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 尚雯婕:关于咏春——咏春技击理论及训练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7:58

咏春拳学三套拳中都没有教过我们怎样向人攻击,只教过我们怎样发拳、 、 路、位置等。这三套拳都是技击学上的最高要求,技击学的理论,在三套拳中要求我们能清楚了解我们的目的及集中我们的意念,亦训练我们於技击学上正确的理论观念及技击学之根基。

真正的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在黐手中,种种练习方式及要求都是根据咏春拳学三套拳之理论要求及方法训练。

很多人都误会黐手是专门将对方的手黏住,或误会咏春拳实战形式就是黐手般的模样,未学过咏春的人会误会只要自巳的手不跟你的手接触,不让你黐,所谓黐手便没有作用,亦不能发挥。亦有人误会咏春只适宜作近距离搏,即只能作所谓埋身短打,距离稍远的并不专长。但不要忘记搏击是相对的,自己击中对时对方亦有相同条件可击中自己。约要击中对方,必须进入攻击范围内之,而这个范围是双方同时共同拥有的。难道对手可在对面街向自己放飞拳过来?

其实黐手只是咏春训练系统的名称,她可以叫作黑手,白手,杀手,任何名称也可以。亦没有甚么招不招式。经优秀训练及有深入体会的咏春门人一般不会将咏春手法称为招式的。黐手锻炼我们一种反应,我们经常练习一些经过百年精密计算的聪明动作,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自然的本能,就像眼睛受袭便会自动眨眼一样,亦即变成一种条件反射作用。黐手亦训练我们走最直接最有利的路,遇到要使用武力时便能自动有所反应,争取有利的条件,无须思索。从中亦训练怎样在短距离爆发力量﹙从前称长桥发力,现称寸劲﹚。还有如何感受对方的力向、力感,自己的动力,位置方向,时间节奏等等。事实上勤练黐手,亦即经常拳来脚往;当万一遇上须要保护自己或要与人搏时最底限度亦不会恐慌,亦较为镇定。

黐手训练切忌花巧,追手,斗力,拉手向後,重心前倾或後仰………….等等…………久而久之便成习惯,习惯慢慢成自然,自然渐渐便成为本能。视乎所练的是否聪明及合理。
木人桩



木人桩是咏春其中一套器械练习方式。相传是红船上的咏春祖先前辈因无对手练习及红船上地方夹窄而设计出来的自我练习方法。

木人桩是咏春拳徒手搏训练系统中最後一套训练方式,亦 集小念头、寻桥、标指的手法於一身。固一直以来都有门人误会木人桩法为咏春之精髓所在,误会咏春将最厉害的手法都放於木人桩法之中。同一道理,既然木人桩法这么厉害,净学木人桩法还不是更好?学小念头、寻桥、标指只是浪费时间,亦是一个骗局。小念头、寻桥、标指亦早应被淘汰,独留咏春桩法存在世上!

木人桩共有一百零八个动作,又称一百零八式木人桩法。有人称有一百一十六、一百二十八式,甚至超过二百式也有。似乎越多越好!其实数目并不重要,只要将其中手法重覆又重覆,过千也随时可以。数目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否能明白个中内容真义。

木人桩为修正手法技术及身位或补救过失之手法之训练方式,或黐手中不经常会遇到,或出错的手法集於桩法上以作补充。因桩是死物,固定而不会有大幅度的移动。而人是生的,固练习时自己必须迁就桩手之位置而令自己的手法固定,不会偏差,走样。

