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硫磺软膏哪里有卖的:美国与中国的冲突——威慑的前景、后果和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3:34:35

美国与中国的冲突——威慑的前景、后果和战略

 

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国际安全与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詹姆斯·多宾斯

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 戴维·贡佩尔

兰德公司政策分析师 戴维·席拉帕克

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 安德鲁·斯科贝尔

译者: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尹宏毅

 

2011 年11 月07 日

 

    在今后20 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防预算可能会超过美国,从而使之成为真正享有同等地位的竞争对手。尽管存在这种潜力,但我们认为,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军事实力仍将集中在其直接的周边地区。在那里,可能会爆发冲突,牵扯到韩国、台湾、东南亚的一个或更多的国家,或者是印度,大致就是按照这一概率递减的次序。在这些事例当中的任何一起之中,按照我们的评估,美中两国之间都不可能发生武装冲突。但是,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一项评估,即美国将会对导致这种冲突的行为保持威慑能力。

 

    对东亚最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来说,美国的地面部队将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紧急情况会源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崩溃,但其它国家崩溃的可能性则要小一些。虽然中国总的军事实力不会很快赶上美国,但在其直接的邻近地区,首先是在台湾岛内及其周围,其次是在遥远一些的地方,它将会比较迅速地获得局部的优势。因此,对该地区有争议的资源进行直接的防御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将会几乎不可能。因此,美国越来越在防务方面依赖升级的选择,在威慑方面依赖进行报复的实力。在这方面,美国的核优势很可能会无济于事,不仅因为中国将会保持第二次打击的实力,而且因为在大多数可能的危机中,所牵扯到的问题对美国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如果发生冲突,很可能会升级成为电脑网络和经济领域中的冲突。在这两种情况下,由于美国的弱点,所以所付出的高昂代价都是令人厌恶的。虽然对中国大陆的军事目标实施常规打击可能是最佳的升级选择,但是没有理由相信,冲突能够受到如此严格的限制。

 

    在改善直接防御的前景和减少升级的风险方面,一项手段就是美国为中国的邻国的军事实力提供支撑,并支持其决心,这种战略不应当是——或者不应当被看作是——美国企图包围中国,或者建立反对中国的地区联盟,以免造成中国的更为严重的敌视。实际上,应当做出并行不悖的努力来使中国参加安全方面的合作,不仅是为了避免造成反华联盟的形象,而且也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上第二号大国对国际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中美之间如果发生冲突,经济上的后果可能会是历史上空前的,即使双方避免经济战也是一样。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相互威慑。这种威慑目前稍微对美国有利一些。加强美国的经济是最佳途径,以确保相互依赖的平衡,以及与此相关的威慑不会在今后几十年内转变成对美国十分不利的状况。虽然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不容忽视,但是也不应当夸大。任何次数的其它冲突都更有可能。这些更有可能的冲突将会在与同中国截然不同的对手之间发生,所要求的能力也会截然不同于对付一个真正享有同等实力的竞争对手所必需的能力。从单个情况的角度看,这些紧急情况都不会像与中国发生冲突那样重要。但是总体而言,它们将会深刻影响两国相互交往的国际环境,并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实力和决心的看法。

 

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

 

    在今后20 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防预算可能会超过美国。因此,如果中国选择这样做的话,它可能会成为要比苏联和纳粹德国在鼎盛时期更为强大的对手。但是,中国所谋求的既不是领土扩张,也不是对邻国发挥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它对在军事开支上赶上美国、获得与之相当的全球影响力,或者在本国直接的周边地区以外的地方做出防务方面的承诺丝毫也没有显示出兴趣。虽然其意图方面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大概会获得相当多的警报,因为从做出开发这种能力的决策到实际开发之间,必须留出很长的时间。

 

   尽管中国的政策很谨慎和务实,但是与美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依然存在。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这种风险在重要性方面将会增加,其概率也可能会增大。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在今后30 年内造成中美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的冲突来源,其发生的概率按照递减的次序排列。所有这些冲突来源都处于中国直接的周边地区。在那里,我们认为中国在安全方面的利益和实力仍将是集中的。

