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嘴唇白斑图片: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5:08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且大多引起生殖障碍,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 5%-10%。近几年的研究已广泛认识到 PCOS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伴发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许多临床症状,如雄激素水平过高、生殖紊乱、代谢紊乱、痤疮、多毛等。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患 PCOS的妇女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增加。目前认为 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主要发生在胰岛素作用的经典靶器官——骨骼肌、脂肪、肝脏等,而生殖异常主要发生在卵巢组织。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的表现为卵巢多囊性改变、高雄激素血症和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比值增高,不同程度的月经异常(稀发、量少、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并常伴有随年龄增长日益明显的胰鸟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脂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疾病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较常见的内分泌症候群。1935年,Stein与Leventhal首先描述双侧卵巢肿大者伴不孕、多毛与肥胖等表现,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组织学上具有多囊卵巢伴无排卵和(或)多毛症的临床症候群范围不断扩大。1963年,Goldziether总结187篇共1079例PCOS资料,发现其中有许多非典型病例,如无多毛,甚至有排卵功能。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认识到多囊卵巢并非一种独特的疾病,而是一种多病因、表现极不均一的临床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症状体征

症状表现1.月经异常月经稀少、闭经,少数可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在青春期,为初潮后不规则月经的继续,有时伴痛经。

2.多毛较常见,发生率可达69%。由于雄激素升高,可见上唇、下颌、胸、背、小腹正中部、大腿上部两侧及肛周的毳毛增粗、增多,但多毛的程度与雄激素水平不成比例(受体数、雌激素、SHBG及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可伴痤疮、面部皮脂分泌过多、声音低粗、阴蒂肥大、出现喉结等男性化征象。

3.不孕由于长期不排卵,患者多合并不孕症,有时可有偶发性排卵或流产,发生率可达74%。

4.肥胖体重超过20%以上,体重指数≥25者占30%~60%。肥胖多集中于上身,腰/臀比例>0.85。多自青春期开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5.卵巢增大少数病人可通过一般妇科检查触及增大、质地坚韧的卵巢,大多需辅助检查确定。

6.雌激素作用所有病人都表现为雌激素作用良好。检查时,可见宫颈黏液量多。持续、大量雌激素作用可出现内膜增生过快,非典型性增生,甚至癌变。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疾病病因

PCOS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肾上腺功能紊乱、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少数PCOS患者有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异常,有些还有家族史。近来发现某些基因(如CYP11A、胰岛素基因的VNTR)与PCOS发生有关,进一步肯定了遗传因素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1.促性腺激素释放异常PCOS患者的血LH升高,而FSH正常或降低,LH/FSH≥2~3,静脉注射GnRH后LH可出现过度反应,认为可能原发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在下丘脑多巴胺能和阿片肽能神经对GnRH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失控,可导致LH分泌增加。但更可能是雌激素的反馈抑制异常所致。非周期性的腺外转化而来的雌激素(雌酮E1)将导致对LH分泌的正反馈和对FSH分泌的负反馈抑制。LH刺激卵泡细胞增生,产生大量雄激素,雄激素不能全部转化成雌激素,进一步增加腺外芳香化E1的生成。过多雄激素使卵泡闭锁、卵巢包膜纤维化和包膜增厚。由于缺乏月经周期中期的LH峰值,出现排卵障碍。此外,有人发现PCOS患者的卵巢也可能分泌“抑制素”,抑制FSH的分泌,影响卵泡的发育成熟,出现较多囊状卵泡,近年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和增高的IGF也可使LH分泌增多。

2.雄激素过多在PCOS中,几乎所有的雄激素生成均增多。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减少,游离雄激素增多,活性增强。至于过多的雄激素来源于卵巢或肾上腺众说不一。大剂量GnRH激动剂可降低促性腺激素,雄烯二酮和睾酮减少,而对来源于肾上腺的DHEAS无影响。据报道大约70%的PCOS患者为卵巢源性雄激素所致:①由于类固醇激素所需酶系功能紊乱,如芳香化酶缺乏,3β-醇甾脱氢酶不足或活性下降,P45OC17A调节异常,雌激素合成障碍,大量雄激素在外周(脂肪、肝、肾内)转换为雌酮。也有人认为卵巢发育不充分使芳香化酶的活性下降。②LH脉冲频率及振幅升高,刺激卵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增生和雄激素的生成。过多的雄激素促使卵泡闭锁,卵巢粒层细胞早期黄素化,生长停止,不能排卵,形成PCOS。

