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网怎么找人于虹:《阴 符 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4:16:00

 

阴符经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  

 

阴者,暗也、默也。
人莫能见,莫通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也。

符者,契也。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

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

阴符经者,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也。
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机,
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
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而已。
会得三字,则三篇之大意,可以推而知之。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注解]
性命之道者,一天道也。
天之道者,即:阴阳之道耳。
修道者,
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
窃:阴阳之气,
夺:造化之权,
可以:长生不死,
可以:无生无死。
然,其最要处,
则在:能观能执耳。
何为观?
格物致知之为观,
极深研几之为观,
心知神会之为观,
回光返照之为观,
不隐不瞒之为观。
何为执?
专心致志之为执,
身体力行之为执,
愈久愈力之为执,
无过不及之为执,
始终如一之为执。

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
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

能观、能执,
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
依世间之法,而出世间。
性命俱了,心法两忘,
超出天地,永劫长存。
只此二句,
即是:
成仙成佛之天梯,
为圣为贤之大道。
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
邪说淫词,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
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
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于后天,
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
木,以金为贼;
金,以火为贼;
火,以水为贼;
水,以土为贼;
土,以木为贼。
是所谓:天之五贼。

惟此五贼,百性日用而不知。
顺行其气,
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己。

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
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
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
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
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
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
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
    一气浑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其身,
人身中,即具五行之气。

然,心者,身之主;
身者,心之室。
五贼在身,实在心也。

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

人心用事,则五贼发,
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

道心用事,则五贼变,
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

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
以道心,为运用,
一步一趋,尽出于天,而不由人。
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
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
攒五行,而合四象,
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即:天赋之性、真如之性,
所谓:道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而人得之,以为人者,是也。
气质之性者,即:知识之性,思虑之心,
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
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
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
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
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
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
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
不使有一毫客气,杂于方寸之内。

天发杀机,移星移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
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
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
星宿移转,斗柄回寅。
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
龙蛇起陆,静极又动。
惟人也,亦具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
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
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
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
天时人事,合而一之,
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于此而定矣。


 

 

 

《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焉。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
而具良知良能,以为性。
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
秉气清者,则为:巧;
秉气浊者,则为:拙。
性巧者,多机谋;
性拙者,多贪痴。
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
人心主事,亦非:本来之性。
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
而一切巧拙之性,
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
三要者,耳目口也。
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
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
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
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
性命未有不丧者。
人能收视,返听,希言,
闭其要口,委志虚无,
内念不出,外念不入,
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
九窍可以动,可以静,
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
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阴阳而已。
阳主生,阴主杀。
未有阳而不阴,
生而不杀之理,
故,
春生夏长,秋敛冬藏,
四时成序,周而复始,
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
万物,人之盗;
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
食其食,百骸理,
动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
然既生之,则又杀之,
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
世有万物,
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
幻而壮,壮而老,老而死,
是万物,即人之盗耳。
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
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
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
三盗归于一盗,杀中有生,
三盗皆得其宜矣。
三盗既宜,
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
三才亦安矣。
三才既安,道气常存,
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
然,此盗机之秘密,有一时之功,
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
不可太过,不可不及,
坎来则离受之;
彼到而我待之,
阳复以阴接之。
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
故曰:
食其食,百骸理,
动其机,万化安。
    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
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

食时,则后天之气化,
百骸皆理,可以全形;

动机,则先天之气复,
万化俱安,可则延年。

时也,机也,难言也。
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
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
乌能知之?
噫!
八月十五玩蟾辉,
正是金精壮盛时,
若到一阳才盛处,
便宜进火莫延迟。

人知:其神而神,
不知:不神,而所以神。

古今学人,
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
以为本来之元神,
故:着空执相,千奇百怪,
到老无成,有死而已。
殊不知,此神乃后天之神,
而非先天之神,
乃:神而实不神者。
先天之神,非色非空,
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
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
奈何世人,
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于轮回;
不知先天不神之神,
无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
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穷,
小人得之,轻命。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
以其万物有定数焉;
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
以其圣道无形象焉。



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
日则:一年一周。


 

 

 

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
月则:三十日一周。
天有:虚盈朔望之可窥。
大为阳,小为阴,
阳极则必阴;阴极则必阳。
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循环,
此乃一定不易之道也。

