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吃好比好吃更重要》第一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4:12:02

本书是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从医40年饮食养生秘诀的全面总结,凝结了1500多场全国健康大巡讲的精要,汇集了他当前所有作品的健康养生精华。

今天的世界,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结果是人们的幸福度并没有增加多少。相反,由紧张生活和膳食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慢性疾病却不断增多,同时发病年龄还不断年轻化。太随意好理解。比如早上匆忙起床,为了赶上班时间,把不该省的早餐省了;中午随便吃点快餐,肚子里填满垃圾食品;晚上胡吃海喝,脂肪超标,主食成了点缀。这种人钱赚得再多,最后不都是送给了医院和药店?《吃好比好吃更重要》 第一部分

曾有一个病人问大夫:我有冠心病、糖尿病,您看吃什么好呀?大夫问他:您爱吃什么?他说,我就爱吃东坡肘子、红烧肉。大夫说,那可不行,东坡肘子、红烧肉动物脂肪多,您不能吃。那猪肝呢?也不能吃。大夫说。后来这个人又跟我说:东坡肘子、红烧肉、猪肝、鸡蛋不能吃,最近检查血糖高,连香蕉、桃子、西瓜都不能吃了。  

序:春播健康,秋收幸福

-- -

二十养成好习惯,四十指标都正常,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相信这六句话,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这是我上个世纪末提出的“新世纪健康新观念”。不经意间,我们已走过了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人们已不再用“新世纪”来描述今天所处的年代,但追求健康、保健养生仍然是人们热衷的目标。无数证实了“二十养成好习惯,四十指标都正常,六十以前没有病”的朋友真正体验了健康所带来的好处,而“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给家人、社会、国家所带来的价值确实是无可衡量的。

今天的世界,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结果是人们的幸福度没有增加多少,相反,由紧张生活和膳食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慢性疾病却不断增多,发病人群也在不断年轻化。

经历了600万年的进化,大自然把人类的健康决定权交给了人类自己。在健康的总分中,除了父母遗传基因的15分外,环境占了17分,医疗占了8分,而人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占了60分。在生活方式中,科学的膳食就占了13分,远远超过昂贵复杂的占8分的医疗,正应了古代中医的一句老话:“药疗不如食疗,治病不如防病。”

2001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3000余名营养学专家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成了一个共同结论:“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所以,吃是大事,把吃的问题解决好了,人就能少受很多罪。健康生活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句话里第一条是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四个字里最重要的就是“合理”两个字。

怎么样才是合理呢?两句话:不刻意,不随意。

太随意好理解。比如早上匆忙起床,为了赶上班时间,把不该省的早餐省了;中午随便吃点快餐,肚子里填满垃圾食品;晚上胡吃海喝,脂肪超标,主食成了点缀。这种人钱赚得再多,最后不都是送给了医院和药店?

还有一种人,在饮食上又做得太刻意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随时关注养生方法,一听说有什么新的说法、秘方,就立刻照着做,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各种奇谈怪说的实验室。

其实吃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吃是文化,吃是品位,吃是享受。

君子之交淡如水,三三两两好友相聚,聊聊工作,聊聊友情,粗茶淡饭,远胜于山珍海味。

劳碌奔波一天,下厨为亲人做几个小菜,夫妻儿女其乐融融,亲情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营养素。

长年在外奋斗,抽空看看父母,听听老人的唠叨,尝尝小时候最爱吃的饭菜,看着老人一脸的满足,人间至美,莫过于此。

2010年,我的课题是《春播健康,秋收幸福》,就是年轻时注意健康,多学养生保健知识,老来收获健康。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健康而言,养生保健知识不仅是力量,更是男人的保健品,女人的美容霜,孩子的聪明药,是强力的杀虫剂,长效的百忧解。

二十养成好习惯,四十指标都正常。管住嘴,迈开腿,八分饱,八杯水,八千步,子午睡,养心汤,一百岁。六十以前没有病将不再是难事。六十没有病,已经或正在带给中国社会无以估量的价值。六十没有病,应该或必须成为中国人追寻的生命目标。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习惯(1)

