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果则剥了皮的歌词: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19:03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即是将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和承受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分等划级,以便明确重点,从而分清轻重缓急。它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国外称之为A、B、C法。按其性质与内容,可分为危险程度分级和危害程度分级两大类别。本条目重点谈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  按危险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把危险分等划级,叫做危险分级。所谓危险,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状态,出现时能引起事故或不幸。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危险等级划分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基本内容,国内外就此开展丁许多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危险分级方法。
国外的危险分级方法  国外在危险分级的划分方法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①根据同系统或类似系统的以往事故经验教训,指定分类等级;②利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阈值来评价危险性;③评价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按自己的见解,指定一系列数值尺度评价危险性。以下具体介绍国外几种危险分级方法:
(1)美国MIDSTD-882B标准。1963年美国空军制定了MIL-S-38310标准。后来,此标准被美国国防部采用,作为正式的军用安全标准,并经多次修改,于1984年3月,最后修改成“MIL-STD-882B系统安全程序要求”。该标准把危险性按危险严重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又根据危险发生的概率把危险分为6个等级,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归纳了4种危险类别,表中区分了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含环境危害),但只要根据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中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危险级别。
(2)美国道化学公司的危险指数法。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颁布了危险指数法,它是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以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化工厂危险的尺度。它把危险影响因素,诸如物质性质、工艺过程及设备情况等参数相关,然后求出火灾、爆炸指数。指数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数字的来源,不是采用理论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而是综合考虑物质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安全性和使用条件等求得发生事故的危险性。
受美国道化学公司方法的影响,一些国家也提出类似的危险指数法,来评价工厂的危险度。如美国ICI公司蒙德分部提出的蒙德方法,就是道化学公司方法的进一步扩充与完善;日本劳动省于1976年公布的“化工厂六阶段安全评价法”,也是在美国道化学公司方法基础上的补充与发展。六阶段评价法的内容为:①资料准备和整理;②定性评价;③定量评价;④拟定安全措施;⑤由事故的情报资料进行再评价;⑥用事件树分树(ETA)、故障树(FTA)再评价。在上述六阶段中的第三阶段即定量阶段,采用的就是一种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它主要考虑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五个方面,依此求出危险指数,并按指数大小将危险分类划级。
(3)风险概率评价法。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风险概率评价法,该法应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对已发生的事故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模型,用一套概率统计的方法(主要是判断树和故障树的方法)来评价各种可能的事故概率与大小,使核电站的安全分析定量化和系统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外开发的危险评价方法都各有侧重,针对特定的评价对象,适合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使用。但这些方法存在如下共同缺陷:①仅能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对某些行业的特定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危险分级,因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尚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普遍需要;②多数方法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难以获得;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需借助计算机等手段方能进行。
国内的危险评价方法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危险评价的研究工作,如原国家机械委、化工部劳动保护科研所、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广东省劳动保护科研所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都开展了危险分级和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其中应用最广的方法是安全检查表评价法,其次还有系统综合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和安全等级系数法等。
安全检查表评价法  安全检查表评价法主要是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将安全管理内容分为领导安全态度、管理业务、安全教育、作业现场、安全技术等方面。然后将每一方面细分为具体的项目,并规定其检查标准,对应每一个项目标准,绘出等级分数,制成统一的安全检查考核评比表。使用该表进行安全评比时,只需按照表中项目和要求,对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最后综合得分就可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安全系统综合评价法  安全系统综合评价,属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为评价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安全状况,采用定量的科学分析方法——系统工程,正是处理这一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安全系统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作阶段:
(1)确定评价目标结构。根据安全系统的评价任务,明确评价内容和目标,根据内容和目标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汇集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目标结构。
(2)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目标结构中各因素进行量化,即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标准的规定、评价指标的定量、评价因素的双重分配以及评价等级的划分等内容。
(3)综合评价:应用系统工程中的评价决策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出评价结果。
(4)提出研究报告,写出总结,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安全系统动态模糊评价法  国内许多单位应用模糊数学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结合上钢十厂的情况,提出了安全系统动态评价模型。该模型认为影响系统安全状态的因素有人、物、环境、管理和人机工程等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的下层影响因素分别为:
(1)人——性格素质、生理素质、生理节律、精神状态、历史情况;
(2)物——生产设备安全状况、能源结构、产品结构,工艺流程;
(3)环境——生产环境;
(4)管理——安全教育、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生产检查;
(5)人机工程——人机工程因素。
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又由一些更小的原因来决定。例如,人的性格素质包含的下一层因素就有扩散型、提前型、滞后型、集中型、分裂质型。又如生产环境因素,可包括温度、湿度、照明、噪声、通风、工作空间和疲劳等。通过这样将安全系统的影响因素一层一层地分析下去,将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就形成了多层次的体系结构。然后对最底层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
评价因素的量化有两种情况:①直接定量;②间接定量。量化完成后,对各子系统进行模糊变换。通过对于系统间的不断地模糊变换,最后可得到对整个总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等级系数法  该法认为,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应从它的安全工作情况和工伤事故情况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安全工作情况由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安全部门的工作效能,以及人——机——环境等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工伤事故情况是指影响工伤事故发生因素,如企业内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物的因素以及管理的因素等都影响企业工伤事故的发生。
将企业领导的安全态度、安全部门的工作效能,人——机——环境条件、年度工伤事故情况,各分成若干等级,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给定一些系数。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这就叫做安全等级系数法。
由上述可以看出,国内开发的危险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总结过去的经验,在半定量的基础上,采用评分和指定系数的方法,对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数理评价或综合评价。这些方法可定性或半定量评价一个企业的过去危险状况,但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危险情况作系统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尚不理想,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危害程度分级是将职工承受的职业危害的轻重程度,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排队分类。所谓危害即是指化学因素(尘、毒等)、物理因素(噪声、振动、温度、电磁和射线等)和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其存在可能引起职业病。进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的目的在于:①便于衡量职工承受职业危害的变动情况,以利于宏观决策;②可以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治理的重点,指导人们采取有效措施;③对于不同技术装备的大、中、小企业,可以在—定的时间内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避免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中国自1983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等四项国家标准,这些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应该指出,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同卫生标准是有区别的。分级标准是一种管理标准,是为促进企业劳动条件逐步达到卫生标准而制定的。而卫生标准是指所处的劳动环境或劳动条件一般不致造成职业病的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劳动条件标准。这两种标准互相联系,但各有各的用途,不应混淆使用。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