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祛除疤痕色素:外国名著导读与阅读训练汇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3:52:06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堂.吉诃德》导读与阅读训练
一、堂.吉诃德游侠经历的开始
1、堂.吉诃德为成为一个骑士作了哪些准备?请简述。
五十来岁的堂吉诃德迷恋游侠骑士至走火入魔,为成为除强扶弱的骑士,他拼凑了一副曾祖传下来的破烂不全的盔甲戴在头上,并用4天时间给家中皮包骨头的瘦马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并模仿古代骑士忠诚于某位贵妇人的做法,选中了邻村的一位姑娘洛伦索,给她起名为杜尔西内娅。他又做了把长枪,臂上挎着盾牌,俨然象个骑士了。
二、堂.吉诃德三次出巡中滑稽可笑的冒险经历
(一)第一次出巡
2、请简述堂.吉诃德第一次出巡时“受封骑士”的可笑故事
答:堂.吉诃德第一次出游的头一天,看到一家客店,竟把它当作了堡垒,并把店里的两个妓女和店主分别当成了贵夫人和堡垒长官。他想起自己是个未受封的骑士,便要求店主给他封赠。店主见他疯傻答应了他。店主让堂.吉诃德跪在他的面前,拿一本帐簿念念有词,在他颈窝上狠狠打了一掌,又用剑在他肩膀上使劲拍了一下,一个妓女给他挂上剑,另一个给他套上马刺。封赠仪式便算完成了。堂吉诃德爬起来,谢了“长官”满心喜悦。
3、请简述堂.吉诃德第一次出巡时解救牧童的情节
答:“受封骑士”后的第二天,堂.吉诃德决计回家一趟。途经一座林子,看到一个牧童被绑在树上,财主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命令财主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财主被吓得一一照办。但他走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绑在树上狠很抽打了一顿。
4、请简述堂.吉诃德第一次离乡出游的经历
答:堂.吉诃德第一次单枪匹马出游,来到一家客店,硬要店主封他骑士的名号。他看见一个财主鞭打一个孩子,他厉声呵斥,救下了那孩子。可他一走,那孩子却受到更凶狠的毒打。他遇上一对商人,就逼他们承认杜尔西内娅是天下最美的女人,结果却被打得爬不起来,幸好被一位老乡发现,用驴子拉回了家。
(二)第二次出巡
5、堂吉诃德游说桑丘作侍从的故事
答:堂吉诃德游说一个叫桑丘潘沙的邻居,跟他出门行侠,做他的侍从。他又是劝诱,又是许愿,并答应一眨眼征服了个把海岛,就让他做岛上的总督。于是桑丘骑着一头驴,呆着他的褡裢袋和皮酒袋,抛下老婆孩子,开始了堂吉诃德的第二次出游。
6、简述堂吉诃德与风车“交战”的故事
答: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时,和桑丘在郊野遇见了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却把它们当作三、四十个巨人,要上前厮杀。尽管桑丘大喊这是风车,要阻挡他,但他脑子里装满了妖魔鬼怪一类的东西,连理也不理。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用长枪刺进了风车的翅翼。可那风车把他连人带马甩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好不容易从地上爬了起来。
7、简述堂吉诃德赢得了出游以来第一次胜利的情节经过(或“公主”感恩的故事)
答:风车大战后,堂吉诃德遇见一帮行人,后面的马车上是一位要到塞维利亚去的贵妇人。堂吉诃德把走在前面的两个修士当成劫持公主的强盗,便提枪冲了上去。一个修士吓得跌下了骡背,另一个落荒而逃。接着,他和贵妇人的仆从比斯盖人大战一场。他的剑击中了仆从的脑袋,“公主”恳求他手下留情,饶了仆从的性命。堂吉诃德乐意地答应了并赢得了出游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8、简述堂吉诃德大战羊群的滑稽故事
答:在第二次出游途中,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竟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两支结仇的军队。他不顾桑丘的阻拦冲进羊群,举枪乱刺,被牧羊人乱石打倒,还磕掉了牙齿,两根肋骨也陷进肉里。即便如此,他还认为这是混蛋魔法师的把戏,把敌对的两军变做两群羊。
9、简述堂吉诃德赢得曼布利诺头盔的滑稽故事(或“抢夺头盔”的故事)
答:一天,天下小雨。一位路过的理发师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堂吉诃德一见,以为来了一个骑花点子灰马、戴金头盔的骑士,便举枪冲了上去。吓得理发师丢下铜盆弃骡逃走了。堂吉诃德夺得铜盆,认为它是有名的曼布利诺头盔,就把它戴在头上。桑丘把理发师的骡子牵过来,并把他的行囊收归己有。
10、请简述堂吉诃德在第二次游侠时“将恶作善”的故事(或“释放囚徒反遭群殴的故事”)
答:在游侠途中,堂吉诃德遇见一队被押送到海船上服苦役的犯人。他询问犯人被关押的原因,同情他们的遭遇,杀散了押送人,把犯人全放了。可是堂吉诃德要犯人把他行善的事,去托波索城报告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但遭到囚徒反抗,用乱石打伤了堂吉诃德,还把他和桑丘的衣服都扒了。
11、请简述堂吉诃德“深山苦修”的故事
答:为了躲避巡逻队的追究,堂吉诃德不敢走大路,他和桑丘走进了一座深山。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一个叫卡迪纽的青年。卡迪纽因爱人陆莘达被花花公子堂费南铎夺走,悲观失望,躲进深山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堂吉诃德受了启发,决定自己也要为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受苦,在深山过修炼的生活。
12、请简述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的结束
答:一天,堂吉诃德因一位牧羊人言语轻慢,与之发生厮打。正在这时,号角声起,堂吉诃德急忙停战。他看见一支苦行赎罪队伍,便以为定是一群强徒抢走了一位贵家女子,就上前要遏止这种暴行,却被对方认为是个疯子,在对打中几乎丧命。最后被人放在牛车上拉回家乡,就此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出游。
(三)第三次出巡
13、请简述堂吉诃德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的故事。
答: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要到托波索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因为他认为世上唯有意中人的青眼,最能激发游侠骑士的勇气。可是这镇上并没有什么公主,桑丘想了个馊主意,把路上遇到的三个骑驴的乡下女人说成是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始信后疑,竟认为是魔术家把大美人变作粗蠢村姑。
14、请简述堂吉诃德与邻居加尔拉斯果决斗的故事(“镜子骑士”)
答:堂吉诃德从邻居加尔拉斯果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比武大会。他想到那赢得荣誉,便和桑丘瞒着家人第三次出游了。加尔拉斯果得知后,便化妆成“镜子骑士”,在半路拦截他。加尔拉斯果原想把堂吉诃德斗败后,使他回家。可他的马绊了一跤,反而被堂吉诃德冲倒马下。这一胜利令堂吉诃德得意非凡。
15、简述堂吉诃德遭遇“死神召开的会议”戏班子的故事。
答:堂吉诃德在游侠途中看到一辆大板车,车上人打扮着魔鬼、死神、皇帝、皇后的模样。堂吉诃德上前喝问,才知道这是演出《死神召开的会议》的戏班子。不料受到戏班子里丑角的捉弄,堂吉诃德的坐骑吓得飞奔,并且人仰马翻。他要上前理论却险遭殴打,还好桑丘相劝,他也认为不能和没封骑士的人交手,此事才圆满收场。
16、简述堂吉诃德自称“狮子骑士”的故事。
答:第三次出游时,堂吉诃德在路上遇到了一辆大车,车里拉着两头凶猛的狮子,那狮子是献给皇上的。堂吉诃德认为这是魔术家拿狮子来对付他,逼车夫打开笼子,要和狮子相搏。不料这狮子并不介意,只是转个身子又躺下了。堂吉诃德在他人的劝慰下自以为得胜,因此还自称是“狮子骑士”。
17、请简述堂吉诃德主仆在“驴鸣镇”的遭遇。
答:在一个市镇,有人通过学驴叫的方式企图引出丢失的驴来,因此受到其他镇的人嘲笑,从此结下仇怨。这一天,双方正要为这械斗,堂吉诃德侃侃而谈,极力劝阻。不料桑丘口无遮拦,自诩学驴叫惟妙惟肖,竟学了一声驴叫,被认为是嘲笑他们,招来一顿狠打。堂吉诃德举枪救助,也因寡不敌众落荒而逃。
18、请简述堂吉诃德在第三次出游时,受公爵夫妇捉弄,桑丘挨鞭打的故事情节
答:一天,堂吉诃德在林子里遇到一对游猎的公爵夫妇。公爵夫妇想作弄堂吉诃德一番,就把堂吉诃德请回自己的城堡。并在夜间举办了一场游猎会。公爵夫妇令仆从扮成魔法师和杜尔西内娅,由魔法师告诉堂吉诃德,杜尔西内娅已着魔,唯有桑丘承受三千三百鞭的鞭打才能解救。桑丘害怕鞭打,但在主人恳求下只好答应了。(不过,他提出一个条件:鞭打不能一下子兑现,要在今后陆续偿清。)
19、请简述堂吉诃德在第三次出游时,受公爵夫妇捉弄骑木马的滑稽故事
答:在公爵花园里,堂吉诃德和桑丘被蒙上眼睛,坐在一只大木马上。公爵叫人抬来几只大风箱,拼命鼓风,让堂吉诃德误以为正在空中飞行和魔法师作战。然后人们点燃木马的尾巴。马肚子里装满了花炮之类,一阵爆炸便把堂吉诃德主仆抛跌在地上。堂吉诃德睁开眼,看到他的长枪插在一张白羊皮纸上。上面写着上天对他功绩的褒扬。公爵夫妇装作十分惊讶,把一场闹剧扮演得象真的一样。
20、简述桑丘的“总督生涯”
答:堂吉诃德主仆遇上公爵夫妇,他们拿这对主仆开心,任命桑丘到海岛上座总督。桑丘在担任总督的短短几天里,断事公平合理,为官清廉正直,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后来公爵派人伪装敌人进攻海岛,把桑丘打得遍体疼痛。桑丘觉得当总督的日子并不好过,于是辞官不做,回去寻找主人。
21、请简述堂吉诃德与“白月骑士”的决斗情节
答:萨拉果萨城比武会逼近,堂吉诃德主仆辞别公爵动身。路上来了个“白月骑士”,要和堂吉诃德决斗,双方商定:谁输了,便让对方发落。结果“白月骑士”把堂吉诃德撞下马来,把他斗败了。“白月骑士”罚他回家,一年之内不准外出。这个“白月骑士”是邻居加尔拉斯果化妆的。堂吉诃德不知就里,只好遵从约定,沮丧地回家。
三、堂.吉诃德游侠经历的结束
22、请简述堂吉诃德游侠生涯的结束。
答:堂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斗败后,依约定停止游侠活动一年,回到家后,发了高烧,一连躺了六天,最后奄奄一息。临终时才焕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就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然后就断气了。
四、其他(补充)
23、简述一个关于侍从桑丘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到了堂吉诃德的美好品德的影响。
答:他在当总督时,发财欲望已经改变为改革现状的民主要求。他观察敏锐,一旦察觉公爵夫妇设下的陷阱,就毫不贪恋权位,立即辞职。他决绝地说:“请告诉公爵大人:我光着身子出师,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占便宜,换句话说,我上任没带来一文钱,卸任也没带走一文钱,这就和别处岛上的卸任总督远不相同了。”
24、关于桑丘的其他故事
答:堂吉诃德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参孙打败,按照约定,他们主仆二人只能回家。路上,桑丘在堂吉诃德的请求下偿清了三千三百鞭的鞭打,以便让杜尔西内妮脱离魔法。但他自个儿打自个儿,打得既轻,而且又作弊。他一面把鞭子抽在树干上,一面大叫,当作是打在自己的屁股上。
(第二次出游赢得第一次胜利后)堂吉诃德离开客店,遵守骑士道原则而拒付房钱。落在后面的桑丘被人们揪住了。他们把桑丘兜在床毯里,不停地向空中抛掷,像“狂欢节耍狗那样耍他”。堂吉诃德回马要救他,可是店门被关上了。他隔着一堵墙头看着,急得要命。直到人们气力使尽,才把桑丘放了。
25、堂吉诃德眼中的黄金时代
答: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你我之概念,一切皆共有。那时候,人们安身立命,情同手足,和睦融洽。欺诈和邪恶还未同真实和正义混杂在一起。正义自有它的天地,任何私欲贪心都不敢干扰冒犯它。在法官的意识里,还没有枉法断案观念,因为没有什么事什么人需要被宣判。
26、除了骑士问题外,堂吉诃德在谈别的问题时,头脑是清醒的。请概述他论诗和诗人的观点。
答:他觉得诗就像一位温柔而年轻的少女,其他侍女都要服侍她,这些侍女就是其他所有学科。凡是不懂诗的人,都可以纳入凡夫俗子之列。诗人是天生的,艺术修养不可能超越天赋,诗人写抨击嫉妒的作品,是理所当然的。
27、你是如何理解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形象的?
