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嘴巴肿了怎么回事:重建圆明园是个馊点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7:05
重建圆明园是个馊点子

2011-11-19 08:12:14

(宋石男 南方都市报个论专栏)

 

有些引人注目的东西并非因为它们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它们无聊。譬如近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关于重建圆明园的建议。此议一出,立刻引爆舆论,而多数人对之并不赞同。

有网友说:“我们的人大代表真是令人震惊啊!重建圆明园就能说明辉煌啦?就算说明了,又代表什么?有重修圆明园的钱,不如买好校车接送孩子。圆明园,就那样放着吧,那样挺好”。有媒体人说:“人大的老爷们,有提在北京限制外地人的,有提加强微博管制的,现在又提重修圆明园,林林种种,不知谁为百姓发过声?”学者吴祚来更将重建圆明园称作“无良动议”:“当年大清建圆明园,就是一次灾难性错误,不致力于建设学堂,而在圆明园颐和园上耗废巨大国力,最终酿成国耻。北京市如果真的经费充足,有钱无处花,不妨多建一些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建一些廉租房,圆明园里多是西洋景,没有意义,别重复大清祸国之端。”

在我看来,说重建圆明园的提议“无良”,略有点重了,说它是个馊点子,也许更加妥帖。

首先,从经费上来讲,重建圆明园的费用将是笔巨大开支,而且很难获得公众认同。在目前几大门户网站的相关调查中,反对重建圆明园的投票占到九成以上。如果一笔巨大的公共开支不能获得公众认同,那就意味着未获纳税人授权,从而不具备合法性。如果勉强开工,还可能因为巨大开支将自己拖垮,陷入烂尾境地。同治年间,慈禧曾执意重修圆明园,工程所需经费估算高达数千万两,无法筹措,只好草草结束。耗费了480多万两白银的重建工程,有100座500间殿阁亭榭动工开建,最后没有一座完工。

其次,从文化审美上来讲,“恢复圆明园原貌”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存在151年的遗址,本身已经具备独特的历史内涵和创伤之美。要重建圆明园,就好像是要给维纳斯安上胳膊,给罗马斗兽场加个剧院天穹,不但徒劳无功,而且是个笑话。此外,今人的建造和整修技术不可能比上当年建造圆明园的奇工巧匠,所掌握的相关原始建筑信息也不足够,极可能画虎类犬,种下跳蚤,收获一大堆跳蚤。譬如1989年,圆明园复建黄花阵全部阵墙和欧式圆亭,看上去和《西洋楼铜版画》中的景致蛮像。可是2008年,圆明园学会从美国杜克大学获得一批圆明园老照片,其中即有黄花阵。照片中的黄花阵在造型上和复建的黄花阵迥异,甚至连所处地理位置都不一样。复建的黄花阵,可谓动手即错。

再次,目前的圆明园遗址,早在某种程度上重建过了,现在再议重建,无异叠床架屋。1983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第一次明确要将圆明园建成遗址公园。按照这一定位,福海、绮春园水域、西洋楼遗址、绮春园大宫门、二宫门得到整修,周围山形水系逐渐恢复,西洋楼黄花阵、福海蓬岛瑶台等少量建筑也被复建,多数遗址则仍以废墟状态保留。这次重建未能得到业界专家好评。1995年10月,学者叶廷芳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美是不可重复的——圆明园遗址前的叹息》,直斥圆明园“修复”工程“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他们连听一听社会声音的耐心都没有就贸然开始了圆明园的‘修复’工程,仅仅几年工夫,圆明园内帆船点点,绿树丛丛,歌声笑语,鼓乐喧天,甚至在‘西洋楼’前抬起了‘花轿’……”叶氏并且小结说:“动不动就在文物的废墟上大兴土木,搞了为数不少的不伦不类的假古董,既掩盖、破坏了废墟本身的美,又阻止人们借废墟发思古之幽情,兴怀古之审美想象。这种行为,名为弘扬,实则摧残。”

最后,我还想说点关于文物的题外话。我们保护或保存文物,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从审美角度保留凝聚惊采绝艳的创造力的物品,一个是从历史角度保留集体记忆。如今,从审美角度恢复重建圆明园已被证明是陆地行舟,那么,从集体记忆角度呢?

若从集体记忆角度,圆明园更没必要被重建恢复。这么多年的近代史教科书、影视作品及大众媒体宣传,火烧圆明园已成为“国耻”的象征,而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仇恨,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也深入人心,完全用不着依靠重建圆明园来“铭记国耻”或“洗刷国耻”。再说了,圆明园之被焚,充其量是清廷之耻天朝之耻,谈不上什么国耻——那时候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中国尚未出现,怎么能说是国耻呢?

进言之,关于圆明园的集体记忆,很可能是带着浓重民族主义色彩和官方意识形态火印的东西,即使不能完全摒弃,也没必要继续大书特书。很简单,你没必要去唤醒一个清醒的人,因为清醒的人用不着醒来——稍微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明白火烧圆明园是怎么回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有许多未必清醒的集体记忆需要被重构,譬如人民公社,譬如大跃进,譬如大饥荒,譬如文革。关于这些集体记忆的文献及文物,才是更需要被钩沉、恢复与重建的。

学者徐贲曾问,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他自己给出了回答:人类以人性道德的理由记忆。借由人类共同创伤的记忆,各种社会群体、国族社会,有时候甚至是整个文明,不仅在认知上辨认出人类苦难的存在和根源,还就此担负起一些重大责任。我们应该记住的是那些“直接毁灭共同人性”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圆明园被不被记住,无关紧要,至于重建圆明园,则实在是个无聊透顶的馊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