至人于此,
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于一时辰内。
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
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圣功于此而生,神明即此而出。
此功此明,其盗机也,
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人乎?
天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
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
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
是道也,
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
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
果是:真正修道君子,
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泄漏圭角,
固穷,而如无知者也。
至于:薄福小人,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
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
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下 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于听,非善听也,
以目无所见,而神藏于耳,
故其:听也,聪。
聋者,善于视,非善视也,
以耳无所闻,而气运于目,
故其:视也,明。
即此二者,以观之,
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
况假修真,存诚去妄者,
何患不能长生乎?
  《清静经》曰: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着万物,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
人能绝其“利”之一源,
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
胜于用师导引之功十倍,
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
朝乾夕惕,昼夜殷勤,
十二时中,无有间断,
渐渐入于至善无恶之地,
胜于用师导引之功万倍。
盖,师之功,能革其心,
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
绝利自返,正其心地而下功,
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处,
师力,焉得而及之?
    儒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正是此节妙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
本来之真心,空空洞洞,
无人、无我、无物,
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
    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
心不可见,因物而见。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
此主人,或生,或死,
物生之,物死之。
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
皆由目之开门揖盗耳。
    盖,目有所见,心即受之。
    此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
人能:返观内照,
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
古云:灭眦,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讯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
天与万物相远,似乎无恩于物矣。
不知无恩之中,而有大恩生焉。
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
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
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
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于自然,
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
故至乐者,万物难屈,
无拘无束,性常有余。
至静者,万物难移,
无贪无爱,性常廉洁。
乐者,无心于余,而自余;
静者,无心于廉,而自廉。
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
无心之用,神矣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

天之道,行于无象,运于无形,
为物不贰,其至私与。
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
其用,又至公焉,
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
禽者,擒也,统摄之谓也。
制者,造作之谓也。
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者,
在乎:一气也。
一气一升,万物皆随之生长;
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
    生长敛藏,总在一气而擒制之。
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
私而公,公而私,非公非私,即私即公,
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活活泼泼的也。

生者死之根,
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
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气而生物也。
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
阳者,生也,恩也;
阴者,死也,害也。
    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乃神运之道,藏之于内者,
不可见,不可知,
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
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
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
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
生者恩也,死者害也。
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
生死恩害,皆时运之,
亦无非天地神道而运之,
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
观于物之,生死有时,
则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
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奇期圣;
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
始于有作人难见,
及至无为众始知。
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
黜聪毁智,韬明养晦,
斡天关,回斗柄。
采药物,于恍惚杳冥之乡,
行火候,于无识无知之地。
委志虚无,神明默运,
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
而况于人乎?
    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
彼岂知良价深藏,
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
当无为之时,
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
一叩百应,神通广大,
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
彼岂知,真常应物,
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
    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
    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之圣。
圣人也,所以参天地之化育,
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
酒色财气,如火坑也。
一切常人,
不穷天地造化之道,
不究圣功性命之学,
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
沉于水渊,而不知;入于火坑,而不晓,
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
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
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
天地万物,即于此而生焉。
一生天地,
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
故天地之道浸。
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
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
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相推,四时成序,
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
造化者,岂不心于其间哉?
盖以自然之道无形,
无形而能变化,
是以变化无穷也。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
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
昭昭乎,进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
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
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
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
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
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
故以言其无,则虚空一气,无声无臭,
其为道也,至静。
静至于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
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
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之?
故古云: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
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
其为器也,最奇。器至于奇,是谓:神器。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故万象森罗,八卦相荡,
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
无不尽在包容之中。
古云: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
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所谓:
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其始也。
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
非有,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
观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
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
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因而制之。
观天道,执天行,
从后天中返先天,
在杀机中盗生机,
颠倒五行,逆施造化,
以阴养阳,以阳化阴,
阳健阴顺,阴阳混合,
由观窍,而至观妙;
由神器,而入至静;
由免强,而抵自然。
有无一致,功力悉化,
阴阳相生之术,昭昭乎,
进于色相之外矣。
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
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术,
乃转璇玑,脱生死之术。
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
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
以至:拔宅者,八百;
飞升者,三千。
无非:由此道而成之。

吁!阴符经,三百余字,
句句甘露,字字珠玉,
示:性命不死之方,
开:万世修真之路,
天机太露!
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般,
无非申明此阴阳相胜之术而已。
有志者,若见此经,
诚心敬阅,求师一诀,
倘能直下承当,
大悟大彻,勤而行之,
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