答:①堂吉诃德是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他一心要匡正这个社会,却一厢情愿地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他无视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企图以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打抱不平当作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成了一个“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一个可笑可叹的人物。
②堂吉诃德是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勇士。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见义勇为,从不胆怯。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他心地善良、幽默可亲,学识渊博。
③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他执著于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与打击。虽然四处碰壁,却越战越勇,百折不悔。他的进步思想,闪耀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他的失败,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④堂吉诃德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迂腐、固执、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他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他行为荒唐、卤莽,不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的人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以上四个答案任选一个,综合亦可)
28、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人性《圣经》”?
答:《堂吉诃德》描写了16世纪西班牙封建制度下各种丑恶与腐朽的现象,在表现“世风日下,邪恶横行”的同时,也让我们从堂吉诃德身上看到一种天真、善良、执著的人性存在,看到一个崇尚自由,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一切平等的人。
《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Leo Tolstoy,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上的三个里程碑。百年来,他的作品被译为各国文字,销售量累积超过5亿册,是大师中的大师。
《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
第一卷
1805年7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发·西利·塞尔格维支·库拉根公爵是第一个到会的贵族。他说起话来懒洋洋的,是个惯会拍马逢迎的人。他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忠心的仆人”。他有个女儿叫爱仑,象白昼一样的美丽,大儿子依包理特是个低能的外交官,小儿子阿那托尔是个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他们一家都出席了晚会。一位叫德路别兹卡雅的公爵夫人,要求库拉根把她的儿子保理斯介绍去当禁卫军军官。公爵答应了。到会的还有一个刚从国外受教育回来,初次踏入社交界的彼埃尔。他“笨拙,肥胖,是一个宽肩大汉,双手又大又红”。他是莫斯科著名的伯爵别素号夫的私生子,奉父命到彼得堡来寻找职业。他是个拿破仑的崇拜者。
到会的,还有年青的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他是个身材不高而极俊秀的年轻人,“具有明确而冷静的面貌”。他的妻子莉萨是个矮小而活泼的女人。安德来原先认识彼埃尔,他谈到他就要上前线去打仗了。在晚会上,人们交谈着法国和俄国日趋紧张的关系。会后,彼埃尔去拜访安德来。他对安德来说:“为自由而战,我便最先从军,但帮助英、奥去反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指拿破仑--引者)是不对的。”
保理斯·经库拉根公爵介绍要到军队去服役了。他母亲带他到莫斯科看望亲戚罗斯托夫伯爵一家。伯爵夫人和其女儿正在过命名日。伯爵夫人是个具有东方式瘦脸的女人,她养了十二个儿女,但多半夭折了。伯爵是个平庸的人,他不如妻子能干。他们的大儿子尼古拉是个大学生,正和伯爵十五岁的甥女索尼亚恋爱。保理斯来到后,和伯爵十三岁的小女儿娜达莎也闹起恋爱来。娜塔莎是个黑眼睛、大嘴巴、不美丽,但十分天真活泼的女孩子。
彼埃尔在彼得堡没有选定职业,又回到莫斯科。这时别素号夫伯爵病得快死了。他的家族围绕他的遗产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库拉根公爵因和别素号夫伯爵沾点亲,主动跑来张罗。他和伯爵的三个女儿勾结起来,想瓜分遗产,排挤彼埃尔。但别素号夫已事先立好遗嘱,要把财产让给彼埃尔继承。库拉根公爵没占到便宜,反自讨没趣。
安德来把妻子送回他父亲的领地童山后,便上前线去了。他是俄奥联军总司令库图左夫的副官。1805年10月,司令部设在奥地利的一个名叫布劳诺的地方。11日,库图左夫亲自检阅了五个步兵团。由于副总司令马克将军所率领的部队被法军消灭,使俄军处境困难。库图左夫下达了向维也纳撤退的命令。他指挥的三万五千俄军遭到拿破仑指挥的十万法军追赶。10月28日,库图左夫军队渡到多瑙河左岸。因受伤、落伍、战死,军队损失了三分之一。不久,维也纳也失守了。法军大部队随后淹至。库图左夫命令名将巴格拉齐昂以四千轻骑兵去豪拉布儒恩阻挡法军。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炮兵上尉屠升和他的战士们表现得非常顽强勇敢,终于把法军遏止住了。十一月十二日,库图左夫退军到奥尔牟兹,这里已经聚集了八万俄奥联军。第二天,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他是个漂亮年青的沙皇)和奥王检阅了军队。二十日与法军在奥斯特里茨进行会战。库图左夫估计形势对俄军不利,不同意这次会战,但年青好胜的亚历山大一世和将军们执意要这样干。法军由拿破仑亲自指挥战斗,他“骑着灰色小阿拉伯马,穿着蓝色军大衣”,这天正好是他的加冕礼周年纪念日。会战从清晨五时开始直到下午五时结束。俄奥联军大败溃逃,连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左夫都受了伤。安德来受了重伤,他一人倒卧在卜拉村山上,看着高远的天空,想起了“荣誉”和“自私心”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过去他一直为获得“荣誉”而奋斗,现在他感到“一切是空虚,一切是幻觉”。拿破仑巡视战场,发现了安德来,便命令把他抬下去治疗。由于安德来伤势较重,法军转移时,把他留给了当地居民。
第二卷
1806年,罗斯托夫伯爵的大儿子尼古拉从前线告假回到莫斯科。他是个英俊的骠骑兵中尉。老伯爵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他当作“最好的儿子和英雄”来欢迎。
彼埃尔自父亲死后继承了大笔遗产。势利的库拉根公爵便把女儿爱仑嫁给他。爱仑是个放荡的女人,成天沉溺于舞会中,她对丈夫缺乏真诚的爱。一次,她和军官道洛号夫勾搭上了。为此,彼埃尔和道洛号夫进行了一场决斗。彼埃尔把道洛号夫打伤了。一星期后,彼埃尔叫妻子搬到田庄去,自己上彼得堡了。在彼得堡,他参加了一个宗教组织“共济会”。后来又到基辅视察自己的田庄。他在田庄上实行农业改革,并着手解放农奴,但他是个缺乏实际经验的人,他受到管家的愚弄和欺骗。他到保古恰罗佛去看望安德来公爵(他伤愈后已从前线回来)。并向他宣扬共济主义(主张博爱和虔信上帝),安德来却对他说;“你的学说说服不了我,而是生死在说服我。
”安德来自奥斯特里茨会战受伤后,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不久前,他的妻子莉萨又因分娩谢世了。他情绪消沉,正在探求人生的意义。
