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物理疗法:11?楞严经修学法要(净界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00:39
11 楞严经修学法要(净界法师) (2011-05-04 15:02:48)转载 分类: 楞严一笑

(十一之二)

在《梵网经》里,佛陀开示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这个偈颂是佛陀对于受菩萨戒──菩萨弟子的赞叹。说:你这个人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那你受了菩萨戒,你还是跟昨天一样吗?有什么差别呢?不一样了,你的生命产生变化了,就是「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你在颠倒的心中,已经产生一个「佛种」,我们一般说「菩萨种性」,我们本来是一个凡夫种性,受了菩萨戒以后,从「缘境发心」当中,心、境的和合,这时候你的心态、这个种性产生变化,你的整个生命的方向产生了变化。所以这个入「菩萨种性」,印光大师讲出一个很好的譬喻说:这个人是「王子坠地,功超群臣。」说:这个小孩子在国王的家族里诞生了,他啥事也没干,对国家也没有贡献,但是你可不要忽略他──他是个王种啊!你是一个百官,你对国家再大的贡献,你也不可能做国王,而这个王种他迟早是要继承王位的。

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

不是说,你受了菩萨戒就没事了,你要保护你的菩萨种性!因为菩萨种性它是「因缘所生法」,在因地的时候,我们是缘境而生的,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也会因为你的疏忽而失掉。比方说…前面说的:偷取佛法、贩卖如来。前面讲到「颠倒说法」,这一科「大妄语戒」就是「膨胀自我」,一个菩萨不断的膨胀自我意识,时间久了,你的菩萨戒的戒体、你的菩萨种性也失掉了;取而代之是「爱见魔」的生起。

壬四、大妄语戒

什么叫『妄语』呢?

就是「心口不实,欺诳他人」;内心「所想的」跟嘴巴「所说的」没有相配合,目的是为了欺诳他人。这当中有「小妄语」跟「大妄语」。「小妄语」就是一般我们的六根──「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这种世俗的因缘,心口相违。那么「大妄语」呢?就是讲到「果证」的问题──「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我们一般说的──宣说过人之法。这一条戒,主要是针对「大妄语」,我们说「伤害菩萨种性,断除一切的善根」,是偏重大妄语来说的。

犯戒过失

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妄语相貌: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损德堕落: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首先我们看违犯大妄语的过失、对菩萨的伤害:

说:六道众生一个凡位的菩萨,他已经离开了身心当中的「杀盗淫」三种过失,他的三种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如果他有打大妄语的习气,这种过失出现的话,他的「大乘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这个人不断的膨胀自我、妄谈自己修学的功德,甚至于论断自己的果证,最后终将为自己「爱见的烦恼魔」所控制,而退失他的如来种性。

「大妄语」的过失──

第一、增长贪爱:你为什么打大妄语呢?因为你贪求名闻利养、贪求别人对你的恭敬供养,「贪烦恼」在活动。

第二、见烦恼:一个「自我意识」很重的人,才会高谈自己的果证…邪见嘛!所有邪见的根本,就是「我见」;在一念的生灭的五阴身心当中,执着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有「自我」,就会「我爱」,就会把自己提高;我爱、我慢,就是把自己膨胀。大妄语就会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这是对于「自利」的伤害。

「大妄语」的相貌──

什么叫「大妄语」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这个地方『得』偏重在菩提智慧,我们没有成就无漏的智慧,宣称自己成就无漏智慧,说你自己大开圆解。『未证言证』这个是约着涅盘的寂静,证得涅盘等等。『或求世间尊胜第一』,为了贪求世间美好的名声、得到别人的恭敬。(前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是──见烦恼;这个「贪求世间尊圣第一」是──爱烦恼。)依止爱见烦恼,对前人来说:我已经证到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于辟支佛,(辟支佛的智慧超过阿罗汉,因为辟支佛空性的智慧通达…阿罗汉就像是烧木成炭,辟支佛是烧木成灰,他对「爱见烦恼」的消灭,是更加的彻底!)乃至于大乘的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所以大妄语包括三贤位,三贤的加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你只要说你有禅定…(我们判定外凡跟内凡──资粮位跟加行位的重要指标就是禅定。)你只要说你得初禅,就是大妄语了,这是「过人之法」了!凡夫哪有初禅呢?因为你一个菩萨,你有初禅,那就是加行位的菩萨,那可不是简单,那是内凡加行位──「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那你对真理的观照,更加透彻了,因为有禅定的加持。

你只要讲──你是有上述的情况,在戒法里面,只要你说你在修行的时候,看到很多、很多的众生来向你顶礼、来向你请法、来向你皈依,这个就是大妄语了;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就是过人之法,只要超越凡夫之法,就叫「大妄语」了,不一定要说禅定喔。

讲「大妄语」的目的与后果──

第一个、求彼礼忏。你自我意识特别重,喜欢别人恭敬赞叹你。第二个、贪求供养。这个人可以说是因小失大,为了贪求生命中,短短的供养跟别人的恭敬,结果把他长远的菩萨道,那种生死成佛大事,完全破坏了。『是一颠迦,消灭佛种』。他过去生花了很多时间,参加拜忏、参加听经,点点滴滴,所累积的这些善根,因为一时的贪爱、一时的邪见,整个善根就隐没了。就好像是一个人,用刀去断这个多罗木,(「多罗木」就是印度的树,长得很茂盛);比喻这个人资粮力──福德智慧资粮,他能够远离杀盗淫,这个人不简单,福慧双修,但是他打大妄语膨胀自我,就像一个人拿刀,把这多罗木的树干整个砍掉,它的枝叶华果也就没有了。

『佛记是人永殒善根』,这样对于他的善根,产生永久的伤害,今生也很难建立一个大乘的知见。一个人没有知见,就很可怕了;一个人对生命没有知见,他只好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一个人跟着妄想走,你的菩萨戒戒体当然失掉了,你还是佛种吗?你还是一个生长在佛家的佛种吗?当然不是了!你成为一个标准的三界凡夫了,只是一个有福报的凡夫,如此而已。所以『沉三界的苦海,不成三昧。』

这段文,讲到打大妄语的过失:第一个增长你的贪爱烦恼,第二个增长邪见,最后断除你过去生,辛辛苦苦所栽培的善根,尤其是你发心去受菩萨戒的戒体也失掉了。

顺逆示现

随类度化: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 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秘言无泄: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临终阴付: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我们看看佛菩萨的真实示现,前面是完全自己捏造出来的,这以下说明菩萨是怎么示现──说:佛陀在灭度以后,的确是教敕了很多菩萨跟阿罗汉示应身──随类应身,他的确生长在末法时代,而示现种种的形相;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使令众生度脱三界的苦海。

佛教的大乘经典──比方说《法华经》、《华严经》,佛陀讲完经典的时候,他一定问与会的菩萨,哪一个人发愿在末法时代来护持这个正法?就有很多菩萨出来,跪在佛前说:佛陀你灭度时,我变现各种的色身,只要有人宣说这个法门,我就护持;只要有人修这个法门,我也护持他!所以末法时代,的确是很多菩萨示现,这些人示现的目的就是──度诸轮转,来帮助我们、开启我们的善根,而解脱三界的生死。