 

    在这些情况的任何一种之下,我们都不认为中美发生军事冲突是可能的,但是这种判断所依据的是一种看法,即美国将会保持在整个这一期间对可能会导致这种冲突的行为进行威慑的能力。在回顾发生冲突的貌似可能的来源之后,我们考虑一下这些情况可能会给美国带来的军事行动上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防务和威慑方面的要求。我们考察一下美国将需要保持的实力,以确保与中国之间的冲突不会发生。我们在结尾部分提供有关美国在应对崛起中的中国所构成的挑战方面的长期战略的一些想法。

 

发生冲突的场合

 

    朝鲜

 

    朝鲜如果垮台,可能是由于经济失败、金正日死后在权力的过渡中发生争执,或者在与韩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失败。在任何此类情况下,朝鲜的局势都可能会出现混乱。数以十万计的,也许是百万计的平民就会朝着朝鲜的边境地区迁徙,以寻求食物和躲避相互对立的武装集团之间的冲突。中央控制的崩溃还会危及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中国可能会在沈阳军区全面动员的导弹资源的安全。中国还很可能会派遣大量部队越过鸭绿江,以图在边境的朝鲜一边解决难民流动问题。

 

    对美国在韩驻军/联军司令部来说直接的行动方面的担忧是确保弹道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射场的安全。如果朝鲜并非完全溃不成军,那么可能还必须使朝鲜人民军威胁首尔的远程火炮失去作用。对于完成这些任务来说,特种部队、强行进入和空运方面的能力将会十分必要。同时,中国也会很担心美韩军队进入非军事区以北地区,因而会调遣本国军队进入,如果它尚未开始这样做的话。这不仅是为了遏制混乱,而且是为了在美韩军队接管全国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虽然在执行这些任务方面,韩国将提供大量部队和实力,但对于应付朝鲜全面崩溃的范围与复杂性来说,这是不够的。美国地面部队的大量和范围广泛的投入将是必要的,以迅速夺取若干方位并确保其安全。其中一些地方是范围广袤的。特种部队与专门的化学、生物、放射性、核和高当量爆炸物(化生放核爆)部队将不足以应付这一局面。

 

    美中两国军队之间发生对抗——无论是意外的与否——的可能性很大,对抗升级的可能性也很大。除了进行干预和应对朝鲜失败的直接后果的压力之外,美国还将被迫面对理想的终极状态这一棘手的问题:即统一(我们的盟国韩国所偏好的结果)或者朝鲜半岛继续分裂(中国的强烈偏好)。

 

    台湾

 

    虽然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已经并且不断改善,但是在两国之间的重要问题上,一直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展。这个问题就是该岛的最终地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还是作为“统一后的”中国的一部分——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决定。台海两岸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根本的分歧继续存在的话。

 

    海峡两岸间如果发生冲突,可能会采取许多形式,包括中国封锁台湾的港口、对台湾的目标实施不同水平的轰炸,以及直接的入侵企图等。如果美国直接插手任何此类应急行动,其目标就是阻止中国胁迫或者征服台湾,以及在可能的程度上限制对台湾的军队、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对美国来说的核心使命包括阻止中国获得制空权和制海权,限制北京的陆地攻击导弹的影响——这种影响全都通过主动和被动的防御与进攻行动的灵活的结合来实现——以包括美国对与进攻台湾相关的大陆目标进行打击的可能性,以及所有随之而来的进一步升级的风险。实际上,中国完全可能预料到并且谋求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阻止美国的这种行动,就是通过对美国在该地区的资源发动攻击。

 

    随着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取得进展,美国胸有成竹地完成这些使命的能力正在受到侵蚀。在近期内,中国即将部署威胁美国的陆地和海洋力量投射平台——空军基地和航母——以及台湾自己的防御力量的实力。如果没有该地区军事力量对比的持续不断变化的可能性极小的逆转,那么即使考虑到针对顽强抵抗的当地力量发动一场两栖进攻方面的相当大的困难,直接保卫台湾也已经成为一项挑战,在今后几年里,其难度很可能会不断增大。

