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社科院发布互联网调查报告 新浪领先优势明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30:44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7日 12:11 新浪科技

图为“互联网在中国的使用及影响调查研究”发布会现场
新浪科技讯 9月17日下午2点,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也发布了《中国7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报告》。新浪网以29.1%的占有率,居网民经常访问网站首位,超过第二位10.8个百分点。
继2001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进行的“互联网在中国的使用及影响”大型调查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今年春启动了新一轮调查研究。除上述城市外,今年对成年人的调查增加了省会城市西安和沈阳以及另外5个小城市(区),调查城市跨8个省,共约4000个样本。今年的青少年调查增加了西宁和呼和浩特,约3400个样本。
本次调查报告研究发现:人们对互联网的看法总体来说是乐观的,把互联网看作是信息、资料来源(图书馆)、娱乐场所、聚会聊天的场所的人占绝大多数,并且,使用互联网时间越长,越容易对互联网产生正面看法。网民对网络内容的信任度显著高于非网民。这些现象很可能说明了目前媒体对互联网的报道中的负面成分大于互联网的实际的负面影响。上网时间超过3年者,会更多地使用网络工作或学习。同时,认为互联网需要管理和控制的人也大大增加,当然,对管理的内容则有不同的看法。
从上网的比例看,网民占人口的比例(尤其是小城市)达到约25%。但是,网民的分布并不和城市规模相关,而很可能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有关。对于影响人们上网的因素,社科院的研究不满足于简单地考察网民中不同人群的分布,而是通过对数概率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地区差异、家庭和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职业和年龄都会对人们是否上网产生影响。同是,有个性的人更容易使用互联网,偏见则妨碍人们选择用网。被访的非网民自认为影响上网的因素最主要的是认知方面(没用),然后才是经济和技术。真正有条件上网而有拒绝互联网的人主要体现在年龄、收入和态度上。
从上网的现状看,中国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间并不长,在分布上也呈现地区、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性别和是否有配偶的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网吧使用率就底,而网吧使用率最高的是省会城市。每天都上网的人不到20%。而影响网民上网的因素主要还是技术和经济,因此,ISP还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对网络产生的原因和年龄、婚姻、个人收入等无关,是否上网吧也没有影响。真正有影响的是受教育程度、性别和使用互联网的年限。
从上网的内容看,网民主要使用互联网浏览、读新闻和收发邮件。访问的网站开始集中在5个大的门户网站上,新浪的被选率远远超过其它网站。中文内容缺乏不再是网民上网的问题。电子商务还不够发达,年龄、受教育程度、网络经验和偏见都会影响人们上网购物。通过了解被访网民经常访问的网站,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网上行为。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要求被访网民列出自己经常访问的4个网站,然后通过人工编码,进入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被访网民经常访问的网站非常集中,并且基本都是中文的门户网站。排列前5名的是:新浪、搜狐、网易、雅虎和21CN,填答其它网站的比例则远远低于这5个网站。具体排列为:

网民比非网民读书和听音乐的时间长,但看电视的时间少,当然这也和受教育程度、年龄等相关。上网看的新闻以娱乐和时事为主。相比较而言,网民最信任的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不是网络,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最信任的也是大陆传统媒体网站而不是门户网站等。网络并没有影响人们直接交流。
本次调查还涉及了网络对人的开放观念、孤独感、焦虑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本项研究于2000年立项,获得原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的支持。今年调查的成年人部分由哲学所副研究员郭良负责,青少年部分由新闻所研究员卜卫和刘晓红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