他示现的相状是什么呢?有时候是现出家的沙门,有时是现在家的白衣居士,或者国王,或者政府官员,或者青少男、青少女,乃至于淫女、寡妇,或者作奸犯科、从事杀生…各式各样的相貌,他们的目的,就是示现『同事』,跟众生能够同一类、同一个事业,依止这样的『同事』,让众生得到欢喜跟信心;最后称赞佛乘,来宣扬大乘佛法的真实义,使令众生能够听闻以后,如理的思惟而悟入大乘的三摩地。

 

蕅益大师说: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一、现出「善知识」的相貌:你看天台宗的祖师、唯识宗的祖师、华严宗的祖师,有很多都是菩萨示现。一旦他现出善知识的相貌,这个菩萨的作风就要很正常——正常的持戒、正常的修定、修慧、宣扬佛法

二、现出「非善知识」的相貌:前面讲顺向,这讲逆向。比方说:济颠和尚,事后证明他是菩萨示现,他示现喝酒吃肉。但只要是逆向操作的菩萨,示现之后,他最后的果报,就不太好。因为菩萨示现是为什么?「教化众生」!我们不能够让众生说:我喝酒吃肉,最后还是没事,那这样子的话,他来人世间是为什么呢?他的目的就是「称赞佛乘」。所以菩萨可以广开方便门,但是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让大家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换句话说:这个菩萨来到人世间,他表演了一手,不管是现出好的相状,不管是产生坏的相状,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看到他的相状以后,让你会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甚至于能够入理,明白道理,这样他的示现就成功了。

所以说:『称赞佛乘』,为什么要现出这「淫男淫女」的相状呢?你不是现「善知识」就好了吗?不可以,因为你要让众生欢喜,恒顺众生。现代心理学家也证实了「恒顺众生」的重要。他说:比方说,你见到一个陌生人,你要跟他沟通,如果你想让他很快的接受你的思想,你不要马上过去,你在远处看看他,他有什么样的小动作、他讲话的语调是什么,如果你能够配合他的动作、他的语调,你把你的身心磁场,调得跟他相类似,他很快接受你的思想。事实上如此——「同事摄」!

你一个菩萨,你示现高高在上、很清净庄严,下层的这些…作奸犯科的淫男淫女,他变成淫男淫女但他有善根;这个末法时代,善根强、烦恼重,所谓「根利遮重」的人多的是。

从「大乘佛法」的观点──佛法不怕你烦恼重,也不怕你业障重,但是你没有「善根」,就很糟糕了!因为没办法度化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你听到佛法你不欢喜,你就没救了!你这个人烦恼很重,业障也不少,但是你听佛法起欢喜心,你这个人就有希望,好过外道。你看外道这个人持戒清净,但是他没有善根就没有用。所以菩萨度化你,他不在乎你的烦恼,佛法有的是药方,烦恼本来就是生灭法。佛法最怕的是你不吃药,不是怕你烦恼重,你不吃药就没救了,没救了!你一旦有善根,菩萨就有办法来度化你,他就可以开方便门,不管你是过去造了善业、恶业,他都有办法跟你同事,陪着你成长,然后把你的善根启发起来,是这个意思。

在整个示现当中,可能是一个「顺向」善知识的相貌,也可能是一个「逆向」的、一个「染污」的相貌,都有一个共同点──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任何一个菩萨来到人世间,他绝对不会把他的本地风光现出来。说:我是某某菩萨示现,我是某某阿罗汉转世,泄漏了佛陀秘密的指令;就是佛陀指定他们,末法时代要护持这些修法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不能够『轻言未学』──对一个初学者,你随便的妄谈果证,这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其实每一个众生,会跟哪一个菩萨结缘,这个前生都注定好了。你看释迦牟尼佛他的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跟他好几生、好几世了。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得很清楚:说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佛陀四十八愿,他救我就好,为什么我们要念佛?你要跟佛结缘啊!蕅益大师讲得很明白啊,「佛度生,生受化,其中浅易难深,总在于缘。」佛菩萨要度你,你跟他没缘,他没办法度你。每一个众生跟善知识结的缘,是不同的。有些人是跟某一个西藏法王有缘,有些人跟忏公师父有缘,有些人跟海公有缘,这个是宿世的因缘,没有什么对错。

那么你说你是某某…你是『文殊菩萨』示现,你打乱了众生的因缘,每一个人只好来亲近你了,不管有缘没缘,但是你跟他没缘,他很难接受你教化,他只是来凑热闹而已。所以你今天把你自己的本地风光现出来,把众生跟善知识的整个因缘,完全的乱掉了;他本来应该跟谁学佛法,他依止这个法来修学,他能够增上的,结果整个因缘的相貌,大家都错乱了。因为你是文殊菩萨示现,那大家只好亲近你了,这样子不见得对众生有好处——『轻言未学』!

这当中有一个例外──『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这个是例外,一定要到临命终的时候,而且这个人,有很重要的遗嘱,要交代给后人。在交代遗嘱的过程当中,为了取信于后世,他不得不把他的本地风光开显出来。为了什么?为了『取信后世』──开显他最后的遗嘱、最后的教诫,所以他只好说他是某某菩萨的示现,只有这个是例外的。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云何』就是佛陀的诃责,说:为什么这个愚痴颠倒的众生,在还没有往生之前,就显出本地风光,迷惑扰乱众生的因缘,而成就大妄语的过失呢?

我们看中国佛教史,的确有很多菩萨的示现,比方说:丰干禅师——阿弥陀佛示现;寒山、舍得——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你师父是什么菩萨示现。因为人家问说:「那你怎么知道呢?」你说:「我师父是文殊菩萨示现。」我只要问你一句话,你怎么知道呢?因为「初地不知二地」,那表示你的地位比你的师父还高啰?因为住在楼下的人,不知道楼上的事情,初地不知二地事,你怎么知道呢,是不是?你看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忠心的弟子说:「我师父是大势至菩萨示现。」印光大师…你看文钞他把他骂得非常严重:「你这个邪见众生,你再这样讲,我就不承认你是我的弟子!」口气很重啊!

