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蓝股份出什么事了:广东省医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2:31:45
广东省医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前 言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省委、省政府1998年已将医药工业确定为我省三大有潜力发展的产业之一进行培育。根据省委常委会议关于将研究成果转化成行业规划、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决定和省政府工作部署,制订《广东省医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一)我省是医药大省
  全省药品生产企业313家,中药饮片厂50家,注册许可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84家;药品批发企业1344家,零售药店27870家。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228家,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近200家,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2家。列入省统计局统计的医药生产企业共339家。我省医药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效益显著提高。按照省统计局统计口径,2003年医药工业产值247亿元,比2000年增加8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4%;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27亿元,比2000年增加7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3%;实现利润20亿元,比2000年增加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4%。产值居全国同行第3 位,销售收入和利润居全国同行第4 位。
  (二)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股份制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联合、并购和重组等手段,组建形成广药和三九两大医药企业集团,丽珠集团、深圳海王、健康元药业等一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医药企业在全国率先实行股份制改组,目前拥有广州药业、白云山、三九医药、三九生化、太太药业、海王生物、丽珠集团、一致药业、康美药业、威达医械等一批医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占全国1/8比重。
  (三)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二十来年的持续发展,我省形成了化学药品原料药及制剂、中药、生物及生化制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药机械等结构完整,科研、教育、设计、生产等门类齐全、完整的医药工业体系和遍布城乡的医药流通网络。中药、化学药品制剂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生物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和跨地区经营方面居全国领先。

  二、面临的发展环境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医药产品是国际贸易量最大的产品之一,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更是不惜投入巨资,竞相争夺国际医药市场的制高点。
  (一)世界医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全球医药市场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1991年-2002年,国际药品市场年均增长速度8%,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1991年国际药品市场为2058亿美元,2002年已达4006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5400亿美元左右。
  2.集中化态势明显
  2002年,国际最主要的三大医药市场的美国、欧共体、日本销售收入占国际市场份额的88%;世界医药20强占66%;辉瑞公司(与法玛西亚公司合并后)占10%以上;国际最畅销的10种药物约占10%;而我国医药占的份额不足5%。
  3.创新药物开发难度加大
  世界新药研发投入,1998年为280亿美元,2002年超过450亿美元。医药10强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12~20%。但世界每年上市的新药却由1996年的51个下降至2002年的35个。新药研发费用不断攀升,上市数量却下降,新药开发的难度及风险不断加大。
  4.兼并重组活跃,经济国际化态势明显。
  5.非专利药仍是多数国家的首选用药。
  6.化学原料药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二)面临的国内形势
  1.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03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3103亿元,增长19.4%,比国民经济增幅高12个百分点,是国民经济中高增长性产业之一。
  2.由规模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
  2003年全国医药工业利润为274亿元,增长25%,效益增长快于规模增长。
  3.生产经营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3年全国医药60强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国医药的35%和45%。
  4.地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医药经济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粤、苏、浙、三省各占全国医药经济总量的10%左右。
  5.多元化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以工业总产值计算,2002年末股份制经济占全行业的比重从1998年的12%上升到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国有经济从55%下降到36.1%,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股份制和三资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格局。
  6.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医药行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7个行业中排在18-20位之间。但总资产贡献率超过10%,排在第5位。工业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处于前列。
  (三)我省的发展优势
  1.医药大省,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2003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在全国第3.4.4位,所占比重分别为8.8%、7.7%和8.1%。
  2.部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2003年,中药和医疗器械产品产量居全国第1位;化学制药产销量居全国第2位。
  (1)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知名中药品牌。
  (2)药品制剂市场竞争力较强,整体实力国内领先。
  (3)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形成。
  3.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医药企业集团。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4.政府重视。省委、省政府将医药产业列入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