-- -

今天的世界,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结果是人们的幸福度并没有增加多少。相反,由紧张生活和膳食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慢性疾病却不断增多,同时发病年龄还不断年轻化,生命和健康已成为当今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实,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经历了600万年的进化,大自然把人类的健康决定权交给了人类自己。在健康的总分中,除了父母遗传基因的15分外,环境占了17分,医疗占了8分,而人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占了60分。在生活方式中,科学的膳食就占了13分,远远超过昂贵复杂的占8分的医疗,这正应了中医的一句老话:“药疗不如食疗”。

食疗作用比医疗作用大得多,却基本不用花多少钱,还省时省力,而且只要牢牢记住一句话就够了,这就是:科学生活,合理膳食。这八个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金玉。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西方有谚语“吃得怎样,你就怎样”,意思是,吃得健康你就健康,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

说到健康饮食,我的观点是,没必要过分讲究什么样的食品是健康食品,更不必被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说法弄得团团转,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吃得适量,搭配合理,才是科学健康的吃法。

曾有一个病人问大夫:我有冠心病、糖尿病,您看吃什么好呀?大夫问他:您爱吃什么?他说,我就爱吃东坡肘子、红烧肉。大夫说,那可不行,东坡肘子、红烧肉动物脂肪多,您不能吃。那猪肝呢?也不能吃。大夫说。后来这个人又跟我说:东坡肘子、红烧肉、猪肝、鸡蛋不能吃,最近检查血糖高,连香蕉、桃子、西瓜都不能吃了。我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我告诉他:“没事!什么都吃,不过还有四个字,您可要记住:适可而止。您别天天吃东坡肘子,那可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实际上,人体自身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和调节能力。如果您没有病,没有糖尿病,没有冠心病,那什么都可以吃,什么营养都有了,营养也就最均衡了。但要适可而止,别变胖了。当您查出有了病,例如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那您就需要格外注意些,特别查出胆固醇很高时,就更要注意了,需严格控制一下,但仍可以什么都吃。

有一个科学院的院士,很有钱,住花园洋房,有司机、保姆。可一检查身体,不得了,营养不良、贫血。什么道理呢?原来他在医院检查时胆固醇偏高,大夫给他列了个单子,有20多种东西不能吃。血糖高,又一张单子,40多种东西不能吃,加起来有60多种东西不能吃,那还能不贫血?到后来他找我问,洪教授,您看看我该注意什么呢?

我告诉他,很简单,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什么都吃。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因为饮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什么都吃,什么营养都有,因为营养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所以什么都吃营养才能齐全。但是第二句话可别忘了,适可而止。有些东西可以尝尝味道,吃一口或偶尔吃一次,但你天天顿顿都吃山珍海味可不行啊,要适可而止。

这里举一个例子。王光美同志200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她的一生,虽然大起大落,跌宕曲折,可她始终热爱生活,注重饮食养生。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习惯(2)

-- -

王光美主张“食全食美”,以清淡食品为主,喜欢吃杂粮、蔬菜、水果。她不轻信吃肉不好,有时也吃上几块肥肉;她不认为糖是“杀手”,一直喜欢吃甜食;吃起西餐也是津津有味。她认为,吃得杂一些,营养更丰富,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期间,王光美蒙冤受*,经历了12年的铁窗生活,吃窝头、稀饭、萝卜、白菜。好在她“什么都吃”,才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40%的癌症与饮食相关(1300字)

癌症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饮食方式和食物是重要的致癌因素。研究表明,大约40%癌症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饮食中有一些危险的致癌物,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大鱼大肉可能致癌

研究发现,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的人,大便中的胆酸代谢物、胆固醇代谢物等成分就可能偏高,这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餐餐大鱼大肉,如果毫无节制,就可能为癌症的到来敞开了大门。专家研究发现,高脂肪食物还可能使人体内的催乳素增加,长期下去,乳腺癌便不请自到。

