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艾滋病的人能活多久: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那么乐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1:59:01

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那么乐观

2011年06月27日 07:13 分类:经济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阅读:141 评论:0

邱 林

6月25日,在北京举办“2011年中国与全球金融风险论坛”,同时发布《中国与全球金融风险报告》等研究成果。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教授发表演讲认为,面对国际国内的现状,为了使中国继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可以推动全球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不让穿着西装和皮鞋的人随意印钞票,任意赖帐。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能够真正挺起腰杆子,面对全球说话。

叶永刚教授的说法不无道理,也是当前国内财经界讨论该话题时的主流声音。近一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主题经常出现在各种研讨会和论坛上,特别是2010年被称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国际化人民币推进”后更是如此。虽然今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进入“提速期”,但在这种表面上的喧嚣背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汇率政策改革之间所不可忽视的关系,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回顾这几年人民币国际化所走的历程,我们发现,要实现预期目标,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大工程,人民币在实现国际化的前期,可能会有一些损失,或者说要交一些“学费”。但在目前,人民币贸易结算之所以快速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境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金融、投资家可以借此套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民币贸易结算中,绝大多数是进口贸易结算输出人民币,而不是出口贸易结算回流人民币。可以说,人民币只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它可做的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双边持有,是要双方都愿意的。如果中国去和美国合作,美国就不愿意持有人民币,在欧洲也未必愿意和中国合作。所以中国扮演的角色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一个双边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人民币未能实现自由兑换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必须是建立了人民币自由兑换制度之后,作为一种可能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必然性。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前提,则这些好处不过是空想。人民币的国际供求均衡数量主要取决于国外需求,而不是国内意愿供给。

在非自由兑换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名义上由中国政府制定,但实际上受制于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的影响。当国外需求减少时,人民币汇率就下降。目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要想完全国际化,就必须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必须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如8%或10%。

然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完全自由兑换,面临着一些需要破解的难题。一是中国经济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比如说消费比例过低,投资比例过高,投资比例过高必然造成产能过剩。现在政府强调国内经济转型,就要使消费占到总需求的三分之二,建立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二是高新技术、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要有较大提高,不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伤害。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一定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一些经常项目已经实现了自由兑换。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9个本币互换协议,其总金额已达8285亿元人民币,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

为此,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实行本币互换,就等于是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虽然中国与部分国家或城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但是,这与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自由兑换还有较大差距。换句话说,实现货币互换,只能说是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走出了一小步,在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人民币要达到区域化也同样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至少目前我们还看不到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时间表。

由此看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那么乐观,因为真正的国际货币只可以有一个,而且就是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控制地位的那国所承认的货币。欧元和日元其实都是前车之鉴,中国可视作典范。现在,我们还不能定义人民币所扮演的角色,只能说未来中国要逐渐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短期而言,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萌芽阶段,只能说从方向上是正确的。 
相关新闻:
  • 东京证交所社长:人民币国际化重在放松管制
  • 殷剑峰:人民币国际化应吸取日元教训
  • 台金融机构希望参与人民币离岸中心运作
  • 李小加: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应先剔除结构性缺陷
  • 人民币国际化推高外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