 

    网络空间

 

    中美之间的网络战争可能会成为武装敌对行动的一个方面——或前奏。抑或,它也可能会在网络空间中开始,并停留在那里。这种情况局限于这一领域,尽管有引发武装冲突的一定危险。

 

    由于对美国的网络实施了一再的闯入,以获取敏感的数据,却没有遭到美国的报复,所以解放军可能会谋求并获得授权,以干涉美国有关中国的战略核计划的情报搜集与传播。中国的文职领导人可能不会认识到,这种行动会被美国界定为网络袭击,因而导致报复行动。这种袭击可能会破坏美国赖以获得重要情报——包括警报——的系统。如果美国相信解放军是袭击者,它就有可能决定进行报复。由于解放军相应的情报网络不容易进入,美国还选择显示出冲突升级的危险,所以美国可能会针对支撑中国的运输系统——包括商业航运和军事后勤——的网络实施报复。这样一来,对中国的贸易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此外,由于美国观察中国军力的能力受到损害,所以太平洋司令部可能会被要求加强兵力的戒备状态。虽然中国不希望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它可能会针对充当太平洋上的C4ISR网络的美国卫星实施“软杀伤”袭击(例如链接干扰),从而做出反应。而美国则采取相应的对策。由于中美两国的网络防御体系在这种大规模的、动用先进武器的袭击面前价值有限,所以双方可能会采取反击,以图恢复威慑。

 

    在随后发生的升级之中,中美两国都可能会遭受重要网络的暂时、但却是严重的中断,因而加剧股票、货币、信贷和贸易市场上的冲击。虽然双方都避免冲突升级为动武,但是经济上的损失会相当大。中美两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很可能会中止。朝鲜半岛的局势可能会恶化。没有任何生命方面的损失——仅仅是范围广泛的破坏、对抗的加剧和对网络安全信心的丧失而已。不会有任何“赢家”。

 

    南中国海

 

    南中国海地区有许多可能的热点。中国对几乎整个地区都提出一定程度的主权要求,这与许多别国的竞争性要求相矛盾。帕拉塞尔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周围地区自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尤其发生了有限的冲突。例如,如果越南和中国之间的一场海洋争端升级为两国间的陆地战争,海上的对抗就可能会导致范围更为广泛的冲突。由于存在美国的缔约盟国菲律宾,如果南中国海或者其周围发生严重的危机,对华盛顿来说,利害关系可能会更大。中国最近声称,该地区是其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因而应当由中国管辖。这是对自由航行的全球规范的考验,是对美国在东亚的利益的直接挑战。

 

    美国的目标可能会各不相同,从针对中国企图控制南中国海的海上活动实施航行自由,到帮助菲律宾实施自卫,以防范海上和空中袭击、在发生东南亚的陆地战争情况下支援越南和保卫泰国——另外一个缔约盟国——都有,具体情况要看冲突的性质的和严重程度。如果南中国海或者东南亚发生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都要求美国提供空中和海上力量来确保战斗空间为友邦所主导。如果发生陆地战争,可能会要求美国提供地面部队——特别是特种部队和强行进入的实力。中国当前的向南中国海地区投射强大力量的实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人民解放军陆基的战机缺乏充分的航程,以便从基地出发执行有效的远程作战任务。如果中国在今后几年内形成航母和空中加油实力,这种评估就会改变。南中国海和东南亚地区的直接防御在今后20 年内仍将是一项可行的战略。

 

    日本

 

    中日关系起码由于两个原因是有争议的。首先,在中国方面,日本从19 世纪最后几年到1945 年的所作所为引起的愤怒、恐惧和不满依然存在。由于中国所认为的日本麻木不仁或者蛮横无理的行为,这种情绪经常更为严重。其次,尖阁列岛/钓鱼岛所引起的持续不断的领土争端以及对南中国海地区的专属经济区的相互重叠的领土要求使两国关系不断发生摩擦。如果东中国海发生海上事件,或者一场争吵由于某种海上遭遇而升级,就可能会爆发冲突。