烹调形成致癌物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炸薯条等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胺成分,可能会导致DNA附加物形成,进而引发基因突变,甚至可能致癌。

很多人喜欢用高温烹调食物,但您可得记住了,食物烹调温度一旦超过100℃,很容易产生致癌物质。高温烹调的时间越长,产生的致癌物越多。许多人以为,烧烤食物比油炸食物更容易产生致癌物,事实上油炸的温度更高,油质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加上回锅油中已存在各种致癌物,使得油炸食物更加可怕。

危险的食品添加剂和色素

亚硝酸盐是最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能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同时保持肉色鲜嫩。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它与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丰富胺类物质结合,将形成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添加剂有三千多种。例如肉制品、饮料和糕点中的稳定剂、抗氧化剂、加味剂、保鲜剂、防腐剂,均会引发多部位、多类型的肿瘤。

不少食品色素有毒,许多还具有致癌性,常见的致癌部位有肝脏和乳腺组织。色素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人工合成的色素大多来自煤焦油,最有可能致癌。

目前使用的甜味剂种类很多,其中使用最早、最广的是糖精。世界卫生组织已规定其使用限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毫克,最近则有发现指出,糖精可能引起尿道癌和膀胱癌。

食物污染是致癌的重要原因

很多农药对人类均有很高的致癌性。多氯联苯是工业污染产物,具有致癌性,常集中于鱼、牛奶、干酪和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多环芳烃化合物有一百多种,目前已发现有二十种能导致癌症。这些物质来自被污染的土壤、空气、水、植物与植物的细胞内部。在新鲜鱼肉、各种鱼肉制品和海味制品中,都发现有多环芳烃化合物。

在污染人类食物的致癌物中,黄曲霉素是破坏力最强大的致癌物。因此,建议不要吃没有完全干燥并有发霉迹象的坚果、玉米、粮食和种子;也不要吃发霉的饭菜、面包和糕点。

营养素缺乏也可能致癌

国外的医学研究发现,饮用牛奶的人群,胃癌的发病率较低,有可能与牛奶中含有多量酪氨酸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胃癌高发区多为新鲜蔬菜和水果进食不足的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维生素C吸收不足的缘故。

粗纤维中的木质素可以将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2~3倍,从而大大增强人体吞噬癌细胞的能力。粗纤维有通畅大便的功能,可以减少某些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对减灭肠道肿瘤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调查发现,食物中长期缺乏纤维素,肠道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就是这个原因。

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量虽然不大,但某些矿物质却有抗癌的奇效。比如,钼元素是植物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食物一旦缺钼,就可能导致其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增加。人体缺碘则可能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严重者就可能产生癌变。

中老年人长寿饮食11点

-- -

某次一家报纸采访我,要我谈谈中老年人健康饮食的要点,我说饮食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平时只要注意11点,就能少生病、少受罪。

一、数量少一点。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会肚子胀、不消化。所以,老年人每一餐的进食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左右,同时要保证少食多餐。

二、质量好一点。蛋白质对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的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应以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主。

三、蔬菜多一点。多吃蔬菜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处,老年人每天都应吃不少于250克的蔬菜。

四、菜要淡一点。老年人的味觉功能有所减退,常常是食而无味,总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来增强食欲,这样无意中就增加了盐的摄入量。盐吃多了会加重肾的负担,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扩散的几率。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要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

五、品种杂一点。要荤素兼顾,粗细搭配,品种越杂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调味料)不应少于10样。

六、饭菜香一点。这里说的“香”,不是指多用盐、味精等调味料,而是适当往菜里多加些葱、姜等调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觉来弥补味觉上的缺失。闻着香喷喷的饭菜,老年人一定能胃口大开。