  三、我省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结构不够合理。原料药自给能力低,原料药工业与制剂工业不配套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中药工业重制剂加工轻前处理提取,影响了质量和疗效,制约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药械比例与发达国家1:1的比例差距极大,医疗器械工业的产品、技术、质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产业增长速度仅相当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滞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面临巨大压力。
  (三)区位吸引力减弱。随着改革开发初期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减弱,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等方面的不足开始显现。利用搭建泛珠三角经济圈契机,整合各种医药资源,提高产业集群度。
  (四)高级科研人才和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缺乏。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把握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和世界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医药创新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民营医药经济,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海洋药物,加快发展新型化学药品制剂和高新技术医疗器械,有选择地发展化学药品原料药,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发展功能性食品业,做长产业链,提高企业效益。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高起点、规模化、集约式”的发展原则,对全省医药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党中央对广东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排头兵作用”的要求,结合医药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医药发展的趋势,预期2005年和2010年我省医药工业产值分别达到340亿元和800亿元。
  (二)产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1.总体目标:到2010年争取一个企业单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的有10个,超5亿元的有50个,主要产品和领域国内领先。
  2.具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1)发挥中药优势
  围绕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的整体目标,加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完善中药现代化支撑体系,攻克一批制约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积极推广中药指纹图谱等多成分定量指标控制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选择名优和拳头品种,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二次开发。到2010年开发出5-8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到2010年有2-3个中药通过国际认证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
  发挥“广药”资源优势,根据原产地原则,重点扶持建设15个道地药材GAP产业基地,加快中药饮片颗粒和精制饮片的研发和市场开发。
  (2)重点突破、有选择地发展化学制药
  坚持“高效、低耗、清洁、环保”原则,把握世界化学原料药产业转移和非专利药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科学承接国际先进产业技术。仿中有创,仿创结合,选择专利保护期已过或即将到期、市场前景好的药品,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或者合资和引进等途径,开发一批原料药,提高制剂工业原料药自我配套能力。优先发展阿莫西林、头孢类、核酸类、烟酸和烟酰胺、氨基酸、红霉素系列产品,特别是发展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头孢硫脒、头孢呋辛钠等头孢类抗生素及中间体。
  大力发展药品制剂,鼓励开发市场前景较好的新产品和名牌产品及我国不能生产、需要进口的产品;开发口服缓释、控释、速释制剂、靶向制剂、定量吸入剂,鼻腔给药制剂、膜剂等新剂型;开发优质、新型辅料如新型粘合剂、崩解剂、包衣材料、助溶剂、表面活性剂等。
  (3)突出重点,发展现代医疗器械
  力争到2010年把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医疗器械的产业基地。以深圳及周边地区为中心发展核磁共振、B型超声显像仪等医学成像设备、临床监护仪器设备、生命体征测试检查仪器、立体定位放射治疗设备、介入治疗器械、医用信息产品等现代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在广州及周边地区主要发展保健产品和医疗用品。
  重点发展医学成像、临床监护、定向能量治疗,以及家用保健康复治疗仪器,到2005年使这些产品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居于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要有更多的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大力发展新一代生物、生化药品
  加快长效、口服和鼻腔给药等生物制剂的开发。跟踪国际医药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优先发展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重点发展PCR、生物芯片等生物体外诊断检测新产品,培育新一代生物工程产品。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生化药物的分离、纯化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
  (5)发展广东特色的海洋药物,寻找药物创新的突破口
  加快对海洋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合成、半合成的技术研究。重点开发抗病毒、抗癌、抗衰老、抗心血管病等药物。
  (三)企业目标
  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逐步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医药产业格局。
  1.培育10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争取2010年工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超50亿元的企业3家,超30亿元的企业5家。
  2.引导中小型成长性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特色经营取得优势,在细分市场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
  (四)投资总量目标
  2005年医药产业固定资产净值达到70%左右,2010年医药产业固定资产净值达到75%,高于全国同行2个百分点。
  (五)市场目标
  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六)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到2010年,大型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年销售额8%以上,中型企业达到5%以上,小型企业达到3%以上。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七)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目标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环保达标。

