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男忽冷忽热:天涯观察第320期:扒掉一座学校垒起一座监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5:00:31

请放底层一条升路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即使到今天,这句话口号依然犹在耳边;希望工程、红十字会的存在一直是被视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状况和托起失学儿童升起明天希望太阳的支撑。但触目惊心的现实,危房依然是贫困地区孩子主要求学的教育点,风雨皆进的破落校舍是承载这些孩子梦想的天堂;六七岁即住宿在校,自个儿做饭,烟熏火燎之后端出的土豆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食;离这神圣教舍四五公里地的孩子,清晨四五点即起床,打着火把在那险峻陡峭的山路上把梦想攀爬。这样的一幕幕,不得不使人叩问,那些爱心浇铸的善款可曾到达过这些破落的山区?
  
  希望与梦想腾飞的主力军,是属于年轻的一辈,是属于祖国未来的花朵。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在于,当城市里的孩子每年都在刻画不同的梦想之时,能有学上能有书看就是贫困山区孩子欲望的冲动。当你十岁的时候还可以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他们的童年却是在过早地谋生成为减轻家庭生活压力的主力军;当城里的孩子翻着全新的图画书之后就把它当成废纸出售,他们的脑海里却在老师的讲叙之中翻腾着童话王国的巨浪,好想有一本漫画书,好想有一个好书包,好想有一支写起来顺手的笔,得到与难以得到就是城里孩子与贫困地区孩子的根本区别。你们可以知道什么叫肯德基,什么叫麦当劳,什么叫比萨,什么叫米老鼠与唐老鸭,什么叫灰太狼与喜羊羊,但他们只知道土豆之后还是土豆,稀饭之后还是稀饭。许多时候,有的人的梦想永远无法到达,即便是在同一片蓝天下!

通过昂贵的教育之路改变贫贱命运越来越难

送子女上学还是被底层寄予希望


  
  记得有一句话叫干的好不如生的好,拼的好不如长的好,这是对当前社会总体形态的一个真实描写。在高考还成为平等竞争教育资源的昔时,贫困孩子与富户之家的子女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或许这正是历朝历代来彰显通过教育来改变破落门庭的唯一公平方式,无论你坐拥万金还是身无一户,均可在科举的考场上尝试鲤鱼跳龙门,在这里没有贫富的较量唯有四书五经熟练程度的运用。然而,在今日这法则已经被更改。在物质作为这个社会衡量人成败与否的标志之时,高考不再是拼知识的年代,而是拼爹拼钱拼权的时代。有钱有权有势,均可让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主成为名牌大学的坐上客,而那些希望学习来改变贫困生活的孩子们,却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不得不把未来终止。疼痛如刀般地掠过公平教育的脸庞,它却依然面无愧色地站立在世人的眼前。
  
  如果说从高考来衡量一个人成败得失得出教育不公平的机制之时,从生活之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群体的身影,那就是打工族的子女。打工族子女,曾经被视为知识与亲情断层的孩子们,在告别与父母两地相隔的时候,并未能如梦似的展开他们童年求学的翅膀,在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最大的困局就在于哪一所学校能够成为他们教学的起点。借读费即便是作为教育现象之中的又一特殊现象,但这些对于打工族的打工群族而言,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只要自己的子女能够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一所学校容纳他们,交那一笔不菲的借读费自然也没有什么理由可讲。毕竟这样学校的存在,一者免却了孩子不在身旁时缺少关爱导致成长过程中的性格闭塞;二者可以进行长期的为人处世的品德教育,以免使他们误入歧途走了邪路。

拆除民工学校后果很严重

真就“无知”者无畏了


  
  当媒体与舆论关于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呼声响彻天下的时候,那些为打工者解除其子女就学困境的后顾之忧时,其主政者的执政方式为人交口赞好。只是掌音未落,却传来了北京要拆除24所打工子女学校的消息,这样的后果是将有14000名打工子女无校可读无学可上。虽然迫于社会的压力,当地教委作出声明,在这些学生的就读学校还没有着落之前,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拆除,随即又制定了对这些即将被拆学校分流上学的决定。面对这样的一个结果,该持怎么样的一种心态来看待打工子女拆迁的问题呢?
  
  拆除打工族子女学校这样的一个决定,不清楚做出的时候,决策者的内心是否需要勇气?外来人口的教育是否应该受到尊重,在他们的内心思想里是否有过考虑有过挣扎?他们的内心里是否为这些外地务工者子女的未来有过担忧?如果这些孩子在城市无法接受教育他们该去往何处?同时是否也抱有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与所在之地何干的想法?这些孩子如果在失去上学教育机会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否会产生仇视这个社会的可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却因为属于外来者人口教育的权利被拒时,他们的内心如何来衡量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如此种种,或许答案皆在后来分流的事实中得到回应。
  
  如果说,缺乏了公平的教育机制;如果说,因为地域性决定了受教育权;那么这个时代和谐的音符不会停留在这一批辗转求学的孩子心上。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会烙上一个沉重而深痛的烙印,我们生来就比城市人矮一截,我们生来必须接受抛弃与被抛弃。如果说,那些因为自小缺失父母教育和看管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是后天缺乏明辩是非能力造成的,那么在面对被拆毁学校里的孩子即将面临失学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心灵该安放何处?如何让他们的内心在后天培育起真善美?如何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城市曾经给他们这些外来者给予帮助与安慰?曾经在他们需要有书读有学上的时候,依然可以做出新的选择?然而在这一切都将失去的时候,他们那稚嫩的心灵会烙上我们是流放者的想法。在那些富裕人家的子女在何时何地都能安稳在坐在宽敞明亮教堂接受教育的时候,这些打工者的子女却注定要为此奔忙。于是现实的残酷和冷视,使他们无法用感恩的心态来面对这个时代提出的要求,仇恨就是在冷漠与敌视中被种下。

结束语

  学校没有了,人生的方向也没有了,那么人生该往何处?难道,非得在拆掉一座学校垒起一座监狱的时候,才是这个社会反思的时候,才是主政者反思的时刻吗?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金波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周零壹 主笔:柳随风 邮箱:yiwen@tiany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