楽信脚藓灵:中国式酒场具备典型的十大功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2:30:53

中国式酒场具备典型的十大功能

用这么大的题目说酒场,又好像口气有些托大。不过没有一个总的概论,有时不好界定我的酒场,所以说这是迟来的酒场概论。由于缺乏纯技术层面的研究,我总结归纳的十大功能,不是太通俗就是有漏洞,敬请读酒场帖的朋友们给予理解。我真心地欢迎激烈的批语,谁再能提些补充或修改意见,那简直就是酒中王。

一是社会交往的小平台。

为啥把社会交往摆在第一功能位置,这里边有些讲究。中国式酒场在历史中前行,是当代社会的缩影,人们普遍地把酒场当作社会交往的小平台,承载大社会的特定的事情和任务,在酒场上解决,在酒场上完成。比如通过酒场认识特定的人,比如在酒场上交到知心朋友,比如酒场可以固定人际关系,比如把酒场当成传声筒扩音器。说的直白些,酒场这个小平台就是道具,不同人组织酒场,由于参加的人员及场地标准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没有酒场当平台,由此演绎的许多传说和故事,都是一片空白,甚至历史要重新改写,事情和任务恐怕缺少了着落。酒场既是泛泛的文化,更是具体的平台。酒场不存,去哪找寻文化。

 

二是公关活动的敲门砖。

公关功能。酒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关场地,无论进行何种公关活动,什么都能缺乏,唯独缺少不了酒场。酒场就是公关活动的敲门砖,有酒场在事前开路或事后收尾,一些活动变得相对容易些。比如甲方与乙方签订商务合同,双方要经过一轮几轮的谈判,如果把谈判安排到酒场上,也许更能谈得投入些。又如下级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除了必要的文字申请和谈话沟通外,再坐在酒场上进一步巩固与落实,恐怕资金到位快一些。还有要想认识某人或求某人办某事,最好的办法是坐在酒场先熟悉熟悉,然后边喝酒边说事,往往起到意想不到或预料之中的效果。这种公关意义上的酒场,要见什么人喝什么酒,喝错了会影响公关效果。

三是礼节应酬的必修课。

礼节功能。这个功能最好理解,酒场就是主动或被动的仪式,就是情愿或不情愿的规则。大到上司到单位检查工作,中到远方客人前来拜访,小到家里来了亲戚和朋友,还有许多许多非摆酒场不可的情况。酒场承载礼尚往来的实体,喝多喝少甚至不喝已经变得不重要,这些种来人的情况下,东道主必须要破费几下,按自己的实力和来者的身份摆酒场。有时明知道礼节性场合属于走过场,这个程序也一定要走,否则容易让人说不懂事太小气,轻者惹人家不高兴,重者会因小失大得罪人家,还有可能为自己以后的路埯上地雷。礼节性的酒场应该把礼节放在首位,只要礼节到了,酒场的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的事情客随主变或主随客变。

四是聚会亲和的小圈子。

聚会功能。现在的人们一谈聚会,首先想到的是喝酒喝大酒,似乎不喝出所以然,就对不起聚会的酒场,也有愧于聚会的称号。我与一些人谈过聚会酒场问题,半数的人对聚会酒场存在难言之隐,不去吧让人说三道四吆五六,可能闹个没人缘,去参加吧又担心喝起来没完没了,大醉而归后几天还不了阳。因为凡是聚会的酒场,都是一群具有小圈子意义的人,彼此间钢钢的铁。比如同学聚会老乡聚会战友聚会文人聚会,这些人定期或不定期地聚在一起,就是靠酒场联系紧密感情,拉动没有功利与世俗的人际关系。试想没有酒场到哪聚会,没有酒的聚会也缺少激情与真情,酒场就是聚会的原动力。

 

五是热闹助兴的推进器。

据我浅显的理解,酒是最性情的饮料,它能无中生情又能情上添情。在酒性情的作用下,本来挺斯文的人变得张狂起来,平时特别缅腆的人会妙趣横生,冷清的场面也因酒而热烈奔放。经常见到这样的场面,几个人凑到一起商量些事,本想吃点便饭喝点清茶饮杯咖啡,但是怎么吃喝怎么别扭,总是找不到共鸣点。甚至各自为吃喝,谁也懒得搭理人。这时有人提议上瓶酒,其余几人都不表示反对,这就是转机的开始;或者有人偷偷叫来酒,上桌后硬性倒杯里,谁也不好意思拒绝。只要喝开了头,场面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兴致好像从天而降,情绪赶着情绪往前走,很快达到酒场高潮。