 

    一旦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争端,美国的目标就是帮助保卫日本,并且必定是阐明,尽管中国崛起了,但是美国在亚洲仍然是安全方面的首选的合作伙伴。要这样做,就必须帮助限制日本及其军事力量所遭受的损失,恢复对直接的领空和领海的控制权。这可能会要求考虑到美国和日本针对中国大陆的目标实施打击,而与之相伴随的将是对冲突升级风险的担忧。

 

    中国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空军和导弹力量投射部队的扩充,将会使应对此类紧急情况的代价不断增大。然而,如果美军不从西太平洋地区全面撤退,或者日本的自卫力量不显著削减,那么在今后20 年到30 年内,直接保卫日本就仍将是一项可信的——即使是越来越富于挑战的——战略。

 

    印度

 

    中印两国彼此把对方看作亚洲大陆上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两国间如果发生冲突,可能会是由于两国有争议的漫长的共同边界线上的一起事件,或者在如何应对缅甸等失败邻国问题上的纠纷。除了世界上这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的一场冲突所构成的危险之外,双方之间的核武器的影响也造成相当大的冲突升级风险。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美国大概都会寻求不卷入冲突,因为它的主要的直接担忧是该地区的数以万计的美国平民的安全,以及在一个或者更多的受影响国家实施大规模的和复杂的非作战撤退行动的可能的需要。政治上的障碍将是复杂的,行动上的挑战令人却步。重要的空中和海上力量以及地面部队将是必要的。美国很可能会为印度提供明确的外交上的支持,并悄悄地向新德里提供情报和军事装备。美国的战略目标将是阻止中国获胜,以及避免垂直性的升级(即动用常规或者具有核武装的弹道导弹)或者水平升级(例如巴基斯坦的卷入)。

 

军事行动上的影响

 

    以上事例标志着美国在今后10 年内及其以后时期可能会面临的涉及中国的可能的军事紧急情况的范围。它们显示出,虽然中美之间的敌对行动也许不大可能,但是美国需要范围广泛的发达军事实力来产生威慑作用或者取胜,并且在任何情况下维护稳定,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影响,尽管中国的实力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这种需要正在受到实力不断增强的解放军和冲突可能会发生的不同的情况、地理及领域——陆地、海洋、空中、太空、电脑网络——的影响。在朝鲜,美国的地面部队、空中战术部队、打击部队和特别行动部队可能需要投入;在台湾,需要投入一系列海军和空军力量;在南中国海,美国可能需要占居深海优势。此外,这些应急情况可能会对美国的C4ISR 实力(主要是基于太空的)提出严格的要求,因为距离遥远、可能的高强度和美国有关军事行动的概念等。除了朝鲜半岛之外,紧急情况并不要求美国提供大量的地面部队。除了在朝鲜半岛之外,美国在东亚任何地方卷入大规模陆地战争中的可能性都很小。朝鲜垮台的情况——被判断为可能性极小——很可能会涉及一定的竞争,但却可能不会涉及与中国之间的公开的冲突。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情况都要求派出大量的地面部队。

 

    总的来说,作为一项行动选择,美军提供直接的防御目前是可行的,尽管在这方面的信心各不相同,从南中国海(高)到朝鲜(中等)和台湾(中低)都有。这种结果是由于中国的反接近、地区封锁和有限的力量投射实力——例如短程导弹——方面的改善迄今为止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区尤为明显。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将会发现,很难在朝鲜的紧急情况中利用这些优势,南中国海位于中国的传感器、通信和导弹的射程之外,就更甭提力量投射的范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不仅能够加强其在现存的范围内的反封锁优势,而且将其扩大到太平洋地区,东北亚,最终还有东南亚。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电脑网络和反卫星实力可能将能够破坏美国的C4ISR 实力,因而破坏其直接的防御力量。总的来说,在前沿地区作战的美军可能比较容易受到伤害,而这恰恰是中国的军事投资和部署的主要重点。

 