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后,推测可能起因于性成熟前期,肾上腺功能失调,持续分泌过多雄激素。此外,在应用地塞米松前后测定卵巢和肾上腺静脉血中的各种雄激素水平,其结果支持卵巢和肾上腺是PCOS过多雄激素的共同来源,发现50%PCOS患者有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增多。

3.雌酮过多PCOS妇女用孕酮等药物有撤退性子宫出血,服氯底酚胺可导致卵泡成熟排卵,月经来潮,这提示PCOS患者不但雄激素水平高,而且雌激素也增多。体内活性雌激素包括雌二醇(E2)和雌酮(E1),E2主要来源于卵巢,E1则来自卵巢、肾上腺及周围组织的转换。PCOS患者非周期性E1明显增多,E1/F2比率增高(正常E1/F2≤1),特别是肥胖者的脂肪多,芳香化酶活性高,外周组织转换增多,E1水平可更高,而且来源于外周组织的E1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调节,无周期性变化。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调节是不正常的。

4.细胞色素P450C17A调节失常PCOS主要缺陷是下丘脑-垂体接受异常的反馈信号。这可能与卵巢和肾上腺本身的自分泌、旁分泌调节机制障碍有关。PCOS患者常伴17-羟孕酮(17-OHP)升高,这是由于卵泡膜细胞内或肾上腺网状带内P450C17A的调节机制失常所致。P450C17A具有17-羟化酶和17,20-链裂酶的双重活性,在△4将孕酮转换为17-OHP和雄烯二酮,在△5将孕烯醇酮衍变为17-羟孕烯醇酮和DHEA。

发病病因

17-羟孕酮既是肾上腺合成皮质醇的重要前体物质.也是卵巢合成性激素特别是雄激素的重要前体。若给予PCOS患者GnRH-A或HCG(特别在用地塞米松抑制后),17-羟孕酮、雄烯二酮明显升高;而ACTH兴奋试验又能促使肾上腺的DHEA与17-OHP同时增多,提示卵巢和肾上腺网状带的P450C17A活性增高。因此,P450C17A活性调节异常是肾上腺和卵巢雄激素过量分泌的重要原因。但为什么会出现类固酮合成的调节异常尚不清楚。胰岛素/IGFs系统可刺激卵巢和肾上腺P450C17AmRNA表达及其活性。此外,CYP11A的侧链裂解酶基因编码区与产生过多雄激素有关。

5.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PCOS患者不论有无肥胖,多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近期发现大约有半数PCOS患者的发病与胰岛素受体丝氨酸磷酸化缺陷有关。因而认为胰岛素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胰岛素与IGF-1通过IGF-1受体作用于卵泡膜细胞,促使雄烯二酮和睾酮合成。近年的研究发现,垂体邻近部位有胰岛素受体,或者同时存在的高IGF-1血症可促进LH刺激的卵泡膜细胞增生,导致雄激素过多和卵泡过早闭锁。Hasegawa用胰岛素增敏剂Troglitazone治疗PCOS,可使胰岛素水平降低,LH和雄激素水平相应降低也支持这一观点。胰岛素升高对调节SHBG的代谢有重要作用,可使肝脏SHBG生成减少,游离睾酮升高。此外,胰岛素受体丝氨酸磷酸化可抑制胰岛素受体活性,促进P450C17A的17,20-链裂酶活性。近年对位于染色体11pl5.5的胰岛素基因的5'-端可变数串联重复顺序(VNTR)的研究发现,胰岛素基因的VNTR是PCOS的一个主要易感位点(特别是排卵性PCOS)。说明胰岛素VNTR多态性是PCOS的遗传学因素。

6.肥胖PCOS伴肥胖者(BMI≥25)占20%~60%。体脂分布不均匀。现知脂肪组织是类固醇激素的重要代谢场所,脂肪组织中的芳香化酶将外周雄激素转换为E1和E2。研究证实,雄烯二酮转换为E1的量与脂肪组织总量相关,高雄激素血症时SHBG下降,游离E2增加。雌激素使脂肪细胞生长、增殖。不同的内分泌环境能造成不同的肥胖体态,雄激素升高表现为上身肥胖(即男性型肥胖),而雌激素增多者为下身肥胖(即女性型肥胖)。体重增加常伴血胰岛素升高和SHBG及IGFBP下降,从而使游离性激素和IGF-1增多。这类患者常伴有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近来,Rouru等提出肥胖-瘦素-NPY轴可能是部分PCOS患者下丘脑-垂体-LH过度分泌的病因,即肥胖妇女的瘦素分泌增多,后者抑制下丘脑NPYmRNA表达和NPY的分泌,解除NPY对LH的抑制,促使LH大量释放。

