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秀机械舞那首歌曲:《红楼梦》是怎样骂人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1:55:52
《红楼梦》第一回曾声明其非“伤时骂世”之作,当然隔壁阿二都知道这是“此地无银”。不过,真见到这“银子”的,其实寥寥,近世更乏其人了。现今有些学问家发掘“淫字”最有一套,谈到银子更其两眼发光,书中的真“银子”却未必识得。红楼的“银子”历经岁月泥土侵蚀,早已锈迹斑驳,如今愈发埋得深,正所谓“红学愈昌,红楼愈隐”。要把《红楼梦》中的“银子”发掘出来,是急不得的,所谓欲速则不达,上策乃是从微入宏,循序渐进,对“此地之银”不一整块地拿出来,而是一点点地剥光锈迹,拿最浅显处给人鉴赏,然后再大家一起慢慢把整块“银子”抬出来,才是正道。倘若性急失措,学术不成,岂不枉费一番笔墨,又误了老曹之尊尊教诲?那么从何剥起呢?想到世人最喜骂人,红楼骂人最甚,于是便作出这篇拙文。

《红楼梦》恨意通篇,刀凿斧刻,睚眦尽裂,不仅伤时,而且骂世,骂得极其恶毒,极其悲愤,只是骂得够巧,骂得够妙,藏得也够深,以至于有些人被狗血淋头还拍手叫好,称功颂德,足见作者文字之高明,骂功之深厚。也正因此,《红楼梦》得以传世,否则随便都能读出来,岂不早已殁于满清文网之下!


红楼文字精巧细腻,即便骂人也骂得曲折迂回,别致新颖,非一般粗鄙文人能做到。《红楼梦》骂人,有笑骂,有怒骂,有正面骂,有背面骂,如今就以其藏得深浅分成四类:全明骂、半明骂、半暗骂、全暗骂,并在最浅显处拣出三两故事,翻译解释,供大家赏玩。至于更多更深的骂及至骂中所涉更深意味,放在日后的《红楼梦》解读工作中予以逐步详明未为晚也,因其牵扯《红楼梦》解读方法乃至学术立场、观点之类,一句半句说不清楚,在此反而不如就骂论骂,大家图个热闹痛快。

其一,全明骂。贾政骂宝玉“无知的业障!无知的蠢物!你这畜生!作孽的畜生!” 贾母骂宝玉“孽障!” 王夫人骂宝玉“扯你娘的臊!放屁!”还有文中常见的什么“小妇养的”“老货”“蠢才”“猴儿崽子”之类,都可算是全明骂。 全明骂虽然花样百出,其实没什么深意,也没什么可讨论的。我看其他小说,《三国》《水浒》《西游》等等也经常骂人,骂得也很精彩得体。

其二,半明骂。这个就有点意思了,虽然也是明骂,但很多人都能读出一些指桑骂槐的味道。事实上,指桑骂槐倒在其次,最有意思的是这种骂必须通过索隐,找到隐去的真事,才能知道他骂谁,骂的是什么。如果光看正面故事,依着他的骂去推想,必会想出好多淫艳故事来——但却是个歧途,弄不好读者自己还会被作者臭骂一顿。

典型的半明骂是焦大之骂: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像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 “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此骂精彩绝伦!引得后人颇多遐想,颇多猜测,颇多讨论。好多人从“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出发,浮想联翩什么帐帷之中贾珍秦可卿翻云覆雨,还捕风捉影什么“更衣”“遗簪”情节,坚决要把贾珍秦可卿通奸等事落在实处。不过那些学问家们真的想歪了,猜错了,搞出来的东西实在是自误误人,教坏多少良家子弟!

