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自己怎么换药:苏州园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7:13:33

苏州园林


拙政园


沧浪亭


狮子林

留园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14-18题。(12分)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中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3分)

 

 

15. 说明文中划线句子共同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2分)

 

 

16. 下面的楹联中没有体现这一段文字所说的“着眼在画意”的一联是(    )

  A.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

  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17.第(1)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并具体说明一下文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关系的?(3分) 

18.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第(2)自然段介绍的内容是怎样体现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2分)

 

14.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并详细介绍它在栽种修剪树木方面的特点(3分)

15. 打比方(2分)

16.B(2分)

17. 总分关系;(1分)第(1)段介绍总特点时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而第(2)段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特点,产生照应,构成了总分关系(2分)

18.为了体现图画美的特点,苏州园林在栽种树木方面注意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配合与映衬,在修剪树木方面注意树木的自然发展,处处注意图画美,从而体现总特点(2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  ,名 绍钧,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

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回廊(  láng  )                    2镂空(  lòu )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 ,打比方。]

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举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

(三)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D   )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A   )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  )

      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B  )。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B、D 、E )。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的枝干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作用是: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 

7.   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讲究自然之美]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说明文学习要点

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对象:事物,事理(全文和局部)

中心:对象加对象特征

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结构:总分总

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

语言:准确(平实,生动)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4.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

复习程序

一、总体回顾

第一部分(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全文的引子,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二层,3到9段。分别从布局,景物处理,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的设色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10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只以上说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使人不断回味和思索,也想亲自到苏州园林观赏一番,领略其中的美景。

二、逐段复习

1.朗读第一段,分析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典范的事物。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标本”一词表明苏州园林不仅有研究价值,也有效仿的意思。

2.朗读第二段,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特征。

(2)对象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是全文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似乎:表示对某种情况估计,留有余地,令人信服;如果去掉,就是强加于设计者和匠师们,表意就不准确。

败笔: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方面的缺点和疏漏。

(3)四个“讲究”: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为了达到“如在画图中”效果的具体办法。

(4)段中四次提到“画图”或“图画”,说明方法是:打比方。作用是:①点明事物特征,②强调苏州园林的特征,③④引用设计者的愿望和游览者的话(侧面证明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来证实作者的评价。

(5)本段层次:①②||③④||⑤   (总分总)

3.朗读第三段,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本段说明中心:苏州园林可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2)本段照应了哪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3)本段说明方法:作比较(苏州园林和古代建筑)打比方(图画)

4.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本段层次:首句一层,后面一层。总分关系。

(2)本段说明对象:假山和池沼,以池沼为主。

(3)本段说明中心: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

(4)文中的“艺术”和“技术”可不可互换?

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分。

(5)本段说明方法:摹状貌(层峦叠嶂、高低屈曲、)打比方(画)。

(6)“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工匠们心中有山水的风景的构思布局。

(7)本段照应了哪个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5.第五段,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本段层次:首句一层,后面一层。总分关系。

第一句为第一层,后面为一层。总分关系。

(2)本段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

(3)本段说明中心:着眼在画意(从图画意境考虑)。

(4)本段说明方法:举例子(有几个),作比较(没有——从反面说明),打比方(好画),摹状貌(盘曲嶙峋、珠光宝气、俯仰生姿)

(4)“寂寞”一词原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单调(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5)“这是不足取”指的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

(6)本段照应了哪个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6.朗读第六段,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 本段照应了哪个讲究: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 本段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

(3)本段说明中心是:第二句话。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和作用: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界隔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象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7.朗读第七段,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本段说明中心: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2)本段说明方法:打比方(图画)举例子(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蔷薇、木香,墙下的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举例说明在极小的范围内景物也能被布置得错落有致,令人吟味无穷,得到美的享受)。

8.朗读第八段,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本段说明对象:苏州园林门窗设计和雕镂琢磨。