7.高泌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与PCOS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PCOS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0%~15%,但确诊为PCOS者的PRL都轻度或中度升高,更高水平的PRL多与垂体PRL瘤有关。引起高PRL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①PRL升高与血雌酮增多有关。②下丘脑多巴胺相对不足,用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治疗PCOS无排卵或多毛症可获得成功。高PRL血症者卵巢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无反应。

8.PCOS与卵巢自身免疫研究发现,某些PCOS与卵巢自身免疫有关。PCOS患者卵泡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并存在抗卵巢细胞抗体,但Rojansky等对31例PCOS患者的研究显示,抗卵巢抗体与PCOS无相关。Luborsky等用酶免分析检测24例PCOS的抗卵巢抗体,25%PCOS患者为阳性,绝经期妇女组与育龄妇女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2%和19%,3组阳性率无差异。因此,关于PCOS是否与卵巢自身免疫有关尚无一致结论

9.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血压的关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高雄激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可直接致大血管损伤,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多发生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晚期。还有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患者的收缩压较消瘦患者及同龄正常人比较有明显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高雄激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可直接致大血管损伤,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产生肥胖,影响血黏度,引起高血压。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针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高雄激素血症,减轻体重,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血黏度等原发病。

卵巢病理:典型的PCOS患者有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体积可达正常的2~4倍,表面皱褶消失,平滑,呈灰白色,富含血管,包膜肥厚,包膜下有多量大小不等的卵泡,最大直径可达1.5cm,囊壁薄,囊泡周围的卵泡膜细胞增生伴黄素化,包膜增厚则是长期不排卵的结果,包膜厚度与血LH水平及男性化程度呈正相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 - 诊断检查

诊断检查诊断:

1.临床诊断初潮后多年月经仍不规则、月经稀少和(或)闭经,同时伴肥胖与多毛、婚后不孕等,应疑诊PCOS。典型病例具有上述各种症状及体征,即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不孕等。非典型病例可表现为:①单纯性闭经不伴有肥胖、多毛及卵巢肿大,排除其他各种疾病,而孕酮试验阳性者,仍应考虑为PCOS。②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出血。③月经异常合并多毛。④月经异常伴男性化症状,无明显肥胖。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伴不育。

对于不典型病例需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如起病年龄、生长发育情况,起病经过,用药史,家族史,个人生活习惯,既往有无全身性疾病。结合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并经B超等检查明确诊断。

2.诊断标准由于本病的异质性,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多数学者根据青春期发病、月经和排卵异常、多毛、血LH和(或)LH/FSH比值升高,结合一种雄激素水平过高,超声检查有多囊卵巢征象,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可确定本症的诊断。日本妇产科学会生殖内分泌委员会于1993年提出PCOS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症状:①月经异常(闭经、月经稀发、无排卵月经等);②男性化(多毛、粉刺、声音低调、阴蒂肥大);③肥胖;④不孕。

(2)内分泌检查所见:①LH高值、FSH正常值;②注射GnRH后LH分泌增多,FSH分泌正常;③雌酮/雌二醇比值升高;④血中睾酮或雄烯二酮升高。

(3)卵巢所见:①B超见多个卵泡囊性变;②双合诊及B超见卵巢肿大;③腹腔镜见卵巢内膜肥厚及表面隆起;④镜下见卵泡膜细胞层肥厚增殖和间质增生。

以上的(1)、(2)、(3)项是必有的项目,3项均具备时可诊断为PCOS,其他项目做为参考,若所有必备和参考项目均具备,则为典型PCOS病例。

此外,亦有人提出的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症状:包括:①闭经(60天以上);②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持续无排卵(3个月以上);③不孕;④男性化体征;⑤肥胖。

(2)治疗性诊断:一度闭经,以氯米芬或加HCG疗法,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氯米芬50mg/d,连服5天,多可恢复排卵功能。无效时,可于停氯米芬后第2~4天加用HCH1000U,1次/d,共3天,治疗3个疗程以上仍未见排卵。

