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什么药好得快:中国公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50:31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目录








释义
意义及来源
公民意识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教育
社会公民
公民教育
宪法规定

展开
编辑本段释义
词目:公民
拼音:gōng mín
详细解释
1.
指古代为公之民。《韩非子·五蠹》:“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陈奇猷 集释:“为公之民少,为私之人众。”
2.
谓君主之民,公家之民。 汉刘向 《列女传·齐伤槐女》:“﹝ 婧 ﹞对曰:‘妾父 衍 ,幸得充城郭为公民。’”
3.
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老舍 《四世同堂》一:“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 沙汀 《代理县长》:“他张望了一会,这才发现出一个真正在守卫着的公民。”
4.
谓公共土地上的居民。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凡未辟之岛皆为公地,居者即为公民。”
5,
公民的对应是国家,国家与公民相互相存
编辑本段意义及来源
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从其
  公民
产生来看,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
在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在这个奴隶制时期,在民主政治的雏形的基础上,出现了“公民”的称呼,也叫“市民”。古罗马曾经颁布过“市民法”,也就是公民法,用以调整罗马市民之间的关系。欧洲封建制时期,奴隶制的民主共和形式消失了,公民的概念也就不再使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公民的概念被重新提出,各国宪法普遍地使用了公民的概念。从其性质上来看,公民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两个方面。公民的自然属性反映出公民首先是基于自然生理规律出生和存在的生命体。公民的法律属性是指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以一个国家的成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应由国家法律加以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希腊的公民
古希腊是众多城市的一个集合体,每一个城市自行管理各自的事务。希腊首都雅典的民主观念作为代表,雅典即有“人民统治”的民主观念,但与现今社会的公民标准相差胜远,不过已有公民社会以及公民秩序的理念,可是这些权利不包括妇女、穷人、奴隶以及居住在雅典的外国人。古罗马的公民
罗马世界急速扩张的时期,公民权可以是一种辨识方法,分辨谁是原本住在罗马的人,谁是从别的地方来的。任何在罗马出生的男人都是罗马公民,奴隶除外。在共和,公民有权投票,除妇女外。公民有权立约,有权具备合法的婚姻。公民不能够被判处死刑,除非他们被控诉叛国罪。被征服的行省属地的人民要成为罗马公民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军。
编辑本段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
编辑本段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公民
1、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范围不同:我国公民范围比人民范围更广一些。
3、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某些义务。
4、所指概念不同:公民一般表示个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是具体的概念,可以落实到某个人的身上;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人民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则无以指向任何一个人。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是以阶级内容划分的。
编辑本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教育
中国通过课堂的教育,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识,使人民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在国家中的主人公地位,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和民生事务的讨论和行动中去。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臣民教育和当前政府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普遍缺乏公民意识。1985年8月,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学政治课从此改为“思想政治课”,全国共有七套教材陆续版,其中面向初中一年级的课程为《公民》。由于初中教育是中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中国的公民意识开始逐渐普及开来。2007年10月,中国一套新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读本《新公民读本》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读本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由易至难,深入浅出地诠释公民教育的目标。
编辑本段社会公民
世界各国法律通常会订定公民及政治权利规定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指定国家不应干涉及侵害某些个人行为,但视各国国情规定而不同,常见的公民自由包括居住及迁徙自由、言论自由、讲学、着作及出版自由、秘密通讯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思想及良知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婚姻自由、罢工自由、私生活不受侵犯的权利、国家出入境自由、拥有财产自由等等。 公民权利必须建基于平等的原则,任何法律或政策不得对不同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作出区别、歧视,或有任何不公平待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没有歧视的情况下受到法律保障」是一大主要原则。每一个市民对公共服务都可以享有同样的享用权,在婚姻及职业上不应存在性别、家庭岗位、残疾等任何的歧视。
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包括以下的内容:
公民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
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知情权
编辑本段公民教育
中国大陆通过课堂的教育,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识,使人民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在国家中的主人公地位,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和民生事务的讨论和行动中去。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陆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臣民教育和当前政府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普遍缺乏公民意识。1985年8月,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学政治课从此改为“思想政治课”,中国共有七套教材陆续版,其中面向初中一年级的课程为《公民》。由于初中教育是中国大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中国大陆的公民意识开始逐渐普及开来。2007年10月,中国大陆一套新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读本《新公民读本》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读本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由易至难,深入浅出地诠释公民教育的目标。
培养民主参与能力
建立公共沟通机制
学习公共决策过程
发展冲突管理能力
强化品德教育
探究社区公共议题
关怀认同本土文化
推动社会改造方案
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编辑本段宪法规定
  宪法与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四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编辑本段文章
《人在矮檐》之《中国公民》
作者:易南
内容简介:通过描写两个农村孩子短暂的一生,包括他们的读书、工作和婚姻的坎坷来表达对农村人的关注,呼吁各界对农村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帮助,因为他们也是“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