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灸图片欣赏:大圆满之“基”——三原始智慧与三能量显现方式 - 心性直指 - 唉旺 唉旺 - Power...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25:48

大圆满之“基”——三原始智慧与三能量显现方式

  「基」Xi。其意义是表示存在的根本本体,这个本体是在宇宙的层次,也是在

个人的层次,盖此二层次根本上相同,了悟其中之一,即了悟另一者,如果你了

悟了自己,你就了悟了宇宙的本性。前面我们已经谈过在不二禅观中体验到的本

来状态,就是在此状态中行者重得与「基」合一的体验。它之所以称为基乃因它

从最开始以来就在那儿,清净、自圆满且不须修造。



     它存在每个众生中,虽然当众生进入二元状态后,对它的体验丧失了,然而

它却不会被毁坏。它暂时被因无明而生的贪和嗔两种负面的心理状态所遮蔽,

然而「基」也不应被视为一个客观自存的东西,它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在一般

众生,它是潜伏的,在觉悟者,它则是显现的。



    不但是在大圆满,在一般教法中,神识不因肉身的死亡而终止,而会继续轮

回,过去无量生中累积的业因,促使再生,直至该众生觉悟,业力被超越了为止。

至于此轮回是如何以及何时开始的,则较少被讨论到,因为重要的是了结轮回痛

苦。而非将个人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推测一个第一因上。



     在佛陀时代关于造物者的确实本性,以及造物者是否存在,婆罗门各派中有

许多辩论,至于佛陀本身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一位第一因或创世者之存在,他只告

诫弟子应努力修行达于觉悟,届时他们将超越疑惑或推测地自然了知该问题的答

案。



     在我们生活实际经验的层次,显然地轮回是这样开始的:当吾人进入二元状

态那一刻,它就开始,而当我们进入本来状态时它便终止。虽然此本来状态超越

时间、文字和意识的一切限制,然而我们可以看金刚歌如何以文字,设法描述它。



                   金 刚 歌



无生,
却不断地连续着,非来亦非去。
无所不在。
无上之法,
不变之空,不可名状,
自然自解脱。
彻底无碍之状态
从最起始既已存在,
自生,无方所,
无恶物可拒
无好物可受
无限开展,穿透一切处,无际、无限、
无束缚,甚至无物须解,不从任何物中
解脱出。
超越时空地呈现着,从起始既已存在,
无际之界,心性之空,明性光耀如日月,自圆满。
不可毁坏如金刚,安定如山。纯净如莲,强壮如狮,无比喜悦,超越一切限制,光照,平等,法之顶点,
宇宙之光,从起始既已圆满。

