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和霉菌感染相似吗:《咬文嚼字》点评《故宫“撼”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18:59

故宫“撼”事

 任达风

    北京城里有座故宫。它是历史的遗迹,也是文化的标志。凡是到北京旅游的人,没有不去故宫的。人们不是去朝拜封建帝王,而是想直接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国宝荟萃之地,人文氤氲之所,竟然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

    先是一个身高不足1.6米、体重不到100斤的小毛贼,以钻栏杆、砸玻璃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手法,盗走了9件文物,让国人目瞪口呆。接着是在破案之后,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上,出现了一个小学生也能看出的错字。那上面写的是“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其中的“撼”字应该是“捍”,引起网友一片“尖叫”。本以为故宫会为此汗颜,谁知随后来的却是某负责人的强硬表态:“撼”字没错,非但没错,还显得厚重,如同“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撼”字一样。……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犹如一部韩剧。

    说老实话,我对锦旗上的错字,开始并没感到惊讶。这些年来,错字如过江之鲫,早已锻炼了我们的神经。我见过高等学府校庆时把“鹏程万里”误为“鹏程万裏”,见过国家级比赛奖牌上“篮球赛”误为“蓝球赛”,见过政府公告里把“国计民生”误为“国际民生”,见过大会会标上把“第一届”误为“第一界”……锦旗上有个错字,还不是小菜一碟?当然,无论写错还是用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当事人应该吸取教训,但别人不必大惊小怪。何况,“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十个字,稍有文字感觉的人,都能看出是硬着头皮凑出来的,没有多少文化可言。如此追求古奥,装腔作势,很容易跌进文字陷阱。

    真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有关负责人的态度。故宫不愧为故宫,错到如此程度,依旧是一副皇家气派,指责别人不识“厚重”。可惜,笨拙如我者,真不知道这个“撼”字“厚”在哪里,“重”在何方。“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分明说的是解放军是钢铁长城,即使山可以撼倒,解放军也岿然不动。可见,解放军是“撼”不得的。搬出这句话来,说明某负责人连“撼解放军难”的意思也没明白,自己打了自己耳光。如果说这个“撼”字不错,那我只能说一定是“卫”字错了。锦旗上应该写的是:“撼祖国强盛,畏京都泰安”。

    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故宫的官方微博上刚贴出“道歉声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迷途知返,就不应该揪住不放。可是读了这篇“声明”以后,我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因为在这篇声明里,我看到的只是推卸责任,只是掩盖事实,只是继续忽悠公众,缺乏起码的认真和诚恳。为了弥补一个谎,只能再撒十个谎。故宫已经走入了这一怪圈。

    “声明”里说:“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注意,这里说的是“未再交院里检查”,可见前面是交院里检查的,那么最初送审的是“捍”还是“撼”?如果原来就是“撼”,再检查有什么意义?如果原来不是“撼”,那么多人在场为什么没有发觉?而且,代表故宫送锦旗的就是故宫副院长,这有照片为证,把责任推到保卫部门头上,未免太不厚道了吧?

    “声明”里说:“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这个“下午”,是指5月13日的下午。既然已经发现了,为什么13日晚上还要对外坚称“撼”字不错,14日继续声称事前曾就“撼”字的用法请教过专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院里已认定是“严重错误”,为什么在长达三四天的时间里一声不吭,听任下属在外面强词夺理?社会上为一个“撼”字闹翻了天,院领导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在现代传媒时代,这可能吗?

    真没想到,一个“撼”字,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在故宫的历史上,这是一件难以抹掉的“撼”事。我们从中看到的,主要还不是文字水平的下滑,而是道德标杆的跌落。

    被毛贼盗走的文物,公安部门可以再追回来;被无知和谎言凌辱的文化尊严,我们还能追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