我们一般会印证这是菩萨示现,只有菩萨往生以后,盖棺论定,你才可以说你师父是什么、什么示现,生前都不能讲的,因为你泄漏佛果秘密的旨意啊。所以自己讲自己是什么什么示现,是上品;你讲别人,你也有中下品的过失,因为你怎么知道呢?而且你这样讲,问题是对佛陀的施设教法没有好处,佛陀好不容易来到世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语言文字,大家依着文字很有规矩的修学──

你说:你的师父是某某示现,大家就不再重视佛法的修学了,开始扰乱众生的心思了,对佛教的修学次第,整个打乱,扰乱佛法没有好处!所以绝对不要谈个人的果证,一定要记住!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你看那《显密圆通成佛心要》有一个作者叫做道敐大师,这个人是有修证的人,他是当时的国师,皇帝的国师,地位很高。那么,有一天,有一个老太婆来求见这个道敐大师,她很伤心说:「师父啊!我的儿子不小心犯了重罪,马上要被杀头了,我儿子现在已经至诚的忏悔,他也知道错了,你可不可以救我儿子一命?我这寡妇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道敐大师可能跟他也有缘,就动了一念慈悲心,说:「好,我尽量想办法,但是我能力真的不够,你要求观世音菩萨,你回去以后,你好好的念观世音菩萨,他应该可以救妳。」

这位老菩萨回去之后,每天至诚念观世音菩萨。后来这个道敐大师,过了几天以后,他就入定,入三昧中,他就以他的三昧力,在虚空当中,现出邪恶的凶相出来。皇上有很多的占卜师,一看到,「唉呦!天上有凶相啊,恐怕有灾难出现哦!皇上就很紧张,请教国师那该怎么办啊!」他说:「你不要紧张。」他说:「我看这个凶相,要大赦,大赦犯人就有救。哪些人要大赦呢?把那些初犯的,初次犯罪的,有惭愧心的人,把他放回去,你就可以躲过这个凶相。」果然皇上就大赦了,大赦以后,他又入定把那个凶相给收回来。这个老太婆就很感激,儿子回来了,这是奇迹啊,就跟他师父顶礼。国师说:「欸!这跟我没有关系,这是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对不对?」所以一个大善知识,他绝对不能够泄漏他的本地风光,他一定把这种功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他引导到三皈依去。这是一个基本的精神,不能够『泄佛密因,轻言未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

佛陀对我们的教诫──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最后断除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种清净决定不可改变的明确教诲。

不断无成

刻粪之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妄号之喻: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

噬脐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能断必成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乃至于修种种的福德,就好像一个人去刻一个干粪,把它做成一个栴檀的相状,它本质是一个干粪。但是你希望它得到栴檀的香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打大妄语的因地,就是「爱见的烦恼」,你怎么能够成就无上菩提呢!

我教比丘要『直心道场』。『直心』──不是我们一般说的有话直说叫「直心」。蕅益大师说:这个『直心』叫做『正念真如』,你能够观察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观一切法空,而安住空「正见」;观一切法假,而安住菩提心;它是「菩提心」跟「空正见」的结合,以这两个作菩提的道场,当作根本。

比丘在这个基本的四威仪当中,尚且不能有造作虚假,何况能够妄称得上人之法,称你自己是某某菩萨示现?这譬如有一个穷人妄称是帝王,他的果报一定要诛灭九族的,你妄称法王,这又怎么能够成就圣道呢?如果因地不真,依止爱见烦恼来修学,那果报当然是迂回曲折;以此不真的因地求佛菩提,就好像一个人去咬他自己的肚子,你的嘴巴去咬肚子,你根本咬不到肚子,不可能成就的!

所以怎么办呢?『心如直弦,一切真实』。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发菩提心,依止我们的空正见,跟我们内心的善根要相应,『一切真实』,要跟真实的心性相应。那么依止真实的因地来修三摩地,才能够永无魔事,我印证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无上菩提。『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如我前面所说的是正知正见,不如此说的是邪知邪见。

莲池大师他曾开示说:一个人久居高位不祥!

一个人的「菩萨道」要进步,你在大众当中,不要站「太高的位子」,对你不好!

一个人的进步来自于增上惭愧,如果你的生命真的想要积功累德、想要成就圣道、赶快成就往生的善根,不要居在高位,那是很不得已的,很不得已的!因为高位没办法积集能量,那一定是低处,你看: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跑!所以站在高位,那是真的不得已的,这个人是牺牲;没办法,没人要站,那你就自己要修观了。如果你的责任是一定要站在高位,那你只好说:「佛说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只好这样子。所以做「方丈和尚」也是不吉祥,那你只好说:「佛说方丈,即非方丈,是名方丈」;你说我是个假名,我自己不当方丈想。因为你今天居在高位,你很难修行,你试试看,你非常难修行!你那个「高慢心」一生起,你自己有时候不知不觉;那你高慢心一生起,你这个人就开始退步了,你都不知道,你开始退步了,退到不得了的时候,等你发现的时候,来不及了。

聪明的人是居在「低位」,高手!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己二、明诵咒治习(分二:庚一、劝持显益。庚二、重宣神咒)

本经的「正行」: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理观。「助行」:有两种事修,一个是「持戒」,第二个是「诵咒」,以诵咒来对治我们的习气,这当中有两段:

庚一、劝持显益 看持咒的功德:

劝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假设有一个人,他的杀盗淫妄的习气,这个习气我们一般叫做「种子」,那种潜伏性的种子,很强不能灭除。前面的四种清净明诲,主要是对治烦恼的现行──要求你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这是对治现行。有些人,他没有现行,但是他的烦恼种子很多,那怎么办呢?『持咒』。因为持戒,不能对治阿赖耶识种子,只有「现行」才能够用持戒来对治,所以用诵咒来对治烦恼种子。

佛陀教我们──

要一心的去诵持:从佛顶放光所宣说的『摩诃萨怛多般怛啰』。这个是咒的题目,『摩诃』叫做「大」,『萨怛多』是「白」,『般怛啰』是「伞盖」──「大白伞盖」就是这个保护修行人的善根、远离魔障,有这两层意思。那么这个『咒』是从什么地方出来呢?是佛陀的三十二相的第一相──「无见顶相」。从这无见顶相当中放光,光中出现千叶宝莲,宝莲中有一尊无为心佛,从这个地方来宣说神咒。就是:从头顶肉髻当中,放出百宝光明,百宝光明现出千叶宝莲,有一尊无为心佛,坐在宝莲花中,来宣说神咒。

佛陀把『楞严神咒』说成「心咒」是什么意思?

蕅益大师说:这个咒语为什么叫「心咒」呢?因为它有「密诠实相」的功能。前面的正见篇的经文,我们用很多的语言文字来发明:「什么是达妄本空?什么是知真本有?」透过语言文字的一个显教的发挥,(透过语言文字的教导叫「显教」),你可以讲得很清楚。但是『咒语』它是没有语言文字的,只有听声音,所以『诵咒』是不能分别的,要离言说相、离分别相。佛陀透过这音声的带动,在你心中运转的时候,欸!有它「开显真如」的效果。

我有一个学生,他诵持『楞严咒心』,就教他的儿子诵持『楞严咒心』。他的儿子是小学生,他儿子没有听过佛法,也没有受三皈五戒,但是作了几天功课以后,欸!这个小孩子的内心有变化,他经常会找他母亲忏悔,做错事会忏悔,他「回光返照」的善根生起。一个人做错事会去忏悔,表示这个人心中的电灯点开了——自觉、自审、自调的功能。不一定能够自调,但至少自觉、自审这两个功德现前。这个小孩子就是持『楞严咒心』,没有做其它的事情。所以这个持咒,为什么叫『心咒』呢?它有秘密的开显真如本性的功德,叫做『心咒』。

显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况显发心: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佛陀讲出一个实际的例证,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

佛陀说:「比方说,阿难尊者你过去生跟摩登伽女是多生多劫的因缘;古德解释说,其实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是五百世恩爱夫妻的因缘;这五百世相续的生命当中,所累积的习气,已经不是一生一劫所成的。但是当我一宣扬神咒,摩登伽女在一个爱烦恼特别麤重的情况之下,都能够当下脱落烦恼;乃至于回到楞严会上,在佛陀宣说七处破妄、十番显见以后,她就证得阿罗汉果。她是一个淫女,烦恼这么重,而且根本无心修行,以神咒的力量的加持,尚且成就了阿罗汉」。