(2)本段说明中心:工艺美术的上品。

(3)品味词语:工细而绝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斟酌着光和影。

9.朗读第九段,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语言。

(1)本段说明对象:苏州园林门建筑物颜色。

(2)本段说明中心:极少使用彩绘,也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因素。

(3)本段说明方法:作比较(与北京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第一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苏州园林的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2.对选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可分为三个层次:①/②③④/⑤

B.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C.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句: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D.第二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一句相照应。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第一段“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的“败笔”一词的含义是指“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C.第一段“似乎设计师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一句中的“似乎”一词,用得恰当、准确。因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是设计者介绍的,而是作者推测的,所以用推测的语气,不用肯定的语气。

D.第一段的划线句,从侧面举例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一句。

4.第一段中□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布局  配合  层次  映衬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D.层次  配合  布局  映衬

5.从全文来看,下列对第二段文字中四个“讲究”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概括体现了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四个方面,总领下文。

B.补充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说明为了达到“如在画图中”效果的具体办法。

D.赞颂苏州园林设计的完美。

6.对第一段“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眼前的景物完全一样。

B.各园林的景物完全一样。

C.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眼前的景物都相似。

D.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眼前的景物都非常优美、自然。

7.下面对第一段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内容层次划分是①②‖③④‖⑤。

B.第③句四个排比句排列的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

C.语段中四次提到“图画”或“画图”。第②句中“图画”点明了事物特征,第④句中的“图画”强调苏州园林的特征,第⑤句中两处“画图”是引用设计者的愿望和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

D.第②句中“似乎”表示对某种情况估计,这样说留有余地,令人信服;如果去掉,就是强加于设计者和匠师们了,表意就不准确了。

8.第二段所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点是(      )

A.讲究建筑的层次。           B.讲究建筑的映衬。

C.讲究建筑的自然之趣。       D.讲究建筑的对称。

9.对第三段“胸中有沟壑”理解正确的是    (   )

A.游览者结合自己的观赏体验,才能欣赏苏州园林的风景。

B.设计者和工匠们心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和布局。

C.设计者和工匠们胸中都有山峰和沟壑的形象。

D.游览者把自己心中的山水风景融入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中。

10.第三段中与“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照应紧密的句子是   (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C.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D.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1.第三段文字的解说顺序是      (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12.对第四段“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风格。     B.表明设计者的艺术构思。

C.表达对设计者的敬佩之情。     D.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13.第四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分类别   打比方   举例子   作诠释

B.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摹状貌

C.分类别   下定义   打比方   作比较

D.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摹状貌

14.下面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四段□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B.选文第四段段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C.选文第二段中的加点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D.选文第四段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没有修剪得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15.第四段中“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的“这”指的是  (   )

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B.没有修建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修建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16.下面对第四段说法不准确的一项          (   )

A.第四段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第四段紧扣“画意”展开说明。“没有修建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是从反面说明“着眼在画意”。

C.第四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是拟人化写法,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体现了这种设计的艺术风格。

D.第四段段在说明事物特征时,恰当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17.第四段第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    )

A.重视图画的意味。    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

C.观察图画的意趣。    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

18.对第四段“这一年四季都不感到寂寞”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B.是说明,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

C.是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

D.是描写,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

19.下列各句对选文第四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的主要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B.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修建技巧,取法自然。

C.句④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句⑤以“古老的藤萝”做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修剪符合中国化的审美观。

D.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

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国石拱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如何运用及其作用都不难理解,在找出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老师不必过多讲解。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我国的建筑

B.苏州园林

C.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

D.建筑布局绝不讲究对称

2.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是(  )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B.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C.苏州园林要求自然之趣。

D.苏州园林是美术画,不是图案画。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下面备选答案的括号内画"√"