事实上,这段骂是必须要索隐出“真事”后才能明白的。在中国士人传统意识中,家国天下,家国一体。在理解作者这种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红楼梦》,就会能够较清晰看到,荣国府(戎国府),金(清)也;宁国府(明国府)。荣国府王熙凤带大堆人来宁国府串门,就是象征清军大队人马入侵,在宁国府吃喝玩乐、打“骨”牌,就是掠夺、杀人,发动战争。派焦大去送王熙凤等人,就是象征明边关将领退敌。至于那些骂,就是忠臣将领对奸臣贼子的怨言了。奸臣们为了封住骂声,派奴才拿马粪驴屎塞嘴,象征奸臣罗织罪名,制造舆论,堵塞怨言。采用象征手法实现真事之隐去,是《红楼梦》基本也是最突出的艺术手法。以家事写国事,寓国事于家事,以家庭琐碎、吃喝玩乐隐喻国事变迁,便是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

——在一些坚决不肯承认红楼梦隐去真事,或无法理解《红楼梦》是怎样隐去真事的人来说,这种认识就是胡说八道。但转过弯来的,理解了原著者的艺术手法和真事隐去的苦衷,就觉得原著写的真是精妙啊,《红楼梦》作者真是高明啊。

所谓“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正面看是指生活中的“奸情”,但背面看,乃是指政治上的“奸情”,指向“奸臣误国”而并非生活中的男女奸情、扒灰养汉——运用汉语“同文不同义、同义不同文”的特点,指桑而骂槐,目送而手挥,乃是《红楼梦》行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理解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现在回看焦大,作为忠诚的老仆人,乃指国家忠臣良将,他骂的正是那些作奸使佞、欺君误国的乱臣贼子。具体来说,此骂约略指熊廷弼、袁崇焕临刑之骂。1625年,由于大奸臣魏忠贤的陷害,熊廷弼被处死。1626年(明天启六年),宁远之战,袁崇焕孤城奋战,挫败努尔哈赤;后来宁锦之战,又挫败皇太极;1630年(明崇祯三年),袁崇焕蒙冤受磔,自此“边事益无人”——所以作者才替忠臣良将骂出“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


其他诸如柳湘莲、鸳鸯之骂等也需要索隐才能解读其骂声所向骂意所指。

索隐读法,在当今的红学界颇受质疑和诟病,原因在于早前做出来的索隐绝大多数是错误的,加上一些风月野文胡牵八扯——例如有人在央视《百家讲坛》用焦大之骂“养小叔子”来佐证“孝庄下嫁了多而衮”,还有什么“秦学”,什么“竺香玉传奇”——反而使“真事”更加隐去,以至于人们失去了对索隐的信任,失去了继续索隐的信心,不能索隐、不必索隐、不要索隐的声音占了主流,成了正统,一些人干脆做起“清纯文学”来——这些人已经不再思考或者故意忽略《红楼梦》开篇醒目的大字“假语村言”“真事隐去”。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既然作者说他“假语村言”“真事隐去”,而且明告读者要看背面,那么搞不出隐去的真事,如何能懂“假语村言”,又如何能懂作者藏于背面的立意?关于《红楼梦》为什么必须索隐才能读懂,我们再以专文讨论,其他隐去的真事也将在今后的《红楼梦》解读工作中逐步予以全面解释。

有一点必须提醒读者的是,除非你不看《红楼梦》不研究《红楼梦》,要看就必须看背面,必须进行索隐,否则仅看正面,甚或联想什么“通奸”“爬灰”故事,就是自找老曹来狗血淋头。这下面要讨论的半暗骂和全暗骂,可就不是骂什么奸臣误国,而是对着我们读者开骂了。

其三,半暗骂。典型的半暗骂是“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在这节故事中,“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一句最引人注目,除了认为《红楼梦》是“爱情主线”的清纯的文学家,所有红学人士对“不看正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认为作者必有背面立意待人发掘。

这节故事可分两段,前半段讲“贾瑞追凤姐”,后半段讲“正照风月鉴”。欲全面理解这节故事,前半段应予索隐,后半段必须进行翻译,并把暗骂分解出来才能明白作者立意。

贾瑞贾天祥追随凤姐故事,以“假文天祥”之隐寓,影射洪成畴投降满清,这是王梦阮做的索隐,我认为是早期索隐派做的惟一比较准确的人物索隐。当然“假文天祥”并非仅仅单指一个洪成畴,王梦阮做的索隐还是有些拘泥了。这段故事少有爹长妈短的骂人话,而把骂暗隐在情节之中,比如写贾瑞在污坑中失脚,后又被泼上粪尿,痛骂那些没有气节的“假文天祥”们满身遗臭——这就非常巧妙了。