(3)内分泌检查:包括:①血中LH较高(20~50mU/ml)及GnRH过度反应,血FSH在正常范围或较低;②血睾酮升高(60%以上);③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225U/d,用3天后,于用药的第6天尿中的雌激素呈过度增高反应(150μg/24h以上);④地塞米松4mg/d,口服,于第5天的尿中11-去氧-17-酮类固醇增高(600μg/24h以上)。

(4)卵巢形态(包括内镜所见):肉眼所见:①无新鲜黄体形成;②卵巢包膜增厚;③卵巢增大;④囊状肿大的卵泡并列于包膜下。组织所见:卵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黄素化。

检查实验室检查:

1.LH/FSH血LH与FSH比值与浓度均异常,呈非周期性分泌,大多数患者LH增高,而FSH相当于早期卵泡期水平,LH/FSH≥2.5~3。不少学者认为LH/FSH比例增加是PCOS的特征。

2.雄性类固醇雄激素过多,睾酮、雄烯二酮、DHEA、DHEAS水平均可增高。

3.雌性类固醇雌酮与雌激素异常,恒定的雌激素水平,E2水平波动小,无正常的月经周期性变化,E1水平增加,E1/E2>1。

4.PRLPCOS时可轻度升高,但因高泌乳素血症可出现类PCOS症状,应加以鉴别。

5.尿17-OHCS和17-KS24h尿17-酮升高反映肾上腺雄激素分泌的增多。

6.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抑制肾上腺性激素的分泌,服用地塞米松0.5mg,每6小时1次,共4天,服后取血样,如血清硫酸脱氢异雄酮或尿17-酮类固醇被抑制至正常水平,可排除肾上腺肿瘤或增生之可能。

7.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试验HCG可刺激卵巢合成雄激素,注射HCG可引起血浆雄激素水平升高。

8.促皮质素(ACTH)兴奋试验ACTH兴奋试验可促肾上腺源性雄激素DHEA及尿17-KS增高。通过HCG刺激试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ACTH兴奋试验可帮助鉴别雄激素升高的来源。

9.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是初步了解体内性激素状况的简易方法。睾酮过多的涂片往往出现3层细胞同时存在的片型,明显增高时3层细胞数几乎相等,但必须与炎症相区别。雌激素水平可以从表层细胞百分比来估计,但不能反映血液中激素的含量。

10.基础体温测定判断有无排卵,排卵者呈双相型,无排卵者一般为单相型。

其他辅助检查:

1.盆腔B超2.气腹摄片3.腹腔镜(或手术时)4.经阴道的高分辨力的超声检查5.CT、MRI

多囊卵巢综合征 - 鉴别诊断

鉴别相似疾病1.多囊卵巢的鉴别多囊卵巢并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尚可能是许多腺外或其他腺体病灶所产生表现之一,引起类似于PCOS的临床表现,需加以鉴别。

2.多毛与毛发增多症的病因鉴别女性多毛(伴或不伴男性化)的病因很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存在雌激素相对不足和雄激素(或其作用)增多,使血雄激素升高或雌激素/雄激素比值下降,偶尔也可由于组织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所致,部分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男性化表现。

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病因鉴别一般不难。临床上要首先确定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

3.迟发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4.分泌雄激素肿瘤
5.泡膜细胞增殖症
6.高泌乳素血症
7.库欣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 -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宜根据患者的突出临床症状与体征、年龄及有否生育要求等而分别给予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

1.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增加运动以减轻体重,纠正由肥胖而加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使IGF-1降低,IGfBP-1增加,同时SHBG增多使游离雄激素水平下降。减轻体重可使部分肥胖型PCOS者恢复排卵,并可预防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二甲双胍1.5~2.5g/d,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者均可使用,能有效地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水平,使毛发减少甚至可恢复月经(25%)与排卵。由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PCOS的主要病因,故凡可减轻体重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均可治疗本综合征。近年来,已有很多有关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ingagents)的治疗报道。噻唑烷酮(Thiazolidone)为一类口服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可明显减轻PCOS病人的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并有助于诱导排卵。Ciotta等报道,胰岛素增敏剂可明显降低血LH、雄激素水平、抑制胰岛素分泌,升高SHBG浓度,并可长期治疗,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更适用于高胰岛素血症的PCOS患者。

2.药物诱导排卵

(1)氯米芬(2)氯米芬与绒促性素(HCG)合用(3)糖皮质激素与氯米芬合用(4)尿促性素(HMG)(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6)FSH