    直接防御的难度可能会由于中国开发和利用网络袭击和反卫星武器而大大增加。由于美军和美国的作战理念依赖电脑联网的和基于太空的C4ISR。因此,解放军看来认为,太空和电脑空间中的敌对行动会有利于中国,因而可能会为其提供动力。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扩大自己的力量和C4ISR 的范围,使之进入太平洋地区,所以它可能会很容易受到美国的网络袭击和反卫星武器的侵害。无论如何,中美之间的任何武装冲突都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这些新的领域中的战争的影响,即使不是决定性的影响。

 

    直接防御实力受到侵蚀会推动美国加强武器、增加射程和改进地理位置以及目标,不仅为了重新获得生还能力,而且为了打击中国的力量、发射器、传感器和大陆的(或者在直接相关的战区以外的本地区其它地方的)实力。此外,由于解放军开发电脑网络和反卫星实力,而且依靠先进的C4ISR,所以美国必须考虑打击中国的卫星和电脑网络。因此,这些发展趋势会导致双方扩大其目标选择的范围,以获得对任何特定的地理目标的控制权,无论这种控制多么有限。

 

    确保直接防御方面的越来越大的难度可能是举足轻重的,即使中美之间的敌对行动不大可能也是如此,因为它们可能会刺激中国采取冒险行动,增加对美国设置的障碍,削弱美国的盟国和中国的邻国在与更加强烈地要求按照自己的条件解决争端的中国争锋相对方面的决心。这些趋势是由于构成其基础的总的技术进步、军事开支方面的可持续的增长、解放军的改革和理论调整,以及中美两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另一方面,中国的大多数邻国的经济和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在质量上,即使不是在数量上与中国在军事领域中的进展保持同步。

 

    除非发生使美军及其C4ISR 有把握获得生还能力的没有预见到的技术发展,否则美国就不可能或者无法承担反抗这些潮流的任务。由于保卫台湾对美军来说已经很成为问题(例如航母和附近的空军基地),因此一旦与中国在朝鲜垮台和东南亚危机问题上发生对抗,美国在军事行动上的选择也会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将会感觉到有必要越来越多地依靠其比较远距离的和不容易遭受打击的实力。随着美国的前沿作战生还能力下降,其打击的射程必须增加。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作战重点因而将会从地理上有限的直接防御转变为比较可能会升级的反应,并最终在就连这些反应也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从基于封锁的威慑转

变为基于以惩罚相威胁的威慑。转变的速度将各不相同,首先从台湾开始,然后在晚些时候转移到东北亚和东南亚。

 

    这将会迫使美国在使冲突升级——以及基于对中国对升级的担忧的威慑——和不参与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可能会造成直接的武装冲突的敌对行动之间做出选择。冲突的升级可能会采取若干路径。从最严重的升级开始,美国可能会更为明确地阐明其战略中对中国的仅仅是含糊其辞的暗示:如果常规防御失败,如果美军面临失败或者如果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受到侵害,就以动用核武器相威胁。尽管如此,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没有危及美国的重要利益。此外,无论美国发出的核威胁在今天的可信度多么低,今后由于中国具有明确的决心和充分的能力建立能够挫败美国的导弹防御力量(例如通过具有机动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和穿透辅助系统)的具有生还能力的第二次打击威慑力量,所以美国的这种可信度将会更低。

 

    对美国来说,两条比较合理的和相应升级的路径就是使中国的卫星和电脑网络丧失能力,从使中国力量能够作战的卫星和电脑网络开始。在反卫星和网络战两方面,比较容易的做法都是设想敌对行动将如何开始,而不是其将会如何结束——这种结束很可能会伴随着双方攻击对方的重要的非军事和经济太空系统及网络。这种看法的主要理由是美军和解放军所依靠的太空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很大一部分的军民两用性质。使问题复杂化的是,这两个升级领域都是进攻占主导地位的,因为无论是卫星还是电脑网络都很难防御实力强大的攻击者,而且防御的代价很大。即使拥有优越的反卫星和网络战实力,美国在太空和网络冲突升级方面可能会遭受的损失起码也与中国一样大,因为美国更加依赖这些领域来完成军事和情报方面的任务,维护自己的经济健康。