  五大及其精华本质的缘起

  正同一个人的条件性存在起源于业迹,整个宇宙的存在亦复如是。譬如古代

西藏的苯教宇宙论认为目前这个宇宙产生以前的虚空是前一个已经毁灭的宇宙

循环中之众生所留下的潜在业迹。此虚空内部产生运动,于是形成了风大精华,

此风自己又产生猛烈的摩擦于是形成了火大的精华;由于温度的不同,造成水大

精华之凝结;然后由这些已存的三大精华之涡旋形成了地大精华,就好像搅拌

牛奶使它固化成奶油一样。此层次的诸大精华是以光和色的形式存在,尚未形成

原子的层次,由所有诸大精华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或物质层次的实际诸大便形

成了,其形成的方式与次序与诸大精华之形成相同。然后由这些物质的或原子的

诸大间之相互作用,形成了包含所有各界众生的宇宙蛋。这些界包括高等的天神

(Deities)和龙以及条件性存在的六道众生,即: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

和地狱众生。

  如果诸大之精华和诸大本身以及由虚空中生起的一切诸界,此虚空乃是过去

众生的潜在业迹,那么这个虚空就没有超越业力,是故没有超越条件性之存在。

所以它不能被说是从一开始即是本然清净的,自圆满的,如「基」之状态。是故

那本来状态,如金刚歌所言:“无生,却不断地连续着,非来亦非去,无所不在……

超越时空,从起始既已存在……”可被视为虚空之精华,无所不在且无生,然而

是一切存在之根本。

  至于大圆满教法对于宇宙起源的看法,与苯教传统的看法相平行,然而略有不

同。大圆满教法中认为是在宇宙的层次也是人层次超越生死和超越时间的本来状

态是一切存在的根本清净的「基」。本来状态的固有自性显现为光,由光进而显

现为五色,亦即诸大之精华。诸大之精华再相互作用产生诸大本身(和苯教宇宙

论中解释的相同),从而构成了个人的身体和整个物质次元。
因此宇宙可说是本

来状态之能的自生游戏。一位住于其本来状况相合一,住于自解脱、自圆满状态,

即大圆满状态的人亦的确有这般受用。但是,如果众生因为在基本上对实性有错

误见解,而进入了二元性的迷惑中,那么一切显现之源的原识乃被自己的投影所

束缚,盖它将之视为离已存在的外在实体。于是一切种种情欲乃由此误观生起并

继续将众生限制在二元状态中。

  大圆满教法中对「基」、「道」、「果」的解释提示了二元性迷惑是怎么样生起

的,怎样才能将它解开,当它被解开后个人的体验将是如何。然而一切用于解释

实相本性的种种比喻并不能完全成功的描述它,盖它本身实乃超越文字和观念。

正如,密勒日巴说:我们可以说心本性像虚空,因两者皆空,但心是有知觉,而

虚空则否。觉悟并不是对宇宙的知识,而是对宇宙本性活生生的体验。直到我们

有这样的体验之前,我们将依赖比喻,并受它们的限制。「基」就好像是个我设

法要描述让你们知道的神秘东西,我说它是白色、圆的,于是你们得到了某种概

念,但第二天你也许会听到另外一个见过它的人对它的描述,届时你可能会依他

的描述改变自己的想法。想也许那个东西是较为椭圆而非圆。真珠母色而非白色。

经过五十样的描述后,你对该物的认识也不见得更好,当每次你再听到对它的描

述时,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然而一旦你亲见该物后,你能确知它的形貌,这时

方知那种种描述都是部分正确的,但是没有一个能完全捉住那个神秘物体的本

体,任何对于「基」的描述都是这样的:「基」永远是众生真正固有的本态,从

一起始即是清净的,即使众生沉没于二元状态及诸烦恼中时,亦复如是。

  以上我们已经讨论了在大圆满教法中「基」的意义,现在将继续讨论此「基」

是怎样显现为各众生以及其个人所体验的宇宙。在所有层次的教法中众生皆被视

为由身、语、意三者构成
,此三者的圆满状态分别以西藏字母嗡、啊’、吽表示。

身包括众生的全部物质次元,而语则是身的生命能,[气]梵文叫Prana其运行与

呼吸相关连。心则包括能思考的心和超越智识的心之本性。
普通人的身、语和意

是非常受限制的,以致使他完全被约束在二元状态中,这样一个众生的二元观就

称为不净观或业观,盖它被不断显现的业因所限制,这是该众生过去行为的结果,

他被自己有限的世界所困住犹如笼中之鸟。然而觉悟者则超越了二元的种种限

制,他了悟了以往只是潜伏着的「基」之状况。

   怀着此净观的本来状态的圆满明性,觉悟者曾经在将他们自己所安住的状态

予以直接传授并随伴以一个对「基」的口解。此解释显示众生所经验到的一切之

基是怎样运作为所谓三智慧或三状况的,即本体、本性和能。为解释它们的运作

情形,用一面镜子、一块水晶和一个水晶球做比喻。

  基的「本体」(本性)是其根本空性。实际来说,它的意义是,譬如:我们自观自心,

任何生起的念头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皆视为空的。也就是说,若我们想找

此念的来处,我们找不到;若想找一个此念的停住处,也找不到;若想找此念的

去处,也找不到,此即空性。并不是有个什么「空」的东西或处所。而是一切的

现象,不论是心理事件,或看似外在的实际物体,不论它们看起来多么坚固,实

际上本体都是空的,无常的,只是暂存的。并且一切「事物」皆可视为由其它事

物所构成,而这些事物又可视为再由其它事物所构成,……。从极大到极小,以

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可视为存在之物皆可视为空。譬如:此空就像一面镜子

的根本清净和明性,上师会示弟子一面镜子,并解释镜子如何本身并不分辨其中

的影像是美或丑:不论生起何种影像镜子本身都没改变,它能够反射影像的能力

也未受损伤。然后解释心的空性就好像镜子,纯净、光明且清澈,不论生起何物,

心的空之本质永不丧失、损坏或沾污。


  本性(自性)


  虽然空性是一切现象的根本状态,但现象,不论是心理事件或是实际经验上的物

体,仍继续显现。事物继续存在、心念继续生起,就如同镜中的反射影像仍继续

生起,虽然它们是空的。此连续生起就是「基」之本性(自性)的意义,它的本性(自性)就是显

现。举例言之,此本性(自性)就好比镜子能反射所有的置于其前之任何物体的固有能力。

上师会再以一面镜子来解释不论置于镜前的物体是好或坏,是美或丑,镜子能够

即刻反射它们的固有功能都相同,心的本性(自性)在禅观中的体验亦复如是。任何心念

和事件是会生起,但心的本性不会受缚于它们。心的本性并不分别。它只是反射,

就如同一面镜子的本性一样。



  能


  所以众生和存在的根本状态,本体上空,然而本性则是显现,如何显现?是以「能」

量的形式显现。以比喻说,此「能」量就好比镜中生起的反射影像。上师会再示

以弟子一面镜子并解释,何以其中生起影像即是镜子固有本性之能的显现。然而

镜子的比喻显示本体、本性和能皆相互依赖,(另一种翻译:本性空,自性明,内能大悲周遍)

实在不能将它们分开,只是为了解 释上的方便才不得以将它们分开来说明,因为

镜子的清净和明性,它反射的功能 以及其中垂直的影像三者皆是一面镜子之存在

所必须具备的。若无明性,则镜子 不会反射;若无反射的功能,怎么会有影像?