而后半段贾瑞病中“正照风月鉴”一节故事,是没有历史真事可索隐的,乃是在骂某些读者,亦提醒人们注意《红楼梦》解读方法。当然,作者主要是骂仕清的文人,只是如今的那些清纯的文学家,以及胡说八道的鸿儒们,还有胡牵乱扯的所谓红学,恐怕都要随喜,是难逃被骂之列的。

回顾故事:贾天祥,父母早亡,是贾代儒的孙子,因此,贾天祥乃“儒孙”也。这贾代儒之寓意不言自明,“假借代指儒家”。贾天祥病中“正照风月鉴”这段寓言故事之骂人应翻译为:你这有娘养没娘教的“儒孙”,假文天祥,贪图功利声色,病入膏肓,死路一条!我欲救你性命,给你看“风月宝鉴”(《红楼梦》),这是济世养生之作。你不听道化,教你看背面立意,你偏看正面故事,正面只有风月淫荡,你既爱此,就遂你心愿,我赐你精尽而亡如何!——此后还有哪位“儒孙”看正面讲艳情,可别怪我老曹言之不预也。

骂得够恶毒,骂得够结实!作《红楼寻隐》以赞之:

红楼深深隐,提醒处处存。

正照风月鉴,昏昏梦中人。

其四,全暗骂。全暗骂的妙处在于,骂人没有脏字,骂谁谁看不出来,甚至还以为是在夸他。全暗骂以诗文为多。曹雪芹除了以诗抒情寄意,伤时骂世,还经常以诗骂人,骂那些名鬼禄蠹、功利之徒。《红楼梦》迷津,“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稿”(某句诗掌舵,会诗者成稿),读不懂作者的诗,就读不懂《红楼梦》。《红楼梦》的诗都嵌在故事中,必须把诗文从表面故事情节中剥离出来,具体分析,看到他的背面,才有可能理解之。讲伤时骂世,就要涉及索隐,一时半会讲不完,这里就只讲曹雪芹是怎样暗骂读不懂人家的书却自作高明、追名逐利者的罢。这种针对读者的恶骂,可就不必随喜了,大约除了戚蓼生、蔡元培等少数几个少挨点骂之外,其他古今的学问家们未必躲得过去。

比较典型的暗骂是贾宝玉进大观园没多久作的“四季即事诗”。春、夏、秋、冬分别谐音“蠢、瞎、求、懂”。四首诗全部翻译理解出来,会比较长,须专文讨论,这里只管点到为止,具眼人自当领悟。四诗重心全在头两句上——即所谓“木居士掌舵”,只要理解了头两句诗的含意,全诗即解。我们一首一首看去罢。

春夜即事: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诗题即“蠢也讥斥”。头两句的含意是:《红楼》霞绡云幄,铺陈好多故事,那些与我情意不相通的蠢货(隔巷的蛤蟆)根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此诗,对蟆、更二字的理解,最为关键。前人多把“蟆更”当作一个名词,据蔡义江前辈的《红楼诗词全解》说,“蟆更,也叫虾蟆更,夜里打梆子报时间的声音。程高本把‘蟆更’作‘蛙声’。”蔡老师还评论说:“隔巷市井,何来蛙声?当是后人不懂得‘蟆更’臆改的,甚可笑。”

先说两句闲话,其一,大观园有山有水有池塘,怎么不能“来蛙声”?其二,程高之时,蟆更还为生活常例,怎么也比现在的人懂得什么叫“蟆更”罢。

都是些闲话!争论半天,无论臆改与否,终未解知作者真意,此诗“蟆”当作名词“蛤蟆”理解,“更”作副词理解,方是比较贴近作者笔意的理解。

看《春夜即事》,想起小时候玩的游戏——写两句“古诗”:“卧梅又闻花,暗湿达春绿”,叫人大声读出来,然后哄然一笑。

(即兴《红楼咏春》:红妆白骨两相衬,反正何须辨得真。满眼春情桃花色,宝鉴正照梦中人。)