六是纯粹娱乐的性情所。

酒的娱乐性有着悠久的历史,酒池肉林的传说最为古老经典,二晋唐宋的文人们好酒又好色,几乎把酒场娱乐成唐诗宋词晋文章。我进行过初级研究后结论,酒的最原始功能就是娱乐娱乐娱乐,说一百次功能还是娱乐,所以当今的酒君子们,依然流淌着先人们的酒基因,坚持酒娱乐毫不动摇,酒场成了娱乐的必选之一。没有任务没有规矩没有讲究,娱乐性的酒场最轻松随意,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不必太在意不必太计较,就连我写得几十个五种人,到了娱乐性酒场,一半的认定都失去了效用。所以我写的酒场系列文章,包含娱乐性酒场,但是不能单纯以此断定我的观点。我主张闲来无事时,可以适当地操扯娱乐性酒场。

    七是人情世故的集散地。中国人遇有大事小情,除了说些客套话做些文章外,都爱用酒场抓落实,表达应该表达的情绪。似乎没有酒场当平台,没有摆酒场这种形式,自己的真情实意就不能表达,至少表达的不完整。于是乎,就有了各种形式的酒场,酒场如市场,行情不断地变化。笼统地举些例子,很能说问题。你今天给我办事少要了钱,我得摆场酒谢谢你,哪怕花的钱比省的钱还多,不摆酒场不足以表达心情,再说没准哪天又找你。又如今天是我的生日,明天是你提职三天整,半月前他家生了大胖小子,女儿在老师“小灶”的关怀下考进重点大学,还有类似的大事小情,都寄托在酒场抒心思。摆酒场理所当然,不摆反而成为另类。现在个别的大城市,竟然兴开离婚宴,虽然把酒场赋予新内容,也会让正统的人反感,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当然这也从新的角度,告诉人们酒场是人情世故的集散地。

八是第二职场的浓缩板。我出版过五本酒场文化随笔和小说,内容无非透过酒场看社会,看一种自觉,看一种上瘾,看一种无奈,当然包括看职场的成分,某些章节还是重头系。但我的书名很平淡,如《小酒场》、《小酒馆》、《小酒定大局》,主要把领悟的权力交给读者。出版社出于市场运作的需要,硬生生地归纳我作品的核心,创造了一大批名言绝句挂在封面的腰间。什么“酒里政绩大,杯里工作长”;什么“酒场冷暖连带官运升迁起伏”;什么“原来职场中那些台面下的事都和酒有关”。这里仅从密密麻麻的腰带文字采撷三句,上边类似的文字多着呢,我觉得是那么回事却不能这么说。既然潜规则已经公开化,我也再罗嗦几句,酒场的确是职场的浓缩版,如何请领导,和单位同事怎样说话,先敬谁后敬谁,以什么身份参加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修课,小酒可以定大局,细节能成事也能败事。职场上那些事,都浓缩在酒里,谁敢言酒场不是职场的浓缩版,肯定会有人找上门对质。

九是情绪释放的晴雨表。人们最爱引用一句话,李白醉酒诗百篇,其实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骚客们,何止李白,像白居易、王羲之、郑板桥、陶渊明之流,都爱摆酒场喝几杯,总想到酒场里释放情绪,萌发创作灵感。当代人也继承了古人的传统,高兴要组织哥们朋友们喝喝,把我的欢乐送给你,最好带回家。烦恼时更爱到酒里发泄找同情,喝闷酒就是说的这种人。即使不高兴也不烦恼,情绪在无聊中纠结,也喜欢去酒场采风放风。因为酒是性情水,它质感的要命,所以也把酒场染上感性色彩。况且喝上几杯酒,无论你如何发泄,只要别超过了底线,没人在意你的言行,也能宽容你的失态表现。这要在无酒状态下,处在正规的公共场所,受道德伦理的约束,根本不可能允许耍酒风。酒场上最能观察人的生存状态,有了快感借着酒劲喊出来,有了苦恼随着酒精发威哭出来。只有也只有酒场具备这个功能,到酒场发泄情绪,要选择适当的酒场。

十是不正之风的策源地。有人把酒场批得一无是处,似乎摆酒场喝酒是大逆不道,缺乏从正面解读酒场的雅量。我以为酒场也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继承中国酒场文化的基本,二是可以联络人与人间的感情,三是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四是通过消费酒拉动内需,五是可以冲淡减缓生存压力。但这些阳光面,往往被阴暗的物质覆盖,酒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本义,变得世俗化功利化,人们自然对酒场有成见。我主张酒场的正面意义,对酒场的负面性看得十分清楚,如果题所云,酒场是不正之风的策源地,甚至能与腐败挂钩。在中国,酒不是万能的,没有酒场万万不能。因为许多见光死的事情,都是在酒场上交易成功的。只要酒场摆到位,只要革命小酒喝到位,什么政策原则规定等等禁区,统统地在变通中解禁。酒场以非酒场面目出现,把酒场自己搞臭了,怨不得人们非议满腹。( 木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