A.下定义()B.举例子()C.作比较()D.打比方()E.列数字()F.分类别()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一句,去掉其中加点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解析 本题是从四个方面考查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引文很短,只有四句话,先逐句阅读弄清每句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运用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就能选出准确答案。第1题要求准确判断说明的对象。四句话都是介绍有关建筑的对称,第二句就清楚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所以应选C。第2题是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能力。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要求准确、全面。引文第一句话概括说明我国的建筑布局在一般情况下是绝大部分是讲究对称的。而苏州园林不同于我国其他园林的地方在于建筑布局绝不讲究对称,这是第二句话的内容。第三、第四句则说明了这样布局的原因是为了讲究自然之趣。分析完全文,可见其特征是绝不讲究对称。因此应选B。第3题是对说明方法的分析、判断。完成此题时要认真、仔细、避免漏选,举例子、列数字这两项比较明显。"我国的建筑,……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句话,将"古代的建筑"与"苏州园林建筑"相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容易被忽略。另外"用图画来比方,对称……是不讲究对称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因此答案应是A、D。第4题要求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绝大部分"不能去掉。因为去掉"绝大部分"就成了全部,意思变了,变成了都是对称的。

例2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武汉市中考试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拢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 )

A.布局 层次 映衬 B.映衬 布局 层次

C.布局 映衬 层次 D.层次 映衬 布局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选文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

4.选文第二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5.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 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7.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

A.举例子 摹状貌 B.作诠释 作比较

C.举例子 下定义 D.摹状貌 举例子

8.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取的是   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

9.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1.结构:这篇说明文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方法,以先总说后分说的形式,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交代了写作动机,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2—9):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这里又有三个层次: 

①第一层(2):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图画美。 

②第二层(3—6):从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在景物的布局、配合上如何体现图画美的。 

③第三层(7—9):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10):结尾。引人回味。 

2. 内容:文章一开始先说苏州园林的多:一百多处(用“据说”一词,语言严密),又说它的地位和价值:是标本,鉴赏园林不该错过。这样就给读者留有一个重要的印象,总领全文,吸引读者。接下来作者用总分式的结构来介绍它的特征。2自然段是总起,交代苏州园林的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完美的图画,即图画美。达到这一点的有“四个讲究”,此外,园林的其它各个细节也是注意图画美,这就是三个细部。“四个讲究”和三个细部共七个方面,分别详尽的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得自然之趣。(举例子、作比较)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不雷同,置身山间之感。(分类别、举例子)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不寂寞,着眼于画意。(举例子、作比较) 

(4)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花墙廊子,界而未界,隔而不隔。(举例子) 

(5)注意角落的构图美——阶砌旁、墙壁上,种草栽竹。(举例子) 

(6)注意门窗的图案美——雕镂设计,工艺美术的上品。 

(7)注意色彩的搭配的图画美——不用彩绘,白色或灰色的。(作比较) 

3. 词句品味鉴赏 

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③全文只用了几个描写性的词语和形容词,它们都表现出景物特有的状貌,很难用其它词语替换。如“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4. 说明方法:作比较 

课文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如:第三段中写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只求自然之趣,就是把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比较,古代宫殿和近代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而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这是求自然之趣,是美术画。再如:第五段写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就把园林的花草树木的栽种修剪与国外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俯仰生姿、高低成趣的图画美。再如:第九段写苏州园林的色彩调配得和谐,就把园林的门窗墙壁及地面的颜色与北京园林的彩绘相比较,突出苏州园林梁柱门窗颜色的淡雅。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使被说明事物独有的特点更鲜明。

11.下面最不能体现池沼的“自然之趣”特征的短语是(    )(2分)

   A.引用活水       B.池沼宽敞      C.决不雷同         D.鱼戏莲叶

       

最佳答案 B.池沼宽敞

A活水而非死水,体现回归自然

C不雷同,自然中当然没有雷同的

D体现了动态的“趣”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解释

1 寂寞:单调

2 珠光宝气:各种鲜花色彩的华美

描写: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作用:使花草树木的映衬更具体、形象,清晰的显示了苏州园林四季常青、优美如画的特征,起辅助说明的作用。

议论: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作用:意在深化人们对中国画的审美的认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填空

    第_____句和第_____句从正面概括种上“__________________”:一是从____________使高树低树俯仰生资,互相映衬;一是从____________说明“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______句从______和______方面说明“______________”。第_____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2.开花的时候蔓延的珠光宝气

珠光宝气:

这段文字一说明为主,同时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请找出描写、议论的文字,并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基础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轩榭(    )  重峦(    )  叠嶂(    )  丘壑(    )  嶙峋(    ) 称心(    )

    池沼(    )  斟酌(    )  镂空(    )  蔷薇(  )  着眼(  )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寂寞 映衬 镂空 玲珑 自出新裁   B、标本 赞叹 池沼 蔷薇 因地治宜C、轩榭 雷同 鉴赏 嶙峋 重峦叠嶂   D、藤萝 依傍 琢摩 芭蕉 任其自然

    3.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嶙峋:高大的样子。

    C、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小屋。

    D、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追求(    )    配合(    )    玲珑(    )    赞叹    (     )

    单调(    )    斟酌(    )    忽略(    )    自出心裁(       )

    5.选词填空:(1)谁如果要(  )我国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玩赏  欣赏  鉴赏  观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            (技术  艺术)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建筑是(  )画,而不是(  )画。         (美术   图案)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依赖 依靠 依傍)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                           (忽略  忽视)

    (6)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者注意(  )美。                   (图画  图案)

    (7)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       (闲适  舒适)

    (8)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  )美。                 (图案  图画)

    6.按照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假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                 。

    (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阅历:                  。

    (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的照片。 斟酌:                  。

    (4)那些门和窗尽量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也别具匠心。              。

    7.填空:(1)《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          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        的语言,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           出一幅幅画面。

    (2)苏州园林源远流长,近的四五百年,远的上千年,  全国,  满世界,现存园林近二百处。苏州园林的        和匠师们将大         的景物,根据他们的艺术        和对美的追求,概括、提  ,创造出富有诗    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艺术品。

       15.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16.下面的文字,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作分析。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段话,内容自定。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这也为修造石拱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略    2、C    3、B    4、追寻、搭配、精致、称赞、单一、推敲、忽视、别出心裁5、鉴赏;艺术、技术;图案、美术;依傍;忽略;图画;闲适;图案6、(1)标本:样本,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的地位,价值。  (2)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3)斟酌: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4)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7、(1)叶圣陶 说明 概括 综合 特征 勾画(2)远 长 闻名 誉 设计 自然 趣味 炼 情8、B     9、D     10、(略)    11、(略)     12、C 13、C 注意关联词语前后内容在表达上的区别。          14、B 15、(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          (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

    (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  (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苏州园林》选段,完成12~15题。(12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都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2.从文段看,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给游览者的总体感受是什么?(2分) 

13.文中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介绍苏州园林的?(3分)

14,“败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②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③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的“败笔”的含义与 项相关,但不完全相同,根据文中的 ,我们可以推断出“败笔”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4分)

15.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有人认为改为“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才是可取的。”意思更明确,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理由。(3分)

12.特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给游览者的感受:如在画图中。

13.先总说,再分说。

14.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此两句中任选一句均可(如引用其他词、句能看出其含义也可);指园林中有损于“构成完美图画”的设计、布局(意对即可)。

15.例:同意,因为改后“这”指代“没有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意思更明确。(反之也可,但须言之成理)

16.批注可从各个方面,或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从艺术表达方面进行赏析均可。但是必须紧扣文章内容,语言表达要通顺。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14—17题。(11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4.选文第三段“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一句中“丘壑”一词的含义是                   (2分)

    15.选文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游览者在攀登假山的时候,为什么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2分)

    17,请根据你对选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将每部分或每层次的内容要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完成下面这个总分结构的提纲。(4分)

总说:                                             

分说: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14-17题。(11分)

14.山水风景的形象

15.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16.假山的堆叠讲究自然之趣    ,

17.总说: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分说:一、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布局上的特点

    二、苏州园林在假山和池沼配合上的特点

要求学生从文中举例对“假山池沼的设计更注重艺术”进行说明并简要分析,这仍然考的是与说明方法相关的知识。 

《苏州园林》这一篇课文,它不仅在第二段有总说苏州园林总特点的中心句,从第四段起还几乎每段都有分别点明“假山和池沼”、“花草和树木”等各局部特点的总述句,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