若无影像生起的可能性,那里会有 一面镜子?「基」的本体、本性和能三者亦复如是。




  此「能」有三种具特性的方式来显现,也就是查、罗巴和旦。这些名解无法

翻译。所以仍用藏文。今以三种比喻解释之:

查Tsal

    「查」显现为看似为外在世界的方式,于是一位进入二元状态的众生会觉得

自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自我中,似乎和外面那儿的世界是分开的,觉得那个世界

是另外的,误认他自己诸官能的投影是与他所执着的自我分开存在的东西。以比

喻来说,此分离之幻相,就如同将一块水晶置于日光下。当日光照射到水晶时被

折射,而形成的光谱,看起来好像和水晶是分离的,而事实上是它自己特性的功

能。同样地那是众生自己的「能」被那个众生自己的官能所觉察而显现为一个看

似外在的现象的世界。在真理上并没有任何东西是外在的或和此众生分离开的,

真相就是在大圆满中被体验到的,对一位觉悟者而言,这个自己的能显现为「查」

的层次是化身Nirmanakaya的次元。
所以当我们说三身时,这并不只表示佛的三

身,或是一个塑像三种层次。它们是在觉悟中所经验到的是每一位众生的「能」

三个次元。



  罗巴Rolba

  
  下面继续介绍众生的能显现为「罗巴」的方式,以一个水晶球作比喻,当一个物

体被置于水晶球旁时,一个该物体的像便会在水晶球中被看到,所以该物体就像

在里面一样于是众生的「能」会显现为一个内在经验到的像,好像由「心眼」所

见。然而,不论这个像有多么生动,它仍然是该众生自己的能的显现,这就是「罗

巴」的特点,转化道的修行者是在这个层次经由专一的力量将不净观转化为净观,

对一位觉悟的众生,此层次他或她的能乃被经验为「报身」Sambhogakaya或受

用身。
受用所指的是在此层次能够多种奇异的形象,这是诸大精华(即光)的层

次。譬如BardoTodrol或《西藏度亡书》中所叙述在中阴时神识所生起的一百位

寂静和忿怒本尊就是该众生的能在此层次的化现。



  旦Dan

   
  下面讨论「旦」,一个水晶球没有颜色,但若将它置于红布上它就像似红色;

若置于绿布上,就像似绿色;等等。正如这样,在「旦」的层次,众生能本是无

限、无相的;然而可以显现为任何形象。这个比喻可以帮助明了业观的意义:虽

然众生的能本来是无相的,由于执着着缘故,该众生识流中存在的业亦就会生起

感觉到的身、语、意和外在的环境,其特性决定于无量生以来所累集的因。在二

元的幻想中,众生如此深地受到此业观的限制,以致它就像是众生的真相一样。

  当此幻想乃被破除时,众生会体验到自己的实际真相。那真相是从最起始既

存,超越一切形相限制的无限心和能,觉悟此即觉悟法身Dharmakaya或真理身

最好译为实相身。
然而不论旦、罗巴和查或法身、报身、和化身都不是相互分离

的。无限、无相之能(法身)显现于诸大精华(即光)的层次,形成非物质的形

象(报身)。这唯有观慧的众生能够觉察:其显现化身的层次则成为外表坚固的

物质形象。



    是故经由这些比喻上师对「基」做了一个口传的介绍,并对它显现为三种模

式能的方式做了解释。这是每个人都可自己去发现的公开秘密。我们过着里而外

的生活,投影了一个与外在世界分别存在的[我],并企图操控此世界以求得满足。

然而只要我们还留住在二元状态中。吾人的经验总带着抹不掉的失意、恐惧、渴

望和不满足感。

  ……再以镜子为喻,此光身之觉悟表示行者已不在反射影像的状态中。而已
进入 镜子本体的状态,并已进入镜子的本性和「能」中,即已了知自己的「能」
如何 显现为「旦」、「罗巴」和「查」,行者乃能将自己的「能」完全统一,直
达实际 物质存在层次,欲达此境界可经由修界部四「相」生起之显现,或经由修
习妥 噶四光生起之四显见来完成。妥噶四相之修习与界部的显现颇相似,第一显
称为 「显见法性」;第二显是前者的更进一步开发,第三者则是其成熟,第四者
则是 存在之究极圆满——穷尽法性。如果行者生时已能进入此四显的第三层次——
那 么,在行者死亡时,身体会逐渐化光消失,即不以一般的方式分解为其构成之
诸 大,而化成诸大的本质,即光。整个过程需要七天以上的时间,这是诸如我伯
父 等之上师们所达到的觉悟,肉身所遗留下来的只有头发和指甲,这些是身体的
不净物,身体的其他部分皆化成其构成诸大之本质(即光)。


——选自于南开诺布上师著作《水晶与光道》 收藏 分享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