 

    对美国来说,也许最有希望的——最可信的、危险最小的,在效应方面也是最为单方面的——军事升级路径就是针对中国大陆的、或者无论是部署在任何别的地方的中国作战与战争支援目标发动常规的精确打击。由于这种打击可能会从具有生还能力的平台或中国中程导弹射程之外发动,所以美国能够不仅重新获得技术上的(在任何距离上进行瞄准方面的),而且获得地理方面的优势。美国还可能会制止或者扭转美国的C4ISR 越来越容易遭受中国的网络和反卫星武器袭击的局面。如果这种优势得到恢复,那么在超越下一个10 年左右的范围内,能够在多长时间内延续这种优势取决于中国花费多长时间才能扩大其监视、瞄准和打击实力的范围。由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潜力,所以对于美国的长期规划来说,答案也许并不是令人惬意的。无论如何,美国的常规力量升级,因而还有基于以这种升级相威胁的威慑,都冒着使中国升级,包括电脑网络和反卫星实力升级的风险——通过谨慎地选择目标(避免战略位置、平民、经济和领导层打击目标),这种风险可能会被减轻,但却不会被消除,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增大。对中国的核力量的指挥和控制权的常规威胁甚至可能会迫使中国采取核对策。

 

    重点实力

 

    随着中国的反接近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得到改善,美国将会更加依赖与冲突升级威胁相关的实力。表一显示出目前很重要的实力,以及今后可能更为相关的实力。

    表一 重点实力

    重点           直接防御     冲突升级

    水面舰队         ×

    潜艇(攻击)                 ×

    潜艇(打击)     ×

    战术空中         ×

    远程空中打击                 ×

    远程导弹                     ×

    重型陆地力量     ×

    高度机动性       ×

    轻型远征陆地力量 ×          ×

    快速机动性       ×          ×

    特种部队         ×          ×

    无人操作的平台               ×

    弹道导弹防御     ×

    网络战(攻防)               ×

    反卫星                       ×

 

    经济战

 

    由于与军事力量相关的风险、低成本效益和骂名过于严重,所以制裁措施一般是美国所偏好的选择。但是,中国远非具有一般性,鉴于中美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的规模和强度。诚然,对中国来说,如果失去出口收益、信贷的利息和流动性、投资回报以及重要的进口(石油、食品和初级产品等),会对其经济,可能还有国内的稳定产生灾难性影响。然而,对美国的股票和信贷市场、美元的价值、通胀、投资、消费和就业的影响——尽管在GDP 中所占百分比较小——也会是毁灭性的和持久的。对中国发动的经济战更为确切地讲就是与中国——美国主要的债权国和工业产品来源国——两败俱伤的经济战。这种战争很可能会带来要比2008-2009 年度的萎缩严重得多的全球萎缩。

 

    因此,对美国来说的问题——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就是它能否制订对中国造成不成比例的沉重打击的经济措施,即使是在承认其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冲击的情况下。一项此类措施就是干涉中国的石油海运(因为即使是在战争情况下,干涉食品运输的可能性也极小)。然而,由于石油运输及其安排的状况,所以美国若对中国的贸易实施远距离封锁,结果就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地区都会遭受某种程度的中断。当然,中国会认为,这种行动是冲突的严重升级,旨在重创其经济和危及其国内稳定与政权本身。中国一直在扩充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通往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减轻这种危险。它还很可能会采取其它手段进行报复。

 

战略上的替代选择

 

    在今后几十年里,美国确保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友邦和盟国的防务的能力将会减弱。这可能会通过美国愿意采取冲突的水平和垂直升级措施来抵消。然而,中国在这方面也有可供选择的对策。对美国来说,一项基于冲突升级以及最终通过惩罚来实现的威慑的战略,意味着今后要比过去承担更大的风险,以实现相同的目标。美国在该地区的一些利益可能会证明,这种风险的增加是不合理的。这表明,需要用其它形式的劝阻、抵制和说服来为军事威慑提供补充。

