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氢化合物是酸性还是:在光阴里寂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7:00:26

在光阴里寂寞

                                           和飞燕

——东和村庙会略记

 

  

淘清河水源源流长,历史沧桑悠悠千年。

作为千年古镇的东和村曾经城墙围绕、四门俱全,以繁忙的商业活动在古上党八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据乾隆二十八年上党衙吴九龄修《长治县志》记载:长治县八大镇,东和是其中之一,同苏店、八谏、荫城、西火同名……村周原有丈二宽、丈八高的土城墙,东西南北有四门,东西长街的房屋以两层楼房为主,整个布局为典型的商铺结构,各家门前都盖有厦檐,放下挡板就是商铺,就可以开门做生意。

 在解放前,商贸的流通一部分靠车载马拉的长短途贩运,一部分就得靠开门等客。但被动地等待终究是缓慢的,那么怎样才能加大市场的流通呢?我们的祖先无疑是聪明的,从炎帝起就有了“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路史·炎帝》)的记载,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集市也在水路码头、交通要地日趋兴旺起来,东和商贸发达、交通便利,逐渐有了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集的集贸规模。

集市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庙会无疑也是一种特殊的集市。经济发展之后,各种信仰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着。虽然庙会最初是信仰与崇拜的日子,是信仰者祈求与还愿的日子,但随着庙会的发展,逐渐成为老百姓调济余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促使农民及手工业者的小生产能够正常运行的场所,为生产与交换、生产与消费搭起了一座桥梁,使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行。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因为庙会而衍生的集市既是传统农村的超级市场,也是农村社会、文化娱乐、信仰及社会关系的一个载体,更是一个区域内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

东和历史上曾经有大大小小24座庙宇。24座庙,庙对庙。很多庙相称对应,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却同样承担着远近老百姓与香客的琐碎诉求。有一进几院、回栏曲槛、斗拱飞檐、碧瓦朱甍的大庙,如慈云寺、九龙宫、炎帝廣、风水龙王阁等;有布局狭小却相对自由、并不刻意追求规制与等级的一进小庙,少了佛刹的庄严,多了恬淡的质朴,如景家庙、观音堂、关公庙、天心庵等;还有只在墙上用砖砌了一个佛龛,就佛入龛,如悬似挂,凌空欲飞的袖珍庙宇,如水母娘娘庙、老君庙、鲁班庙等。

旧时,东和的庙会在周边地区是颇有名气的。本县庙会最多的村子就是东和,一年有各式庙会5次之多。在本地区曾有“东和村穷不攒,一月就把三会赶”的戏言。庙会的繁多离不开本地的经济发展与庙宇的日渐积累,经济发展了,村民才有财力物力修庙;庙多了,活动的范围当然也随着扩大起来。总的来说,神还是离不开人。是人为的因素为众多的神灵找到了一个存在的理由,也是各式各样的神灵为芸芸众生琐碎繁杂的心理寄托构建了庞大的需求市场。无疑,庙会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

东和举办5个庙会的会期分别为农历二月初二、农历二月二十二、农历三月三、农历六月二十、农历八月初一。分属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供奉的五位主神主管日常生活的基本大事。细细想来,一个村子这么多的庙宇,佛道共存,却彼此互补,为村民的生活、信仰提供了最完美的保障,不能不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了。

农历二月初二为东和东门口“崇庆寺”的庙会。方位在东,主神龙王,掌管风雨。殿门两边有木雕“小鬼”,“小鬼”脚下连着踏板,烧香的人进门时不小心踩到踏板,两边站立的“小鬼”立刻俯身抱人,迷信的说法为心不诚。

“二月二,龙抬头”。古人认为“龙为百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它在头年冬至蜇潭,来年二月二抬头升空开始行云降雨。以前每逢这天早晨,村里要举行盛大的水利像展示及龙抬头仪式。据说,崇庆寺藏有一幅“水利像”,丝绸裱糊,像可根据天气变化改变色彩而预测天气。除香烛歌舞之外,村民会用磨塞子将石磨上扇撑起一条缝(旧时的石磨两个磨眼之间总有一条刻凿的龙),让龙顺利地抬起头来。龙在村民的帮助下抬起了头,代表着之后的一年里它会尽心尽职,用感恩的雨水把这片土地浇灌的更加滋润。现在,随着科普知识的普及,人们已经知道龙只是一种神话中的传说,下雨与它抬不抬头没有关系,而且石磨也已经退出人们的生活,那些盛大的仪式就成为一些没牙的老人嘴里没滋没味的闲淡话。所以,虽然仪式没了,但农历二月初二祭祀龙王的风俗却以庙会的形式流传下来,成为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市场。