1807年6月,发生了弗利德兰会战。俄国军队取得了胜利。战后,宣布停战。俄法两国皇帝亲自参加了在提尔西特的和约签订仪式。
安德来公爵在自己的田庄上,进行解放农奴的尝试。他使三百个农奴变成了自由农民,并使另一部分农奴以免役税代替了强制劳动。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由彼埃尔介绍,安德来认识了娜塔莎。现在娜塔莎已经十六岁了,出落得很标致。她原先的爱人保理斯想和一个有钱的女子结婚,已把她丢弃了。娜塔莎舞跳得很出色。在安德来心目中,娜塔莎是他看到的第一个美女,“她的魔力之酒使他陶醉了”。不久,安德来向娜塔莎求婚,她和她的父母都同意了。但安德来的父亲反对,婚事暂时被搁下来。
1810年9月15日,罗斯托夫伯爵家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打猎活动。他们共出动了一百三十只猎犬和二十个骑马的猎人。娜塔莎和她的弟弟彼恰也都争着参加了。路上,他们又会合了他们家的远亲——伯伯的猎队,一道往山林进发。最初,他们放出猎犬活捉了一只母狼。中午时分,开始猎狐狸。这时,罗斯托夫家的仆人和地主伊拉根家的仆人发生了争执,经双方主人调解,依拉根邀请尼古拉·罗斯托夫的猎队到他的领地猎兔子。依拉根有只黑眼红花的猎犬是用三个农奴的家庭换来的。他对自己出色的猎犬“啧啧”称赞不已。尼古拉放出自己心爱的黑花猎犬想和依拉根的猎犬比试一番。刚好,这时跳出一只母兔,尼古拉和依拉根的狗都扑空了,而伯伯的狼犬却把兔子扑倒了。这种胜利,使这位老人高兴得连声音和手都抖动起来。
天晚了,尼古拉兄妹接受伯伯的邀请到他田庄米哈洛夫卡歇息。晚上,娜塔莎欣赏车夫米戚卡的弹琴。伯伯一时高兴也弹起六弦琴来,他弹得美极了。娜塔莎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直到晚上十时,老伯爵夫妇派马车来接他们回去为止。
在爱仑家举办的跳舞会上,花花公子阿那托尔追求娜塔莎。这位意志不坚定,带几分稚气的女子竟爱上他,并自动地解除了和安德来的婚约。阿那托尔要把娜塔莎拐骗到国外去。但他们约定逃走的计划时,被索尼亚听见了。她转告了娜塔莎的教母玛丽娅。娜塔莎出逃不成,生起病来。彼埃尔跑来劝慰娜塔莎,并把阿那托尔已经结婚的事告诉娜塔莎。娜塔莎知道自己受骗了,气得要服毒自杀。彼埃尔得知自己的妻子爱仑也参加了阴谋活动(她为自己的弟弟阿那托尔拉线),便气冲冲地对她说:“您在哪里,哪里便有堕落和罪恶。”安德来见娜塔莎已变心,便托彼埃尔把娜塔莎的相片送还给她。
第三卷
一八一二年,拿破仑从德里斯登到波兰,命令军队渡过聂门河(俄国和波兰的界河),对俄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令侍从武官巴拉涉夫送信给拿破仑,指出其背信弃义的行为,要求他撤军。拿破仑不予理睬,把大军推进到维尔那。七月十五日,莫斯科群众聚集在斯洛保大宫前,由俄皇进行战争总动员。他要求商人出钱,贵族供给民团。人们一时被爱国热情所鼓舞。彼埃尔愿出一千志愿军和全部给养。
安德来在战争爆发后,上了前线,担任轻骑兵团团长。尼古拉·罗斯托夫被晋升为上尉,在战斗中因表现勇敢,获得了乔治十字勋章,并被任命为轻骑兵指挥官。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大道。俄法两军在这里举行了会战。拿破仑命一百三十门大炮向城里猛轰。俄军总司令巴拉克·德·托利是个不孚众望的指挥官,他和第三军司令巴格拉齐昂也配合不好。接着,斯摩棱斯克失守。八月八日由萨退考夫元帅等组织军事委员会,认为战事失败是指挥不统一。建议撤换托利,改任库图佐夫为司令官。提案获得沙皇批准,于是库图左夫重返第一线。
皆尼索夫中校向库图左夫提出要去组织游击队,打击入侵的法军。库图左夫赞同了他的计划,派他去了。库图左夫想把他心爱的副官安德来调回司令部。但安德来说,他已习惯了他的团队。面对这两位出色的军人,库图左夫感到:“占领要塞不难,打胜仗却难了,我们不要猛攻,却需要忍耐和时间。这两个战士比一切都强,要让法国人吃马肉。”
一八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爆发了波罗金诺会战。波罗金诺是莫斯科的门户,形势十分险要。在会战前一天,法国王宫总监德·波塞从巴黎带给拿破仑一件皇后送他的礼物,礼物是皇太子(即“罗马王”)的画像,他一手举笏,一手捧地球。拿破仑当时患了伤风病,但他还亲自向全军宣读文告,并鼓动说:“胜利带给我们一切所需要的东西。”他命令副王牟拉亲率军队攻占波罗金诺村。法军集中了一百零二门大炮轰击俄军阵地。
战事进行得十分激烈。彼埃尔在会站前一天来到前线。他的坐骑中弹倒下了。他在慌乱中登上了拉叶夫斯基山冈。那儿是俄军炮兵阵地。兵士想赶跑他,但看到他和善沉着,便让他坐在一旁观战。彼埃尔被兵士们的英勇行为所鼓舞,自动参加搬运炮弹。一颗炮弹把他震昏了。法军冲上来。他和一个法国军官肉博,直到俄军重新占领阵地为止。
法军的进攻受到俄军猛烈抵抗。前线指挥官纷纷向拿破仑要求增援。法军大炮已增至二百门。但俄军在库图左夫沉着的指挥下,仍坚守着阵地。安德来被炮弹炸伤。战斗是空前残酷的。战斗到最后,俄法双方都筋疲力竭了。兵士没有食物,没有休息。“任何人看到零乱的俄国后方,或法国后方,只要任何一方再作一点努力,就会把对方打垮。”可是双方都没有力量了。守在阵地上的俄军损失了一半,法军大部队损失了四分之一。
俄军司令部在农民家举行军事会议。在是否放弃莫斯科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以参谋长别尼格生为首的一派,主张保卫神圣的古都。但当时俄军损失惨重,后备弹药已无法补充。摆在俄国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损失军队和莫斯科;要么损失莫斯科,保持军队。库图左夫果断地选择了放弃莫斯科、保持军队的道路。他说;“凭祖国和皇帝交托给我的权柄,我下令退却。”这引起莫斯科卫戌司令拉斯托卜卿和沙皇本人不满。
俄军穿过莫斯科,退至锐阿桑大道。九月二日,拿破仑站在波克隆尼山上,神态高傲地看着脚下的莫斯科,他等待着俄军派代表团来求和,但俄国代表团始终没有来。等待他的只是一座空城。莫斯科的居民只剩下五十分之一。二日下午,牟拉军队进驻莫斯科。城里没有居民,就象“水在沙里一样”,给法军造成很大的困难。接着,莫斯科发生大火。起火原因不明。法军以为是俄国人放的。在全城搜捕纵火犯。
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在法军进入莫斯科前一天才撤退。在这之前,娜塔莎和女管家接待了许多伤员,并把自己搬家的车辆让出来运载伤员。其中有负重伤的安德来,他已昏迷了七天了。在撤退途中,娜塔莎去看望安德来,要他饶恕她的过去。安德来说:“我比以前更爱您”。
彼埃尔经历了战场的一番风险后,回到了莫斯科。他不打算离开这座城市。他用农民的服装把自己装扮起来,企图等待拿破仑进入莫斯科时,把他刺死。九月三十日,拿破仑进城。彼埃尔便在胸前藏了一把刀。这时莫斯科大火还在蔓廷。彼埃尔在火堆中救出了一个女孩。后来,他看到两法国士兵在街上侮辱俄国一个青年妇女,便迎上去营救。结果他被一队法国巡逻兵捉住,搜出他随身带的刀,把他当作纵火犯逮捕了。
第四卷
莫斯科失守了。京城彼得堡的上流社会,照常举行舞会和欢宴。在这时“接见和舞会是照旧的,法国戏院是照旧的,朝廷的兴趣是照旧的,官员的兴趣和阴谋都是照旧的”。这里,皇太子派、皇后玛丽亚派、法国人派和其它各种派别势力明争暗斗,追名逐利。交际花爱仑过了一段荒淫放荡的生活后,病死了。
彼埃尔被俘后,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世。他被关进马厩里,后来又被押去陪斩。在俘虏营中,他认识了一个农民出身的老兵普拉东·卡拉塔耶夫。彼埃尔感到他又优雅、又朴素,体现了“俄国的、善良的和完美的性格”。但他是个宿命论者,在普拉东看来,人不可以去谴责别人和反对不公平:不管发生什么事,结果总归是好的;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上帝的判决”,看到天意的安排。他喜欢讲一个“无缘无故白白受苦”的商人的故事,商人在他生命最后一刻还饶恕了那个害他坐了许多年牢的强盗。每当普拉东讲起这个故事时,总是眉飞色舞,焕发着“狂喜的神色”。他那“听天由命”和“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给了彼埃尔很深的印象。他决定奉行卡拉塔耶夫的哲学去生活。安德来因伤重,他同妹妹玛丽亚、儿子和娜塔莎诀别后,去世了。
俄军集结在塔路齐诺一带活动。兵员和配给都得到补充,俄法双方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拿破仑写信给库图左夫要求和谈,但库图左夫不予答复。与此同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写信给库图左夫责怪他不进攻法军。他在信里威胁说:“记着,你对受辱的祖国还要负损失莫斯科的责任。”一八一二年十月四日,库图左夫签署了作战命令。但下属准备迟缓,库图左夫为此发了火。
