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治青春痘:《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3:1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范维胜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军、辞、鄙”等词的用法

2、烛之武形象及说辞之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不战而退人之兵的文章:《烛之武退秦师》。(板书)

二、了解《左传》

   1、齐读课文注释①。

   2、补充:作为优秀的散文著作,它刻画人物形象鲜明,叙事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题目包含哪些信息?哪个字最重要?

     明确:主要人物:烛之武;

           中心事件:退秦师;    

           关键词语:退

   2、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a、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文章断句。

      b、全文四段是怎样围绕“退”字来写的?

   3、围绕“退”字,师生讨论、梳理课文内容,板书归纳:

           为何退  

退   谁去退

           如何退

           退的结果

四、紧扣字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分析第一段:为何退?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画出“秦晋围郑形势图”。

    问题1:秦晋这次出兵围郑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学生翻译全句,强调“以”字)

    问题2:秦晋军队是否驻扎在一起?(学生指图回答)

            明确:“秦军犯南,晋军函陵”,驻扎两地,让烛之武有机可乘。(强调“军”的用法)

 2、分析第二段,谁去退?指名学生朗读。

    问题1、烛之武是毛遂自荐的吗?谁荐的?

           明确:佚之狐推荐的。

     问题2:从佚之狐说话的语气中,你感觉到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师必退”,语气十分肯定,表明烛之武是个堪当重任的人才。

     问题3:烛之武开始为何要“辞”?

             学生读烛之武“辞”的内容,并翻译。

             明确:长期怀才不遇,有不满情绪。

     问题4: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答应郑伯?

              a、郑伯真诚的道歉:“是寡人之过也。”(动之以情)

     讨论明确:

              b、国家利益:“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晓之以理)

   3、研讨课文第三段:怎样退?

      这是课文中浓墨重彩地写下的一段,学生齐读后分析讨论:

      问题1:体会“夜缒而出”的“缒”字的表现力。

              明确:a、兵临城下,情势危急;

                    b、烛之武是冒着生命危险出城的,且完不成使命,将不可能回到城中。

      问题2: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君的?从课文中找出说服秦君的几点理由。

             分析层次,引导学生解释字句,板书归纳: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归纳:亡郑有害]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归纳:存郑有益]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归纳:晋国无信]

   ④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厥秦,将焉取之?厥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归纳:晋国无厌]

         总结:烛之武这段话充满了智辩的色彩。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拯救郑国,却句句为秦着想。先谈亡郑存郑的利弊,是在拉拢和利诱;再分析秦晋关系,旨在离间。请同学们把这段话背下来吧,让古人的智慧充实我们的头脑,也许,我们中间将会出现比烛之武更卓越的外交家。(学生再次齐读第三段)

  五、本课小结和延伸性训练

         烛之武不计前嫌,临危受命,是为“大义”;不顾年迈体衰,“夜缒而出”,可谓“大勇”;一番妙语,巧退秦师,堪称“大智”。对这位集大义、大勇、大智于一身的先贤,你想说点什么?请以“烛之武,您真是好样的!”为开头说上几句话: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