 

   相互确保的经济毁灭(MAED)

 

    除了一场核交火之外,如果与中国发生任何冲突,最大的损害很可能会出现在经济领域。中美之间若发生任何严重的武装冲突,的确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相互损害,即使双方避免动用经济武器也是如此。两国经济彼此之间及其与世界其余国家的联系是史无前例的。这种相互依赖性能够成为一种十分强大的威慑力量,实际上是一种相互确保的经济毁灭。目前的情况对美国有利。但是,在这种竞赛中,就连胜利者也会但愿竞争本可避免。

 

    MAED 的运作与经典的相互确保毁灭(MAD)有所不同。起码从理论上讲,把一场军事冲突的升级限制在次核水平上是可能的。而如此限制经济后果则不可能。在美中两国海军在南中国海台湾附近的某处发生冲突时,中国是不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苹果公司不会从设在中国的工厂运输iPad 平板电脑。市场会预测,美中贸易和世界贸易将发生普遍的中断,并酿成其后果,无论北京和华盛顿多么努力地寻求限制这种损害。像MAD 的情况一样,就连比较虚弱的一方,通过相互的,即使是不均匀分布的毁灭,也会在威慑方面受益。然而,今后几十年的某个时候,可能会达到这样一个临界点,即依赖程度的对比变得严重不利于美国,以至于对中国侵害美国在东亚的重要利益来说,这种相互依赖不再构成一项有效的威慑。

 

    这并不是主张要寻求让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因为这样做简单而言就是在现有的威慑效应还很强大的时候剔除这种效应。这是一个理由,以确保这种相互依赖不会过于不利于美国。人们常说,强大的经济是强大的国防的基础。在中国的情况中,强大的美国经济不仅是强大国防的基础,而且其自身也是防范中国冒险的最有效手段。

 

    依靠外交

 

    在近期内,如果美国的本地化的直接防御由于中国的反接近实力而处于危险之中,在中期到长期内,美国的升级又受到不断增大的风险和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影响的制约,那么美国就可能越来越少地留有在涉及中国力量的地区事变中可以采取的有效的军事行动替代选择。正如几个此类事例所表明,在牵扯到美国重要利益得失的事变中,这种情况可能不利于美国插手。除非中国进行赤裸裸的和大规模的侵略——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目前动用武力的模式表明,它不会这样做——否则这可能会牵扯到美国对外交手段的进一步依赖,以及美国试图通过迎合中国的利益来避免冲突,尤其是如果这样做有好处的话。当然,由于直接防御的有效性不断下降,以及冲突升级的(因而还有威慑的)风险性不断增大,所以对于争端,从海洋和领土争端一直到朝鲜和台湾的命运问题,会产生什么结果,美国的影响力将会减弱。

 

    增强伙伴国的实力

 

    避免直接的军事防御和升级并不等同于美国在具体的事变中,笼统而言在地区安全方面采取消极态度。正如去年的事态发展所显示,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实力是强大的,其它现有的和潜在的伙伴国也已经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和自信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迄今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中国邻国的决心有所减弱。这种格局是继续存在,得到加强,还是由于中国克服美国的直接防御以及使美国让冲突升级的威胁失去作用的能力得到增强而发生逆转,取决于美国如何促使该地区各国在政治上和实际生活中“起来反对”中国。在谋求刺激该地区各国实现进一步的独立自主方面,美国必须避免两种可能的陷阱。第一就是想要避免提供自己可能不想兑现的担保,从而实际上减少促使该地区国家在防务方面做出很大努力的激励因素。其次就是如果美国被看作企图与东亚东家结盟反对中国——它迄今为止一直着意避免这样做——这可能会刺激与中国之间的一场军备竞赛。在这种竞赛中,最起码在该地区,美国将会受到很大压力,必须获得胜利。

 

