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里面长了个硬疙瘩:科幻电影中国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56:15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26 8:32:28 · 来源: 新京报


《珊瑚岛上的死光》是第一部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的科幻电影。

1958年的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里已涉及登月情节。
科幻作家叶永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梁晓声曾将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改编 成电影剧本,但剧本交到导演谢添手里后,谢导看着“飘行车”一节颇为发愁———按照当时中国电影的特技水平,是不可能拍出这种“飘行车”的。以至于后来叶 先生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中看到用电脑技术拍出的“飘行车”时还大发感慨。
即便是在当年特技简陋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中国还是拍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这就是根据童恩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这大概是内地自行拍摄的一部较早的有公众影响力的科幻电影。
该片讲述爱国科学家历经万重艰辛返回祖国效力,电影问世于1980年,自然带有明显的时代政治痕迹。影片由女导演张鸿眉执导,沈寂与童恩正合作 编剧,饰演男主角的是配音演员乔榛———这是他第一次走上电影“前台”。为了弥补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的“和尚戏”特点,影片才加入了女主人公赵梦娜。
其实在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问世之前,同名小说也影响极大。该作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不但 多次再版和收入作品集,还衍生出连环画、广播剧等诸多艺术形式。时值今日,居然还被做成一个手机游戏!原作者童恩正(1935-1997)一生创作有大量 优秀科幻作品,包括《雪山魔笛》、《石笋行》、《在时间铅幕的背后》等等。历史科幻作品《古峡迷雾》也曾被改编为电影剧本,一直保留在沈寂手里,本打算在 《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后投拍此片,可惜未能拍成。
时隔8年之后,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又以47万人民币的“小成本”拍出了科幻电影《霹雳贝贝》(1988),而同期斯皮尔伯格的《E.T.》 (1982)则花费了300万美元。编剧张之路时任儿影厂文学部主任,启发他的是干燥天气中的“静电”现象。这一构思得到导演宋崇的认可,敦促张之路赶快 写完。张之路出身师范院校物理专业,曾在中学执教,故而对科技和少年都十分熟悉。据说在上海公映时,影院里的孩子叫声一片,几乎是站着看完整部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出现了几次外星人,这一形象被该片美术处理成演员身穿缀满亮片的衣服;但他担心别人给穿坏了,于是亲自披挂上阵出演 ———他就是电影学院78班毕业生冯小宁。后来冯小宁做了导演,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科幻电影《大气层消失》,在这部影片里,小主人公能够听懂动物的语 言。
除《霹雳贝贝》之外,张之路还做过科幻电影《魔表》(1990)和《疯狂的兔子》(1997)的编剧。前者讲述了一名儿童突然“长大成人”并闯入真正的成人世界的故事,后者则描述了一次外星人对人类心灵的“心理入侵”。
当然,真正要为中国科幻电影溯源,我们其实要往回倒数很久。有史可循的中国第一部科幻片,可以认为是1938年由新华影业拍摄的《六十年之后上 海滩》,电影讲述两位职员昏迷葬入地下过了60年,在1998年由高科技复活的故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也没有停下自己的想象足 迹。早在1958年,由田汉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就展现了月球旅行等颇为大胆的科幻场景。
港台电影界也有不少科幻电影问世。那些大量以科幻为背景的影视无需赘述,但有些经典影片确实值得一提。据说《两傻大闹太空》和《大冬瓜》算是香 港最早的两部科幻片,而在此后也拍出过不少科幻电影。但内地观众印象较深的应该是1977年的《生死搏斗》。该片引进内地之后,也成了一时的票房冠军。很 多人应该还记得这部影片,其中石慧等人可是当时的大明星啊。
在《生死搏斗》上映前一年,还有一部科幻影片《战神》(1976)让观众十分激动。该片描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城市,到处肆虐,终于激怒了正在街 上奔跑的主人公手中的关公像。战神关羽怒而出招,挥刀与外星人展开大战,拯救人类于水火。近来网民翻出此片热炒,基于片中外星人的可爱形象,很多网友指出 ———奥特曼的原型其实源于中国。□星河(科幻作家)
■ 科幻沙龙
中国科幻片 路在何方
出场嘉宾 张建亚(电影导演)  姚海军(《科幻世界》主编)  星河(科幻作家)
1 传统是什么
中国有科幻传统吗?不只是电影方面,也包括文学和艺术思维上。
星河:不能说没有传统,但是比较少,而且我们所谓的科幻传统要看怎么说。所谓科幻传统其实是基于科学的,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所以如 果从严格意义上说,在有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传统后,中国才有了科幻传统,大概是晚清民初。但是没有科幻传统,不是没有幻想传统。科幻进入到中国,按照正统 说法,应该是五四以后,德先生赛先生的进入,西方科学思想进入中国,逐渐有了一些原创科幻小说。清末出现了《月球殖民地计划》,此后涌现了一些中国原创科 幻小说,还有对外国科幻小说的编译,应该说,中国科幻是地道的舶来品。
张建亚:没有,我们创作科学成分很少,大家一直在呼唤,但是我们做起来很谨慎。我们在这上面因为没有传统,所以没有话语权。最后科学上站不住 脚,拿科幻说事儿,我们没有真正的硬科幻,今天也没有。我对这个关注很久,但是真的要拍是很谨慎的。你看好莱坞电影里的科幻就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比如 《泰坦尼克号》里的海底沉船,里面第一流的技术,深渊、水下呼吸,美国军方都是经过试验的。我们别说科学,连技术的传统都没有。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不 要头脑发热,拍科幻电影不是那么容易的。
姚海军:科幻传统是有时间限定的,毕竟是有了现代科学之后的产物。如果说幻想传统,那中国肯定有,远古时代就有神话传说,一直到近现代。传统科 幻是属于科学时代的文学,有了科学才有科幻。从大环境上讲,中国真正兴起科幻是1978年之后,国家对科技重视,国力日益增强,都为科幻发展奠定基础。
2 想拍什么
如果你们来拍科幻片,你愿意把世界(或宇宙)想像成什么样子的?