十月六日和七日夜间,法军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三百多名俘虏也被带走(其中有彼埃尔)。撤退时,一片混乱。由于法军大肆抢掠,连炮车上也满载着抢来的财物。沿途受到俄国游击队的袭击和俄军的追击。皆尼索夫的游击队表现得很出色。娜塔莎的弟弟彼恰也在游击队里。他勇敢冲击法军。虽然最后他中弹死了,但他和游击队救出了俄国俘虏。彼埃尔也在这次得救了。
十月二十八日,俄国冬天比往年都来得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严寒象利刃一样袭击着衣衫单薄的法军。沿途冻死饿毙的法军士兵不计其数。从莫斯科到维尔那,七万三千法军(禁卫军不计在内)只剩下三万六千人,其中死于战斗的不到五千。这数字后来一直在递减。
库图左夫驻军维尔那。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来到,授予库图左夫乔治一级勋章。但在追击法军和进军欧洲的问题上,库图左夫和亚历山大一世展开了激烈的争执。亚历山大一世责怪他进军缓慢,加上库图左夫不同意进军欧洲的计划,俄皇大为发火,要解除库图左夫的兵权。这时,库图左夫因年高体衰,争执后,他死了。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向法国进军。
彼埃尔回到莫斯科。他把自己的历险经过讲给娜塔莎听。他们互相爱慕起来。一八一三年,他们结了婚。婚后,娜塔莎性格大为改变,她忙于家务和教养子女。她抛弃了社会生活,失去了“她所有的魔力”,身体也“长胖了,长宽了”,变得“不修边幅”起来。同年,尼古拉·罗斯托夫从前线告退回到莫斯科。第二年,他娶了安德来的妹妹玛丽亚为妻,搬到童山居住。他热心于农事活动。这样,三个爱国的家族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素号夫并做两家。他们以亲眷关系互相往来。
《羊脂球》故事简介
《羊脂球》基本情节
《羊脂球》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法国作家莫泊桑成名作。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的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作家简介
莫泊桑,全名基.德.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 《我的叔叔于勒》 (1883)、 《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 《项链》 (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 《温泉》 (1886)、 《皮埃尔和若望》 (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 《我们的心》 (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羊脂球》故事简介
普法战争中,由于法国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无能,法军节节溃退。
普鲁士军队占领了鲁昂城。
本地的几个大商人因为做买卖的需要,想到法国占守的阿弗尔港,但得先从陆地坐马车到第厄普,然后再乘船到那个港口。
他们利用了几个相熟的德国军官的势力,居然从总司令那里弄来了一张准许离境的证书。
一个星期二的清晨四点半,一辆载有十名乘客的公共马车启程了。
由于下了半天一夜的雪,天气变得非常寒冷。
这十名乘客中:鸟先生是葡萄酒批发商,这个绰号来自于他的奸诈狡猾;他的妻子是一个高大、强壮、意志坚强的妇人,是鸟先生生意方面的得力助手。
卡雷拉玛东先生,在棉纺业里有很高的地位,开着三座纺织厂,得过四级荣誉勋章,是省议会的议员。
他年轻、漂亮的妻子,此刻正蜷缩在皮大衣里。
布雷维尔伯爵是一位气派很大的老绅士,他用尽心机在服装上修饰摆布,好突出他和国王亨利第四天生的相似之处。他在省议会和卡雷拉玛东先生是同僚。他的太太气派雍容,风流能干。据说伯爵家每年的收入达到五十万法郎。
同行的还有两位修女。
另外,号称“民主党”的高尼岱,是个自由自在的政客;外号“羊脂球”的妓女,因为肥胖又娇艳而格外惹人注目。
天色大亮,那几位正经妇人认出了羊脂球后,都小声议论、辱骂她,三位太太也因此一下子结成了好朋友。
而因为有了高尼岱的存在,三位上层社会的男子也谈得格外投机,当然话题都是围绕金钱展开的。
因为走得匆忙,再者,也以为能赶到多特吃午饭,所以,大伙儿都没带吃的。但是,车子太慢,能在天黑以前赶到就算不错了。
大家越来越饿,肚子咕咕直叫。
路边也看不见一个小饭馆,周围的农庄里连面包找不到,那些农民怕被土兵们抢劫,早把东西藏好了。
下午三点钟,他们来到了一片四望无边的平原,眼前连一个小村落都没有了。
这时,羊脂球——犹豫了半天的羊脂球终于从长凳底下抽出一个蒙着白巾的大篮子。
里面装有两只鸡、肉酱、水果、糖果、面包什么的,足够她吃三天。
尽管大伙儿都挺蔑视羊脂球的,但肚子饿了,谁还管阶级仇恨和阶级差别呢。
首先是鸟先生毫不客气地接过那条满裹着冻儿的鸡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最后,连最正派的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也放弃了坚持的立场,向羊脂球的食物投降了,不过,他们这样做是考虑到照顾羊脂球的情绪。
风卷残云般,一篮子东西三下五除二就被全车的十个人吃光了。
晚上六、七点左右,马车卟哧卟哧地开到了多特,在商务旅馆前停了下来。
车门开了,一个德国军人在高声喊叫:“先生们、太太们,你们还不下来吗?
十个乘客除了高尼岱和羊脂球外都是颤颤巍巍地、恭恭敬敬地鱼贯而下。
德国军官在旅馆里检验了每个人的离境准许证,他一面看证件,一面看本人,把这批人端详了好半天,然后他突然说道:“好了。”说完他就走了。
大伙儿正要吃饭的时候,旅馆的老板来了,问道:
“谁是伊丽莎白·鲁塞小姐?”
羊脂球不由得一惊,转身答道:
“我就是。”
“小姐,普鲁士军官要马上跟您谈话。”
羊脂球先是一阵为难,但考虑了一秒钟,就断然地回答:“也许是找我,但是我不去。”
但是,最后,在大家的又是央求,催逼,又是讲大道理之下。羊脂球答应为了大伙儿的利益,她才去的。
过了十分钟,羊脂球回来了,喘着气,脸涨得通红,好像要窒息过去,怒气填胸,嘴里不停地嘟哝:“噢,这个浑蛋!这个浑蛋!”大家急切地问她怎么回事,她生气地说:“这和你们不相干,我不能说。”
大伙儿开始吃饭,吃着,吃着,国土沦丧的痛苦,离家远走的奔波,旅途的不愉快,在一杯杯苹果酒里,在一句句连珠妙语里,消融了,稀释了。
晚饭刚一吃完,大家因为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就立刻都去就寝。
这个晚上,鸟先生发现了一个秘密:高尼岱想进羊脂球房里跟她睡觉,但被羊脂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敌人就在身旁。
第二天,大家按原定的八点动身聚集在厨房里。可是赶车的马车夫不见了!只有那辆车子孤零零地停在院子中央。
原来是那位普鲁士军官下的命令:不准马车夫套车。
大伙儿心烦意乱地在旅馆里到处走动,提心吊胆,中午也就胡乱吃了一点东西,羊脂球好像病了,而且显得局促不安。
到晚饭时,旅馆老板又来了:“普鲁土军官叫我来问伊丽莎白·鲁塞小姐,她是不是还没有改变主意?”
羊脂球气得直嚷嚷,说她坚决不会答应。
大伙儿等老板一出去,立刻团团围住羊脂球,坚决让她说出来,羊脂球压不住心中的愤慨,大声喊道:“他想跟我睡觉!”
大家听完都非常气愤,高尼岱气得把酒杯都摔碎了。
可是,气愤过后,大家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各想各的心事。
第二天,大家还是无聊地被困在旅馆里,这时各自的切身利益终于战胜了同情心和愤慨之情。
等第三天羊脂球出去的空隙,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把一腔愤气都洒在羊脂球身上了。
接下来的两天,人们采取了车轮战术,轮番对羊脂球进行口水轰炸,或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胁之以法。但羊脂球都不为之所动。
又一天午饭后,伯爵夫人提议大家出去散步,而伯爵挽着羊脂球的胳膊,亲切地而不失身份地说:
“这么说,您是宁愿让我们留在这里,和您一样等普鲁士军队吃败仗以后,冒遭受他们种种强暴对待的危险,而不肯随和一点,答应做您一生经常做的事?”
羊脂球什么话也没回答。
一回到旅馆,羊脂球立刻上楼到自己的房间去,再也没有露面。
后来吃晚饭时,旅馆老板过来告诉大家羊脂球答应了。
所有的人都如释重负,深深叹了一口气。旅馆里又恢复了欢快热闹的气氛,鸟先生还开了几瓶酒以资庆祝。
只有高尼岱阴沉地说:“告诉你们大家,你们刚才干的事无耻透顶!”
