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美國大法官的产生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1:13
美國大法官的产生过程2010-8-13 17:30:12

 

 

美國新任女大法官衝擊右派 .

陳之嶽

《亚洲周刊》2010。8。

    猶太裔的凱根出任美國高院大法官,美國歷史上首現沒有新教徒的最高法院。凱根與另一位女大法官索特麥爾都是自由派,雖不能改變高院既存的保守派掌控的局面,但凱根鬥志昂揚,將衝擊右傾的高院。

   美國總統奧巴馬所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伊蓮娜·凱根(Elena Kagan),八月五日獲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院會以六十三票贊成、三十七票反對的比數通過任命。兩天後,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茲(John G.Roberts)即在高院主持凱根的宣誓就任儀式,而使她成為美國建國以來的第一百一十二位大法官,同時也是目前高院九名大法官中的第三位女性、第三個猶太裔。

    老大法官約翰·保羅·史蒂文斯(John Paul Stevens)於今年四月初宣布辭職,五月初奧巴馬即提名司法部首席檢察長凱根繼任史蒂文斯的遺缺。參院司法委員會於七月二十日以十三票同意、六票反對的比數通過其任命。在八月五日的參院全院票決中,只有五名共和黨參議員支持凱根,一名民主黨投反對票。奧巴馬上任以來,已任命兩名女性大法官,凱根之前是波多黎各裔桑妮亞·索托麥爾(Sonia Sotomayor)。索托麥爾和凱根皆出生於紐約市,而且都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前者在耶魯法學院深造,後者就讀哈佛法學院。

     今年五十歲的凱根(一九六零年生)生於紐約曼哈頓自由派猶太知識分子聚集的上西城(Upper West Side)。其父為律師(亦為猶太裔居多的行業)。其母是小學教員,有一兄一弟。其兄曾志願當地鐵工人,以體驗勞工生活,現任紐約布朗士科學高中教員,其弟則為曼哈頓杭特學院(Hunter College)附設高中社會科教員。在亨特高中畢業紀念冊上,伊蓮娜留有一張穿著法官黑袍的照片,可見其在高中時代即心懷「總有一天要當法官」的青春之夢。

    凱根從小即是個性強、意見多、能言善辯而又有點叛逆的少女,高中時代即曾吸煙。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後,當過學生報《普林斯頓人》編輯部主任,編輯之一是普大學生會會長艾略特·史匹茲(Eliot Spitzer),猶太裔民主黨自由派的史匹茲日後出任紐約州長,但在二零零八年三月卻遭《紐約時報》爆料在華府旅館多次召妓而下台。凱根在普大主修美國史,其畢業論文以二十世紀初年紐約社會主義運動為題材,指導教授是威倫茲(Sean Wilents)。猶太裔的威倫茲為一著名的民主黨自由派史學家,一九九八年克林頓總統因緋聞事件遭眾議院彈劾時威倫茲曾大力為老友克林頓辯護。五十九歲的威氏現仍任教普大歷史系,對凱根的聰明好學留有深刻印象。

    凱根以最優成績(Summa cum laude)於一九八一年畢業於普大,獲獎學金留學英國牛津大學,一九八三年獲碩士學位。一九八六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並曾擔任《哈佛法學評論》指導編委會委員。剛於八月四日度過四十九歲生日的奧巴馬在凱根畢業後兩年,始進入哈佛法學院深造。直至一九九一年凱根任教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奧巴馬亦在芝大法學院兼課時,他們才認識,並因雙方對政治與法律均持自由派觀點而一直保持良好關係。這段友誼為日後奧巴馬提名凱根出任首席檢察長和大法官打下了基礎。凱根於一九八八年擔任黑人自由派大法官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的助理,馬氏為身高一米六零的凱根取了一個「矮冬瓜」(Shorty)的綽號。參院司法委員會共和黨參議員曾在凱根任命聽證會上批評馬歇爾,凱根為其師父辯護不遺餘力。

    對政治一直頗具興趣的凱根於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期間加入克林頓政府,首先擔任白宮律師,後擔任總統國內政策副助理、國內政策委員會副主委。克林頓於一九九九年六月提名凱根出任華府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法官,但遭參院司法委員會共和黨主席哈奇(Orrin Hatch,猶他州摩門教徒)杯葛,故意不將任命案納入聽證議程。自稱與已故民主黨自由派大老愛德華甘乃迪(肯尼迪)好友的哈奇,現仍為參院司法委員會成員。克林頓下台後,凱根打算重返芝大法學院,但該校不表歡迎,幸好哈佛法學院有缺,凱根乃於一九九九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執教母校,兩年後升為正教授。再過兩年出任院長,成為哈佛法學院創校以來的首位女性院長。