我们看这段经文,摩登伽女证得阿罗汉是一场意外,她根本不想修行;她是看到阿难尊者很欢喜,就叫她母亲用咒语去迷惑阿难尊者,谁知道文殊菩萨,把她的咒语破坏了,带他们两个回去,然后听佛的说法而证阿罗汉果,就这样子!当然世间上没有意外,应该说她过去生跟三宝的缘结得很深、很深,这种人是标准的根利遮重、烦恼很重…你看她是一个淫女,烦恼重,但是她善根强。佛陀举出这个例证,意思是说:摩登伽女烦恼这么重,而且根本没有真正想修行,因为咒语的关系,都可以证得无学,可见这个咒的力量是多大!何况你们这些声闻人,(声闻人的特性是所知障重,烦恼轻薄),而且又回小向大,发了菩提心,你们来持咒,那更是『犹如飞尘扬于顺风』,飞尘本来就很轻,(烦恼淡薄),大风一吹,这个当然飞尘就消失了,有什么困难呢?

从经文,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陀讲持咒的功德有两个:

第一个、它有「灭除烦恼习气」的效果:你看摩登伽女烦恼这么重,持咒之后,都可以使令她爱心永脱,灭除烦恼。

第二个、「增长善根」:使令她成就阿罗汉果,不是灭恶而已,还有生善。好,我们看…

庚二、重宣神咒(分三:辛一、阿难述请。辛二、如来正说。辛三、述德劝持)

辛一、阿难述请 阿难尊者的一个「述请」──自己遭遇的叙述跟请法:

述遭邪禁: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

 蒙救未闻:

「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

重宣广利:

「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

大众普请:

「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这段经文,阿难尊者讲出他个人的想法,之后他请求佛陀宣说神咒。

这时候,阿难尊者听到佛陀宣扬『楞严神咒』的功德以后,他就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佛陀啊!我出家十二年来,我依止的心态『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我就仗恃佛陀对我特别的宠爱。

阿难尊者──他在所有佛弟子当中,他有两个特色:第一个、他是佛陀最小的堂弟,跟佛陀有亲属关系。第二点、他一出家就当佛陀的侍者。我们看律典里面的一些记载,佛陀对他,的确特别的关怀,这是事实。从佛陀今生的应化来说,他跟佛陀的因缘很深、很深,在这种情况,他产生一个错觉──『如来有无量三昧,不劳我修』,佛陀随便送我一个三昧就可以了;所以他一心一意只求广学多闻,没有把文字的多闻,转成内心的观照,所以他就不能证得无为的功德。遇到了摩登伽女大梵天咒的时候,他就被它所控制了。他在当时的情况:『心虽明了,力不自由。』他完全作不了主,力不自由,但至少他内心还很清楚。所以历代祖师大德,在判定阿难尊者的情况,都认为他没有失掉戒体。理由在哪里?就是在『心虽明了』。当阿难尊者遇到了摩登神咒,是只有起烦恼,没有「起颠倒」──他还能够忆念如来说:『如来大慈,宁不救我。』可见这个人没有起颠倒,所以他他的戒体没有失掉,理由就在这里。

这里,阿难尊者回忆他在前面的一个遭遇──幸赖文殊菩萨将咒往护,来到现场就把我给救出来了,当时蒙如来佛顶神咒…但是他是什么情况呢?『冥获其力,尚未亲闻。』因为文殊菩萨来到现场的时候是『默诵神咒』…——『默诵』,所以阿难尊者他即便被救出来,他也没有听到这个咒的真实音声,所以这时候,惟愿大慈如来,重新为我等宣说。为什么呢?以大悲心来救拔与会的修行者──特别是指的凡夫众生,烦恼障重,善根薄弱,的确需要这个咒语的帮助;又特别是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仰仗佛陀这个秘密的咒语,希望得到身心的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听到阿难尊者的请法,心中充满了期待,愿意来听闻佛陀宣说这个秘密的『楞严神咒』的章句。

由上可知,阿难尊者请法,有两层意义:第一个、为与会的「凡位菩萨」来请法。第二个、为了「末法时代」来请法。

到这个地方,我们整个《楞严经》的理观、事修,大概讲得快要圆满了,最后我用一个故事来作总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定:遇到河,不能显神通飞过去,不可以的,一定要坐船。所以佛陀就带了僧团,坐船,慢慢、慢慢的从此岸要到彼岸过去了。那么这时候,佛陀看到滔滔的海水,这个船缓缓的前进,就有感而发,他就问诸弟子说:「诸位比丘啊,你们知道有什么东西,它跑得比『光明』还快吗?」有弟子说:「欸,我们的心念嘛」!佛陀说:「如是、如是,没错!」佛陀又问说:「那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没有人知道。佛陀第三个问题说:「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不动的,就像死水一样,完全不动的?」也没人知道。佛陀说:「这三个东西答案都一样,都是『心念』。」

第一种人:这个人的心,跑得比『光』还快,这个人是「积极奋斗」──以本经来说,这个人「理观、事修」都具足。一个人学佛以后,真的有些人进步很快,真的是这样,三个月没看到他,真的脱胎换骨,身口意都改变了!因为他真实在观照,他念念是向内观照,不断在修正自己的心态,「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他的心慢慢慢慢被他带回家了。所以这个人,你看他一天一天的增长,真得看出来进步。这是第一种人──积极奋斗,这个人当然「活在未来」。这个人虽然现在不够好,但是未来是充满光明的,我们说这个人修行上路了。

第二种人:是属于「懈怠放松」型的,慢慢来的──要以本经来说,这种人进步慢、是属于「事修」的,每天做功课念佛、持咒,但是缺乏理观。古德说:修道多辛苦!凭着你的那个念力,跟你无始的烦恼罪业抗拒──缺乏理观、缺乏「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理观,自己弄得很辛苦,进步也很慢。

第三种人:「按兵不动、醉生梦死」,标准的生死凡夫──完全活在过去,你前生是怎么样,你今生还是这副德性,来生还是差不多,生命的水流没有改变,一滩死水。

《楞严经》的修学──当然不是说我们学完《楞严经》就怎么怎么的,不是这个意思。《楞严经》可以让你「认清路头」;我至少知道高速公路怎么上去,所以这里我们讲「开悟的楞严」,你知道你的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你也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

一个人一定要看到──过去跟未来,你才知道你现在该做什么!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一个人一定要了解过去的,找到你的根、找到你的本来面目,你这个人才真实的安住下来,否则你的心就一直在动,你没有根的人,就会飘浮不定。

研究《楞严经》的人──虽然你还有很多烦恼没有对治,你有很多的罪业没有忏,但他不紧张,安住在「不生灭心」;观察「生灭心」中,有很多如梦如幻的影像,我只要不随妄转,最起码我可以做到「带业往生」、我能够「正念分明」、我能够「不随妄转」。

修学《楞严经》──

首先,它让你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你的根,当然你如果你再把净土放进去──「你将往哪里而去?」「我将往净土而去!」那就更好了!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你把《楞严经》的思考模式,再配合佛号的「信、愿、持名」,你这时候,真的是如古人说「犹如带角虎」,老虎就很厉害了,再加上两只角。

我们看《楞严经》它的修行方法不多…怎么样修、什么波罗蜜…相对于《法华经》、《华严经》的广开方便、怎么样的修行方法…讲得不多,只讲到「持戒」跟「持咒」。主要是建立你一个正确的思考模式──如何正念真如?菩萨如何安住?如何发菩提心?这一部分讲得很多,就是「调整心态」。

《楞严经》就是要调整你的心态!