大家愣住了,可是等鸟先生把那天晚上看到的秘密说出来之后,大伙儿又乐了。第二天,天气晴朗,马车终于又开始启程出发了。
快开动时,羊脂球露面了,她好像有点激动,有点羞惭,她谦恭地打着招呼,可是大家都没理她,把她丢在最后,羊脂球独自一个人爬上车,大家都尽量坐得离她远点,没有人跟她说话。
走了几个小时候之后,大家把各自带的食物拿出来,津津有味地嚼着,吃着。
没有一个人看羊脂球,没有一个人想到她,尽管她因为走得忙,什么吃的都没带。
羊脂球想起了那一篮子自己带的食物,想起了他们劝她降服的每一句话,她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涌了上来,又顺着两颊流了下来。她一直在哭。黑暗里传来一声呜咽,那是她没能忍住的一声悲啼。
哭声中,马车依然缓缓地朝前走着。
《静静的顿河》故事简介
创作过程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开始构思于1926年,经过14年时间完成,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第一卷在1928年面世后,很快便完成第二及第三卷,但随即就被不少苏联文艺评论家批判,作者甚至被指为是“异见分子”、“布尔乔亚的同路人”,宣扬“富农思想”。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一九一二至一九二二年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一九四一年获得斯大林奖金。这部长篇巨制以俄国顿河地区哥萨克多彩多姿的生活为背景,极富乡土色彩。
作家简介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Sholokhov,MikhailAleksandrovich)1905年5月24日出生在顿河维申斯克镇附近的克鲁日林村,他的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那里度过。父亲当过店员和磨坊经理,业余好读书,订阅多种文艺报刊和书籍,培养了他自幼对文学的爱好。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是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 的创作素材。上中学时因1918年爆发的国内战争蔓延到学校所在的县城而休学。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顿河地区的斗争十分激烈和残酷。少年时代的肖洛霍夫不仅是这场斗争的目击者,而且直接参与了红色政权组建时的一些工作,1920年顿河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他热情投身新生活的建设,先后当过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扫盲教师、业余剧团的编剧兼演员、武装征粮队员等。1922年秋到莫斯科谋生。1923年发表第一篇习作小品文,从此以写作为生,不断在各级报刊发表小品文、特写和小说。1924年12月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即拉普)。
《静静的顿河》故事简介
顿河位于俄罗斯南部,那里有一个哥萨克村庄——鞑靼村。村里居民大多是哥萨克人。
故事就发生在十月革命前后的鞑靼村。
麦列霍夫一家就生活在顿河流域的鞑靼村里。他们原是哥萨克和土耳其女人的后代。村里一次遭牛瘟死了大批牲口,人们说是土耳其女人干的。结果土耳其女人被活活拖死,临死前产下一男婴。这就是麦列霍夫家现在的当家人潘捷莱。潘捷莱脾气暴躁,发起火来不要命,这使他的妻子伊莉尼奇娜过早地衰老了。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彼得罗,已经成婚,有一个孩子,妻子名叫姐丽娅;小儿子叫葛利高里,小女儿叫杜尼娅,正是桃李年华,一副无忧无虑的神情,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这就是麦列霍夫家的所有成员。这一家人辛勤劳动,生活富裕。
麦列霍夫家的邻居司捷潘·阿司塔霍夫是另一户哥萨克。司捷潘父亲死得早,只有妈妈,从小轿生惯养,长大后不务正业,经常酗酒,乱搞女人,后来娶了一个叫阿克西尼亚的女人。阿克西尼亚生得漂亮,感情丰富,精力充沛。她和丈夫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当她得到年轻的葛利高里热情真挚的爱情之后,感到温暖而幸福,就这样,她也爱上了葛利高里。
米伦·柯尔叔诺夫是鞑靼材的首富。他的儿子米佳性格放荡不羁,糟蹋过不少姑娘,是村里有名的花花公子。米伦有一个女儿叫娜塔莉娅,已经长成大姑娘了,性格恬静,不喜欢说话,但心里悄悄地喜欢上了葛利高里。
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趁司捷潘离家集训的机会互通私情。人们风言风语,说葛利高里勾引有夫之妇。司捷潘感到很难堪。潘捷莱想尽各种办法,阻止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接触,都没有奏效。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给小儿子娶亲,安排小儿子和娜塔莉娅结了婚。婚后葛利高里仍与阿克西尼亚往来。葛利高里的父亲感到非常难堪,痛打了儿子一顿。葛利高里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他和阿克西尼亚私奔到附近一个地主李斯特尼茨基家里当雇工,给地主干活。不久,阿克西尼亚怀孕,生下一个女儿。
父亲潘捷莱来了,特地来看望自己的儿子、阿克西尼亚和孩子。葛利高里这么久没见到家里人,一直很想念,父亲来了,他既高兴又愧疚。现在父亲宽恕了他,他感到很高兴。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葛利高里应征入伍。他骑上父亲送来的马,告别了孩子和阿克西尼亚,开上了前线。
战争刚开始,葛利高里怀着一种荣誉感。他年轻英勇,表现出色,获得了十字勋章。但他心里渐渐产生迷润的情绪。第一次杀人之后他内心十分痛苦。他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负伤住院期间,他遇到了志愿兵彭楚克。彭楚克是布尔什维克,他主张让俄国在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他向葛利高里宣传真理,揭穿沙皇政府的欺骗宣传。在他的影响下,葛利高里觉得自己心明眼亮,开始怀疑战争的神圣性了。
葛利高里第一次回来休假,发现阿克西尼亚和地主家的少爷尤金勾搭成奸,女儿也不幸死去。葛利高里气愤万分,狠狠地鞭打了尤金。然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中,请求娜塔莉娅的原谅,两人重归于好。休假结束时,娜塔莉娅怀了孕,不久便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葛利高里重返前线。在部队中他遇见了情敌司捷播。司捷潘几次想加害葛利高里,但无法下手。葛利高里反而在一次战斗中救了他一命,两人之间的恩怨抵消了。
彭楚克在军队中很活跃,他积极宣传列宁的主张,使周围的机枪手都拥护布尔什维克。他的活动受到他的上级、地主的儿子尤金的注意。尤金中尉向上告密。不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沙是政府被推翻,彼得堡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西南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向首都调兵,企图发动政变。在工人群众革命士兵的有力阻止之下,科尔尼洛夫的政变流产了。尤金是科尔尼洛夫的忠实拥护者。
临时政府继续把帝国主义战争打下去,到了第三个年头,战争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流落街头,农村一片萧条景象,顿河很多哥萨克农户破产了。鞑靼村也不例外。革命势力随着不满情绪的增长迅速发展。政府调集大批军队到顿河地区反对革命。彭楚克、科特里亚洛夫也在这支部队里,他们在土兵中开展革命活动,揭露敌人的阴谋。广大工人也纷纷站起来响应。敌人的阴谋遭到彻底失败。
1917年秋天,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士兵们欢呼革命的胜利。他们自觉地放弃阵地,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科特里亚洛夫、彼得罗、珂晒沃依等回到鞑靼村。这年12月,科尔尼洛夫、邓尼金等纠集反革命武装,向革命反扑,残酷的国内战争开始了。
列宁在彼得堡接见哥萨克代表,指出只有打败反革命才有出路。彭楚克组织工人、士兵、妇女同反革命白军作战。安娜是他手下的队员,在频繁的工作接触中,他同安娜之间产生了深挚的爱情。后来,彭楚克调到执法队担任队长。执法队的工作使这位革命者痛苦不堪,甚至丧失了性能力。他无法胜任“杀人”的工作。他曾经痛苦地对安娜说:“消灭人类中的败类——是件肮脏的工作。”后来他病倒了,在安娜的照料下,身体渐渐恢复过来。安娜在一次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安娜对他来说就是一切,他失去了生的愿望。后来他被敌人逮捕,从容就义,平静安详,仿佛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会见安娜。
葛利高里英勇作战,屡立战功,被沙皇军队提升为少尉排长。后来,他参加了红军,任连长,英勇地同白军作战。一次战斗后,俘获了一批白军,葛利高里希望保留其中一名军官的性命,把他们交给军事法庭。但玻得捷尔可夫不经审判,命令砍杀了全部的白军俘虏。他对玻得捷尔珂夫很反感,对红军越来越失望,他曾向往布尔什维克,这时又犹豫了,心冷了。他在战斗中负伤,便趁这个机会离开红军,回家看看。1918年春天,越河地区发生叛乱,各村相继推翻苏维埃政权。反革命叛乱蔓延到鞑靼村,米伦出任村长,彼得罗任哥萨克头目,指挥同红军作战。玻得捷尔珂夫等人在去北方执行任务的途中被叛军抓获,他和部下被判处死刑。葛利高里见到临死前的玻得捷尔珂夫,笑他当时不该那么凶残地对待同胞。同时被捕的还有科特里亚洛夫和珂晒沃依,但他们都设法逃掉了。
1918年4月,克拉斯诺夫在南方搞“拯救顿河大会”,准备成立“顿河——高加索自治共和国”。鞑靼村的米伦、潘捷莱都参加了反革命活动,稍后,葛利高里也参加同红军作战。这时,村里的哥萨克百姓分化为互相对立的两个阵营,一些人倒向红军,另一些人倒向白军;同一个家里也是这个样子,娜塔莉娅把面包塞给红军伤员,姐丽娅却给匪首佛明送东西。司捷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俘,流落到德国,挣到一笔钱回来,从地主家接回了阿克西尼亚,本打算过太平日子,但不久又被迫参加了白军。
这一年年底,革命与反革命势均力敌,双方都在争取哥萨克。鞑靼村暂时革命力量占优势。村里成立了苏维埃,由科特里亚洛夫和珂晒沃依任正副主席。不久,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某些领导犯了“左”的错误,引发了哥萨克的叛乱。珂晒沃依摊派葛利高里出工,遭到拒绝,科特里亚洛夫指责他为“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村里百姓拒绝帮助红军运伤员,他们就乱抓人。哥萨克们骚动起来。米伦等几个老头子被逮捕,不久就被枪决了。葛利高里也上了逮捕黑名单。他逃到远方亲戚家躲起来了。1919年3月,哥萨克的暴动开始了。葛利高里听到暴动的消息,欢欣鼓舞。他很快参加了暴动军。
彼得罗率领的叛军一次与科特里亚洛夫、珂晒沃依的红军部队遭遇,彼得罗被珂晒沃依开枪打死,麦列霍夫一家沉浸在悲痛中。葛利高里从此更加痛恨红军,发誓要为哥哥复仇。他毫不留情地砍杀红军,他手下几乎没有活着的俘虏。在~次战斗中他冲入红军阵地,疯狂地砍杀了八名红军水兵。他心里十分痛苦。流血过多而身亡。临死前她把儿子叫到床前,宽恕了自己的丈夫。妲丽娅自从彼得罗死后,越来越傲慢,经常整夜不归,不久就染上了性病。她在游泳时自杀了。潘捷莱在逃难途中也染病死亡。伊莉尼奇娜日夜盼望葛利高里回来,思念成疾,不久亡故。当葛利高里返回家里时,杜尼娅和珂晒沃依结了婚,他现在已是村苏维埃的主席。
不久,葛利高里在到镇上去的路上,顺便去看望地主李斯特尼茨基的庄园。老地主已死,尤金兵败后自杀,昔日繁盛的庄园一片萧瑟破落景象。葛利高里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觉得自己走过一条弯路。在去镇里登记完毕出来,葛利高里听信残匪佛明的谣言,怕遭逮捕,就又带着阿克西尼亚跑了。但广大哥萨克已不像1917年那样愿意离家叛乱了。
佛明匪帮完全垮台了。葛利高里带着阿克西尼亚潜逃时,途中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亚不幸中弹身亡。葛利高里肝胆俱裂,伤心到了极点。埋葬了阿克西尼亚以后,葛利高里把武器扔进开始解冻的顿河里,独自回鞑靼村了。他终于在自己家门口的石阶上看到了儿子。现在他所拥有的只有自己的儿子。他不愿再失去这个世界上惟一的亲人了。
托尔斯泰与《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巨匠,为了创作和修改长篇小说《复活》,他不仅“坐过牢”,还经历过几次“死亡”又几次“复活”的过程呢。
托尔斯泰十分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他根据自己调查得来的材料,决定写一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种种罪恶的长篇小说《复活》。但是,自从托尔斯泰发表了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拉尼娜》以后,名声很大,一时间,各种采访、宴请、签名,让他应接不暇,也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为了避免名利场上的种种应酬,也为了创作《复活》,他神秘地失踪了。
一次,莫斯科监狱里的一群囚犯被押往喀山。这群囚犯到了喀山后,警察在清点人数时发现队里多出了一个老头儿。眼尖的人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个老头儿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托尔斯泰。原来,他为了写好《复活》中囚犯的生活,就混进囚犯的队伍里当起了囚犯,亲身体验起“坐牢”的“囚犯”的生活。
托尔斯泰当了“囚犯”后不久,又传出了消息,说这位名人死了。其实,托尔斯泰根本没有死。他从监狱里出来后,一直在家里搞创作。一天,他把佣人叫到身边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在房间里。不过别忘了给我送饭。”就这样,托尔斯泰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创作《复活》。每逢有人来拜访,佣人便悲痛地对来访者说:“先生‘死’了。”渐渐地,社会上都知道托尔斯泰神秘地“死”了,谁也不知道他死在哪里。朋友们想去吊唁,却无法找到他的尸体。渐渐地,前来拜访他的人也因此绝迹了。
1891年,《复活》完成了,托尔斯泰也“死而复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为了修改这部作品,他不得不又“死”了几次,直到1899年,长篇巨著《复活》定稿后,托尔斯泰才真正“复活”了。
当后来朋友问他的“死因”时,他说是被逼“死”的。每天来拜访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无法静下心来写小说,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他只好宣布自己已经“死”了。
托尔斯泰的创作态度如此严谨,为了创作,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献身精神,也正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认真严谨的精神呢?
