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尖上长痣 抬头能见:穴道有大小、练功可感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0:02:26

穴道有大小、练功可感知

穴道,在中医学上称作“穴位”、“腧穴”。“穴”是孔窍的意思,表示其中是空虚的。只有空虚才可被物质充填。这个物质是什么呢?是真气。因此,如果为穴道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它就是经络中真气汇聚之处,是真气最充盈的地方。

人体十二正经加上任督二脉,共十四经。十四经共有三百多个穴位。别看人体穴位这么多,实际在针灸临床上常用的不过几十个。为什么这些穴位是常用穴?因为这些穴位在针刺时,很容易出现得气感,都以得气快、疗效好为特征。而且得气的范围都比较大,并常常出现沿经脉的循经感传现象。为什么偏偏这些穴位得气快、疗效好?因为这些穴位的真气最容易汇聚,最充足。

我们称真气容易汇集、真气充足的穴位为“大穴”,相反,真气量少的穴叫“小穴”。

真气运行法始终强调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是大穴密集成排的地方。从脐中开始,包括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等多个大穴。

有人常常提出这样的疑问:下丹田的精确位置在哪里?在腹内有多深?大小是多少?

这里,首先要清楚的是,丹田不是一个解剖概念,而是一个功能概念。它的大小、深浅,是根据每个人的真气容量决定的。在练功之初,丹田真气不足,丹田面积就小。随着练功的长进,丹田中真气越来越足,丹田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当练功进入极好状态时,丹田之气会弥散至整个腹部。可谓腹部有多大,丹田就有多大。

因此,穴位也好,丹田也好,其大小反映了真气聚集的气量多少。练功时通过对气的感知,便可体察其大小。

由此,我们便可理解,在意守丹田时,完全没有必要规定丹田的精确位置。刻意追求丹田的精确位置,只会造成过度着相,意念过重,而变生是非偏差。只需模糊的轻守丹田,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