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康霜 是否有激素:資中筠:憂慮是盛世的如鯁在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34:33

資中筠:憂慮是盛世的如鯁在喉

收藏 發給朋友 來源: 財經網    發布者:delia0921 瀏覽187次 時間:2011年11月15日 20:07在「名媛」氾濫的今天,資中筠以她的身世經歷與睿智優雅,還原了這個詞應有的定義。她的「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濃縮為一套五卷本自選集,字裡行間都是失落已久的中國士子的道統與風骨。昨天是今天的奢侈品猶記九月「理想國」沙龍那場說「民國」,儘管陳丹青、梁文道、張鳴等名角濟濟,但只有當資中筠矍鑠登場,「民國范兒」才有了真正的說服力——出身於天津銀行業鉅子之家, 1947年辦過鋼琴獨奏會,入燕京大學,後來轉到清華,聆聽的是馮友蘭、錢鍾書的教誨,連「閨蜜」都是宗璞……「她的思想是今天的,但是,她的風度與氣質屬於『那個時代』,在今日中國幾成絕版。」作家畢飛宇如是說。但令人肅然起敬的絕非她的不凡身世,也不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長翻譯、外交智囊身份——相反,資先生最不願意接受的稱呼是「毛澤東的翻譯」,為此還特地寫了一篇《關於我的履歷》,「我是做過這方面工作,但不是我主要的工作。一個人的身價不會隨著他為之服務的人的身份而提高,我追求的是自己獨立做出的貢獻。」親歷過那場「理想國」的聽眾,恐怕都會同意畢飛宇的話:資老對當下的思考,可謂勇氣、敏銳、精準和深度四維兼備。「有些女人是越老越美麗,毫無疑問,資中筠就是這樣的人。」沙龍之後,崔衛平和劉瑜兩位「因智慧而美麗」界的中青年代表,也成狂熱「資粉」,「希望我到那個年紀,可以像資先生那樣。」憂慮是盛世的如鯁在喉老太太絕大部分自己滿意的作品,都是1996年退休後作的。這次廣西師大「理想國」出版的厚厚五卷本《資中筠自選集》,「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諸筆端,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擺脫了命題作文之累。」資中筠說,「許多文字都是如鯁在喉、不得不吐之言,這種憂憤之思越到近年越強烈。」縱觀五卷文集:《士人風骨》、《感時憂世》、《坐觀天下》、《不盡之思》、《閒情記美》,時而針砭時弊,時而漫談人生,帶著一種歷經滄桑後特有的從容淡定。資先生說,其實自己退休後,本想多寫點閒情隨筆、「少操點心」的,結果卻發現外界時事和自身「士」的慣性,於是,「教我如何不憂慮」。老人家研究了一輩子國際政治,冷眼向洋地仍是當下熱點——歐債危機和「佔領華爾街」。「對全人類的憂慮,就是科技發展對人類是造福還是造禍,人能不能控制自己。從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國家或者實體,都面臨著一個轉折點:歐盟現在遇到危機,過了這個坎兒會做出很大的貢獻,它以後會怎麼樣就很難講;美國一樣有『坎兒』,現在華爾街的遊行,如果沒有『9·11』的話,會早一點發生。」對世界範圍內津津樂道的「中國模式」,資老坦言:起碼我們自己沒有樂觀的資格,「在『憂慮』的問題上,我們還處在低層次的」。上世紀80年代儘管窮,但是樂觀,因為是一個新時代來了,一步一步走向正軌;現在我們國家儘管GDP不斷增強,但最缺的是公平和正義,方向也越發不明。資老曾中肯地警示外國同行,不能一味看好中國競爭力,不想人家的回答同樣中肯,卻殘酷至極:「你們連工人的工資都可以不發,我們受點委屈就罷工,怎麼競爭得過你們?」「他們盛讚『中國模式』,那好,你倒是按此實行個看看!但回到中國人自己,也絕不能因為沒爆發華爾街遊行和歐債危機,就高枕無憂自己沒有問題、體制不需改革了。美國的強弱與否不是看整個經濟的總量,不是看它GDP的比重,而是要看它的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的能力。」啟蒙非運動,是自我認同值得一提的是,《不盡之思》裡收錄了兩篇資中筠寫於上世紀末、回憶清華園的文章。當年因為慕清華風骨,她從同為名校的燕京退學,重考了清華外文系。但今年清華百年校慶,給老太太發了一個請帖,可她拒絕去了。「我覺得它面目全非了,我本來想寫一篇《哀清華》,但是想人家在那兒過生日,就沒有這樣寫。現在它變得像是個大官,非常勢利,向權力和財力聚集。現在的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有一些不好的傾向。這常常使得我晚上睡不著覺。」在資先生看來,認同感比身份烙印更重要。什麼是應該認同的、值得認同的,這恐怕要到一直遠離中國人的「啟蒙」裡去找答案。「很多年輕人,完全不瞭解當代歷史,所以甚至以為過去比現在更平等。殊不知那時的不平等就是餓死人和死不了的差別;你只看到了領導人的艱苦樸素,衣服都打補丁,卻不知道有些補丁是專門坐飛機到上海找裁縫打的。」無知者無畏,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長此以往便戾氣升騰,別人給啟蒙也白搭。當下有些問題比「皇帝的新衣」還可怕,「更像是一個長了瘡疤的人,穿了件華美的衣服,他以為這就可以掩蓋問題,可對於醫生來說,一眼就能看出他有病,可誰說他有病、要給他治,他就越不讓人提,甚至要搞掉誰。」這樣的戾氣實在可怕,但「只有充分意識到的人,即回歸理性思考,才可能去改變,這本身就是啟蒙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問「我們」何去何從,「要問『我』該怎麼辦,更實際一些,每個人都有底線。堅守底線,並不那麼容易,但守住了,就是海闊天空。每個人守住底線,社會才會好。」那為了解決問題,當代中國再來一場啟蒙運動?「啟蒙就可以了,不要運動,啟蒙是照亮自己的心靈,它是潤物細無聲的。」作為飽受「運動」之苦的「老運動員」資先生,同樣深諳「多少罪惡假運動之名而行」的道理,「和章太炎、胡適等先生比起來,我也是個野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