第三章 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

  一、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培育支柱产业集群
  突出特色,选择重点发展领域做好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珠三角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通过结构调整,将广州、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发展成为我省医药生产布局的龙头和全省医药经济的支柱。以此龙头带动全省医药经济全面发展。同时,要有步骤地将珠三角、沿海的部分项目向山区转移,重点是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对当地特产药材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带动山区经济发展。重点发展的5大医药产业基地(园区):
  (一)广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广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由三大核心聚集区即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广州白云绿色科技产业带以及其它分布着若干企业的扩散区组成,总体上形成核心区与扩散区相连、点与面相结合的网络型格局。其中广州国际生物岛以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为主,广州科学城、广州白云绿色科技产业带以生物医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各板块在功能上分工互补。
  (二)深圳国家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基地
  深圳在天然药、生物制药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已形成居国内领先的产业规模,并产生了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医药器械形成了较强的集聚效应。深圳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基地要努力创造能吸引国际、国内大型生物技术与医药企业落户的政策环境,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改造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状况。建设好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公共支撑平台和后勤服务平台。积极筹建深圳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海外留学生生物技术孵化中心。
  (三)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园
  佛山市规划在三水建设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占地7平方公里,包括中药产业园区,化学药品产业园区,健康食品及健康用品产业园区,生态园区和展览(药理)中心等。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及科研环境,不断把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建设成体制优化,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强大,创新能力突出,效益明显的新型现代化医药专业园区。园区拟分三期建设,2010年全部建成时入园企业达80家,产值达80亿元。
  (四)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完善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现有配套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效应,吸引跨国公司落户,建立面向医药保健、医疗行业的现代化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群和新药研究开发、临床试验和生产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集聚效应,促进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珠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
  规划建设珠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引导该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向园区聚集,提高产业关联度,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研究开发和孵化基地,为引进国内外的项目和人才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吸引国内外大集团来园区投资。

  二、以大企业、大基地为重点,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
  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以这批项目为依托促进大企业、大基地成长发展,使其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
  (一)创新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二)名牌产品、拳头产品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
  (三)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
  (四)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工程研究与应用。
  (五)中药材GAP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六)新型药物制剂技术与配套药用辅料研究开发和应用。
  (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生化药物。
  (八)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和生产基地的建设。
  (九)海洋生物药物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十)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医疗器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十一)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设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南方分中心。随着我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大力发展,产品需要送往北京检验的检品越来越多(例如生物制品批批检),这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不便。“南方分中心”的设立,有利我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大力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效益。

  三、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2004-2010年)
  (一)重点发展技术
  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现代制药工业的分离、提取结晶和手性合成技术;中药指纹图谱等多成分定量指标控制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动态提取、大孔树脂吸附、膜技术、喷雾干燥、超微粉碎等;微囊技术、包含物技术、渗透泵技术、脂质体技术在制剂中的应用;医疗器械智能化、数字化、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生产应用技术。医药新材料、新辅料的开发生产应用技术。
  (二)重点发展的产品
  重点产品主要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重点为头孢类)原料药,核酸类原料药,氨基酸系列产品原料药,烟酸和烟酰胺(维生素PP)原料药,基因工程药物,新型诊断试剂(PCR、生物芯片等生物体外诊断检测新产品),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制剂(新产品、名牌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新剂型,制剂新辅料,中药现代化产品,GAP产业基地产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浓缩颗粒和精制饮片,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医疗器械,放射性药品,治疗艾滋病原料药及制剂,计划生育药物及器具,海洋类药物,生物医学新材料,植入、进入人体的新型医用新材料,新型药用包装材料,新型卫生材料,符合GMP要求的制药设备等。

第四章 提升医药工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大产业投资方面的措施
  1.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建设。促进多元化风险投资主体的形成,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社会资金参与医药产业投资。
  2.加强资本运作能力。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推进企业股份制改组工作。发挥上市医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较强的筹融资能力,通过收购、联合和兼并等手段,整合产业资源,壮大企业规模。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贯彻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毫不动摇地扶持、引导民营医药经济的发展,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企业。

