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贯彻《实施方案》 提高科学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51:34
贯彻《实施方案》 提高科学素质[N]. 人民日报,2011-11-21(14 ).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从2005年的1.60%提高到了2010年的3.27%。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8月30日,国务院召开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和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为促进全社会深入了解并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本报刊载各地各部门领导同志的署名文章,为全社会践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借鉴。

  

  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为服务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陈 希

  “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着眼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坚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五个工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科普投入和产业保障、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四个机制。

  一、深入把握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充分认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土壤,也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使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深入基层。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念和知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投身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生动实践。

  三、关注民生、服务基层,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新增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以社区为阵地推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弱势人群的特殊需求,重点做好进城务工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妇女和老年人的科学素质工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民生科普。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平普惠。

  四、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持久动力和保障。通过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开放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科研与科普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双管齐下。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力度,落实和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

  五、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实施“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国科协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工作职责,进一步巩固“十一五”时期已经建立的工作制度优势,不断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增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科协组织将充分发挥多年来开展科普工作的优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发展工程科技事业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谢克昌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促进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中国工程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院士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的作用。科技服务是中国工程院发挥国家工程科学技术思想库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国工程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将通过组织开展“院士行”等多种形式的咨询和评议活动,为行业和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院士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与有重要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企业联盟创建研发与科普平台。

  二是加强战略咨询项目研究,推动咨询成果科普化工作。围绕中国工程院的咨询研究工作,重点推动咨询成果科普化。组织院士,根据公众接受能力,在咨询研究形成报告成果的基础上,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在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方式、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保障安全生产生活、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组织院士做好指导工作。加强同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广泛宣传院士咨询项目成果,通过各种媒体,将工程科技成果简化成公众可以接受的科普内容。

  三是坚持以高端科普为特色,提高学术引领水平,提高科普能力建设。坚持以高端科普为特色,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出版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学术引领力量,促进工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学术出版工作,支持和组织咨询研究成果、院士学术著作的出版,提高学术刊物的质量和水平。围绕迎接建院20周年,策划并组织系列学术活动,宣传工程科技成就,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气象人在积极行动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国光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来,气象部门以科学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为重点,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科普体系,逐渐形成了“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气象台站对外开放、“气象夏令营”、“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以及“校园气象站”等独具特色的气象科普活动品牌或载体。并先后与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科普宣传工作的文件,建立了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基地管理规章等规章制度,努力推进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品牌化运行。

  “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局继续围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重点任务。到2015年,基本构建起内外联合、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管理顺畅的气象科普工作新格局,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品牌化运行。

  “十二五”期间,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将气象科普工作融入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针对重点人群,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创新气象科普宣传形式、打造气象科普宣传品牌;组织开展全国性气象主题科普活动,有力推进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等工作开展;强强联合,构筑气象科普共建平台;大力推动各级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开发网络数字化气象科普资源,扩大气象知识普及工作的覆盖面,积极开展气象科普理论体系与传播方法的研究。

  贯彻《实施方案》,提高林业行业科学素质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司长 彭有冬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指导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林业行业素质建设也是极大的促进和推动,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一是加快林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图书、挂图、声像资料、数字网络作品等林业科普资源。积极引导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依托各自的科技项目和学科建设平台从事林业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的开发;加强林业科研机构开放,丰富科普资源,承担科普职能,发挥多重功能。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图书、影视作品等载体,加强对林业科普作品的宣传。加强林业科普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科普信息共享,建立科普资源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二是加强林业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和利用林区附近的学校、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等系统外设施,使其成为林业科普活动站。加快推进林业科普场馆、展厅等不同类型的林业科普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林业科普基地网络。加强林业科普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突破现实森林、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

  三是加强林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林业从业人员积极投身于林业科普事业,重点加强在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中选拔、培养科普工作人员,使之成为林业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引导、支持和鼓励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参与林业科普工作;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开展林业科普工作;充分发挥林业老科技工作者的优势。