你第一步走对了,你第一个「因种」走对了,先找到我一个「佛种」…走对了,你后面就越走越对;你第一个种子错了,你后面就全部错了,你再怎么用功都没有用。《楞严经》很重视你的「因地发心——因地的种」,你第一个因种,对不对是很重要;你不是学佛以后就开始跑,不是啊!你要找到你的方向,方向对了,你跑才有用,你的加行才有用啊。

古人说:你没有读《楞严经》,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资格谈加行

你拿了『沙』去煮半天,最后变热沙。所以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一修行就着魔,一修行就出事情,你根本没有准备好,你怎么有资格修行呢?

 

《楞严经》第一个:「端正其心」,你应该用什么心态来修行,而不是赶快要去冲,你把你的心态调正──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空正见,这两个根本抓到了,你才有资格谈修行的问题,你才有资格谈后面的《法华经》、《华严经》,那是——广修方便、积集资粮,你才有资格谈这些问题。

 

 

 

(十二之一)

       辛二、如来正说

这一科──如来正式的宣说『楞严神咒』它受持的方法以及它的功德。在古德的批注当中讲到:我们受持『楞严咒』最大的功德,就是它会产生一种──不思议的熏习。也就是说『楞严咒』在我们身口意运转的时候,它会产生一种,清净的熏习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修学《楞严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破妄显真」,破除我们心中的颠倒想,来开显我们心性的妙用。「破妄显真」从本经的方法来说,它两个主要的方法:一个是「显教」的方式,一个是「密教」的方式。「显教」的特点──它是透过「语言文字」的思惟,比方说我们今天的破妄显真,主要是修「空假中」三观。我们可以根据龙树菩萨《中观论》的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空」怎么去理解呢?就是「因缘所生法」。

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因缘的假相,当然这跟业力有关系,你有什么业力,你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假相」。问题是我们面对这个假相的时候,这个假相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感受」,各式各样酸甜苦辣的感受,感受再接下去,各式各样的「想象」就出来了,「想象」你再不注意,那就要产生「烦恼」了。

我们从凡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烦恼重,就是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因为你没办法控制你的想象力!

我们一个人的痛苦,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外在的环境只是个助缘,因为你面对这个假相,你就不断的打妄想,烦恼到一个程度,它就一定要造业;你这个烦恼的能量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了,一定要造业了。

《楞严经》的修学──就是当烦恼还没有成形,还没有达到一定势力的时候,你就要把它赶快消灭掉,就像这个「火」,星星之火你就要赶快消灭,你不要让它已经变得很强大了,把你完全主宰了,那你就得听它的,你就只好心随妄转。

「空观」的智慧──就是消灭我们对于这种妄想的一种执取,就是本经说的:妄想的根本──「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空观」的意思就是: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本经发明「空」的道理──它在过去、现在、未来…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你说「妄想」从什么地方来呢?

你说它从「外境」而来,外境怎么会有妄想?欸…「这个人刺激我,才有妄想。」不可能嘛!那个人他刺激你,那是一个外境啊。你说「我自己起妄想。」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怎么就有妄想呢?所以它只是一个因缘「心、境」碰撞你的业力,你个人的业力「循业发现」的一个假相。所以妄想它是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当下剎那剎那生灭的假相,它只在释放你的业力如此而已。

当我们开始修「空观」───

慢慢、慢慢…对心中的妄想,会慢慢的脱离,虽然它存在,但是它已经不能干扰你了,我们讲「离相清净」。修空观的人,他内心会慢慢、慢慢的寂静下来,他会跟自己的妄想脱离。当然我们不能这样以此安住,应该从这个「空观」来破妄,破妄当中慢慢成就「清净心」。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

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前面的「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菩萨道没有假相,你是没有动力的!他要创造一个诸佛菩萨功德的一个假相──来欣求;他内心要产生众生苦恼的假相──产生悲悯;他要假借布施的假相来开显──我们内心当中施舍的功德;他要透过持戒的假相来──灭恶生善,各式各样波罗蜜的假相来启发菩萨的断恶修善。所以菩萨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又出现了假相,使令他能够不断的增上、不断的调伏自己,这个假相的重点,为了成就菩萨的菩提心。

我们可以这样讲:修学「空观」,让我们一个人脱离过去。

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你永远不能脱离「过去」的阴影──「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这个很麻烦!弄得我们自己障碍重重,我们现在想要学佛、想要趋向光明,但是过去的烦恼放不过我们,过去的罪业也干扰我,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脱离不了过去。

你脱离不了过去,你就失掉了未来!

「空观」会让我们慢慢远离「阿赖耶识」,让我们跟过去做一个切割,重新开始!「空观」会让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我们最初生命的原点,从那个地方重新出发。一个人不能跟过去做一个切割,就糟糕啦!你生命就很难突破,你完全被你过去的烦恼、业力控制得死死的,你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大概就被算准了。所以从「空观」当中,使令我们脱离过去,而「假观」它却会帮助我们创造未来:

「破妄」──就是「远离过去」;「显真」──开显心性的妙用,使令我们一个菩萨,能够好好的去创造「来生」的功德庄严。

我们前面这样的一种「破妄显真」,都是要透过语言文字的思惟、观察,所谓的「闻、

思、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是一个「显教」的方式。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密教」的方式───

密教它是「持咒」,这个咒语,它只有听音声,它不能思惟的。你完全用音声,来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熏习;你会发觉,它也有破妄显真的效果,但是跟前面的二十五圆通是截然不同。前面是透过一个闻思修的方式入真如三昧,这个地方是靠受持『楞严咒』,在每一个音声的带动之下,使令我们内心当中慢慢慢慢的…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这一科的大意。

 

        壬一、现化表法(分二:壬一、现化表法。壬二、正说神咒)

佛陀在讲『楞严咒』之前,他把『楞严咒』的一个持诵的方法,跟它的一个受持的功德,用一个简单的瑞相把它表达出来,显现各式各样的化佛,来表达『楞严神咒』这个法门的一个殊胜功德,叫「现化表法」。

佛顶放光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

光中现佛

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

化佛放光

顶放十道百宝光明。

光现金刚

一一光明,皆徧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虚空界。

大众钦仰

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这一段经文,有五小段,一般我们在诵『楞严咒』之前,都要诵这段文,这五小段把整个『楞严咒』的内涵,作一个总相的说明。当你把这个「表法」看懂了,你就知道要怎样去受持『楞严咒』了。