七、食物热一点。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尤其在严冬更要注意。

八、饭要稀一点。把饭做成粥,不但软硬适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益寿延年有益。但老年人不能因此而顿顿喝粥。毕竟粥以水为主,“干货”极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体积的粥在营养上和馒头、米饭相差很多,长此以往,可能会营养不良。

九、吃得慢一点。细嚼慢咽易产生饱胀感,可防止吃得过多,使食物消化得更好。

十、早餐好一点。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40%,质量及营养价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不宜吃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十一、晚餐早一点。“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进餐后的4~5小时,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吃夜宵,排钙高峰到来时老年人可能已经睡觉了。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时间应在下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

健康饮食不必刻意,也不能随意

-- -

健康饮食很简单,就是别伤害自己。我们经常讲,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讲,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的核心就是老子所说的“适者有寿”。“适”指适度、适当、适应,凡事不走极端,把握好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自身也跟着相应变化。比如合理膳食,关键是合理;适量运动,关键是适量;心理平衡,关键是平衡,如果芝麻大的小事就勃然大怒,造成心肌梗死、脑出血,最后将遗恨终生。

这个“适”字,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用,而且对治家、治国也一样有用。里根总统上台时的国情咨文里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只有七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即世间万物,大到治国,小到烹鱼,都是一个道理,即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则身心健康,国泰民安。反之,则宽严皆误,四面楚歌。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很多人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问题也来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健康类书籍,媒体上形形色色的健康讲座,各种各样的饮食营养观点,你说吃这个好,他说这个不能吃。你真要全听的话,可能世界上就没有多少东西能吃,每餐饭都得用量杯、天平秤来量着吃了。人如果这样过的话,不累死也得被吓死。

其实不必这样刻板,大家记住健康饮食的三个“意”就可以了。第一,不必刻意。饮食中摄入多少卡路里,多少脂肪,多少胆固醇,多少盐,不要那么刻意,那能把人给累死。第二,不能随意。不能说既然不必刻意,那我随便吃好了。可以肯定地说,随便吃,会吃出一身毛病。第三,需要注意。怎么注意呢?有三个方案,一个叫十个字的方案,一个叫八个字的方案,还有一个叫六个字的方案。

十个字方案“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就是按照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来搭配,那你已经是健康膳食了。这个方案我在以前的书里都讲到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

还有八个字的方案,就是“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吃饭就七八分饱。

第三个方案就是六个字的方案,更简单了,世界粮农组织提出了21世纪最理想的科学的膳食结构就是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我现在就这样吃饭。一顿饭里要有一个荤的,有一个素的,还有一种菇,蘑菇、香菇、金针菇或者黑木耳、海带等。

男人四十,别成了“难人”

-- -

男人四十,压力缠身,情绪低落,性情急躁,不愿运动,失眠头痛,精力不济,身体亮起了红灯还硬撑着,往往成了“难人”。中年男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吃得好身体才能好,才能远离“亚健康”。

天天吃高档的东西,那不叫吃得好。中年男人躲不开外面聚餐,很多人一上餐桌,动不动就是生猛海鲜,三文鱼刺身、鲈鱼、斑马鱼、蛇、蟹,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食物往往是寄生虫和细菌的温床,如果过分讲究味道鲜美,就有可能烹调不够充分。当你美美地品尝那些生猛海鲜时,已经是病从口入了。

天天伏案疾书、摆弄电脑,视力很快下降,平时注意补充维生素A,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多吃一些胡萝卜,就可以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不少人一进办公室就不想动弹,晒太阳的机会特别少,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结果骨质疏松,年纪轻轻,随便摔一跤就骨折。还是要多运动,再忙再赶,只要想运动,时间总能挤出来。多吃些海鱼、鸡肝,这些食物的维生素D含量高。

记住少量饮酒。每天喝20~30毫升红葡萄酒,心脏病发病率就能降低75%。天热了,喝啤酒是很多人的最爱,但饮用啤酒过量可能加速心肌衰老,使血液含铅量增加。

食物还能稳定情绪。钙可以安定情绪,防止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发生。脾气暴躁者常食用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含钙食物,可以平和心态。研究发现,人在遇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时,维生素C的消耗量明显增加。因此,每天吃3~5枚鲜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付紧张的工作环境。