  发挥首都优势,围绕中心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北京市副市长 苟仲文

  过去五年,首都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调查显示首都公民科学素质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今年4月,《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实施。在未来5年,北京市将继续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化基层社区科普能力建设,是北京市在“十二五”时期实施《规划》的一个重点。在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方面,要大力开展数字科普视窗建设工程。继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推进“一十百千”科技进社区工程的实施。在社区科普的工作模式上,则强调要逐步实现科普资源主要由政府投入,向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等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

  “十二五”时期,北京新增加了首都科普资源集成与服务工程,其核心就是要集成中央在京单位的科普资源,为首都市民科普服务。此外,北京市还将致力于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如整合中央在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科技资源;首都各类科技馆等定点场所继续扩大免费开放范围;继续加大对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鼓励和支持全国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组织从事科普公益事业。

  加大科普资源的建设力度,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不断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构建首都科普工作社会化新格局。如继续办好“首都科学讲堂”;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强科技编辑记者培训;成立北京科普夜校;加快北京自然博物馆南扩工程、北京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城区15分钟科普服务圈和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的建设;开展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中科院战略合作,运用好中央在京科普资源,加快北京科普资源研发集散中心建设等。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促进天津全面发展

  天津市副市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王治平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大幅提高拥有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率,为促进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一是明确方向,全面贯彻《实施方案》的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未来5年,天津市将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到2015年,实现天津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超过10%,组织策划实施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科普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基层科普设施。

  二是突出主题,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根据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等各类人群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三是关注民生,以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促进科普服务的普惠与公平。通过“科技下乡”等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通过深化创新“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提高劳动者能力;深入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作,促进科普服务惠及全体公民。

  四是加强领导,确保“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认真贯彻《实施方案》的要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落实《实施方案》,全面提升上海市民科学素质

  上海市副市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沈晓明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上海市民的科学素养达标率提高到14.4%。面向“十二五”,上海将紧紧围绕贯彻实施新一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重点人群为引导,提升市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编制“市民科学生活指数”,定期开展市民科学生活指数测评。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继续推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利用干部远程教育网、干部在线学习城、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开展科普宣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实施科普“三进工程(进楼宇、进园区、进企业)”,通过深化百万职工科技创新等活动,促进成果转化。开展“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实施“市民低碳行动”。

  二、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大四项基础工程的建设力度。促进科普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电视、广播等传媒手段和网络等新兴传媒载体的科普宣传作用和功能。打造10条科普旅游精品线路。建立科技成果科普化项目库和信息平台网络,加大科普创作出版的资助力度,实施“科普作品创作计划”。调动公众志愿参与科普服务的积极性,建设一支50万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三、完善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上海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数据库及“上海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把实施《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保障财政科普投入,确保市、区(县)政府对科普的投入水平逐年提高。要研究制定关于鼓励各类媒体举办科普类节目、作品,加大科普宣传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快科普工作效果检验标准的研究。建立上海实施《实施方案》重点人群监测指标体系。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加快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浙江省副省长 毛光烈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全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达到8%左右,实现科学发展。

  突出科普工程的基础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继续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统筹各方资源,加大科普工程的建设力度,整合资源,提高利用率。加强媒体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以公务员、社区居民为重点的心理素质建设。

  突出市场配置的导向作用,发展科普产业,完善长效机制。在政府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投入的同时,坚持公益性事业与市场配置相结合。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企业等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满足公众提升科学素质的个性化需求。

  突出科普活动的主题作用,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加强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知识的普及。在办好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的同时,坚持办好“科学会客厅”活动;坚持办好“博士生科技服务”、“科学行走计划”活动;坚持办好“中外科普连线”、“科技咖啡馆”活动。

  突出高素质人才的骨干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151”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着重培养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人才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鼓励科技人才既带头创新,又推动创新,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切实帮助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