农历二月二十二庙为西门口慈云寺(即村民俗称的西林寺)的庙会。方位在西,主神释迦牟尼,配殿眼光娘娘,掌管生育。

起会的原因有两种,一说正殿供奉的铁佛是釋迦牟尼,二月二十二为佛像的“开光”庆典;一说是西门四眼阁上的北殿敬供奉的是掌管生育的眼光娘娘,二月二十日是她的寿诞。虽然说法不一,但以笔者对乡村百姓的了解,为眼光娘娘庆寿的可能要比释迦牟尼的开光更重要。在生产、医疗不发达的年代,新的生命就是希望,掌管生育的娘娘肯定比佛祖更能得到村民的敬奉。毕竟,孩子是实在的,信仰是虚无的。

农历三月初三为南门口炎帝观的庙会。方位在南,主神天皇伏羲,掌管农事。

传说三月三是伏羲的生日,也有人说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不管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始祖还是为了一年之中新季节的开始,这个庙会都代表着一种温馨。一种不可多的的人性的质朴。时间长了,三月三的庙会没有了各式祭祀活动,反倒成了热热闹闹的集场,几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农历六月二十日是街中心观音堂的庙会。据说这一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的日子,方位居中,主神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之神。

只是,当笔者仔细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资料显示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才是佛教界的重大纪念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但是,东和村的观音堂却在六月二十日为观世音菩萨举办成道日的佛事,在举行念佛、诵经、持咒、放生等各式佛事的同时,还有盛大的庙会供方圆的善男信女、商家百姓来娱乐休闲。只是,到底为什么日期会相差一天,没有人可以解释清楚。或许可以这样解释:一开始,百姓为了天气状况或者某种人为的原因选择了推迟一天举行佛事与庙会,随后以讹传讹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不过,即使日期差了一天,大慈大悲的观音也不会太怪罪的,因为普通百姓的信仰本来就建立在利己的立场上的。

不过,世人为什么把六月十九日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呢?这是从民间由来以久的一个说法演化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妙善公主,妙善公主于农历六月十九日成道证果,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相,于是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作为阿弥陀佛的协恃之一,观世音菩萨更是为求生西方净土的念佛人所熟知和礼敬,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这一天自然也是广大念佛人的重大节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了。

农历八月初一为北门外玉皇大帝“九龙宫”庙会。方位在北,主神玉皇大帝,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据说,在淘清河北岸曹家沟和桥沟村中间的岭上有座规模小、殿宇简陋的玉皇庙。东和村的村民和五台会的僧人看到玉皇庙简陋,就联合起来在东和村北建起了一庙规模较大的“玉皇庙”。因为玉皇大帝原来在淘清河岭上,因迁居新庙,所以新盖的玉皇庙叫玉皇大帝的新宫。(新宫)为祭祀玉皇大帝,每年八月初一都要进行祭典活动。这一祭典行动规模大,神事活动形式多,有抬玉皇驾、鼓楼、扛装、社火、社戏等各种活动。

现在,东和除了二月初二,八月初一的庙会仍然存在外,三月初三的庙会因农事繁忙,渐渐有名无实了;二月二十二的庙会在西门口,上世纪60年代由中和村接管起来,会址也迁到了中和村;六月二十的庙会在南门口,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由南和村接了过去;十月十四日的物资交流会是上世纪70年代在全县统一规划物资交流会时新起的会,不属于东和古庙会的范畴。

旧时的岁月已经走远,旧日的繁华也早已褪尽。庙会这一传统敬神拜祖的祭祀性活动,在社会和文化进步的大浪潮中不断优胜劣汰,使自身在不断的扬弃中得到发展,从而使迷信色彩愈来愈淡,文化色彩愈来愈浓;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物资交流的功能也愈来愈强。笔者以为,在新的时期,东和完全可以重视庙会原有的历史价值,把庙会与商贸集市、旅游开发紧密联系起来,使这个千年古镇重新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