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兰邓波儿老了:得法悟《红楼梦》真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7:26

得法悟《红楼梦》真谛

时间:2010-07-21 13:33来源:转载 作者:出 凡 点击:328次一次同学会,与同学聊起了《红楼梦》人物来,贾府四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实含“原应叹息”之意。那么,“原应叹息”的是什么呢?


 

古今多少红学家,抑或政治家,穷毕生精力研读《红楼梦》,写出许多的论著,但都没有跳出人的境界,或曰此书是写“儿女情长”的,如改编拍摄的越剧《红楼梦》。电影,或曰写家族兴亡的,甚至是写封建社会历史的……等等,还有两个稚嫩青年受鼓动藐视红学权威俞伯平,反传统的搞出些为政治所用的怪论来,总之,红学界热闹得很,但结果均无人“识得庐山真面目”。 只有佛法才能开启人类的智慧。得法后,自己看问题、思维都发生了改变。 一次同学会,与同学聊起了《红楼梦》人物来,贾府四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实含“原应叹息”之意。那么,“原应叹息”的是什么呢? 且看<红楼梦>开篇的导读词:
“浮生着甚苦奔忙,
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
古今一梦尽荒唐。” 自古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莫不感叹“人生如梦” ( 如苏轼<念奴娇>人生如梦),又如顺治帝自叹词: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
金鸟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
禹疏九河汤放桀 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 南北山头卧土泥, 人生不过一场黄梁梦,不管你活得多么滋润,结尾都是悲剧,你一生所拥有的什么东西都带不走,功名、金钱,包括你的智慧。真正能够带走并享用的唯有德与业。就如老人们所言“万般随缘去,只有业随身”。而业和德对人来说,人的双眼是没有能力看见的,因为那是在另外空间里存在。所以人认为最飘渺不实的,而悟性很好的人,就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返本归真,走上一条人成神之路,相对于梦者来说,是为觉者。

觉者,即人所认为的神仙了。神仙没有病,没有苦,没有生老病死,全是高兴事,快乐的事,如意事。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玩什么,伸手即来。然而人要成神,谈何容易,因为人迷于常人之中,看重的是常人中的物质利益,认为这才是实实在在,认为神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尤其在“无神论”蛊惑之下,根本不相信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其实, 人与神之别,人成神之路,《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道得明白: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紧接着下文便是“好了,好了,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只有了,才得好;若要好,须是了。”明白告诉世人,神仙好。而当人,他的一生就是三个字:名、利、情,为此而苦、累、形劳、神伤。要想象神仙般逍遥自在,就必须从根本上抛弃对名、利、情的执著,洗去红尘污染,了却凡心,才可以進入到神的境界。事实上,从古到今,追求功名利禄俗世情迷的,哪一个有好日子过,纵使万计千方,博得“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可转眼便是“昏惨惨黄泉路近”,即在人眼里,也就是“眼见他起来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走進佛法,才真正了悟《红楼梦》真谛。十余年的修炼历程,是伟大的佛法开启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学法中不知不觉的一点点放下常人之心,同化于真诚善良宽容的宇宙特性,才真真切切的“好了”!曹雪芹当年所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今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