实战



当黐手训练至一定程度,便开始作一个模拟实战情况下双方作最接近真实的练习。受训双方均没有预先警告或提示将会用甚么手法或方式去攻击,在没有规限之中去练习,基本上是用任何方式练习也可。只要双方不是全心在练习过程中去伤害对方便可。咏春本来就是为全无规限,没有任何规则要尊守的徒手抟击而设计的。训练过程虽然尽量接近真实打,但始终不是真打。训练是为提升自己技术,增强自己信心,丰富自己经验。真正实战,必须在训练之外。有人认为可以让双方穿上拳套在擂台上作竞技,作比较。但擂台有最码的规则必须尊守,台下有裁判计分,台上有拳证维持比赛秩序。赛例亦不容许向眼、背後、下阴等位置攻 。多数比赛的台上两位拳手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击倒对手,而是千方百计的令台下的裁判认为自己的表现比对方优越,判自己为胜方。大家双手亦戴著拳套去保护对方。而且世上每个擂台有它们不同的胜负计分标准,视乎主办或参予者的不同背景及目的而制定….……..始终都只能尽量接近实战。一切比赛祗不过是不同形式不同标准的游戏规则。大多数比赛巳发展成为供人观赏的运动或商业行为。

真真正正的实战是残酷的、现实的……..用尽任何方法去伤害对方、令对方受痛苦,对方越痛苦就越成功,去侮辱对方,破坏对方的自信、掠夺对方的尊严,令对方惊恐,不守任何规则,…………将人类的兽性尽显出来。从来就没有美感过,有的只是血腥、暴戾、甚至呕心。更没有潚洒过。潚洒,只有在电影的武打场面才有。电影是为迎合一般大众而制造的,所有动作及摄影角度均经过刻意安排,夸张了胜者的成功,亦夸张了败者的失败。电影中的武打场面不管看来如何真实,都只是提供娱乐。有心学武之人更不能从电影的武打场面中断章取义,或将之与任何门派之功夫比较,或甚至误认为这就是实战。
打,从来未好看过,潚洒过。要姿势好看,形态潚洒,应该去学跳舞,而不是去学功夫。

练武精神

练武者的智慧并不是公式地盲目迎合教者之形式、标准,而是去探求动作背後的动机、神髓。


武器



咏春留传至今共有两种武器,六点半棍及八斩刀。

武器使用的概念及技术均与拳法不同,所以必须分开不同之独立训练系统及先後次序以作训练,不能浑乱。亦不能先後次序掉转。因为拳学得不好而练习武器的话,会将拳法带进武器中。拳可以搏,自己打人十拳而对手中打中自己三拳己算是成功了,但武器则不同,真的一下也不能搏,一搏就可能无命,除非来过同归於尽。过早学武器亦会将武器概念带进拳法中,平白为拳法加上缺点。

武器练习是针对对方亦是持有武的,固必须练棍,练刀,是真正的锻炼,而不是舞棍舞刀。武器并不是针对手无寸铁之人而练习,因为无须练习巳经是必胜的了。

中国武器五花八门,总数过千种之多。至今天仍然存在,没有受时代巨轮淘汰之武器,必有其价值。

六点半棍



六点半棍法相传是三德和尚在火烧少林後逃难至红船中传授予黄华宝及梁二娣等人。

六点半棍法是一套很简单的棍法,内容全无花巧,更绝没有无谓或多余的动作。所以整套棍法很短,亦不须要长。

所谓六点半就是棍法有七个不同重点动作。其中有一个动作并不完全算是一个重点,所以称为六点半棍。

棍法不同拳法及刀法,棍法概念是自己的单臂的延长,所以是行偏身及四平马…………………..。


八斩刀



经多方考据都无法孝证八斩刀这名字的来由,可能八斩刀这名字的来因真的巳无从稽考。

八斩刀亦即自己的双手延长,亦是预计对手亦持有武器,固此刀法是走角马,偏身。

拳可以搏,自己打人十拳而对手中打中自己三拳己算是成功了,但刀则不同,真的一下也不能搏,一搏就可能丧命,除非来过同归於尽。

在拳法中要求我们追形不追手,在部份刀法中刚相反,要求首先追手。因为当自己拿 双刀时,对手亦持有武器,这时侯对手向自己攻击的话,我们的敌人并不是这个人,而是他手上的武器,而武器必定比手长,固必要先应付武器後才应付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