  二、抓重点项目立项落实和建设方面的措施
  4.完善重点项目立项、建设、考核和推广等机制。重点项目要做到领导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技术落实、资源落实。政府扶持的重点项目都要采用竞标形式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对重点项目的实施要有专人跟踪监管。重点项目承担单位要按规定按时向发标部门报送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报表等资料。重点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组织验收。对重点项目取得的经验、成果要及时总结推广。

  三、推进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方面的措施
  5.加快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从政策、投资环境、人才、信息、技术服务、配套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加快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吸引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海外智力资源设立研究机构,进行科技创业,把园区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医药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

  四、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措施
  6.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经营者持股、年薪制等有效激励的分配机制,鼓励科研技术人员以专利技术和产品入股,吸引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加盟。
  7.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和完善企业研发体系。制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构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形成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
  8.大力培育五大医药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整合全社会资源,大力培育五大医药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广东省医药产业发展。
  --新药创新平台
  新药开发是医药产业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提高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研发能力,加快广东省国家新药安全评价(GLP)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评价(GCP)中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新药创新基础技术体系。把握与港澳、海外合作和交流上的地理优势,吸引内地、香港和海外研发机构和专家教授,建立以组合化学、生物信息、生物芯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先进的药物筛选技术,以现代中药和海洋生物药物为突破口,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新药创新平台。
  --产业化平台
  加强国家现代中成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医用诊断仪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和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北大生物谷等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我省生物医药重大专项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科技创业平台
  优化科技创业环境,完善、配套各项技术服务设施,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和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在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设立医药研究机构和科技开发公司进行科技创业,形成人才、技术和资金的聚集优势,建立市场化的科技创新开发体系。
  --技术成果交易平台
  以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为基础,进一步搭建全国性的高新医药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吸引国内、外的高新医药技术成果到广东交易和落户。
  --医药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医药科技、市场、技术评估等全方位的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和制定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引进一批权威性中介机构,利用国内外资源,完善和发展中介服务网络。
  9.人才培养的措施。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工资、住房、户口等实际问题上提供保障,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不断学习、充实提高的机会,为区外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引入建立基础。对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个人实施政策性奖励。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性合作方面的措施
  10.加强国际合作。吸引著名的跨国医药公司直接在我省设立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参与我省医药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包括股权转让;促成跨国公司与我省医药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合作,引进、吸收关键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带动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1.加强粤港澳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粤港澳优势互补,充分吸收利用港澳的管理、营销、金融、国际信息资源。利用搭建泛珠三角经济圈契机,通过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整合中药上下游产业资源,打造现代中药产业化国际平台。

  六、扩大市场和应对国际争端的措施
  12.坚持可持续发展,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医药政策、法规及市场研究等方面的交流,推行清洁生产。重点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取得国际贸易“绿色通行证”,提高应对国际争端的能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13.坚持“新产品、新技术、外向型”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中外贸易合资企业;鼓励医药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把一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去,带料加工。同时吸引国外医药跨国公司到我省投资、合作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七、促进企业重组和培育企业集团方面的措施
  14.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推进企业股份制改组工作。发挥上市医药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筹融资能力,通过收购、联合和兼并和重组等手段,整合产业资源,壮大企业规模,使产品、技术、人才和资金等产业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集团集中,培育大企业集团的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型企业要整合内部资源,明确发展定位,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品牌营销,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取得产品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以这批项目为依托促进大企业、大基地成长发展,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

  八、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方面的措施
  15.加快名优产品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扩大名牌产品生产规模。企业创名牌时,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大力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内部质量认证体系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将产品质量的保证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加强结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保护工作,落实各项优费政策。

  九、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
  16.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鼓励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物耗、能耗,节约用水,改善环境,从过去的“末端治理”改变成全过程的环保控制。

  十、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改善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的措施
  17.大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加快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开办、药品报批、审批认证、产品定价、医保目录制定、质量检测、专利审查等方面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医药市场监控,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力度,查处违法广告,净化市场经营环境。严格监督实施GMP、GSP,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企业及落后生产力,为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18.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学会、协会、中心、研究会等中介机构作用,促进医药评估、专利、咨询等中介服务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促进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