3.双侧卵巢楔形切除适用于血睾酮升高、双侧卵巢增大而DHEA、PRL正常(提示主要病因在卵巢)者,切除部分卵巢,去除卵巢产生过多的雄激素,可纠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紊乱,但切除的部位和切除的组织量与疗效有关,有效率不等。妊娠率为50%~60%。术后复发率高,如并发盆腔黏连,则不利于妊娠。腹腔镜下卵巢烧灼术或切除术亦可收到一定效果。

4.多毛症治疗可定期剪去或涂以“脱发剂”,切忌拔除,以防刺激毛囊过度生长,亦可作电蚀治疗或应用抑制雄激素药物治疗。

(1)口服避孕药:以雌激素为主的雌、孕激素复合片较理想,可抑制LH分泌,降低血睾酮、雄烯二酮和DHEAS,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

(2)孕激素:有弱的抗雄激素和轻度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可降低睾酮和17-酮类固醇的水平。以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较常用。一般用6~8mg/d口服。此外,醋酸酯环丙孕酮(Cyproteroneacetate;CPA)属高效孕酮,有较强抗雄激素作用。常与炔雌酮同服。

(3)GnRH-A:在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使用,现已有经皮吸入、皮下和肌内注射等多种制剂可供选用。同时加服炔雌酮可避免用药后雌激素所致的不良反应。

(4)地塞米松:适用于肾上腺来源的高雄激素血症,0.25~0.5mg/d。每晚口服。

(5)螺内酯(安体舒通):通过阻止睾酮与毛囊的受体结合,也可通过抑制17α-化酶而干扰卵巢雄激素的合成。每天口服50mg。可使患者的毛发生长减少,毛发变细。高雄激素血症伴无排卵的月经失调者可于月经的第5~21天,每天口服20mg,可使部分患者月经周期及排卵恢复。

5.人工月经周期对于无多毛的患者而又无生育要求者,可给予孕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以避免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和癌变。

多囊卵巢综合征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PCOS的准确发病率尚未明了,一般在所有妇女中患病率为1%~4%。80年代以来因形态学及激素测定技术的提高,在生育年龄妇女中为3.5%~7.5%,而随机超声扫描普查约为22%。Polsom报道,在正常妇女中多囊卵巢约占22%,她们无需为不孕或月经失调而就诊,一般仅表现为轻度多毛和(或)月经不规则。
    
20世纪70年代随着放免方法的应用,发现此类患者的LH异常升高,FSH正常或偏低,LH/FSH≥2~3,或雄激素一项或多项异常升高;80年代随着经阴道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发现卵巢PCO样的形态变化与卵巢组织学改变相符。此外,80年代后还注意到此类患者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导致女性不孕

 