人一旦疲劳,往往鸡、鸭、鱼、肉大吃一通。其实肉类属于酸性食物,进食后反而会加重疲劳感;新鲜蔬菜、水产制品大多属于碱性食物,能使体能迅速恢复。

如果你吸烟,每天应多吃胡萝卜、柿子椒、青葱、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或者早餐补充点维生素A、维生素C和无机盐,减少患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戒烟。

以下是中年男人应该多吃的食物:

牛奶: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含有大量的钙质,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大豆: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生姜: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洋葱:在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

燕麦: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红薯:可供给人体大量的胶原和黏多糖类物质,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

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

茶叶: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效。

海鱼:有降血脂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多食鱼者其血浆脂质降低。有预防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

蜜橘: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晚秋时节,养生先养阴

-- -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秋季及初冬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减少,日短夜长,仅9月份,光照就比之前减少75分钟;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北京地区昼夜温差达11℃~15℃;空气干燥,湿度偏低,湿度仅30%左右。随着自然界的变化,人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万物凋零,秋风肃杀,让人徒生悲凉、抑郁之感;气温下降,四肢尤其足部远端毛细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血黏度增高,代谢旺盛,心脏耗氧增多,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细小支气管阻力增加,黏膜纤毛运动减少,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增多;同时腹部及背部受寒也会诱发胃炎、溃疡。总之,人体机能发生全面相应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黏度增高,代谢加快,产能增多。机体需要补充更多的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动物界,动物贮存食物,进食增多,体毛变细变密,长秋膘,都是为了过冬做准备。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告诉人们,一叶知秋,要早做准备,及早“养阴”。

营养补充,增强免疫力

人体在外界气温21℃~23℃时,感觉最舒适,四肢温暖。秋冬气温下降后,为维持体温,一面使四肢小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一面增高体内代谢率,增加产热,因此需要更多食物和热量供给。多吃什么呢?米面、肉蛋,还是蔬果?生理学研究表明: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动力效应”,即摄入蛋白质后,有30%~40%的热量要消耗释放出,而糖类为4%~5%,脂肪为5%~6%。简单说来,就是吃肉后,身体会觉得暖和,不怕冷,尤其在餐后的3~4小时最明显。同时,吃肉会使酪氨酸转化成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人觉得精神、兴奋、有气力。当然,秋补的营养应当是7种营养素全面均衡才能提高体质、体能及免疫力。我国神舟6号飞船航天员的食谱中每天有3次牛奶,早晚为牛奶,中午是酸奶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秋冻”适应提高耐寒力

同样的寒冷天气,人体的反应大不一样。有人严冬冬泳,精神振奋,面色红润;有人稍一吹风,便会患上感冒肺炎。爱斯基摩人在皑皑白雪中,以冰块筑屋,其乐融融,而前几年一次寒流袭击印、巴等国,气温降至5℃时,竟有许多人被冻死。其原因是人体的耐寒力不同。

耐寒力分“冷适应”与“冷习服”。前者约需2~4周时间,后者需几代人。“春捂秋冻”即是聪明的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冷适应。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中国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提倡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晚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时,不忙添衣,顺应“秋天*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就是通过“冷适应”使机体从大脑皮层到交感、副交感神经,使代谢内分泌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和谐运行,不仅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且免疫力增强,代偿力增强。具体来说,冷空气使鼻、咽、口腔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但冷适应后,这种应激反应减弱或不明显。一旦真正着凉,也可用热水泡手、脚、面部,吃热汤面或中药,使鼻咽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秋冬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关键。