张建亚:无非就是乐观派和悲观派两种,后者就是世界末日。不过我不会拍,没有话语权就没有办法让人家相信。
姚海军:我没做过导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描绘,国内这些作家可能会有乐观的描绘,我也是这样。我觉得宇宙不会是一个像很多电影里那样混战的场合,应该有理智有规范有秩序和约束,如果发展到星际交往这个阶段的话,这些都是基础,没有理性约束是不会发展到那个程度的。
星河:实际上人们对于这个一般有两种科幻描述,一种是注重世界中的某一件事情、某个局部,在科学原理上,就是说与我们有所不同,但是只有一项因 素不一样,产生新的故事,这个要靠故事精彩。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类似《星球大战》,在大背景、大空间之下,主要靠宏大。我个人偏向后一种,目前各国都有科 幻片,后一种需要很大投资。我会拍成一个很壮观具有庞大疆域史诗性的作品。
3 突出什么
好的科幻片,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是创意还是价值观还是视觉?
姚海军:肯定是要有想象,并且能把想象变成最完美的视觉效果,传达给观众。
星河:好的创意、价值观、视觉这些都不能缺少,科幻小说有2个基本因素,构思和情节,构思需要新颖。这个不像言情作品,爱情可以咏叹很多年。但 是构思一旦别人提出过,就不太好用了。科幻毕竟是类型文学,从影视上肯定要视觉效果,没有的话影响非常大。让我排序的话,就是构思、情节和视觉效果,至于 价值观,应该有,但是没有的话如果有了前三者也是可以的,比如《星球大战》。
张建亚:实际上比如商业类型片是个类型,大家会忽然特级提的很大,科幻、神话提的很大,各种类型特征提出来,但是不要忘记,一开始总是个电影, 就是对别人生活情感的关注,就是这个真实情感可以感动你,用各种表述方式写实。比如我幻想拍半人半兽会怎么样,但是科幻依然是要帮助我们讲故事,要有真 实、动人情节。但是我刚一开始讲的,如果用科幻讲了故事,科幻部分要有硬科幻,我们现在国内的科幻刊物都没有硬科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硬科幻受众, 我们科普都达不到还科幻呢。
4 市场要什么
在目前的电影市场环境下,中国需要国产科幻片吗?
张建亚:这个不是我们想的,有这样的观众自然有人会去做,走这条路。我是期待中国出现国产科幻片,但是要做很艰难,尤其是头一步、头二步……肯 定要被臭骂,在臭骂之后还能活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做起来。但是,如果想把这类型电影当成灵丹妙药期待中国市场转到这部分,不可能。
姚海军:不是需不需要,大家看一下网上呼声,肯定会有不断的国产科幻片出现。我们去年科幻大会上,电影界也表示出了对此的关注,包括《长江7 号》也是具有科幻色彩,所以这个市场肯定有很庞大的需求。我们的国产科幻片可能会更关注情节,西方科幻都有宏大科技效果,如果单纯从技术上说,我们不是达 不到,但是一部片子还需要经验积累,我们的探索还不够。
星河:我们需要真正的科幻片,但是现在就是买一些类似科幻片的东西,用科幻背景去包装,真正的观众觉得这不是科幻电影。真正的科幻电影应该是让 喜欢科幻的人很认可,不喜欢的人也很爱看。《卧虎藏龙》之后,很多古代文化大片出现,大家觉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特色好像是中国长项。但是科幻影视不 一定非要民族性的东西,科学本来就是世界性的东西,基于此,我们不必刻意强调民族的东西,好比《星球大战》,我在世界各地看到它的广告牌,大家都会喜欢, 这里还是有一种共同的东西。
■ 经典回顾
1977年 《生死搏斗》
导演:傅奇 主演:傅声(张富声) 出品: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生死搏斗》是一部具有较高商业水准的电影。
《生死搏斗》的主人公是一位救生员。一次,他救起了一个飞机失事落水的百万富翁(在影片拍摄的年代里,拥有百万港元就算是大富翁了,现在只能算 中产阶级。)。为抢救富翁的性命给他输了自己的血,却令这个富翁白发转黑,年轻许多。后来发现,救生员的血液含有某种长寿因素,但输过他血液的人只能保持 很短时间的青春。于是百万富翁绑架了救生员,想让他成为自己的供血机器。救生员经过一番惊险的生死搏斗,最终逃出了虎口。老富翁于愤愤中衰朽而死。
香港影片《生死搏斗》故事是虚构的,可是影片从头到尾,导演、演员、摄影、化妆、美术、服装、剪辑各艺术创作部门都搞得很逼真,使影片具有了强 烈的感染力,迷惑了观众,从而掩盖了大的不真实,达到了相当好的艺术效果。这是假戏真做更显真。《生死搏斗》的编剧署名周然(查良景),但其所根据的原著 是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冈恩的作品《长生不老的人》(1962)。《长生不老的人》在美国曾被改编为电视剧(1969),随后又被拍成每集一小时的连续剧 《长生不老》(1970)。近年来小说又被推荐给了几位制片商,仍有可能再被拍成电影。冈恩一直为中国科幻读者所喜爱,他的著名科幻作品集《科幻之路》早 已脱销多年,但至今仍被许多读者反复求购。
