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夜生活指南:毛泽东和刘少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33:59

毛泽东和刘少奇

第一、 延安整风时期,高度评价刘少奇


  延安整风时期,中央机构的调整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动,即刘少奇地位的变化。这个问题过去很少有人提及,对其论述较充分的是胡乔木。他说:这个变动是1941年“九月会议”讨论党的历史问题的逻辑结果。在那次会议上,陈云等领导同志认为少奇同志与毛主席一起是苏维埃运动后期正确路线的代表,应当给予重要的领导责任。


  毛主席在那次会上虽然没作什么表示,但实际上肯定了这个意见。他在会后写的九篇批判文章中,多处援引少奇同志的观点,赞赏少奇同志领导白区工作的正确主张,批判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央对少奇同志的责难。毛主席在“第八篇文章”中说,刘少奇同志是我党在国民党区域工作中“正确的领袖人物”,是唯物的辩证的革命观的代表;“刘少奇同志的见解之所以是真理,不但有当时的直接事实为之证明,整个‘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执行时期的全部结果也为之证明了”。毛主席对中央领导同志作这样高的评价是很少的。


 第二、对刘少奇委以重任


  在1941年“九月会议”后期,即10月3日,毛主席电告少奇同志,中央决定少奇同志返回延安,准备参加七大。1942年2月,刘少奇准备动身启程。毛主席又去电,要他路过山东时代表中央解决山东地区领导人之间的争论问题。为保证少奇同志沿途安全,中央还专门派员调查了解由华中到华北的路上敌人封锁线的情形。毛主席还多次去电嘱咐少奇同志,必待路上有安全保障,方能启程。当少奇同志在1942年5月到达山东后,毛主席又致电与他,委任以中央全权代表资格驻115师指挥整个山东及华中党政军全局,因通过封锁线安全尚无保障,不必急于西进。少奇同志于1942年10月到达晋北地区以后,毛主席又电告该根据地领导人,指示他们派人接护时须非常小心机密,不要张扬,但要谨慎敏捷。

第三、刘少奇三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对刘少奇三次代理自己主持中央工作的表现,毛泽东非常满意,特别是对他出色的全面驾驭和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更是赞赏有加。所以,毛泽东这次在向党外人士解释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的谈话中,专门提到在中共党内“代理主持工作”一事,并把这件事作为刘少奇“比较适合”担任国家主席的主要理由,要大家对刘少奇放心。


  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时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成为继毛泽东之后的中国第二任国家元首。

重庆谈判期间,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在进驻东北问题上立下大功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8月27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电报,正式向党内宣布:“中央决定毛、周赴渝谈判。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此后直到1946年春,刘少奇一直在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毛泽东离开延安后,中共中央领导工作的重任落到刘少奇肩上。他既要宏观指导全国各地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项工作,又要配合好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斗争,还要指挥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军队协调行动,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可谓日理万机。这是刘少奇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他按照毛泽东的意图,谨慎细心地处理着诸方面的事务。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初步决定中共在广东、河南、江南、江北分批实行让步,在陇海路以北则采取争取优势的方针。而对在东北如何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形成适合当时情况的战略发展方针。从8月28日上午送别毛泽东后,刘少奇就密切关注着东北的形势,要求晋察冀和山东分局准备派往东北的干部和部队立即出发,尽快控制东北的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之后,他不断督促山东和晋察冀、华中等方面迅速派部队向东北进军。


  在重庆谈判的同时,蒋介石秘密发布抗战前编印的《剿匪手册》,调运37个军共73个师将我解放区分割包围,企图夺取华北,打开通往东北的道路。美国的军舰、飞机也向天津、青岛、北平、秦皇岛等地加紧运送国民党军队。为了与在东北的苏联红军搞好关系,蒋介石还派蒋经国担任与苏联谈判的特派员,试图在苏军撤出后迅速占领东北。


  这时东北的局势发展也让蒋介石直冒冷汗,中共冀热辽军分区曾克林的部队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开展工作。9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曾克林担任卫戍区司令。按照8月14日签署的中苏条约,“在(苏联)红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及八路军均不得进入满洲”,苏军表面上要求八路军已经到达沈阳、承德、长春、大连的部队退出这些地区,等苏军撤退后,由中国自行解决国共两党的军队如何占领东北的问题,私下里斯大林则派特使米高扬专程到沈阳,告诉曾克林,“苏军愿意在桌子底下给予中共帮助”。斯大林不希望让美英支持的蒋介石独占东北而对苏联构成威胁,希望中共能在东北与蒋介石分庭抗礼。


  9月14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飞机赶赴延安,直接向党中央汇报进驻东北的详细情况。刘少奇敏锐地感觉到,目前我党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认为调整中共战略发展方针成为必要。他立即于当天下午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力量”。刘少奇指出:“东北是战略要地,东北北靠苏联,东接朝鲜,西面是我们自己的抗日根据地冀热辽地区。这里有山区,有平原,进便于攻,退便于守,可以作为我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刘少奇打着有力的手势对曾克林说:“这是千载一时之机。我们的部队先进去了,就站住了脚,就可以控制东北,我们掌握了东北,就可以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


  应该说,刘少奇对东北重要地位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从政治上看,东北为我党所控制,就可以在那里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使它与冀热辽和整个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使我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粉碎敌人对我南北夹击的阴谋,摆脱长期被四面包围的局面。从经济上看,东北地区工业发达,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是当时全国余粮最多的地区,它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能给解放战争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从军事上看,东北是蒋介石统治最薄弱的环节,日本投降时,国民党在东北没有什么基础,无一兵一卒,其党和特务组织也很薄弱。此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远在西南、西北,而且中间又隔着我解放区。而我党则和东北人民有着密切联系,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在东北人民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基础,冀热辽解放区与东北相连,胶东解放区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可以从海上运兵。正是因为这样,刘少奇又指出:“中央根据当前局势和东北的情况,确定我党我军要力争控制东北,以便依靠它支持和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统治地区的人民斗争,以争取国内和平、民主以及同国民党谈判的有利地位。”

毛泽东赴苏访问期间,刘少奇第二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1953年至1954年:毛泽东请假休息,刘少奇第三次代理中央主席

刘少奇的地位上升,固然与他在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的错误中的态度以及在华中的工作成绩有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刘少奇从一个政治局候补委员直接上升到党内仅次于毛泽东的地位,其酝酿、提名过程我们无从了解,但从上述现象分析,确实与毛泽东对他的倚重有关。毛泽东对党的各方面决策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而刘少奇进入中央核心决策层,客观上为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了极为重要的人事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