研究表明,白天很少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进食饮水及每天1500毫升的唾液使咽部细菌无法繁殖,但夜间睡眠的8小时正是细菌繁殖的大好时机,所以睡前彻底清洁口腔,给残留细菌一次“打击”,在此后6小时内细菌不会繁殖。对儿童的研究表明,简简单单的睡前彻底刷牙可使儿童患咽炎、扁桃腺炎的几率减少70%~80%之多。

归根到底,不论秋补冬补,最关键是心补。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有阳光的抚慰,有自然的熏陶,会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有了阳光的心态,就有阳光的表情、阳光的世界和阳光的未来。

入冬前应该补充哪些营养

-- -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饮食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营养专家把这个季节的饮食原则作了精辟的概括,叫“三五原则”,即三个“要”和五个“注意”。我在这里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首先介绍“三”,即三个“要”,就是饮食要保温,饮食要御寒,饮食要防燥。

“饮食要保温”。在寒冷的冬天,如果食物满足不了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就容易造成机体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所以,冬天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物,但不宜过多。与此同时,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夏、秋季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研究表明,肉类、蛋类、鱼类、乳类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中,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它们的动物脂肪含量较少。

“饮食要御寒”。医学研究证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冬季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一般来说,只要不偏食,不挑食,什么都吃,搭配着吃,是可以保证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的。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藕、大白菜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矿物质较多。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肌体御寒性。含钙较多的食物有虾皮、牡蛎、花生、蛤蜊、牛奶等。

“食物要防燥”。冬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病症。因此,饮食中补充各种维生素显得十分必要。要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多吃白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菠菜、柑橘、苹果、香蕉等蔬菜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脏、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

所谓“五个注意”,指的是饮食要适量,喝水要充分,食物搭配要适当,尽量少饮酒,尽量不吸烟。

其一,饮食要适量,不能暴饮暴食。冬天传统节假日多、亲戚朋友聚会多、火锅吃得多。为了御寒,人们也习惯在这时喝上几口酒。而且在传统养生观念里,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所以很容易吃东西过量。喜庆宴筵时更要注意,一般以七八分饱为宜。冬季进补御寒,调整饮食的同时,应进行耐寒力锻炼,从而增强适应能力。如果忽略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因此,冬天应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食而受益的目的。

其二,喝水要充分。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不能缺乏水分,成年人身体的60%~65%是水分,肝、大脑、皮肤含70%的水,骨骼含水45%,血液含水80%。如果男士们想要保持健美的肌肉,就必须饮用足够量的水,因为肌肉中的水要比脂肪中的水多3倍。我们提倡每天八杯水,运动量大时对水的需求量更大。早晨起床、上午10点、下午3点、睡前这四个时候是一天中四个最佳的饮水时间。还有一点,要主动喝水,即不渴时主动喝,别等到口渴才喝。喝水以白开水为宜,要记住任何饮料都不能代替水的补充。

其三,食物搭配要适当。注意主食粗细搭配,菜肴荤素搭配,蔬菜水果的各种色彩搭配。食物搭配越齐全,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就越齐全。

其四,尽量少饮酒,尤其不饮烈性酒。要知道酒类并不能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大家都得牢记,少量饮酒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五,尽量不吸烟。烟是人类健康的可怕杀手,不但给吸烟者带来伤害,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更大。为了大家的健康,请尽量戒烟。即使是吸烟,也一定不要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

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1)

-- -

从前有这样的说法:宁可撑死人,也不占着盆。意思是说,即使你已经吃饱了,可是为了不占餐具,一定要把饭菜吃得一点不剩才行。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做法是“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剩饭占着锅没关系,把身体搞坏可就划不来了。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大脑是无节制饮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过饱时,会使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吃得过饱,精神恍惚,昏昏沉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吃得过饱,肠胃负担过重,血液都去支持肠胃了,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得不到足够的能量维持正常运转,所以才会出现精神恍惚等症状。