一、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所谓多囊卵巢综合症,就是具有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改变的现象就称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可具备以上典型症状,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但因排卵障碍而致不孕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不详,目前认为是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而雄激素的过量产生是由于体内多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协同作用的结果。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1.月经失调及不孕
  少部分轻度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有规律的排卵,可表现为月经正常,但临床上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月经稀发居多,闭经次之,也有相当比例的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多发生于青春期,也有部分患者原来有规律月经,在流产、体重增加、情绪等精神因素或环境发生改变后月经失调及不孕。月经失调及不孕有随年龄增大而加重的趋势。多数患者表现为原发不孕,部分为继发不孕。继发不孕患者多于流产或生育等原因使体重改变而引起月经周期的改变。
  2.超重或肥胖:
  60%以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超重或肥胖。国际上常用的测定肥胖的方法为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长。评价标准为:BMI10为消耗性疾病,10-13为营养失调;13-15为消瘦;15-19为正常;19-22为良好;大于24为超重;女性‘28为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为向心性肥胖并伴有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症是中重度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标志,其特征为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皮肤对称性增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常伴存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黑棘皮症等,称为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肥胖多集中于上身。临床上用腰臀比例来区分,腰臀比例‘0.85为女性型肥胖。
  3.雄激素过高征象:
  a、多毛: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多毛,以性毛为主。多分布于上唇须、乳晕周围,毛发延及肛周、腹股沟以及股骨上端,有的上延至腹中线,并且毛发较浓密。
  b、痤疮:多分布于面部、胸部以及背部,并可见陈旧性疤痕。
  c、男性化改变:当睾酮水平≥6.94nmol/L(200ng/dl)时则出现男性化改变。喉结明显,嗓音粗,肌肉粗大,体型失去女性体态呈男性化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的男性化症状而睾酮水平不高。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西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其核心病理是卵泡发育迟缓或卵泡闭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制与肾、肝、脾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由于痰浊、瘀血病理产物的形成,共同导致了“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紊乱。肾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肾又为冲任之本,肾藏精、主生殖。故凡是月经失调、子嗣之病多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肾者主水,肾气虚不能化气行水,反聚为湿,阻遏气机,壅塞胞宫而发病;肾的气化功能还担负着人体泌别清浊的职能,肾气足,则清者得升,浊者得降,人体内的代谢垃圾得以排出体外;若肾气衰,则清者不得敷布,浊者停聚体内而成痰浊瘀血。脾主运化水湿,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则痰湿内生,湿浊流注冲任,壅塞胞宫发病;若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亦导致痰湿内生;肝藏血、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亦可导致水湿停聚为痰,痰浊壅塞胞宫而发病。可见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导致体内水湿停聚、痰浊壅盛,流注冲任,壅塞胞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痰浊壅盛,流溢肌肤,则形体肥胖;痰瘀气血互结为症积,则卵巢呈多囊性改变。临床辨证主要以脾肾阳虚为本,气滞湿阻、痰瘀互结为标,治疗需以补肾、健脾、理气、祛瘀、化痰为法。
  2、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
  现代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药物诱导排卵,即用克罗米酚或者克罗米酚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其不足之处是会发生克罗米酚耐药或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而且伴随许多不良反应。对于存在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运用曲格列酮等药来降低胰岛素水平。
  中医没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一病名,对于本病的论述多散见于月经病、不孕、症瘕等病证之中。我们在长期的临床中体会到中医和西医在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上各有短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除了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予以辨证分型施治外,还须将西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基本思路。侯丽辉教授总结前人经验,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证型分为以下三型。
  a、肾虚血瘀型 症见月经稀少、经行后期,甚则闭经,婚久不孕,腰骶酸楚,头晕耳鸣,口干、心烦、便秘、肌肤甲错、多毛、痤疮,舌质黯红或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或弦细涩。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若腹胀者加香附、丹参;腹部冷者加肉桂。血瘀可加当归、川芎、赤白芍等。
  b、脾虚痰湿型 症见婚久不孕,形体肥胖,经行后期,甚则闭经,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色虚浮,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若痰湿内盛、胸闷气短者酌加瓜蒌、石菖蒲宽胸利气以化痰湿;心悸者酌加远志以祛痰宁心;月经后期或闭经者酌加鹿角胶、仙灵脾、巴戟天。
  c、痰瘀互结型 症见婚久不孕,月经失调,常为先后无定期,经量多少不一,色紫暗夹块,伴经行小腹胀痛拒按,块下痛减,甚者经闭不行,或形体肥胖,或性情抑郁,经前烦躁易怒,善太息,多毛、痤疮,舌黯红舌边有瘀点,脉弦细。方用丹溪治痰湿方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经前宜舒肝解郁,可用郁金、合欢皮、青皮来疏肝理气解郁;乳房胀痛有结节者加青皮、夏枯草、荔枝核等理气散结。
  3、辨病分类用药
  多囊卵巢综合征除了应用中医的辨证论治之外,还要从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入手,看到病理机制的转化情况。临床研究表明,LH∕FSH小于2.5或更低者,多见于肾阴虚;LH∕FSH水平大于2.5者,一般以肾阳虚为主。所以,侯丽辉教授在遣方用药上很注重实验室指标,比如对于肾阳虚者可以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仙灵脾、仙茅、巴戟天等温肾补阳以促排卵;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萸肉等滋补肾阴。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害

 1)继发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多为无排卵性不孕,明显的表现为闭经。原因就在于卵巢囊壁过厚,导致卵子无法排出,无法与精子结合,是女性不孕症的主因。

  2)导致月经异常:主要包括月经稀少或闭经(闭经占1/3,月经稀发占90%),有些患者还会表现月经淋漓不断,从而继发贫血等各种病症。

  3)影响容颜:患者多并发面部痤疮(粉刺疙瘩),出脓后会使面部落下永久瘢痕和麻子点,如果不及早治疗,以后治愈后也无法挽回容颜。

  4)并发恶性肿瘤:因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容易导致内膜增生过长、息肉月经淋漓等,绝经后延易导致子宫内膜癌。