塞万提斯简介及作品赏析
名家简介
塞万提斯(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个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马德里。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
23岁时他到了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利奥的家臣。一年后不肯安于现状的性格又驱使他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准备对抗来犯的土耳其人。他参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战。经过了四年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后,他带着基督教联军统帅胡安与西西里总督给西班牙国王的推荐信踏上返国的归途。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腓力普国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干。他不止一次被捕下狱,原因是不能上缴该收的税款,也有的是遭受无妄之灾。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了六次。这部小说虽然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却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书中对时弊的讽刺与无情嘲笑遭到封建贵族与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憎恨。
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伪造的续篇,站在教会与贵族的立场上,肆意歪曲、丑化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并对塞万提斯本人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与攻击。塞万提斯为了抵制伪书的恶劣影响,赶写了《堂吉诃德》第二部,于1615年推出。
综合评价
《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这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堂吉诃德》共两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贵妇崇拜,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做疯子遣送回家。小说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诃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两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小说在世界各国翻译出版了1000多次,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普遍熟悉和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和欧洲最杰出的作品。英国的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法国的夏多布里昂看到的是堂吉诃德的伤感,德国的希雷格尔把堂吉诃德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或“悲剧性的傻气”,而海涅对堂吉诃德精神则“伤心落泪”和“震惊倾倒”。中国翻译家杨绛认为,这部作品成名的最根本原因是作者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许多著名作家都对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有很高的评价。
名人点评录:
1.《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唯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英国]拜伦
2.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法国]雨果
3.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别林斯基
4.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尼日利亚]奥克斯
片段回放

这时候,他们远远望见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
“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大功。”
桑丘·潘沙道:“什么巨人呀?”
他主人说:“那些长胳膊的,你没看见吗?那些巨人的胳膊差不多二哩瓦长呢。”
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堂吉诃德道:“你真是外行,不懂冒险。他们确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你要是害怕,就走开些,做你的祷告去,等我一人来和他们大伙儿拼命。”
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
“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前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见了说:
“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见个高下!”
他说罢一片虔诚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托定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桑丘·潘沙趱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骍难得把他摔得太厉害了。
桑丘说:“天啊!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脑袋里有风车打转儿,谁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堂吉诃德答道:“甭说了,桑丘朋友,打仗的胜败最拿不稳。看来把我的书连带书房一起抢走的弗瑞斯冬法师对我冤仇很深,一定是他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我胜利的光荣。可是到头来,他的邪法毕竟敌不过我这把剑的锋芒。”
桑丘说:“这就要瞧老天爷怎么安排了。”
赏析:
明明是风车,他却当成巨人,向心上人虔诚地祷告一番后,勇敢地冲上去厮杀,结果弄得“滚翻在地,狼狈不堪”“他已经不能动弹”了。可以看出堂吉诃德是一个尽干傻事、满脑子骑士幻想的幻想家。在他眼中,处处都有妖魔鬼怪,时时都是他行侠冒险,创立骑士伟业的机会。
从选断中,我们还发现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真理的捍卫者。我们姑且不论他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仍然想当骑士的荒唐想法,但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决不退缩的非凡毅力以及他捍卫真理和正义的勇气和行动,着实让人敬佩。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当他被“巨人”打得遍体鳞伤后,仍不承认失败,认为是魔术师和他作对,剥夺他“胜利的光荣”,然后很有信心地补充一句“可是到头来,他的邪法毕竟敌不过我这把剑的光芒”。正是这幻想家和战士的神奇组合,才有了一个个说不完、道不尽的《堂吉诃德》的精彩片段。

“桑丘,你至少得依我一件事,因为这是罢不了的。我说呀,我要你瞧我脱光了衣服,要一二十套疯子的把戏,不用半个钟头就行。你亲眼看见了,随你加油加酱,也可以放心赌咒,说是真的。我一会儿要干的事,保管你讲都讲不完。”
“我的先生,看在上帝份上,别叫我瞧你光着身子,我瞧了心上难受,忍不住要哭的。我昨夜为那头灰驴哭了一场,脑袋痛得直发胀呢,今天不能再哭了。您如果一定要我瞧您耍些发疯的把戏,您就穿着衣服,耍几套简单方便的吧。其实,我已经说过,您不用为我耍,省点儿时间,让我早早回来。我带回的消息一定是您指望的,也不亏负您的。不然的话,让杜尔西内娅小姐瞧着点儿!她的回答要是不合道理,我一心至诚地向天起誓,我会拳打脚踢,从她肚子里逼出个好的回答来。凭什么让您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游侠骑士发了疯呀?无缘无故,为一个……那位小姐别叫我说出好的来!哼!我什么都说得出!反正我豁出去了!我会耍这一手!她还不知道我呢,老实说吧,她如果知道,可得怕我!
赏析:
堂吉诃德为他的心上人发疯这一情节是小说第一部的枢纽,以原著第25章的节选为例,从中可以窥见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思想模式。堂吉诃德迷信骑士小说简直着了魔,对其中关于骑士们为负心情人癫狂赎罪的种种奇特行为也都深信不疑,这次由于遇上卡迪纽这个刺激因素,甚至打算身体力行。桑丘不明白一个好端端的人无缘无故为什么发疯呢?既然一定要发疯,桑丘觉得那一定要物有所值,如果杜尔西内娅然敢藐视主人的感情,桑丘认为这不仅是对主人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的不敬,他决定,哪怕是“拳打脚踢”,也要逼她说句中听的话。他要让这个骄傲的小姐瞧瞧自己的厉害。桑丘可不是堂吉诃德,不讲矫揉造作的所谓“骑士风度”,他眼中只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准则,就是感恩图报,既然主人为那位小姐这般疯狂,小姐也必须以盛情回报。

两个议员一起爬上山,到了那个地方找驴,可是找来找去没找到。他们又在周围的地方仔细寻找,还是没找到。于是那个发现了驴的议员对丢驴的议员说:“听我说,伙计,我现在想到一个办法,要是照这个办法做,那头驴别说是藏在山里,就是藏在地底下,咱们也能找到它。我学驴叫学得特别好,如果你也能学驴叫,这事儿就成了。”“说学驴叫,伙计?”丢驴的议员问,“天啊,要说学驴叫,我比谁都不差,就是跟驴比也不差呢。”“那咱们就试试看,”另一位说,“我想这样:你从山的这一侧上去,我从另一侧上去,咱们围着山走一遍。每走一段,你就学一声驴叫,我也跟着学驴叫。那头驴只要是在山里,就肯定能听见咱们叫,也会回答咱们。”丢驴的议员说:“伙计,你的主意真不错,你真聪明。”