    如果恰恰相反,美国遵循一种双重战略,就是与中国保持接触,包括在地区安全合作方面,同时支持中国的东亚邻国,并为其活动提供保障,那么它就有可能促进地区的稳定,保持美国的影响力,并最起码维护,即使不是推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为盟国和伙伴国提供军事实力方面的支撑,从而增加中国发动侵略的代价,可能会包括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1)提供只有美国才能提供的关键性的实力(例如监视和目标的瞄准),以及(2)以对抗性升级相威胁,包括在太空和反太空方面,从而对中国自己的升级选择产生威慑,以及在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的罕见情况下采取核威慑。

 

    改善美中关系

 

    相互不信任与猜疑的气氛给美中关系蒙上阴影,从而造成了安全方面的可能的困境。如果这种动态被忽略,就可能会失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美中两国就都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自己的国家安全目标,及其在亚洲以及亚洲以外地方的战略假设。美中两国之间的竞争不应当被看作一种零和博弈。实际上,改变这些看法对美国十分有利。由于中国成为真正同等水平上的竞争对手,所以它也可能会成为防务以及经济领域中的更为牢固的合作伙伴。目前,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监督全球公共领域、保护国际商务和旅行以及维护国际安全方面所承担的负担是不成比例的。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在这些努力方面也是一个免费搭车的国家。即使美国在今后几十年里保持防务方面的承诺,推进自己在东亚的利益,它也会希望鼓励世界上这新兴的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中国在打击印度洋海盗方面的努力及其对联合国维和任务的越来越大的兴趣应当成为美中两国加强合作的基础。在长期里,美国将希望寻求采取其它方法,不仅限制中国的实力,而且对这种实力加以利用。在实力相对强大的情况下这样做会比较容易和安全。因此,启动这一合作进程宜早不宜迟。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将会发现,自己不得不做出调整,放弃通过封锁实现的、建立在对本国利益和西太平洋地区盟国利益的直接防御基础上的威慑,而是采取通过惩罚实现的、建立在以冲突的升级相威胁、利用射程较远的武器和生还能力较强的平台基础上的威慑。虽然美国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掌握升级方面的控制权,但是假如它准备对中国大陆实施常规打击,中国就会制订自己的升级选择方案,包括反卫星和网络战进攻实力,从而使美国在升级方面的风险增大。由于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增强,以及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最有可能的情况的有利之处有限,所以美国以动用核武器相威胁的可信度将会减弱。

 

    要改善直接防御的前景和减少升级的风险,一个办法就是美国为中国的邻国的实力与坚强意志提供保障和支持。这种战略的制订应当是为了增加中国动用武力的代价,遏制中国在牺牲本地区稳定和美国的利益情况下过于自信。这种战略不应当成为——或者被看作是——美国企图包围中国或者与该地区结盟来反对中国,以免引起中国的更大敌视。实际上,应当做出并行不悖的努力来吸纳中国参加安全方面的合作,不仅是为了避免造成建立反华联盟的表象,而且也是为了获得世界上位居第二的强国对国际安全的更大贡献。美国还应当继续探索合作性的解决办法,以解决上述的一些冲突来源问题。例如,如果朝鲜垮台,可能会成为美中协作的一个契机。

 

    中美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其在经济上的后果可能会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双方避免经济战也是一样。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相互威慑。这种威慑目前对美国稍微有利一些。加强美国经济是最佳的途径,以确保这种相互依赖的力量对比及其相关的威慑在今后几十年里不会朝着对美国的不利程度达到危险地步的方向转变。虽然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不容忽略,但是也不应夸大。任何数量的其它冲突都更有可能,其中一些的爆发地点我们目前甚至不能模糊地预见到,就像没有人在1989 年预见到我们参与巴尔干地区事务,在2001 年9 月10 日预见到我们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或者在6 个月前预见到我们目前在利比亚做出的承诺一样。这些更有可能发生的冲突是在与同中国截然不同的对手之间发生的,因而其所要求的能力也截然不同于与真正同等水平上的竞争对手打交道所必需的能力。单个而言,这些事变都将不如与中国之间的一场冲突后果严重。但是它们集体而言却将深刻影响两国交往的国际环境,并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实力和决心的看法。成功地应对这些较小的挑战可能会成为确保我们永远也不必卷入更大的冲突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