第一:『佛顶放光』──这个『佛』是指谁呢?是指「释迦牟尼佛」,就是「应化身」的佛──陪着我们在三界里面,示现生老病死;陪着我们流转的、这个应化身的佛。经文『尔时世尊』,『尔时』是指阿难尊者请法之后。那么阿难尊者请法之后,其实佛陀并没有马上宣说『神咒』,他先现瑞表法。从他的肉髻,这个『肉髻』就是『无见顶相』──佛陀的头顶,是黑色的头发,但是他头发中间有一个红色凸出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说的『肉髻』。从这个地方涌出百宝所成的光明,这个『光明』,我们要了解它有两个重点:

(一)这个光明是从何而出?佛陀的光明──高度越高的光明,是越殊胜、越加尊贵。比方说:佛陀「降伏外道」,那么多分都是用手上放光;佛陀要「宣说大乘法门」,有时候是胸前放光,有时候是白毫放光,但是头顶放光的,非常的少,只有在开显这种──「真如实相」的不二法门的时候,才会从头顶放光。因为「头顶」是一种「无上」的意思,有「尊贵」的意思,所以也表示了这个法门的无上尊贵,它是从肉髻中而涌出的。

(二)这个光明到底是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相状?

这个光明我们看它是「百宝所成」的光明。『一百』这个数目──表示十法界当中有「理具」跟「事造」两重的十法界:

「理具」──我们叫做「性德」,性德就是你的「清净心」,清净心不是修来的。说:我这个人要把清净心修得更清净。『清净』没有所谓『更清净』这回事;清净心只有说你是『恢复』你的清净心,清净心不是修来的!这个「性德」就是理具的,它是本具的。

「修德」──就是「菩提心」,是要修来的,菩提心你没有修是没有的。

我们「理具」十法界跟「事造」十法界,两个合起来就创造了『百宝光明』。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楞严咒』的主要的一个目的是「密诠心性」。秘密当中──它开显我们一念心性。既然是讲「心性」,当然就是有「性德、修德」两个内涵在里面。不过从蕅益大师的解释,释迦牟尼佛放的光明──百宝光明,是偏重在「修德」这一部分。因为释迦牟尼佛应化身,当然是修来的,所以这里是偏重在修德的光明。

第二:『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这个『光明』指的是谁呢?是指释迦牟尼佛肉髻所放出的光明,在光明当中,出现一朵千叶宝莲(「莲华」是清净的意思,它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它有一个清净的化佛,这个『化佛』是一个「无为心佛」──就是指的我们的「性德」,这个化佛是「无为的」,不是修来的,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清净心,坐在一个清净的莲花当中。

第三:『顶放十道百宝光明。』这个「化佛」本身又放光,放光又产生一个百宝的光明。这百宝光徧    迹   徧明当然也是理具事造,不过这地方的光明,偏重在「性德」的光明,就是清净心的光明。

蕅益大师说:我们看到这个「表法」,要注意这整个过程是两尊佛放光──一尊是「释迦牟尼佛」放的光明──是「修德」的光明;一个是「无为心佛」──所谓的「性德」的光明。所以佛陀宣讲『楞严咒』之前,有两道光明同时出现。这两道光明之后发生什么事呢?

  第四:『一一光明,皆徧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擎山持杵,徧虚空界。』这个『一一光明』,第一个『一』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光明,就是我们说的「修德」的光明;第二个『一』是无为心佛的光明,就是我们说的「性德」的光明;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清净心。那么这两个光明,相互的作用──这时候,两个光明一接触,出现了十恒河沙数这么多的「金刚密迹」──是指「金刚藏王菩萨」。「金刚密迹」有「破障」的效果,是现出什么相状呢?他是『擎山持杵』,他左手擎山、右手执持着金刚杵;『擎山』偏重在对治外在的魔境,这『持杵』是对治内在的魔境。这「金刚藏王菩萨」的数量有多少呢?是徧虚空界。修德的光明去跟性德的光明,两个一接触…就出现了『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虚空界。』这时候,大众抬头仰观,看到虚空中这么多的金刚藏王菩萨,内心当中是又畏又爱,祈求佛陀,哀怜护佑,收起了心中的妄想,一心一意要听佛陀从无见顶相放光所宣说的神咒。

这里要说明的就是──

『楞严咒』它的破障功德,来自于「一一光明」缺一不可。你看『楞严咒』,你把它放在录音机播放,对录音机没什么效果,录音机它没有明了性嘛!为什么『楞严咒』一定要用我们的「心」去持它呢?因为我们的「心」才有这个修德。你要发了「菩提心」,用菩提心去受持『楞严咒』,你才能够从修德的光明,去启动『楞严咒』里面性德的光明。你用录音机播放的话,有什么功德呢?少了「光明」,录音机没有明了性;除非你播放录音机,听到的人,他能够产生忆念,那这个就有效果了。意思是说:你那个修德的「心念」,跟「咒语」接触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本身要放出一道光明,《楞严咒》本身又是一道光明,两个光明一接触,心力跟咒力结合的时候,就『皆徧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虚空界』,产生一个灭恶生善的效果。

什么是「咒语」?它就是一个──「密诠心性」

古德说:一般持咒会产生一种不思议的熏习,它有三种的功德力;当咒语在我们身口意运转的时候,产生三种不可思议的熏习力量:

第一个、「理法力」:因为每一个咒语,都含摄无量的妙理,所以它能够念念之间开显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你在持咒的时候,很自然的你的妄想就会淡薄,很自然的你的善根就会慢慢的增长,因为在它的音声当中,它含摄了无量的妙理。

第二个、「威法力」:在咒语当中,有很多很多佛菩萨跟金刚藏王的圣号,诸佛菩萨的名号都在里面,所以你在诵持的时候,能够感通十方诸佛的加持。前面的「理法力」是偏重在开显你内心的善根,这个「威法力」就是向外感通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产生一个本尊相应,有灭恶生善的效果。

第三个、「实语力」:真实的语言。古德说:什么叫「实语力」呢?一切咒语都是如来秘密的语言。我们凡夫的语言,是自己「打妄想」讲出来的;诸佛菩萨的语言叫做「咒愿力」。诸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咒愿」──把他自己的善根跟福德,完全回向给众生。但是众生要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他必须要有一个东西来含摄,所以佛菩萨就把他的咒愿力,放在咒语当中,所以整个咒语就代表诸佛菩萨的咒愿,当你的心跟咒语接触的时候,你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祝福跟咒愿。

一个人,一旦有了禅定,他的咒愿力就不可思议了,不要说是「佛陀」,在经论上说:一个初禅以上的人,他如果咒愿某一个人要死掉,这个人一定马上死掉,初禅以上就可以了。你要刺激到他的话,他起恶念咒愿你,他马上会把你的生命消灭掉。当然诸佛菩萨更不可思议了,法身的三昧,他不断的咒愿──一切的众生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在受持『楞严神咒』的时候,能够去感通十方诸菩萨的咒愿,这个叫做「实语力」。有这三种力量:开显善根,灭恶生善,离苦得乐。

 