  积极探索并举机制 大力发展科普产业

  安徽省副省长 倪发科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与探索,推动科普产业科学发展。2002年,举办了首届全国科普产业论坛,并对相关概念、市场形成、产业结构、产业要素、发展战略、分类和标准、研发生产企业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等,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二是着力开发和培育市场,推动科普产业持续发展。从2004年开始,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已经连续举办四届,累计有1300多家国内外厂商参展,展品展项达2万多件,交易额逾11.5亿元,参与公众达110多万人次。三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科普产业跨越发展。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心获得安徽省创新基金300万元支持,并募集社会资金1100万元,目前已开发科普产品近百件,申请专利23项,有效地支撑了我省科普产业持续发展。四是加强园区和基地建设,推动科普产业集聚发展。目前,我省已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大讯飞等20多家单位参与科普产品研发、制造,形成了具备较强实力的开发群体。

  “十二五”时期,安徽省将按照国家部署与要求,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完善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推进措施,努力推动科普产业、科普事业共同发展,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性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认真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

  夯实湖北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基础

  湖北省副省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郭生练

  “十二五”时期,湖北省要结合实际,切实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要求,将湖北省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推向新阶段。

  1.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面向中小学生宣传科学发展观、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行动,每年科技培训农村青壮年100万人次,5年内使90%农村党员基层干部至少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力争到2015年,全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数达到1000个。提高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到2015年,全省90%以上的社区依托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建有1个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学校)和1座科普画廊等设施;全省40%以上的社区、武汉市60%以上的社区达到科普示范社区标准。

  2.切实加强科普基础工程建设。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省政府将投资10个亿、占地200亩建成“国内一流、中部领先、特色鲜明、面向未来”的湖北科技馆新馆,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全省每个市(州)、县(市)都有1所体现地方特色、突出专业个性的多功能科技馆。着力发展壮大六类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为开展社会化科普工作提供最广泛的科普人才资源。

  3.进一步加强组织实施和政策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将科普经费按人均0.5元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力度。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建设创新型陕西

  陕西省副省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朱静芝

  “十二五”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实施意见》,为建设创新型陕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实施方案》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公民素质有新提高。培育科学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教育活动,建立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推进重点改革、促进区域发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民生工程,有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立足科教大省、建设西部强省,着力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执政能力,提升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抓住关键环节,确保《实施方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顺利实现。各级政府把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动担负领导责任,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措施,保障经费投入,解决制约瓶颈。各有关部门要抓住科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切实促进现有社会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利用,实现共建共享。要大力建设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活动场所,积极搭建科教平台,丰富科教内容。加强督查考核,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综合考核、检查和评比。各级各类传媒要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宣传报道。充分调动全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作者和大学生、离退休工作者等社会群体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推动甘肃科学发展

  甘肃省副省长 郝 远

  2006年以来,甘肃省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要求,抓住机遇、完善机制、加强保障,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群众性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题,形成一批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活动项目。研究制定扶持科普创作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引导科技工作者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图书、影像制品、科普挂图等科普资源;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有效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普及。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落实基础教育经费,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机作业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继续切实提高城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素质。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有力推进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建设。要把甘肃科技馆建设项目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县区建设中小型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继续加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教育基地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扶持科普活动站(室)、科普宣传栏等基层科普服务设施的建设。

  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

  全面提升边疆各族群众的科学素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靳 诺

  展望“十二五”,新疆将在以下方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首先,继续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将重点围绕主题知识宣传、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组织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并在广大农牧区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风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畜牧、设施农业、区域性特色农业六大产业发展。同时,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技术创新能力。更要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力争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在社区居民方面,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努力使社区居民受益,使居住在社区的各族群众科学素质得到较快提升。

  另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资源开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集成区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促进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的社会化进程。提高科技节目制作传播质量,增强针对性和趣味性,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通过逐步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探索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的长效机制,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等举措,不断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公民科学素质较快持久提升。

  深入落实《科学素质纲要》

  大力促进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石昆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我省将认真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目标任务,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把落实《实施方案》与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是把落实《实施方案》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四个发展”相结合。《实施方案》的发展目标与青海省委提出的要实现青海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关键是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理念相一致。我们要求各成员单位和各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省委提出的“四个发展”对于发展新青海的重要意义,把《实施方案》与推动“四个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领导、政策法规、经费投入、督促检查等组织实施与保障条件。我们将依据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摆在突出的位置,各个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把同台合唱唱好,共同做好《纲要》实施工作,促进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加快新青海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