  5)其他危害:研究发现,此类患者30年后,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妇女高8倍,糖尿病发病率高6倍,子宫内膜癌、乳房癌发病率高2倍,心脏病、心肌梗死也明显增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 - 腹腔镜显微技术

 1)无需开腹、更安全、微创:该技术只需在腹部开3个3毫米的小切口,即可在电视屏幕前获得比肉眼更清晰、更细微的图象,直观多囊卵巢病灶,手术安全、精确、彻底。

  2)3mm微创手术、无痛苦、创伤极小:德国宫·腹腔镜显微技术,实现全程可视化操作、切口微小、创伤极小、不留疤痕、美观,患者无痛苦、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速。

  3)不伤正常组织、保全生育能力:多角度观察,效果直观,对子宫伤害极小,整个手术不影响卵巢功能,确保患者的生育能力,做到真正为生命摇篮护航。

  4)手术恢复快、经济实惠:采用德国宫·腹腔镜显微技术基本一次性成功,住院时间短,术后2-3天即可痊愈,免去了传统疗法所带来的漫长恢复过程,更加节省医疗费用。

  5)疗效显着、术后受孕率极高:相比其他治疗方法,采用德国宫·腹腔镜显微技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俞瑾工作室通过简述几十年的历程,让广大医务人员(包括西医、中医)和我们广大病人了解究竟中医学和西医学是怎么被融合一起,来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的,这里面俞瑾工作室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临床上的探索

和西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订出诊断标准、按其主要病理基础,在实验室内找出减低雄激素水平和促排卵的药物以治疗病人所走道路不同,中医必须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准则,对病人的症状按辨证论治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呢?首先是辨证的结合,1950年代末,我们从肾主生殖中医理论发现了补肾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疗效,但同样治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中未见相似效果。1960年代初俞瑾工作室在中医历代著作的细读中,找到一段清代舒驰远医师的记载,其症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似,认为是由肾阳不足,水湿不能蒸腾而在胞宫中生痰的描述,就按补肾化痰之法,在中药中不断选择而组方治疗临床明确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人,获得70%以上的排卵率和50%左右的妊娠率。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了本方有调节病人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升高、卵泡发育、雌二醇分泌增加而诱发排卵的科学证据,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提高。发表的论文被日本菅井正朝教授引证,并验证了与本方相同效果,在日本制成了俞氏温补丸。1989年在伦敦的国际多囊卵巢综合征研讨会上,主席Cooke教授的开场白说的就是读了俞瑾工作室的论文后,才知比起国际上1935年斯坦因、列文索二位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来,中国在1450年清代就已有对此病的描述记载。说明我们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在国际上早被承认,可能当时在国内这方面还不清楚或未被重视。

二、实验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

在当时无法取到人体上相关组织来研究中药有效或未效的机制,因此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就要做动物实验来回答许多问题,自学实验动物学选择了相对接近病人发病过程的方法,先学着在工作以外时间做起来,把结果和设想请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致一所长和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研究所周金潢教授,得到了很大鼓励。花了4年时间,高雄激素多囊卵巢而不孕的大鼠模型,从形态和主要功能上建立起来,开始申请到国家基金来做实验。从模型中发现了中药同样有促排卵、升高促性腺素和降低雄激素作用,并对动物的肾上腺也有反应,这开始了本病多个内分泌靶腺同病的设想,在临床上加用地塞米松等药物后确实提高了原来中药的效果。这不仅是增加了病人的希望,也是对自己开阔思路、增加学问的一个很大启示。在国内外杂志上这些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俞瑾工作室在1960年初,曾探索针刺促排卵的效果20年,当时30~50%有效,以后在临床和实验动物中反复探索研究,终于找出其作用机理和适应症。简而言之,在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时针刺4个穴位,可以使生殖中枢下丘脑内的β-内啡肽不断释放分泌乃至水平明显下降,其μ受体水平也随之明显下降。已知β-内啡肽是通过μ受体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的,因此β-内啡肽及μ受体的下降,使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去抑制而升达峰值,促使垂体促性腺素亦达峰值,由此对发育了的卵泡诱导了排卵。这也是从经络角度说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相关性,从而取得了针刺促排卵的适应症,首选的是青春期功能性出血,其次是已具适当雌激素水平,卵泡有一定发育而不能排卵的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临床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个研究机理的确属性。这个工作俞瑾工作室曾在1997年受美国权威性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邀请,在针刺听诊会上报告,受到很高评价,也促进了针刺治疗被美国医疗保险的批准接纳,在美国广泛推行。