『楞严咒』──总共有四百二十七句,北宋的长水大师,我们尊称他为『楞严大师』。他的说法是──前面的偈颂主要是对「三宝的皈依」,他认为最末从『唵』开始这八句,才是诸佛菩萨真正的秘密的语言。这个说法圆瑛老法师是认同的。我们过去在佛学院的时候,我的恩师上慧下天长老,他的说法也是这样,从「唵」开始才是『咒心』。我们一般说『摩诃悉怛多般怛啰』,这个叫咒的名称,「大白伞盖」是它的名称,但是它的咒心指的是从『唵』开始,共有八句。前面的是对诸佛菩萨的赞叹,真实的秘密语言,是从『唵』开始。我们看这咒心──

『唵。阿那隶。毗舍提。鞞啰跋阇啰陀唎。盘陀盘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合牛都嚧瓮泮。莎婆诃。』

这八句是整个诸佛菩萨的秘密语言,是诸佛菩萨的一个咒愿力。如果我们今天没有很多时间持整部《楞严咒》,持这八句,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它也能够开显我们的善根、能够破除一切遮障。

       辛三、述德劝持(分二:壬一、略显果上自行化他功德。子二、略明因人灭

恶生善功德。)

壬一、略显果上自行化他功德

本科的『果』是什么呢?『果人』我们「大乘佛法」的果人,当然就是十方诸佛。就是略显十方诸佛依止这个『楞严神咒』来成就自行、化他的功德。换句话说,十方诸佛为什么能够成就自行的功德?为什么能成就化他的功德呢?因为有『楞严神咒』,是这个意思。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啰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这一段先简单的说明──诸佛菩萨是如何来成就自行化他。说『是佛顶光聚』,『佛顶光聚』是指『楞严咒』它的出处,『楞严咒』是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佛陀的头顶放光,光明当中出现千叶宝莲,千叶宝莲当中又出现了一个无为化佛,这个无为化佛又放出了一道光明,两道光明的接触,就开始宣讲《楞严咒》。

它的标题:『悉怛多般怛啰』,应该要加一个『摩诃』。『摩诃』叫做「大」,『悉怛多』叫做「白」。『般怛啰』就是「伞盖」;就是它能够像一个大白伞盖,来保护加持修行人。『伽陀』就是偈颂;蕅益大师说:什么叫『微妙章句?』因为《楞严咒》的每一个音声,都具足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当这个咒声,你从嘴巴诵读出去之后,你再听回去,回到你的身心世界,在你的身心世界运转的时候,它每一个音声,都能够产生破恶生善的效果。那么什么叫「破恶生善」呢?总而言之,它能够『出生十方一切诸佛』──一切诸佛之所以成佛,一切诸佛之所以能够度化众生,都是依止『楞严神咒』。

蕅益大师说:什么叫做『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呢?他说:正如前面说的『十方婆伽梵,一路涅盘门。』诸佛要成佛,要有一个「门」,你看我们要进来讲堂,一定要从「门」进来,你不得其门而入,你只好在外面看,就没办法进来了。所以诸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仰仗『楞严神咒』,降伏魔境,所以他能够成就这个「通达之门」。

  从「因地」来说,这个『门』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从门外而进入门内,这是「上求佛道」,这是三世诸佛在因地的时候,仰仗神咒而降伏诸魔。

  第二个:是从门内出去,又出去了,「从空出假」,十方诸佛要仰仗『楞严咒』之门,而得拔济群苦;诸佛菩萨内心当中无量的咒愿,他希望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但是他怎么办呢?他把他这样的咒愿力,就放在咒语当中,让众生来持诵『楞严咒』的时候,能够跟十方诸佛的咒愿力感应道交。

  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救拔,有两种差别──

  第一个是「主动性」的:如果你非常的幸运,生长在佛世──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那诸佛菩萨度化你是主动积极,不用你去求他;诸佛菩萨只要你善根成熟了,他不管你烦恼有多重,他也不怕你业障有多深,一旦你的善根成熟了,诸佛菩萨他就普门示现,现出各式各样的相状到你的面前,你不用求他的,然后让你的善根成熟、令你得解脱。所以能够跟佛陀生长在同一个时代的人,被救拔的因缘,很多都是佛陀主动安排的,「为诸众生不请友」。

第二个是「被动性」的:但是佛陀灭度之后,像我们就很糟糕了…末法时代,我们出世的时候佛陀不在,只有佛像;这时候佛陀就转主动为被动,佛陀留下了「名号」…他不能长时间住世,因为长时间住世,众生就不生好乐心,所以佛陀他住世有一定的时间。佛陀一旦灭度,佛陀留下了两个东西:第一个他的「名号」,第二个他的「咒语」;那么加持力也是一样,只是佛陀不能主动救拔你。你一定要是怎么样呢?『一一光明』,你必须要去持诵它,你才能够带动那种加持的力量。

佛陀的救拔是──

佛在世的时候是「主动」的,佛灭度以后它变成「被动」,你要去忆念他的圣号,你要忆念他的咒语。这个地方叫做『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它就是从因地来说,十方诸佛仰仗咒语而能够降伏魔境;从利他的角度,十方诸佛仰仗咒语而拔济群苦,是这个意思。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分二:癸一、明不持之失。癸二、明能持

之得)

「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

癸一、明不持之失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这里先说明以下的内涵:它的当机众是谁?它是针对谁来说呢?

  首先是『有学』,这个『有学』的范围就很广了,小乘──四果以下都叫有学;大乘──佛果以下,都叫有学,范围很广。这当中再加以拣别,有学当中的『未尽轮回』,就是还没有解脱三界生死的,我们一般说的「凡夫众生」。

智者大师把「凡夫众生」又分两类:一个叫做「外凡的资粮位」,一个叫「内凡的加行位」。这个「内」、「外」是怎么说呢?

一、「外凡位」:就是这个人是「心游理外」,他这个明了心对真如──二空之理,相应的时间很少很少,大部份的时间都是颠颠倒倒的──心随境转。所以这种人他在修学当中,他仰仗的就是那一份的愿力,绝不放弃的愿力──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完全仰仗对三宝的信心跟愿力在支持着资粮位菩萨。所以「资粮位」叫做什么?叫做「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外凡位。

  二、「内凡位」:「心游理内」,虽然他还是一个凡夫,但是他内心跟真如理相应的时间很多,也就是说他有「禅定」。从以下经文来看,偏重的是我们这些一天到晚打妄想的外凡菩萨。

外凡位的菩萨──假设你发心要成就大乘的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无生)的果位,你不受持此咒而能够安稳的依止道场来修学,使令身心远离内外的魔障,是无有是处,是绝对不可能!外凡位菩萨的特色,这个人他对三宝有信心,你要带他去做义工,他也主动积极;你要他去拜忏,他也主动积极。但是这个人把功课做完以后,就开始打妄想,因为妄想重。

「妄想」有什么过失呢?