夏夜即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瞎也讥斥”,首两句大意:绣花文人坠入长梦,瞎子一样看不懂我这书,还以为是什么风流繁华故事,象饥渴的鹦鹉一样唧唧喳喳瞎评乱论。“金笼鹦鹉”大约是比喻被满清笼络的文人。满清前身为后金。作者身处满清时代,笔下这种比喻用的还是很贴切的。

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也不是首首骂人,这“求也讥斥”说的就有另番意思了——有的读者知道我这不是喧哗的故事,表面故事之外浸含其他意思,可是他们索求我的心意而不得,他们有的象睡着了的鹤(以鹤喻高人雅士),卧在石头(《石头记》)上,事实上只要拔开锁住表面的苔藓就可以看到纹理(文理)了;有的象入了梦(《红楼梦》)的鸦雀(以鸦雀喻庸俗文人),领会错了,看歪了,弄了一身露水,却没有看到井里的水——以此批评那些懵懵懂懂胡乱解读《红楼梦》者。(事实上,《红楼梦》如同郑思肖“井底心史”,是需要人发掘的啊!)

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懂也记事——“梅魂竹梦已三更”,喻《红楼梦》很深很深;“锦罽鹴衾睡未成”:(懂《红楼梦》的人)没有因为富贵纷繁而睡在梦(红楼梦)中。真是“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虽然有很多干扰,但他还是能够看懂我的心意听到我的心声。

四诗之意在于此,因而曹雪芹才有诗后几句恶评:当时有一等势力人,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再有一等轻浮子弟,爱上那风骚妖艳之句,也写在扇头壁上,不时吟哦赏赞。四诗之侧,据说曾有脂批曰“四诗作尽安福尊荣之贵介公子也”——其实不懂装懂自误误人之丑状立现矣!

——所以应该深刻检讨扬弃前人研究成果,不能一味迷信脂批。长期以来,学界把脂砚斋奉以为神,以“大胆假设”臆定脂砚斋身份,无限夸大脂批作用,读不懂《红楼梦》,就拿脂砚斋的鸡毛当令箭,其实毫无科学根据。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可靠的证据链条足以让我们相信脂砚斋读懂了《红楼梦》,或脂批可以作为红学研究的向导。所谓的脂批也并非一人所做,其中阅读旨趣相差甚大,评批水平参差不齐,懂得曹雪芹立意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一班“儒孙”在不懂装懂。又且,一些重要脂批——可能是懂些作者立意的——多含混其辞,很少明确指出此为何事彼为何事,也从未明确指出作者立意何在,因此亦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之,这降低了脂批的价值——既有多解,则与无解无异,后人的理解也许完全曲解着批者本意,当然亦无从理解《红楼梦》真实立意。

(即兴《谈红即事》:眼中只有宝黛钗,开口不离脂砚斋。谈红不知红楼意,也称鄙人梦中来。)

言归正传。《红楼梦》中林黛玉“花荫偷泣”,与“四季诗”有同工之妙,“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乃是寓“精妙的红楼之魂,读不懂的蠢鸟之梦”,实在是 “一声也而两歌”“注彼而写此”!紧跟一首诗,却是夸赞读懂《红楼梦》者的,“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尤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有些“林姐夫”还以为这是夸他的颦儿怜他的黛玉,俗不可耐!再有“芙蓉女儿诔”,结尾处,“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说的是:“鸟”被这深古骈文吓跑了,“鱼”摇头晃尾唧喳作响读来读去假装有学问——对一些半瓶醋附庸风雅的无知墨客愚蠢文人诅咒之恶毒、讽刺之辛辣,叹为观止!可见作者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假学问的疾恨如仇。“芙蓉女儿诔”,本是感念济世救民的仁人志士的,作者以古奥骈文一抒胸意,吾辈当细解其中滋味,方是不负红楼。

事实上,《红楼梦》里还有许多类似的骂人的东西,翻译过来经常会觉得不可思议,待将来慢慢解读批注出来与大家共赏。