前推到几十到上百公里。

  现在,按照美媒的说法,弹道导弹依然是依托在大陆的发射阵地上,只不过把对海防御的纵深向前推到了上千公里而已。从本质上来说,它依然是属于岸防兵器。也就是说,反航母的弹道导弹是一个纯粹的防御性武器。而航母本身,却是一个纯粹的进攻性武器。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航母可能相当于主人养的一条恶狗,这条恶狗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咬人。而反航母的导弹,也就是所谓的“航母杀手”,实际上不过是相当于一个打狗棍--这个打狗棍可以把恶狗驱离自己的家园,但不可以打到别人的家里去。

  第二个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所谓的“航母杀手”是不是现实中的武器?

  我们知道,一型武器真正形成实战能力,要经过一系列的研制、生产、试验,特别是像这种尖端的大型武器系统,没有一系列的实战试验,是不可能形成实际的作战能力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的官方媒体公开报道过有关的试验。同样,国外媒体也没有报道过中国进行过这种反航母弹道导弹的试验。这就意味着,它实际上距离形成实际作战能力仍然有相当的距离。

  如果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单纯的这样一个弹道导弹,它对航母并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为,要形成一个实际的作战系统,它必须依赖于一个大的情报指挥系统。也就是说,首先要知道对方的航母在哪里、它的运动诸元是怎么样的。只有精确掌握了这些数据之后,才能够对它实施攻击。如果说对方航母距离己方海岸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要想获得上述信息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些信息要求的精准度是相当高的。这样一来,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一个相当庞大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支持。比如,要有海洋监视卫星、要有导航卫星、要有数据传输卫星。那么,要建立这样一套庞大的高性能的导弹防御系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总而言之,这个所谓的“航母杀手”真正形成实际的作战能力,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技术上来说,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第三个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这个所谓的“航母杀手”究竟是不是“航母终结者”?

  可能很多人认为,有了这个“航母杀手”之后,航母在大洋上根本生存不了了,它将会是大型航母的一个终结兵器--“航母终结者”。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弹道导弹这种武器即使按照外媒设想的那些性能,它依然有许多弱点。

  首先,它的打击范围是有限的。它只能依托海岸,从海岸外推一个有限的距离,无法覆盖全世界所有的海洋。

  另外,因为它要依托在一个庞大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下,那么这个导弹防御系统本身的生存能力也是这个武器是否能产生效率的一个基础。如果导弹防御系统无法有效生存,这个武器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率。

  还有,现在美国拼命在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这种导弹防御系统对所谓的“航母杀手”也是有抗御能力的。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航母杀手”并非是不可对抗的。

  既然如此,美国的媒体为什么还要炒作中国所谓的“航母杀手”威胁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美国的军队建设的角度来看。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军队的建设历史:

  最初,美军的建设叫做“基于对手”。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对手,就要发展什么样的军事力量。这种状况在冷战期间是很典型的,有了苏联这个对手,美国就要发展一个相对应的军事力量。

  后来冷战结束了,对手不存在了,怎么办?美国军方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叫做“基于威胁”。也就是说,现实当中存在什么样的威胁,就要发展什么样的军事力量。而这个所谓的“威胁”,是一个架空的概念,不管是谁、拥有什么样能力,美国都发展对应的军事力量。哪怕这个所谓的“威胁”,或者这种能力掌握在自己的盟国、盟军手里,也要发展相对应的军事力量。

  再往后,美国发现找这种所谓的“威胁”也越来越困难,于是,美国军方又推出了一个新的建设理论,叫做“基于力量”。所谓“基于力量”,就是不管什么对手,也不管什么威胁,只看自己。自己有什么样的经济力量、技术水平,就去发展什么样的军事力量。

  实际上,“基于力量”这种军队建设理论,从逻辑上就是一个很荒谬的东西。我们看到,目前,美国之外世界前几位国家的军事力量加在一起,都比不过美国的国防投入与军事力量,这个力量的对比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英国的实力。我们知道,基于英国当时的海上力量与优势,当时英国海军的建设标准叫做“两强标准”。所谓“两强标准”,就是英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要相当于在英国之后第二和第三位两个海军的总和。而现在美国的总体军事力量,不要说第二、第三位,几乎前十位其他的国家加在一起都比不过它。那么,有了这么超强的军事力量,美国还要“基于力量”去搞发展、搞建设。美国发展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是要跟谁打仗?难道是要跟外星人打仗吗?

  所以,美国目前的军队建设理论从逻辑上就是一个很荒谬的东西,即使想要说服美国人自己,都显得很困难。

  这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现象:这些年来,美国军方和美国媒体一直在试图寻找或塑造出一个新的“对手”或“威胁”。只有找到了这个“对手”或“威胁”,才能使他们的军力发展和军队建设回归到“基于对手”、“基于威胁”这样一个逻辑上。这样,回归到了“基于对手”或者“基于威胁”之后,再来说服美国人,至少在逻辑上,已经不是很荒谬了。

  实际上,所谓的中国“航母杀手”威胁论也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被塑造出来的。

  8月9日,美国《世界网络日报》报道说,应该发展当年里根总统“星球大战”计划中的某些反导武器。这篇文章还提到了在今年2月份,美国使用波音747飞机机载激光武器击落弹道导弹的事实。报道称,奥巴马政府提交的2011年联邦预算当中,已经取消了所有关于激光反导武器系统的基金,但是,应该恢复对这个项目的资助和研制。最后,报道用一段很煽情的语言作为结束:如果国会不采取行动,恢复对该项目的资助,美国大陆和海上舰船将完全暴露在中国、伊朗和朝鲜的导弹威胁下,“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6000多名勇敢的官兵将因此毫无招架之力。

  这段煽情的文字将该篇报道的目的表露无遗:希望制造这样一个“威胁”,来促进美国军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武器系统的进一步的更新。说得更直白一点:重新从国会拿到大笔的预算。

  这样一来,美国媒体的种种炒作就显得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