于是两人分头行事。结果两人几乎是同时学驴叫,彼此都被对方的叫声欺骗了,以为是他们要找的驴出现了,便循声赶去。两人会合后,丢驴的议员说:“伙计,难道刚才不是我的驴在叫么?”“不,是我在叫。”另一个议员说。“我告诉你吧,”丢驴的议员说,“你的叫声和驴的叫声没什么区别,我这辈子还没听过谁学得这么像呢。”“这恭维还是你当之无愧哟,我可不敢受用呀,伙计。我向上帝发誓,世界上学驴叫学得最像的人也只顶你一半。你声音高亢,声调持久,而且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反正一句话,我只能是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啦。”“由此看来,”丢驴的议员说,“我可以引以自豪了,这说明我还有点本事,有一技之长。我以前就认为我学驴叫学得不错,可是从没想到像你说的这么好。”
赏析:
《堂吉诃德》中关于学驴叫的趣事,不仅仅是平添笑料,它一方面为了堂吉诃德和桑丘挨打提供前提,是他们冒险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客观而尖锐地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塞万提斯以犀利的讽刺笔调和嘲笑的态度对西班牙的上层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两位委员身为父母官,本应悉心管理自己的百姓,急百姓之所急,但他们却不学无术,以善学驴叫为一技之长而感自豪,并且互相吹捧。真是既可笑又可悲。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事例讽刺批判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揭露了隐含其中的腐败和罪恶。正如堂吉诃德所诅咒的,他的时代是“多灾多难的时世”,是“可悲的时代”。

堂吉诃德有一天清早,披戴着全副盔甲,出门到海边闲逛。他常说:“他的服装是甲胄,他的休息是斗争”,所以他时时刻刻披甲戴盔。忽见一位骑士迎面而来,也全身披挂,盾牌上画着一个亮晶晶的月亮。那人跑到可以搭话的远近,就高声对堂吉诃德说:“大名鼎鼎、赞叹不尽的骑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啊,我是白月骑士;你听到我那些骇人听闻的功绩,也许会想起我这个人来。我为了自己的情人,特来和你比武,试试你有多大力气。你甭管我的情人是谁,反正比你的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美得天悬地隔,不能相提并论。你要是干脆承认我这句,就饶你一命,也省得我动手了。假如你要和我决斗,那么,咱们先讲明条件。我赢了你不要你别的,只要你放下武器,不再探奇冒险,在家乡待一年。这一年里,你得安安静静,剑把子也不许碰;这样你就可以整顿家业,挽救自己的灵魂。我输了呢,我的脑袋就由你处置,我的兵器马匹就是你的胜利品,我立功博来的名声也一股脑儿送给你。你瞧怎么好,赶紧回答,因为我不出今天得把事情了结。”
堂吉诃德觉得白月骑士的傲慢和挑战的原因都岂有此理,瞪着眼愣住。他沉着地回答说:“白月骑士,我还从没听到你的什么功绩。我可以打赌,著名的杜尔西内娅你压根儿没见过,要是见过,就决不会这样向我挑衅。因为见了她就开了眼界,知道她的美是古往今来谁也比不上的。我不说你撒谎吧,只说你那句话我不能承认。我照你提出的条件,接受你的挑战,此时此刻就动手,好让你当天了事。不过你输了把立功博来的名声送给我,这个条件我可不能接受,因为不知道你有什么功或多大的功。我好歹有自己干下的事业就够了。现在随你在这场上选定地位,我也选定我的地位,上帝保佑谁,让圣彼德罗也为他祝福吧。”
赏析:
与白月骑士比武是堂吉诃德生平最伤心的遭遇。堂吉诃德自信而又愚蠢地接受白月骑士的挑战,本以为自己会打个胜战,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堂吉诃德特有的骑士风格,而其为了意中人万死不辞的“豪言壮举”被作者描绘地入木三分。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两人厮杀前,堂吉诃德是多么趾高气昂,威风凛凛;打斗后,两人一分高下,堂吉诃德“好像从坟墓里出来”“容色苍白,汗流满面”。堂吉诃德一定认为这是骑士最耻辱的事情,他定会洗去耻辱,连总督大人都“急着打听把堂吉诃德打得一败涂地的白月骑士究竟是谁”,因此文章很自然地引出更精彩的篇章。
【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堂吉诃德》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准备出发前,堂吉诃德不仅为自己的驽马取了驽骍这个难得的名字,给自己取了堂吉诃德的名字,他还认为骑士不能没有意中人,所以把自己偷偷慕恋着的养猪女子当做了意中人。
B.堂吉诃德突然想起他并没有受封为骑士,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晚上来到客店,把客店想象成一座城堡,把那个跑江湖的流氓骗子店主想象成城堡主人。他把店主叫到马房,双膝跪下,乞求店主封他为骑士。
C.堂吉诃德第一次冒险是解救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小孩,他命令地主给小孩松绑,并如数交付给孩子工钱,地主吓得一一照办。这是他办成功的第一件事。
D.堂吉诃德遇到一对商人,他要商人们承认他的意中人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女,商人不买账,堂吉诃德认为这是在亵渎他的绝世佳人,于是怒气冲冲地向商人挑战。商人抢过他的长枪,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E.堂吉诃德对商丘许愿说:他征服一个海岛后,就让商丘当海盗总督。商丘终于抛下老婆孩子充当了堂吉诃德的侍从。
2.下列关于《堂吉诃德》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堂吉诃德看到风车后,想要和风车交手。桑丘也鼓励他去作战,等到狼狈失败后,他依然不信那是风车,硬说是魔法师与他作对,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他胜利的光荣。
B.堂吉诃德竟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两支结仇的军队。他不顾桑丘的阻拦冲进羊群,举枪乱刺,被牧羊人乱石打倒,还磕掉了牙齿,两根肋骨也陷进肉里。即便如此,他还认为这是混蛋魔法师的把戏,把敌对的两军变做两群羊。
C.天下小雨。一位路过的理发师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堂吉诃德一见,以为来了一个骑花点子灰马、戴金头盔的骑士,便举枪冲了上去。吓得理发师丢下铜盆弃骡逃走了。堂吉诃德夺得铜盆,认为它是有名的曼布利诺头盔,就把它戴在头上。
D.堂吉诃德看见路上来了十一二个被押解到海上做苦工的犯人,他觉得,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该强迫他们做苦工,而救苦正是游侠骑士的责任。于是他打倒了押送的士兵,解放了犯人,犯人们感谢主仆二人而散开了。
E.公爵夫妇碰到了堂吉诃德和桑丘,就把他们迎到自己的家里,想出种种花样拿他们开心。公爵派商丘到自己属下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他布置了几件疑案捉弄商丘,但商丘毫无自私的念头,断事英明,秉公执法,一一解决。
3.下列关于《堂吉诃德》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桑丘是一个又胖又矮的西班牙普通农民,他性格中既有农民的狭隘自私、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处处为自己打算的一面,又有讲求实际、冷静与清醒的一面。不过和堂吉诃德在一起时,他也沉溺于幻想之中。
B.桑丘的形象从反面烘托了信仰主义的衰落这一主题。堂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是文盲;堂吉诃德瘦而高,桑丘胖而矮。
C.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张的喜剧成分。
D.桑丘被公爵派人赶出“海岛”,他觉得当总督不如回家种地逍遥自在,而堂吉诃德虽然不大情愿,还是跟着商丘离开了公爵府。主仆二人离开公爵府,发现好似鱼儿入了大海,禁不住赞美起自由的可贵。
E.大学生参孙在三个月后,打扮成“白月”骑士,打败了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只好回家休息。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时才醒悟过来,他痛斥骑士小说,并立下遗嘱,不许外甥女嫁给骑士,否则得不到他的遗产。
4.简述堂吉诃德的一个滑稽好笑的冒险故事。
5.简述一个关于侍从桑丘的故事,而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到了堂吉诃德的美好品德的影响。
6.堂吉诃德曾经那样热烈地投入到行侠仗义的行动中,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伸恶痛绝。那么,他以前的种种行为还有没有价值?
7.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请简要分析其喜剧因素或者悲剧因素?
【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堂吉诃德答应听从店主的劝告,就照当时的安排到客店旁边的一个大院里去看守盔甲。他把盔甲一件件堆在井边水槽里,自己挎着盾牌,抄起长枪,神气十足地在水槽前面来回巡行。这时天色已渐渐昏黑。
店主把这位客人的疯病告诉了所有的旅客,又讲他要看守盔甲,等待那封授骑士的典礼。大家想不到他疯得那么别致,都赶出来远远观望。只见他一会儿专心一意地来回巡行,一会儿靠着长枪站定,好半天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盔甲。夜渐深,可是月光皎洁,照耀得如同白昼,这位新骑士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当时住店的一个骡夫想起要打水饮他的一群骡子,他得把堂吉诃德堆在水槽里的盔甲挪开。这位骑士大声喝到:“嘿!莽撞的骑士!这副盔甲的主人是带剑的骑士里最勇敢的,你想来碰他的盔甲吗?不论你是谁,瞧着点儿,别来碰!要是大胆胡闹,准备着拿性命赔偿!”
骡夫听了这番话要是小心在意,就安全无事了;可是他满不理会,抓着盔甲上的皮带,把皮带扔得老远。堂吉诃德看见了就抬眼望天,好像是和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通诚的样子,说道:“我的小姐啊!我这颗向你归依的心第一次受到侮辱了,我求你救援!这是我第一个紧急关头,请不要吝惜你的保佑啊!”
他一面说,一面放下盾牌,双手举起长枪,对准骡夫的脑袋狠狠打了一下。骡夫重伤倒地,假如再挨那么一下,就不用请教外科医生了。堂吉诃德打倒了骡夫,把盔甲仍旧堆好,还照原先那样专心一志地来回巡行。过一会儿,又一个骡夫跑来,也是要打水饮他的一群骡子。他没知道刚才的事,因为第一个骡夫还没苏醒。他正想把水槽里的盔甲挪开,堂吉诃德一句话不说,也不求哪位保佑,重又放下盾牌,拿起长枪。他没把长枪打断,只把第二个骡夫的脑袋打得四分五裂。客店里的人都闻声赶来,店主也在内。堂吉诃德一见就挎上盾牌,按剑喊道:“美丽的小姐呀!我这副软弱的心肠靠了你才有勇气和力量!为你颠倒的骑士正有大难临头,现在是请求小姐的垂念的时候了!”