    凱根在哈佛法學院院長六年任內建樹極多。積極為學校募款,而在二零零八年募到四億七千六百萬美元,超出目標七千六百萬;大力向別的法學院挖腳;向保守派示好,邀高院保守派龍頭大法官史卡里亞(Antonin Scalia)到校演講,聘布殊政府司法部官員高德史密斯(Jack Glodsmith)擔任教授。任命聽證會上,共和黨參議員一再抨擊她在哈佛法學院院長任內禁止軍方赴校招募兵員。凱根解釋說那是哈佛法學院已行之數十年的政策,而國防部的「勿問勿提」(Don't Ask , Don't Talk)政策顯示歧視同性戀,因此她下令禁止軍方來校招員。

    奧巴馬於二零零九年一月任命凱根為司法部首席檢察長(Sclicitor General)。首席檢察長(又譯聯邦首席律師、副總檢察長、副司法部長)的最主要職責是代表聯邦政府到高院出庭為政府辯護,等於是美國政府的頭號律師兼首席檢察長。凱根出席高院辯論時,曾與同為哈佛法學院出身的首席大法官羅伯茲發生多次尖銳衝突。共和黨猛烈批評凱根從未擔任過法官的職位,又沒有任何法庭經驗,但在高院歷史上,有三分之一大法官從未做過法官,而在一九八六年獲共和黨里根總統任命為首席大法官的藍奎斯特(WilliamH.Rehnquist)亦從未當過法官。藍氏於二零零五年下台,布殊即任命羅伯茲接其遺缺。

                      美國史上最保守高院

    奧巴馬上台後兩位離職的大法官都是自由派,一個是去年五月辭職的蘇特(David H.Souter),一位即是史蒂文斯。奧巴馬所任命的兩位女大法官索特麥爾和凱根都是自由派,因此並不能改變高院既存的保守派掌控的局面。據法律界人士分析,目前的高院是美國近代史上最保守的一個,遠比藍奎斯特時代(一九八六至二零零五)和早先的柏格(Warren E.Burger)時代更為保守。布殊為美國留下兩項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負面遺產,一是塑造保守反動的最高法院。史家嘗言,美國總統任內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不是宣布閣員名單或提名副總統,而是任命大法官(但有些總統任內無此機會);二是製造兩場災難性戰爭(伊拉克、阿富汗),美國耗費上兆美元,數千美軍喪生;而伊拉克政局仍動盪不安,阿富汗戰爭則前途黯淡,已變成多數美國人厭惡的「奧巴馬的戰爭」。

    由於另一女大法官露絲·金斯柏(Ruth Bath Ginsburg)患有胰腺癌,因此奧巴馬有機會三度提名大法官人選。凱根加入高院後,使高院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沒有基督教新教徒(Protestants)的情形,其中包括六名天主教徒和三名猶太人:凱根、金斯柏和布列亞(Stephen G.Breyer)。而九名大法官全都是哈佛、耶魯和哥倫比亞等常春藤法學院校友。

     機智幽默的凱根在參院司委會聽證任命會上答覆南卡州共和黨參議員葛拉姆(Lindsey Graham)詢問她:去年聖誕節你是怎樣過的?她說:就像許多猶太人一樣,在中國餐館度過的。因去年聖誕節晚上曾發生非洲索馬里穆斯林炸彈客在飛往底特律的西北客機上試圖引爆炸彈事件。而美國猶太人又以愛吃中國菜出名。

     凱根或無法改變五名保守派大法官所控制的意識形態景觀,但這位有辦才且鬥志昂揚的「矮冬瓜」大法官,也許能在右傾的高院激起火花,使法界不能小看這位單身的「三尺之軀」。■

 

伊蓮娜·凱根(Elena Kagan)小檔案

一九六零年生於紐約曼哈頓上西城,就讀於紐約亨特高中時就曾吸煙。一九八一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學士,一九八三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碩士。一九八六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白宮顧問和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政策顧問。2003年成為哈佛大學法學院首位女性院長。2010年5月10日,奧巴馬提名凱根接替大法官職位。她從沒結婚,也沒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