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了双眼皮拆线多少钱:汉字的发展与韩国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2:02:38

摘要:在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其本国文化的形成也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各国对汉字的认同度和使用度却不尽相同。作为东亚甚至世界的经济强国的韩国,由于众多的因素的影响,其汉字的发展可谓波折重重。本文重点论述汉字在韩国的发展曲折之原因和汉字存在与韩国社会之间的关系。

引言:从公元37年到李韩世宗大王28(公元1446年),汉字作为韩国的唯一文字,其地位无需置疑。到李韩末年(公元1894年),汉字汉字虽然还是主流的文字之一,但韩人对汉字已有“外来文字”的认同。1894年,韩国废除科举制度,学制的改变使得韩人对汉字的太对才全盘吸收转为选择性的学习。二战之后,韩国政府的成立,汉字由于“韩文专用法”的实施而渐被舍弃。中韩建交之后,随着中韩贸易的日益频繁,韩国再次出现汉字热。无论是过去的正统文字,还是今天以“外语”身份存在的汉字,从来没有在韩国历史上消失过。汉字在韩国的发展为何如此多变?又是什么让汉字在韩国屹立不倒?    汉字的曲折发展公元1444年,韩国在世宗大王的带领下创造了韩字,但在统一新罗时期就被用作官方文字的汉字仍有不可动摇的的地位,所以,新创造出来的韩文被称作为“谚文”。虽然汉字依旧有其在韩国的统治性,但其应用性却开始被削弱,我们可以从两个原因去分析: 稳定社会的需要汉字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之后,被用作为本国的官方文字加以运用。但如同古代的中国,文字的教学与运用无法从士大夫或知识分子阶层下方到平民阶层朝鲜半岛的平民阶层没有多少人能掌握复杂难懂的汉字。由于文化上的分层导致的社会分层,官民的对立意识不断加强,这对李氏封建王朝的统治极其不利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韩文应运而生。此后在平民阶层“谚文”的使用度十分的广泛,从而形成的与汉字的文字主导权之争。 民族的需要

文字和语言都是建立一个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的需要。由于历史上的朝鲜半岛的整体实力与古代中国中原王朝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汉文化的席卷下,相对弱小的李氏王朝意识到了这样一个民族矛盾。奴化一个民族,首先是奴话其语言和文字。虽然朝鲜半岛相对弱小,但从高句丽与隋唐之争可以看出,朝鲜民族的反抗意识仍然十分的强烈,因此,韩文的产生也顺应了其民族需要。这一点,从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汉字的强烈冲击。

此后,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从外部力量上削弱了汉字的合法性。日本在占领日本后,下令禁止运用韩文,并加强对日语的的教育, 这种强制性的奴化教育使得汉字在韩人心中的合法性大大被削减了,汉字无法名正言顺的进入韩国,一种民族反抗意识从文字的反抗开始加深了。 当代政府统治的需要汉字发生重大的转折点是发生在1948年的韩国建国,韩国政府建国后由于民族主义的强烈宣泄,政府为了加强领导的认可度,颁布了“韩文专用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韩文的正统性,而从强制的削减了汉字的教育。而在朴正熙时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未韩文贴上了标签,汉字失去其在意识上存在的合理性。虽然在1972年8月,韩国政府颁布了“教育用汉字1800字”,但仍然无力挽救汉字的地位,正如韩国文艺出版社的田炳时所说:“在朴正熙韩文专用法的推动之下,从1970年到1975年,汉字陷入了彻底的黑暗时代。”①此后,随着汉江奇迹给韩国带来的经济腾飞,西方的观念也冲击着汉字的价值。《朝鲜月刊》记着全荣三所指出的:“脱亚入西”入西仍然在韩国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② 汉字与韩国社会的联系

由于汉字作为韩国的官方语言已有一千多年,韩国大量的文化遗物以及史记多为汉字记载,儒家与佛家的韩文著作比比皆是,汉字是维系韩国历史的重要工具。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与表意文字,而韩文是一种表音文字,用表音文字代替表意文字的时候,人们会忽略汉字本省的含义,而更多的在乎词语的运用,这无疑给解读古籍带来不可低估的困难。

按照张辉女《朝鲜语词汇使用频率调查》的统计,在调查的56906个词中,汉字词为39563个,占70.53%,如果直接用韩文直接代替汉字,那么其语义的曲解程度就会很大。南广佑教授曾告诉韩国人:“走上社会,如果不想当文盲,就学汉字吧!”③他认为,语言影响着国民的一种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韩国文字的更改,改变了国民对问题的思考方式,表音文字使得人们人们更在乎事物的表面信息。特别是在近几十年,韩国经济突飞猛进,人们这种意识被放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南广佑教授写给当时的国务总理高建的欣更能表达其意,

“现在国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的国民教育。从光复到现在,只用韩文的政策,一瘸一拐,阴魂不散,它愚弄百姓,坑害国民,使极端个人主义蔓延,使国民精神走上歧路。有钱的也好,没钱的也好,统统的是不想干活,却要拿更多的报酬。依这般的国民意识,从货币基金组织接受援助的资金几时在多,我们的前景也只能是十分暗淡……汉字,哪怕最简单的汉字,一般语义深刻,发人深思。若常用汉字进行反复思考,人的思考能力自然而然的会得到提高和增强。……唯望尽心竭力,通过恢复世宗时代之传统国语,是国家危机得以克服。”④

母语的能力是以通过教育有系统的思考过程的结果为判断对象的总体的语言能力,包括韩国民族特有的情绪和意识以及历史积累下来的文化。⑤在东亚汉字圈的国家中,韩国的“脱亚”之风正在蔓延,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在于韩文的思考方式代替了汉字具有的沉稳的思维。

对于韩国的民众来说,经济上的归属感已经影响其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依赖感,加之当局政策的多变,也极大地减弱了群众对汉字存在必要性的认同。因为汉字与韩文的对立,引发了一种以宣扬坚持用韩文是爱国主义的思想,这种不但是一种否定自我文化根本的说法,也说明韩国的社会上希望建立自己独立的韩国爱国意识的需要,是一种排他性的思想。

总论:汉字伴随着韩国一千多年中,有繁荣,也有衰弱的时候,即使是近代,在政府的强力打压之下,汉字依旧坚存在于韩国社会之中。在一个财富积累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们总会想以改变某种现状去更好的适应其变化,但人们却忽略了社会本身的需求。汉字,一个维系这么一个东方国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桥梁,韩人在感叹其没落的同时,也应该对之加以重视。

 

 

注释:

①     ②全荣三《比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更为严重的国家危机》,韩国

《朝鲜月刊》1998年第9期第369页、379页。

③     ④韩国《朝鲜日报》1997年12月7日7月7日

⑤赵光敬《韩国的汉字和汉字教学探究》                                                                                                                                                                                ——汕头大学法学院 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