他这么一喊,觉得勇气百倍,即使全世界的骡夫都向他冲来,他也绝不退却一步,别的骡夫看见同伙受伤,就在远处拣石子,雨点似的向堂吉诃德掷来。堂吉诃德尽力用盾牌抵挡,却不敢离开水槽,因为要守护盔甲。客店主大声叫骡夫别惹堂吉诃德,说已经告诉他们这人是疯子,即使把他们一个个都打死,也不能依法判罪。堂吉诃德也在叫嚷,嚷得比店主还响,他骂那伙人两面三刀,不讲信义,堡垒长官纵容他们这样,可见也是混蛋,不是好人,他堂吉诃德要是已经封授骑士的称号,对他决不轻饶。“至于你们这伙下*小人,我不跟你们计较。你们掷吧!向前吧!来吧!尽量跟我作对吧!回头你们自己瞧瞧,你们这样愚蠢粗暴,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他讲得非常理直气壮,掷石子的那伙人不由得害怕了。他们一半为此,一半也因为店主劝阻,就住手不掷。堂吉诃德让他们把两个受伤的骡夫抬走,照旧看守盔甲,和原先一样沉着、镇静。
店主受不了这位客人的胡闹,决计直截了当,马上把那倒楣的骑士封号授与他,免得再出乱子。他找了堂吉诃德,为自己辩解说,一点没知道那伙蠢人冒犯他;他们胆大妄为,反正已经狠狠地受了惩罚。他又说,他早已声明堡垒里没有小礼拜堂,所以封授骑士也就不必再讲究仪式。他知道这种仪式的关键只在用手掌拍一下颈窝,再用剑平拍一下肩膀,这是郊野里也可以举行的。看守盔甲只消两个钟头,堂吉诃德已经看守了四个多钟头,可算是格外地道了。堂吉诃德句句信以为真,表示一切听命,只求尽快完事。等他封授了骑士称号,如果再受攻击,准把堡桑垒的人杀个一干二净,除非堡垒长官特别关照,才卖面子手下留情。
1.此段是出自《堂吉诃德》中的哪个故事()
A.大战风车
B.自封骑士
C.为心上人发疯
D.与白月骑士比武
2.此故事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举一例加以赏析。
3.通过这个故事写出了怎样的堂吉诃德怎样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笑不出来的喜剧
□南方十字星座
塞万提斯的个人生活是个真正的悲剧,但是他却写出了一部“黑色喜剧”的《堂吉诃德》。最初,这部作品只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地摊货,最终成为了“世界名著”,估计穷困潦倒的塞万提斯自己都没有料到,也许他在监狱里只是为了挣几个钱,混碗饭吃,就像现在的很多著名的网络写手,比如“当时明月”,最初也就是为了业余爱好,写写东西,也没用想到最后能“整”出一个“这么大的场面”。
多年前,看这部小说的时候,确认很让人发笑,也确实很让人想嘲笑堂吉诃德的愚蠢、笨拙,他竟然会发疯地和风车挑战,把羊群当成军队!呵呵,可见看“骑士小说”(武侠小说类),真的会“走火入魔”!当然书中展现了十六世纪西班牙帝国内部的社会风貌,还是满足了我部分的猎奇心。
多年后的今天,回头想来,我才发现我没有读懂这部书:难道塞万提斯写这么“托拉冗长”牵涉到700多个人物的书籍,就是为了歌颂那些捉弄、欺负堂吉诃德这个看似可悲的疯骑士的无数形形色色的灵魂吗?难道堂吉诃德一次次地坚持出外游侠,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悔改,就是因为他“中书毒中的太深”吗?堂吉诃德出外游侠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骑士书籍(武侠小说)中所倡导的人类理想世界,是为了伸张正义!是为了扶弱济贫!是为了真正的伟大的骑士精神!塞万提斯真正嘲笑的恰恰是那些被世俗生活所淹没的广大的人性,他们不再相信正义的存在,因此,他们更喜欢欺负看似比自己弱小而又想去实现纯真理想的人。塞万提斯将这种反衬隐藏在自己看似嘲笑这位“疯骑士”的描述中,让我们嘲笑堂吉诃德的时候,逐渐地笑不出来!这是真实的、深刻的人性,所以,一部最初是描写另类的骑士游侠题材的地摊货书籍却在历史的选择中成为了不朽的世界名著,只要人性还在,堂吉诃德就会永存。”
(选自《南航青年读书研究协会官博》,有删改)
1.依据本则阅读材料,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是为了歌颂那些捉弄、欺负堂吉诃德这个看似可悲的疯骑士的无数形形色色的灵魂。
B.《堂吉诃德》作为骑士游侠题材的书籍却在历史的选择中成为了不朽的世界名著是因为它宣扬了真正的伟大的骑士精神。
C.堂吉诃德一次次地坚持出外游侠是因为中书毒中的太深。
D.堂吉诃德出外游侠为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骑士小说中所倡导的人类理想世界,是为了伸张正义,是为了扶弱济贫。
2.为什么作者认为《堂吉诃德》是“笑不出来的喜剧”?
3.结合原著简要谈谈堂吉诃德的形象。
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决心模仿古代骑士周游天下,打抱不平。他带着商丘做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且受尽折磨,但堂吉诃德仍固守自己的梦想。直到临死时,他才如梦初醒,并否定了骑士小说。
请以“固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固守”是个中性词,可以从褒或贬的角度写。
堂吉诃德是伟大的。由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构成的堂吉诃德气质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这是一种充满实践勇气和内在热情的英雄气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固守着崇高信念和伟大理想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从堂吉诃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们最基本的本质,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但堂吉诃德也是可笑的。骑士文化早已过时,他固守着过时的东西而不知道与时俱进,虽然他的理想是崇高的,但他做出的事情都是那么可笑,自己也因此一次次地伤痕累累。这种固守也就变成了“固执”。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与时俱进,而不能固执于旧有的观念。行文时,可从这两个方面立意。
【参考答案】
1.CD(C项,并没有成功,因为等堂吉诃德离开之后,地主重新把小孩绑在树上狠狠抽打。D项应该是商人的骡夫不买账,并把堂吉诃德打伤)
2.AD(A项商丘并没有鼓励,而是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但堂吉诃德不听。D项犯人们不仅没有感谢,反而将主仆二人的衣物抢尽分光。)
3.AD(A项桑丘能时时在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中来。D项堂吉诃德也在公爵府遭到戏弄,不愿再住下去)
4.事例一:堂吉诃德主仆来到蒙铁尔郊原。郊野上矗立着几十架巨大的风车,堂吉诃德认为那是长胳膊的巨人,打算前去挑战,为上帝立功。他飞马上前,一枪正中车轮,转得正欢的车轮一下子就把长枪折成几段,堂·吉诃德连人带马被扫了出去。
事例二:堂吉诃德主仆走在路上,两群羊也刚好经过这条路,掀起漫天尘土。堂吉诃德却认为是两队人马在交战,并准备加入正义的一方。他不听仆人的劝告,举着长枪,吼叫着冲下山坡,对着羊群乱刺一通,被牧羊人用弹弓把他打落马下,并打掉了好几颗牙齿。
事例三:堂吉诃德看见一辆车子上装着两头狮子,认为那是魔法师派狮子来对付他,因此不顾桑丘的劝告,执意让押送人打开车笼,准备与狮子决一雌雄。押送人乖巧地对他大大恭维了一番,堂·吉诃德才作罢,并认为自己战胜魔法师的挑战。
事例四:堂吉诃德坐着小船顺流而下,看到河面上的几座水力磨房,以为又到了城堡,堡中一定有落难的贵人。磨房工人见小船就要卷进水车轮里了,急忙解救他。堂吉诃德看见全身沾满了面粉的工人,以为他们是妖怪,拔剑向他们挑战,谁知一下子船就翻了,多亏磨房工人救了他的性命。
5.他在当总督时,发财欲望已经改变为改革现状的民主要求。他观察敏锐,一旦察觉公爵夫妇设下的陷阱,就毫不贪恋权位,立即辞职。他决绝地说:“请告诉公爵大人:我光着身子出师,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占便宜,换句话说,我上任没带来一文钱,卸任也没带走一文钱,这就和别处岛上的卸任总督远不相同了。”
6.有价值。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
7.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一、1.B
2.参考示例:(1)“嘿!莽撞的骑士!这副盔甲的主人是带剑的骑士里最勇敢的,你想来碰他的盔甲吗?不论你是谁,瞧着点儿,别来碰!要是大胆胡闹,准备着拿性命赔偿!”——语言描写,连用感叹和反问,生动地表现了堂吉诃德的勇敢。(2)“掷石子的那伙人不由得害怕了”——侧面描写,用骡夫们的害怕来侧面衬托堂吉诃德的勇敢。
3.等待授封时虔诚庄重;拥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庄重严肃的态度、勇敢而急躁的脾气。
二、1.D
2.塞万提斯真正嘲笑的恰恰是那些被世俗生活所淹没的广大的人性,他们不再相信正义的存在,因此,他们更喜欢欺负看似比自己弱小而又想去实现纯真理想的人。塞万提斯将这种反衬隐藏在自己看似嘲笑这位“疯骑士”的描述中,让我们嘲笑堂吉诃德的时候,逐渐地笑不出来。
3.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伏尔泰——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
伏尔泰(1694-1778年),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一亲身感安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才思敏捷,一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他又写过不少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在哲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4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统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他,但最终都由他的叛逆由思想而不欢而散。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夫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县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伏尔泰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他的各个方面都有局限性,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不过他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还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伏尔泰的名言: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神谕的最了不起的作用在于保证战争的胜利。
●预言从来都只是为大人物而作的,小民无此必要。
●任何人想以道理晓喻他的同胞,都会受到迫害,除非他是最强者。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无论天资有多么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天分就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契诃夫概述】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经历】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像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契诃夫巅峰】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契诃夫人生谢幕】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在死前他妻子为他倒了一杯香槟,他用德语说我就要死了,然后他用他习惯的可爱的微笑向他妻子笑了笑,随即平静地喝完了那杯香槟,侧卧在沙发上,进入了他永恒的梦境,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艺术成就】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
附:契诃夫生平简介
1860年1月29日,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于塔甘罗格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1868~1879年,就读于塔甘罗格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0年,开始在《蜻蜓》、《闹钟》、《碎片》等杂志上发表短篇幽默小说。
1884年,大学毕业,开始做医生。
1888年,创作中篇小说《草原》。
1890年,契诃夫去萨哈林岛了解苦役和流放犯的生活,之后完成《萨哈林岛》(1893-94)一书。
1892年,移居莫斯科近郊梅利霍沃村(现契诃夫区)其购得的庄园(自1944年起为契诃夫庄园博物馆)中。创作中、短篇小说《决斗》、《带阁楼的房子》、《第六病室》等。
1897~1899年,参加全民人口普查,在发生霍乱疫情时任当地医生。创作话剧《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
1901年,与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克尼佩尔结婚。
1902年,由于患肺结核移居雅尔塔,在那里与高尔基有过亲密交往。
1903~1904年,创作话剧《樱桃园》。
1904年6月,由于肺结核病恶化,契诃夫前往德国巴登-魏莱尔附近的疗养院治疗,并于7月15日在那里辞世。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葬于莫斯科新圣母公墓。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背景音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