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效果到底怎么样:一幅毛泽东著名照片中的细节的真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6:42:15

一幅毛泽东著名照片中的细节的真伪

(2009-12-21 13:32:47)  这是一张众人皆知的毛主席照片,由埃德加.斯诺1936年摄于陕北。这是毛主席难得一见的身着红军军装、头戴八角帽、佩带红色领章、帽徽的照片,被公认为是红军时期他照得最好的照片。

 

1936年6月,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冒险冲破封锁,进入中国工农红军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进行了四个月的采访活动。他于1937年撰写《西行漫记》,其中有二十多幅照片,包括这幅传世之作──《毛泽东在陕北》。

据与斯诺一同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马海德医生回忆:1936年的一天,在延安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斯诺给毛泽东拍这张照片。当时毛泽的头发很长,可他又不肯戴帽子。斯诺坚决要求他戴上一顶帽子,把他自己的红星八角帽摘下来戴到毛的头上,拍出了这张精彩的照片。事后斯诺把那顶帽子珍藏起来,留作纪念。

后来斯诺夫人访问延安时将这照片送给毛泽东,说:“这是我丈夫给您照的那张像。我在西安跳窗户逃出来时,身上只带两样东西:一样是您的照片,一样是一盒口红。您知道,您的这张照片就是我来见您的介绍信,而—盒口红对于美国的年轻妇女多么重要,几乎什么部可以贡献出去,而口红是不能丢的。”毛泽东和朱德都笑了。毛泽东接过海伦送给他的照片,大吃一惊:“没有想到,我看起来会是这个样子。”“您的这张照片拍得真好!”海伦说,“它在报刊上一发表,就吓坏了蒋介石,轰动了全世界!”

1975年9月斯诺夫人访问中国,亲手将这顶红星八角帽交给邓颖超。邓颖超将这件珍贵文物转交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展览。

这张极具传奇性的珍贵照片原本是黑白的,在文革中被染成彩色,广为流传。然而人们不会想到,这张照片在文革期间经过修改,一些细节可能不真实,很可能带着虚假流传了四十年。

证据就是下面的这张照片。它取自1965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时出版的画册《长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有了黑白照片染色技术。比较一下两张照片,可以看出:彩色照片是将黑白照片染色而成的。

比较两者,黑白照片中的毛泽东似乎更多一些书生气,仿佛还带着一丝长征之后的憔悴,不像彩色照片那么威严强壮。不过这只是个人的主观感觉,无法量化测量,故不足为凭。也可能光线的变化、长宽比例的改变和彩色效果就能产生这些感觉?我不懂摄影,不好评说。

但是另外一些差别就不这么简单了。

首先,黑白照片的衣领下衬有一些带有花纹或色彩的纺织物,似乎是围巾?暂且就称作“围巾”吧。它在彩色照片中根本不存在。

这个差别我在文革中就发现了,不过当时并没有当回事。因为一是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东西;二是觉得为了维护主席的光辉形象,这样做可以理解,也就没多想。

现在看来,抹掉这个细节大可不必。它并不影响人物形象,没准还会带着一些有趣的说法和故事呢!可惜当事人都去世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讲清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当时是怎么一回事了。

前几天我整理书籍时,想起这个差别,就把两张照片放到一起对比。这让我吃了一惊,原来还有一个更大的差别:黑白照片中根本没有领章!它虽然不能显示色彩,但它的上衣领子部分色泽均匀一致,怎么也看不出有任何附加物或颜色上的差异。

建议读者将这两张照片并列对比,自己得出结论。这两张相片都是我从自己的书籍中找出、我自己负责扫描、未加任何修饰就上网的。对其来源的真实性我承担全部责任。况且那两本材料也算不上珍稀文物,完全可能找到实物。

在黑白照片中,右侧衣领(本文的左右均是相对于照片中的人物而言,与读者正相反)露出得很少。而彩色照片的右侧衣领变大了——这样才能画出明显的领章,左侧衣领缩短了,因此衣领的中线向左移动了一些。这是两张照片的又一个明显区别。

但是这样移动造成一个问题:衣扣不能正对衣领中线了。为了模糊这个破绽,彩色版中衣服的光线变暗颜色变深了。按说这种历史照片的所有细节都是珍贵的,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为什么要隐蔽服装的细节呢?那个时候可没有图像处理的计算机和PS之类的软件工具,要想做这么大的修改又不留痕迹是很难的。

红领章也是可以随便增删的东西吗?须知这可不是画像。这是历史照片,是珍贵的历史照片,是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照片,是被斯诺夫人说成“吓坏了蒋介石,轰动了全世界”的那张照片!