由于血液被消化系统大量占用,人体内的血液量对整体运转来讲就不能平均分配了,分配在大脑中的血液相对减少,导致思维能力降低。

在消化系统工作时大脑也得不到休息,必须连续发出消化所需要的复杂指令。所以,血液不足,大脑得不到休息,便会发胀,于是产生困倦。

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吃得太饱后,“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就会在大脑中快速增长,而这种因子恰恰是引起脑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长期“饱食终日”,这种物质在大脑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量时,大脑动脉就会硬化。而脑动脉硬化又是老年痴呆症的根本原因。

因此,节制饮食,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美国权威杂志《科学》最新报告,少吃东西之所以能促进健康,其根本原因就是吃得少能对与衰老有关的基因产生影响。文章还指出,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可能会帮助人们找到延长寿命的方法。

少吃不仅仅能让人身体健康,还能延年益寿。

高血压病人平时注意节制饮食,就可以收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年轻时养成七八分饱的饮食习惯,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早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

美国白宫保健医生来中国讲学时,送了一句话给听众:吃饭七八分饱,走路爬楼慢跑。但北京的百姓总结得更简单:管住嘴,迈开腿。

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古代老中医有一句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可不得了,救了无数的人。必须有饥有寒,才能调动你身体适度的抵抗力。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看看对动物和人来说,七八分饱好还是完全吃饱好。为此养了200只猴子,其中100只猴子顿顿吃饱吃好,另外100只猴子定量供应,就给吃七八分饱。实验进行了10年,10年下来,顿顿吃饱的猴子胖的多,肚子大的多,脂肪肝、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多;还有50只猴子在这10年内死亡。另外一组猴子七八分饱,喂了10年下来,苗条猴、健康猴多,精力充沛,活蹦乱跳;在这10年当中只死了12只猴子。这样下去养到15年,顿顿吃饱的胖猴基本上都死光了,而七八分饱的苗条猴还活下来了很多。最后证明了这样一个结果:所有长寿的、高寿的猴都在七八分饱这一组。

美国科学家还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把48条两周大的狗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摄入的热量是1700千卡,另一组少吃25%,都在狗圈里养着。这个试验持续了14年,结果发现,开始5年这两组狗没有什么差别。5年以后,吃得饱的狗开始肥胖、骨质疏松、糖尿病,第7年快速衰老,陆续死亡。吃不饱的狗衰老的时间晚了好几年。最后一算,少吃25%的狗,寿命延长了50%。

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2)

-- -

人类包括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到了饱的感觉时已经是过量了。比如老虎,今天抓一只狐狸,明天抓一只兔子,并不是餐餐都能抓到食物。所以抓到一只动物就吃得饱饱的,往往能抵上两天不吃东西。人也一样,吃到饱的感觉时,肯定是过量了,一餐能顶几餐了。所以,吃饱已是滞后的感觉,七八分饱才是合适的。

七八分饱什么指标呢?很简单,你吃饭吃到还能吃,还想吃时,你可别吃了。赶紧离开饭桌,这就是七八分饱。

吃得不健康,人就不健康(1100字)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曾经做过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受调查者营养知识严重匮乏!

2002年,中国营养学会、《大众医学》联合公布的调查表明,快餐、挑食偏食、油腻食品是诱发营养问题的主要因素。营养过剩导致的营养失衡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罪魁祸首。

在膳食平衡的问题上,知识远远比金钱重要。大家一定要懂得,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吃饭不能以价钱来衡量。食物没有好坏之分,但在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上,却存在着合不合理的问题。比如肥肉,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还含有胆固醇,如果我们的身体能量不足,或者能量需要较大,这是一种很好的食物。但对于那些能量过剩的人来说,应该尽量少吃肥肉。

研究发现,人体需要40多种营养素,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又不完全相同,多的每天需要几百克,少的只需要几毫克。只有将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使食物营养既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又不至于过量。比如,盐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如果过量食用,就会使血压升高。