三、要不断适应临床上随时代环境而变的情况

正待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上继续深入研究时,1980年后,俞瑾工作室在临床上和阅读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发现肥胖人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拮抗日渐增多的问题,显然,俞氏温补方对这些新问题的效果,不如过去的效果好。于是又得将精力扑向学习历代中医理论,寻找办法并坚持对飞速发展的国际先进科学学习,俞瑾工作室从病人中主要所见肾阴虚而瘀痰交阻的现象,在不断筛选中药组成了多囊卵巢的第二个方——天癸方,在临床上和动物模型中进行同步观察。其促排卵为60%,和国内外所使用的二甲双胍组对照,效果确属升高,在病人中经测定,天癸方确有降低血内高雄激素和高胰岛素水平的作用,并使肥胖减少,黑棘皮现象渐消失。在动物模型中灌服中药方后,动物肥胖现象去除,血雄激素、胰岛素和瘦素都降为正常,60~70%可以排卵。同时看到中药可调整其体内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的不正常现象,使脑内摄食中枢和生殖中枢的肽类分泌转为正常,胰腺内的胰岛素分泌正常,说明了中药方的作用途径与西药的不同,也说明了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全面网络性调节。而服的愈久,排卵率亦愈高, 没有不良副作用,也反证了只要临床肯定效果就能在动物模型上得到自己设想的结果,这要归功于几十年耐住寂寞的扎实工作。在国际上受到承认和评价是为中国争光,但疗效还要进一步提高是为了病人利益。

四、理论上的飞跃推动临床效果更多提高

在21世纪初,俞瑾工作室在回顾自己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几十年的历程中,悟到生命网络调整的观点是解释人体医学较佳设想,它可指导中医和西医走向共识。这个观点在国内外西医、中医、传统医学等会议上得到了很大支持,因为不少实例已摆在眼前,证明着生命网络的存在。这几年中俞瑾工作室通过生命网络调整观点再来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表现和原因,在临床上反复验证。2005年提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分型的观点,受到国内外专家权威们的赞同,文章将在2006年国内外主要杂志上发表。同时以生命网络调节结合这个分型的设想,俞瑾工作室重新配制了坤泰Ⅰ号方和坤泰Ⅱ号方,临床上取得比原来的俞氏温补方和天癸方更高疗效。年青的得到跑联,体重明显下降,不孕的得到更多妊娠机会,说明了生命网络调节的重要型,提示了这些治疗是保护了病人的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的,病人说“病好了,身体也明显好多了,精神焕发”。这是令医师们最为高兴的事。这里俞瑾工作室强调应极少极少地使用促性腺激素,因为它引起病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对一般病人来说都存在着卵巢功能偏低现象,这就更不利于病人的恢复。这些有意义的工作,不仅有利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的防治和预后,而且也有利于为本病中太难太复杂的遗传基因研究提供思路。所提出的诊断和分型方法,就是俞瑾工作室在本书诊断要点中所述,当以17a-羟化酶等遗传基因或后天产生雄激素过高这个根子逐渐种入生命网络,就会产生多囊卵巢综合征Ⅰa型和Ⅰb型的现象,使生命网络失调,病人虽可引发胰岛素拮抗现象,但调节生命网络,去除雄激素过高根子,可以获效。如果病人的生命网络已存在遗传基因肥胖或糖尿病影响,再受到过多雄激素或相应遗传基因的影响,则会产生多囊卵巢综合征Ⅱa或Ⅱb型现象,这时调整原来的肥胖和胰岛素拮抗就很重要,这也是坤泰Ⅰ号方和坤泰Ⅱ号方的区别点。临床上症象可以交叉重叠,但有主、次,治疗也由此而有区别,才能效果较好。

由于是生命网络的失调,受到遗传基因的干扰,因此临床治疗上阶段性的成功如有排卵,有妊娠但总不能替代治愈这个概念,因为“失调”、“干扰”的情况还继续存在。俞瑾工作室认为即使将来基因治疗成功,可以设想对本病将是较复杂的基因治疗,但环境在变化,生命网络又不断受其影响,还得要继续调整下去,生了孩子,还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包括卵巢功能、心血管、代谢免疫肿瘤等等方面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