没有红领章,照片中的红军军装就很不标准,人物形象也没有那么神采奕奕、光彩夺目了。这当然有些遗憾。但这个普通一些的形象才是真实的毛泽东。

文革中这张照片还有许多大致相同的彩色印刷品,我随便在网上找了两幅。一幅是1969年的《红旗》杂志封面,另一幅出处不详。它们与第一张彩色照片一样,都没有“围巾”,多出了红领章。总之在文革中,这种照片出现在众多出版物中,还被印成画像、制成像章、烧成陶瓷。

网上的这两张彩色照片似乎是同一个版本,与第一幅彩色照片又有不同:它右侧的领章更大了一些。这样一来,衣领的中线更加偏左,与上衣的中线相差就更多了,就像第一个扣子的上方缺了一个大角。前一张上衣兜处的颜色加重显得很难看,后一张索性切掉了衣兜部分。按照日期,《红旗》杂志在前,《解放军歌曲》在后。是不是因为这些修改破绽过于明显,才又改成了第一个版本了?

彩色版之间的差异也是一个旁证,说明这张照片在文革中确实被修改过。

真想不到,我前些天刚写了一篇用技术手段控制学术造假的博文,如今自己就遇到辨别真假的问题。可惜我对摄影完全是外行,更不懂得在重要历史人物的像片处理问题上,如何在合理的修饰与人为造假之间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限。但是无论如何,对于红军的标志之一——红领章这样重要的细节,如果无中生有地添加,我认为只能叫造假。

为了寻找更多的线索,我翻看了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自传》和斯诺夫人的《续西行漫记》等书。

《西行漫记》中还有一些主席照片,其中一张我放到我的“相册”中。在这幅照片中,长征刚结束不久的毛泽东显得十分憔悴。看了它,就能理解为什么毛泽东看到八角帽照片时会吃惊地说“没有想到,我看起来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斯诺夫人会说“您的这张照片拍得真好”。

我手头的《西行漫记》是董乐山翻译的,三联出版社1979年12月版。书中《毛泽东在陕北》照片是印在普通纸上的黑白照,印刷质量很差。初一看让我又吃一惊:人物的衣领上模模糊糊好像是有点儿东西——难道这张照片还有别的版本?

想了半天才想到这样一种可能:它大概是将彩色版本再黑白化造成的。因为人物的脖子上没有“围巾”,衣领中线位置与彩色版大体一致。

看不到斯诺最初的照片,我心里总是不踏实。国家图书馆藏有这本书的几种国外版本,包括1937年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但都不对外开放。我只翻看了一本200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原希望新版书质量能好些,结果很失望,它的照片也是印在普通纸上质量很差,衣服完全是黑色,根本看不出有无领章(见我的“相册”)。不知道是不是有意模糊处理。为什么毛主席的这张照片的这么多版本(不管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都将服装模糊化呢?这不禁使人想到:瑞金时的红军服、1936年陕北时的红军服和国民革命军服装都有那些不同?

文革后的有关出版物,我只在自己的书中找到1993年版叶永烈的《毛泽东之初》,它的封面使用了这张照片的彩色版。据说有些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这幅照片,我没见过。估计在介绍毛泽东生平的文献和博物馆中,这张照片一定多有存在。早一些弄清真假,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真实的,才可能是美的。以今天的眼光看,1965年版照片丝毫没有贬低伟人,而是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艰苦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有什么不好?当然文革时期可不这么看,那时需要的不是朴素的真实,而是无限夸张和神化。文革已经结束三十多年了,那些神化领袖、愚弄群众的虚假的东西早就该彻底清除了。

如果我的怀疑和分析是正确的,即这张照片在文革中确实做了虚假的增删修改,那么自然会产生一个问题:是谁、在什么时候做出了这种修改的决定?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这种涉及“最高统帅”形象的大事,可不是小人物能决定、敢做主的。

不知道研究红军史和文革史的人对这张照片中的问题有没有兴趣。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一十六周年。

 

2009年12月24日补记:

今天在“作家、收藏家王金昌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jc123)中看到一篇博文“冯雪峰回忆鲁迅送毛泽东金华火腿”,记载了冯雪峰受鲁迅先生委托于1936年9、10月间送给远在陕北的毛泽东一些金华火腿和十几条半线半毛的围巾。这篇文章使我猜想,“毛泽东在陕北”这张照片中戴的围巾是不是就是鲁迅送的礼物呢?如果真是这样,毛为什么身穿军装却身戴围巾就很好理解了——为了纪念鲁迅,而不是我的文章中写的“生活情趣”。

照像的时间(斯诺于1936年10月中旬离开陕北)和送礼物的时间也有可能对上。这种联想或许有点儿道理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6600c00100fy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