一日三餐的习惯怎么样,往往影响人的一生。饮食习惯不健康,几十年下来,在你的身体里天天积累,就可能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在一个家庭里,负责家庭饮食的主妇非常关键。孩子从小在一个营养很好的环境中长大,将来就能避免很多慢性病。父母的饮食习惯好不好,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影响着孩子的一辈子。父母吃什么样的饭,孩子也跟着吃,很多习惯就这样传给了下一代。

我们强调脂肪不能超过30%,太低也不好,但是高了更危险。碳水化合物过低也不好,一般是55%~60%。吃饭人人都会,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知识,不能吃得科学,只是每个人以自己的喜好,爱吃肉就猛吃一通,爱吃虾也猛吃一通,就可能对心脑血管造成致命的伤害。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就根据我国居民饮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又根据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这是一份符合中国国情的平衡膳食指南。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十句话。

哪六个字呢?就是大家在日常膳食中,要遵循“全面、均衡、适度”的原则。

哪十句话呢?说起来并不神秘——

第一句: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第二句: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第三句:每天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

第四句: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第五句:减少烹调油用量,膳食清淡少盐;

第六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第七句: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第八句: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第九句:如饮酒,应适量;

第十句: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关于健康饮食的说法五花八门,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其实真要照着做,就不见得对身体有多少好处。大家只要记住这六个字、十句话,比什么都好。

当重口味的人遭遇“淡生活”

-- -

食盐每天不能少,它给了我们菜肴的美味。

身体缺不了食盐里的钠元素,它能调节体内水分,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和血压的正常功能。

食盐摄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血压水平。食盐摄入增加,血压就会升高。50岁以上的人和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高盐饮食还可以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变成昼高夜也高,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超重和肥胖者的血压对食盐更敏感。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12克,城市为克,农村为克。平均摄入酱油为克,城市克,农村克。广东人膳食平均一天6~7克食盐,最清淡;第二是上海人,上海人一天8~9克盐,他们喜欢放点糖,不太咸,这也很好;第三就是北京人,一天14~15克食盐,这样就多了,应该减掉三分之一或一半;食盐吃得最多的是东北人,一天18~19克食盐,这就太多了,要减掉一半以上。调查表明,东北人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广东人发病率就低。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吃盐多少是其中一大因素。据调查,我国河北、北京地区为心血管、高血压病高发地区,专家认为与食盐摄入多、口味重有极大关系。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人一天的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摄入量是6克,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提出了每人每日5克食盐的建议。

人如果食盐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天所食盐量应在6克以下。大家注意,这里说的食盐量还得算上调味品、佐料、半成品等的含盐量,把它们全部加起来,总量不能超过6克。如果食盐使用量严格控制在6克以下,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降到正常水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控制加上饮食控制后,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吃盐过量很危险,很多人的口味又偏重,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一点点地来,你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多吃新鲜蔬菜,多用其他调味品。

新鲜的蔬菜味道鲜美,有的还可生吃。在烹调的时候尽量少放盐,就能保留食物原来的味道。在煮菜时,不妨多用醋、辣椒、胡椒、桂皮、八角、芥末、芝麻、核桃、紫菜、香油等调味品。这样一来,味道又够,用盐又少。

2.自己动手,集中放盐。

外卖和饭店的食物大多偏咸,消费者对盐量没法控制。特别是那些口味偏重的人,对这样的食物实在难以舍弃。那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自己动手,自己做饭做菜。每日在6克食盐的范围内,将食盐分别放入各道菜中,结果可能是每一样菜的味道都很淡。因此,某道菜把盐放够,其他菜尽量减少盐量或不放盐,这样盐量就控制住了,饭菜的美味照样享受,可谓一举两得。除此以外,还应该尽量少吃腌制食物,譬如用新鲜竹笋代替笋干,用新鲜肉换下香肠、腊肉,多炖煮,少油炸和红烧。

传统观念认为,“淡而无味”。其实,吃得咸和淡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人的口味是慢慢养成的,只要有意识地培养清淡口味,一段时间后再吃咸的东西反倒会不习惯。特别是孩子,从小习惯低盐饮食,将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