第一个、打妄想容易向内触动──你的烦恼跟业力。阿赖耶识,就是你不能够触动;阿赖耶识你不要去攀缘它,它不会释放业力烦恼。

一个人打妄想越重的人,他的业障容易现前!「第六意识」跟「第八意识」,两者是互动的,第八识去创造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去刺激第八识,两个相互作用,辗转增胜;所以一个妄想重的人,容易业障现前。打佛七时,你要是一天到晚打妄想,就要小心。

第二个、妄想重的人容易触动──鬼神障,刺激到你的冤亲债主。后文的五十阴魔,都是打坐的时候,一时的「失念」。打妄想了…结果去触动你的冤亲债主,然后他就干扰你。

  一个外凡位的菩萨,他妄想多,如果不受持『楞严咒』来保护自己,要远诸魔事,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外凡位的菩萨障碍特别多。

前几天我有一个台北的学生,他们两个夫妇都受持『楞严咒』。这位男众是个大学教授,他们两个受持『楞严咒』之后,他的同修(女众)去参加一个读书会,这个读书会大部分都是女众老菩萨…台语班的。有一天她们班上的老菩萨…很用功,但不晓得为什么用功以后,整个业障现前,全身就是莫名其妙的酸痛,看病也看不好,外道的符水也吃了很多,都没有效果。后来这个女众菩萨就说:你持持这个『楞严咒心』,就简单的把这个『楞严咒』的功德跟她介绍,这是诸佛菩萨秘密的语言,诸佛菩萨的咒愿力都在里面。这位老菩萨持了七天左右,持完以后,整个病痛几乎全部好了。这就是你内心至诚恳切的心,可以去启动诸佛菩萨的咒愿力。

其实我们在「外凡位」,最大的问题就是──障碍重重。

你看很多人用功上不去,障碍卡住了!就像开车,你这个车子很好,每天做功课,前面有一个石头挡在你前面,我看你多会用功!一个人不能够忽略「破障法门」,我们除了车子要前进以外,前面的石头,有时候你也要扫一扫。印光大师也说:一个念佛的人,要兼持咒语,要兼持「大悲咒」破障,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凡位菩萨」不受持『神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是无有是处!佛陀讲得很肯定,他就是针对我们这些整天打妄想的外凡位的菩萨。

有些人是不修破障的,他只修他的正修的;当然你要福报大、善根强,有时候是风平浪静,但不是每个人一生都是风平浪静,所以有时候你要持一些咒语来破障,「正行」跟「助行」两个配合。

         癸二、明能持之得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前面是说明「不持的过失」,这里是讲「受持的功德」:

说:在六道凡夫的世界当中,随其所在的国土,国土当中的所有的众生,那么这个人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这都是在讲「纸张」。『桦皮』是什么呢?是指桦树的皮,它特别的轻薄,可以做成纸张来书写;『贝叶』就是贝多罗树,「贝多罗树」它是又长又广,在西藏经常用来书学经典;『纸素』就是拿竹片去煮,煮成「浆」之后,把它制成纸张;『白』就是印度一种柔细的草,这种草可制成纸张。以上这四个都是在讲纸张,用纸张来书写神咒,然后把它保存在一个干净的香囊。即便这个人内心是昏昧闇钝,他读也读不来、背也背不起来,未能诵忆,但他就是把它带在身上,或者把它书写放在他的佛堂、客厅当中;『当知是人,尽其一生,一切诸毒所不能害』,各式各样的病毒、各式各样的鬼神都不能伤害他。它有保护、加持的效果,这是个总说。

我们看「别释」的部分:

附表十二—携带诵持『楞严咒』之功德。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我们携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楞严咒』它有八大功德,我们把它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灭恶」,第二个「生善」。

  一、灭恶:

(一)、「能灭诸难」:在《楞严经》中,受持『楞严咒』或携带『楞严咒』,能够消除主要三种灾难:第一个「水灾」──水不能溺;第二个「火」不能烧,你看受持『楞严咒』的人,火烧的时候,隔壁都起火了,他们家不能起火,他有『楞严咒』的保护,火不能烧;第三个「毒」不能害,各式各样的流行病毒,不能伤害你。

像:美国有一个宣化上人,诸位都知道这个公案,宣化上人有一天带他的弟子到东南亚弘法,因为他的法缘很殊胜,外道就嫉妒,就下蛊。之后,他们不晓得在哪吃了什么东西,两个徒弟就中蛊,宣化上人就持『楞严神咒』帮他们加持,两个人就吐出很多的小虫出来。这个咒语它本身是一个诸佛菩萨的秘密语言,所以它能够把这个病毒给逼出来,毒不能害。

(二)、「能净业障」:经文上说,未持咒之前──「今生」所造杀盗淫妄的罪业,无问轻重,一时消灭,『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完全的消除掉。意思是说:你今生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不论是轻、不论是重,都能够消灭──消除你今生所造的罪业。

(三)、「能消夙业」:这个「夙业」是指你过去的罪业。你过去生当中,一时胡涂所造的罪业,所有的一切轻重罪障,如是积业,犹汤销雪──就像热汤来销除冰雪一样的这种效果。

(四)、「不堕恶道」:受持『楞严神咒』的人,他来生他有两种功德,第一个、不堕三恶道当中。第二个、不生贫穷下贱的家庭,生在尊贵家。

  蕅益大师对于「消除业障」有他的看法──

  他说:受持『楞严神咒』的人,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人,他能够佛前发露「永断相续」──这个人他在受持之前,他生起了惭愧心,把他过去的罪业,完全发露出来,而且发愿永不再造作。这个人以「永断相续」的惭愧心,来受持『楞严神咒』,是「灭除罪障、善根增长」,他肯定可以灭罪,就像前面说的『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第二种人,是「虽知持咒,仍犯前愆」──他受持神咒,但是他的过失,还是不断的出现,这时候「厥罪不灭,但有远益」,这个人罪没办法消除,但是对未来种下一个深厚的善根。『远益』就是对长远来说,他来生是有好处,但今生得不到灭罪的效果,因为你没有起惭愧心嘛!

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咒语」也好、「名号」也好,你要用「觉悟的心」来受持,才有效果!

  我们看:「佛者,觉也!」诸佛菩萨的功德,一定要以「觉悟的心」来做基础,如果以「颠倒的心」去受持神咒,今生很难有效果,只是对来生产生效果。所以蕅益大师说:「虽知持咒,仍犯前愆,厥罪不灭,但有远益。」

我听过一位老和尚跟我们说一则公案:

以前在埔里有一位比丘,他出家以后很放逸,造了很多的罪,后来他师父实在受不了了,就狠狠的把他骂一顿,把他赶出去了。这比丘被赶出寺庙以后就自暴自弃,就把自己的袈裟给烧了。这个是很严重的事啊!「袈裟──是三世诸佛的法衣」,以恶心来破灭法衣。这过失很重的!后来他自己也觉得不对,至诚的忏悔。有人就劝他说:你赶快持『楞严神咒』。他一方面忏悔,一方面持『楞严咒』,没多久…就在梦中,他梦到一个老和尚送他一件袈裟。这是「见好相」啊!诸位要知道:梦中你没办法作假的!我们一生有两个没办法作假,第一个「梦中」,第二个「临命终」,你做不了假!你平常可以作假,梦中你是什么样就呈现怎么样,它完全是内心的显现,所以这个梦中的好相一出现,就是「罪灭」。

  『楞严咒』──只要你真实的觉悟、真实的惭愧,你去受持这个神咒,正如经典所说的「无问轻重,一时销灭。」但是它的条件是──你要真实的断相续心,重点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