1980年 《珊瑚岛上的死光》
导演:张鸿眉 主演:乔榛、乔奇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
《珊瑚岛上的死光》根据资料想像出的外国会议室场景。
在国外的华裔科学家赵谦教授发明了高效原子电池,但拒绝将其卖给某大财团,结果被杀害。赵教授的未来女婿、青年科学家陈天虹为实现教授遗愿,携 样品驾机逃走,途中被击落。陈天虹被救到一个小岛上,岛上有一座实验中心,住着科学家马太博士和哑仆阿芒。马太研制成功激光器,但尚未解决电源问题,于是 陈天虹拿出高效原子电池交给他使用。当他们认识到某大财团企图把赵教授和马太博士的成果结合起来,制成新式武器威胁人类和平时,决心阻止这一行径。大财团 派人索取资料并欲炸毁小岛,经过一场搏斗,军舰携资料逃走,小岛即将爆炸。这时陈天虹用激光器和高效原子电池击沉军舰,离开小岛奔赴祖国。
其实在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问世之前,同名小说也影响极大。该作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不但 多次再版和收入作品集,还衍生出连环画、广播剧等诸多艺术形式。时值今日,居然还被做成一个手机游戏!原作者童恩正(1935—1997)则是一个值得大 书特书的人,但即便是整篇文章的篇幅也难以囊括他的全部。他一生创作有大量优秀科幻作品,包括《雪山魔笛》、《石笋行》、《在时间铅幕的背后》等等。历史 科幻作品《古峡迷雾》也曾被改编为电影剧本,一直保留在沈寂手里,本打算在《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后投拍此片,可惜未能拍成。童恩正晚年移居美国,客死他 乡。
1988年 《霹雳贝贝》
导演:翁路铭、宋崇 主演:张京、王莹 出品: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
《霹雳贝贝》令无数中国儿童着迷。
一个宁静的夜晚,城市上空突然出现了一个飞行物。医院里,手术室的灯灭了,一会儿,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时针正指九点。孩子取名贝贝。出院 那天,爸爸来接他,不料,爸爸、妈妈都被他电了一下。贝贝带电的事,爷爷不让说出去怕别人把他当怪物。贝贝6岁了,还被关在家里不让出门,并整天戴着一副 红手套。贝贝偷偷跑出去玩,邻居来告状,说他用针扎了小朋友,他很委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汽车行驶途中,贝贝用手控制着红绿灯,一路畅通无 阻。随后,当年的外星人重新找回地球,经过一番曲折的经历,贝贝终于摆脱了带电的特性,重新做回了一个地球人。
1988年由宋崇导演、张之路编剧的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问世,这部拥有新鲜视角的影片讲述手上带电的小男孩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 和理解的故事。这些曲折、荒诞、幽默的情节,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具有现代意识的孩子的生活,该片不仅受到青少年观众的热爱,在小观众的成长记忆中更是印象 深刻。
1990年 《大气层消失》
导演:冯小宁 主演:吕丽萍、葛优、张宁 出品: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
《大气层消失》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男孩病了没去上学,这天早晨他突然发现自己竟能听懂动物语言,好朋友大白猫告诉他大气臭氧层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并在扩大,一旦臭氧层消失,太阳 紫外线就会杀死地球上所有生命。作为获悉情况的唯一男孩向人们报警,但整天为挣钱忙碌的人对此无心一顾。孩子很着急。其实科学家已经行动起来,为了避免混 乱有关部门才封锁了消息。迅速扩大的空洞已逼近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轰炸机群到高空播撒特制合剂阻挡紫外线,但臭氧层仍不断被毒气烧穿。为了寻找到污染 源,男孩和白猫出发了……
作为一部只花费了4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电影,《大气层消失》虽然没有像一部常规商业电影一样造成应有的“票房影响力”,但是依然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地位。片中所关注的地球环保,至今看来仍不过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